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卫峰招贴设计
1
作者 张卫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228-228,共1页
张卫峰 200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讲师,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
关键词 招贴设计 张卫峰 中国地质大学 美术学院 教研室主任 硕士学位 艺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的我国畜禽养殖业碳排放核算 被引量:5
2
作者 马于清 曹丁戈 +3 位作者 罗文海 李国学 张卫峰 李扬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99-2810,共12页
针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目前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研究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核算实践需求的问题,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及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相关核算方法,结合国内畜禽养殖业文献调研Meta分析数据和E... 针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目前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的研究相对缺乏,难以满足核算实践需求的问题,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以及生命周期评价(LCA)的相关核算方法,结合国内畜禽养殖业文献调研Meta分析数据和Ecoinvent数据库中相关数据,对排放因子等重新确定缺省值或者参考值,构建出从畜禽“饲养-清粪-存储-粪污处理”全生命周期的养殖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结果表明,畜禽养殖业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粪污处理及能源消耗环节,对于反刍动物来说,饲喂环节肠道发酵产生的排放为最主要来源.通过误差传递方程分析该方法不确定性较低,该方法可实现对我国畜禽养殖业碳足迹进行科学的估算,并为减排技术的筛选及减排潜力评估进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养殖业 生命周期评价 碳排放核算 排放因子 不确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和CPS技术的智慧桥隧建设与运营管理平台研究
3
作者 张卫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173-0176,共4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发展的重要目标。桥隧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关系到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因此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运营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阶段,通常按...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正成为全球各国政府发展的重要目标。桥隧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关系到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因此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运营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阶段,通常按照道路标准设计,按照道路等级来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的道路,采用不同的检测标准,但是由于桥梁、隧道结构复杂,承载能力较强,其主要病害类型包括路面裂缝、桥头跳车、梁体变形等。在建设阶段,通常采用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但是随着桥隧服役年限的增加,其承载能力逐渐下降。为了保证桥隧结构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与评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桥隧建设和管理现状,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提出基于BIM和CPS技术的智慧桥隧建设与运营管理平台研究思路,并给出具体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GPS 智慧桥隧 运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小麦施用脲铵氮肥实现轻简施肥的可行性及技术措施 被引量:1
4
作者 耿若鑫 黑泽文 +11 位作者 油伦成 舒昱霖 汪洋 李升东 曲明山 石颜通 张凯烨 毕香君 田培雨 赵富林 张卫峰 陈永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3-1117,共15页
【目的】生产脲铵氮肥的目的是资源化利用联合制碱工业副产品。在华北平原多地开展了田间试验,探究适合冬小麦节肥增效的可行性和技术措施。【方法】于2021—2023年,分别在北京顺义、河北滦南、河北曲周、山东济南和河南禹州5个试验点... 【目的】生产脲铵氮肥的目的是资源化利用联合制碱工业副产品。在华北平原多地开展了田间试验,探究适合冬小麦节肥增效的可行性和技术措施。【方法】于2021—2023年,分别在北京顺义、河北滦南、河北曲周、山东济南和河南禹州5个试验点进行了两年大田试验。设置尿素(U)、尿素减施30%(70%U)、脲铵氮肥减施30%(70%AU)、脲铵氮肥减施30%+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70%AU+NBPT)、脲铵氮肥减施30%+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70%AU+DMPP)、尿素减施30%+优化追肥时间(70%U+Opt)6个处理,测定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结果】与U处理相比,2022年减施氮肥处理(70%U、70%AU)在5个试验点中出现减产的试验点有1个,2023年有3个;70%AU+NBPT和70%AU+DMPP处理2022年出现减产的点有2个,2023年有2个;70%U+Opt两年均未出现减产。与U处理相比,在5个试验点两年多数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2022、2023年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9%~77%、23%~67%,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了25%~77%、21%~71%。与U处理相比,2022年70%AU+NBPT和70%AU+DMPP处理土壤NH_(4)^(+)-N含量增加的试验点有5个,2023年有4个,2022、2023年分别增加了19%~69%、30%~90%;70%AU+NBPT和70%AU+DMPP处理2022年土壤NO_(3)^(-)-N含量降低的试验点有5个,2023年有4个,2022、2023年分别降低了19%~59%、34%~60%。【结论】与施用常规量尿素相比,减施氮投入量30%条件下,以脲铵氮肥为氮源或配合NBPT/DMPP,一次追施可以保证不减少产量,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脲铵氮肥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产量 氮肥偏生产力 氮素吸收效率 土壤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延君 刘世恒 +10 位作者 王浩 谭胜金 程启鹏 束维正 徐刚 熊启中 景建元 柴如山 罗来超 叶新新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83-689,共7页
为了探讨在巢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下磷肥减量与新型肥料施用对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月在合肥市庐江县开始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对照处理(CK,不施肥)、常规施肥(CF,磷用量P_(2)O_(5) 90 kg·hm... 为了探讨在巢湖流域稻麦轮作体系下磷肥减量与新型肥料施用对水稻田面水磷素浓度动态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22年5月在合肥市庐江县开始田间试验。试验设置6个处理:对照处理(CK,不施肥)、常规施肥(CF,磷用量P_(2)O_(5) 90 kg·hm^(-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磷20%(20%PR,磷用量P_(2)O_(5) 72 kg·hm^(-2))、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减磷50%(50%PR,磷用量P_(2)O_(5) 50 kg·hm^(-2))、增效控失肥(CRF,磷用量P_(2)O_(5) 90 kg·hm^(-2))、缓释掺混肥(SRF,磷用量P_(2)O_(5) 90 kg·hm^(-2))。结果表明:施用两种新型肥料降低了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浓度峰值,总磷(TP)和可溶性磷(DP)峰值较CF处理分别降低了46.02%、42.38%与49.29%、44.71%,其中CRF降低程度最大;磷肥减量20%和50%处理也明显降低了田面水TP和DP浓度峰值,峰值分别较CF处理降低了12.78%、20.42%和42.56%、45.28%;在施肥7 d后,各施磷处理田面水的TP和DP浓度逐渐降低到较低水平并趋于稳定。产量方面,施用两种新型肥料均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增幅达2.14%~8.59%(P<0.05);磷肥减量20%施用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磷肥减量50%时则显著降低水稻产量,降幅达12.06%(P<0.05)。综上,施用新型肥料可有效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增加作物产量,其中以增效控失肥效果最为明显;磷肥减量20%不仅能降低田面水磷素浓度且对于作物稳产有一定的效果。研究结果为巢湖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及养分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磷肥减量 新型肥料 磷素浓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明 蔡瑜 +2 位作者 顾威庭 张卫峰 成宜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预后不...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至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随访时是否出现预后不良,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241)与预后不良组(n=95)。分析对比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可能相关的13项因素。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Rstudio建立预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Nomogram模型,进行可视化展示。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评价。结果共收集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336例,其中发生预后不良的患者95例,占比为28.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不良预后风险的Nomogram预测模型,所得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796(0.693~0.867),显示此列线图预测与实际观察均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下面积为0.942,95%CI:0.887~0.982,Youden指数为0.586,灵敏度为92.46%,特异度为78.25%,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结论年龄、脑萎缩、脑复张、术前血肿宽度、术前中线移位、术后硬膜下间隙、出院时中线偏移程度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能够有效地辅助医护人员有效识别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群体,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近期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预后 钻孔引流术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与新型肥料匹配对巢湖流域水稻品质、经济效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马丽 张雪儿 +10 位作者 张如梦 衡继璇 熊启中 郝杏中 陈骏 喻海峰 王孝忠 柴如山 景建元 罗来超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69-676,共8页
为了探明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与新型肥料匹配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选用5种不同类型复合(混)肥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普通复合肥一基两追(T_(1))、水稻配方肥一基两追(T_(2))、增效控失肥一基一追(T_(3))、... 为了探明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不同施肥方式与新型肥料匹配对水稻生产的影响,选用5种不同类型复合(混)肥料,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普通复合肥一基两追(T_(1))、水稻配方肥一基两追(T_(2))、增效控失肥一基一追(T_(3))、缓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T_(4))、无机包裹型复合肥一次性施肥(T_(5))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与新型肥料匹配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氮肥利用率、经济效益及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复合肥一基两追处理(T_(1))相比,4种新型肥料处理(T_(2)、T_(3)、T_(4)、T_(5))均显著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氮肥利用率均提高至50%以上,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35%、68%、75%和48%,各新型肥料处理同时显著降低了田面水氮素浓度,减少氮素流失风险。其中水稻配方肥一基两追处理相比普通复合肥可显著降低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提升稻米外观品质;缓释掺混肥一次性施肥处理可提高水稻产量,相比普通复合肥一基两追处理增产30%,节约生产成本5 442元.hm^(–2),总收益增加12 437元.hm^(–2)。综合来看,在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条件下,一次性施肥方式匹配缓释掺混肥的水稻生产方式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水稻产量,是提高水稻效益的最佳种植模式。一次性施肥方式匹配缓释掺混肥的水稻种植模式可适用于巢湖流域水稻生产推广,对水稻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巢湖流域水稻绿色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施肥 新型肥料 水稻品质 经济环境效益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土壤盐分的影响及崇明柑橘适用有机肥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静 郝祝霞 +6 位作者 沈佳瑜 丰智松 李月帅 安琪琪 赵勤超 熊启中 张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有机肥进行室内培养,分析有机肥种类和用量对上海崇明柑橘园土壤pH、电导率以及土壤八大盐基离子的影响,为设施柑橘科学选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25℃恒温培养90 d,研究蚯蚓粪、鸡粪与牛粪3种有机肥以及... [目的]通过对不同有机肥进行室内培养,分析有机肥种类和用量对上海崇明柑橘园土壤pH、电导率以及土壤八大盐基离子的影响,为设施柑橘科学选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25℃恒温培养90 d,研究蚯蚓粪、鸡粪与牛粪3种有机肥以及不同施用水平下设施柑橘土壤不同培养周期中各盐基离子、pH及电导率等10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3种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pH影响不大;蚯蚓粪和牛粪对土壤电导率影响不显著,但在20 g/kg施用水平下,鸡粪处理电导率相比于CK提高了28%;各种有机肥对八大盐基离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蚯蚓粪在高施肥量时会导致Mg^(2+)含量显著提高3.4%(与CK对比),而未对Na^(+)、Ca^(2+)、SO_(4)^(2-)含量产生影响;鸡粪的高量施用会导致土壤Na^(+)、K^(+)含量增幅分别达47.4%、188.2%,牛粪高量施用可显著提高土壤Ca^(2+)含量(比CK提高6.8%)。[结论]崇明土壤盐分背景值较高,而设施柑橘对盐分相对敏感,蚯蚓粪可以避免盐分累积,而控制用量时也可考虑牛粪源有机肥,但鸡粪源有机肥即使在低用量时也会导致土壤盐分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栽培 柑橘 有机肥 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核算
9
作者 李冬冬 田培雨 +6 位作者 孙莹莹 杨冬寒 苏羽翱 马于清 田静 张卫峰 李扬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3-201,共9页
华北地区是中国蛋鸡养殖的主要区域,摸清华北地区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清单,开展科学规范的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核算,可为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技术筛选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价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 华北地区是中国蛋鸡养殖的主要区域,摸清华北地区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清单,开展科学规范的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核算,可为中国畜牧业碳减排技术筛选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该研究利用混合生命周期评价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的相关核算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数据、GABI软件中Ecoinvent数据库和中国蛋鸡养殖业文献Meta分析数据,对华北地区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因子进行完善,构建出“饲料种植-蛋鸡饲养-鸡蛋包装-粪污存储-粪污处理”全生命周期的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核算方法。并将该方法用在华北某区域362家蛋鸡养殖场,综合分析蛋鸡养殖产业链各环节碳排放量,找到目前存在的碳排放问题,并提出碳减排建议。结果表明:1)大规模养殖场每羽蛋鸡1 a的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计,CO_(2)-eq)为23.0 kg,较小规模养殖场的25.6 kg和中等规模养殖场的24.4 kg少10.1%和5.7%。2)对每羽蛋鸡不同养殖环节1 a的碳排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饲料种植、蛋鸡肠道发酵、鸡蛋包装和粪便存储处理为主要排放源,排放量分别为13.0、2.2、2.2和1.2 kg。3)建议通过精准饲养,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畜禽粪污的处理水平、打破蛋鸡养殖固化模式等方式减少蛋鸡养殖碳排放。该研究可为蛋鸡养殖产业碳排放核算提供方法,并为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碳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蛋鸡养殖产业 养殖规模 区域调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不同轮作模式对水稻氮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价
10
作者 浦潇 支玉鑫 +5 位作者 李虹颖 陆银萍 熊启中 徐刚 叶新新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59-668,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22年在环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2个处理:RW_(CK),小麦-水稻(不施肥);RO_(CK),油菜-水稻(不施肥);RM_(CK),绿肥-水稻(不施肥);RW_(PK),小麦-水稻(不施... 为了探究不同轮作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22年在环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12个处理:RW_(CK),小麦-水稻(不施肥);RO_(CK),油菜-水稻(不施肥);RM_(CK),绿肥-水稻(不施肥);RW_(PK),小麦-水稻(不施氮肥);RO_(PK),油菜-水稻(不施氮肥);RM_(PK),绿肥-水稻(不施氮肥);RW_(NK),小麦-水稻(不施磷肥);RO_(NK),油菜-水稻(不施磷肥);RM_(NK),绿肥-水稻(不施磷肥);RW,小麦-水稻(常规施肥);RO,油菜-水稻(常规施肥);RM,绿肥-水稻(常规施肥),分析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氮磷累积量、氮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均超过9.0 t·hm^(–2),水稻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呈现RO>RM>RW的规律,其中RO和RM显著高于RW,RO和RM产量较RW分别提高6.53%与4.90%。在不施肥条件下,水稻产量均超过7.0 t·hm^(–2),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肥条件下,RM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与RW和RO模式相比,平均增幅8.9%和5.4%。施肥条件下,轮作模式对水稻外观品质影响显著。相比RW和RO,RM处理显著降低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平均降幅分别为21.6%、16.1%,改善了水稻的外观品质。相比RW,RM和RO处理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强胶稠度,其中,直链淀粉含量降幅为8.8%,胶稠度增幅为12.8%,改善了水稻的食味品质。在周年作物经济效益方面,相比RW模式,RO经济效益提高了15.6%。在周年氮磷利用率方面,与RW模式相比,RM可以显著提高周年作物氮磷利用效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21.6%,磷肥利用率提高64.3%。对比3种不同轮作模式,产量和周年经济效益方面,稻油模式最高;稻米品质方面,稻肥模式优于稻油与稻麦模式;在周年氮磷利用率方面,稻肥模式最高。因此从综合方面考虑,建议在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增加稻肥模式种植面积,在二级保护区内增加稻油模式种植面积。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增产增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压力及优化巢湖流域传统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轮作模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新型水稻专用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评价
11
作者 支玉鑫 浦潇 +11 位作者 李守芳 郑兴来 陆银萍 李延君 王浩 景建元 徐刚 罗来超 柴如山 熊启中 叶新新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为满足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6种不同种类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更适宜巢湖流域水稻生长的肥料品种,从而形成大面积应用模式。采用完... 为满足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高产优质等方面的要求,分析了6种不同种类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更适宜巢湖流域水稻生长的肥料品种,从而形成大面积应用模式。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肥料品种,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CF)、控失肥(T1)、缓释掺混肥(T2)、水稻专用肥(T3)和腐植酸复合肥(T4),6种施肥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于成熟期分析水稻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与CF相比,新型肥料在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方面均有所提高,T1水稻产量最高为10453.95 kg·hm^(-2),腐植酸复合肥处理较CK和CF产量分别增加16.4%和13.3%。控失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达到48.57%。在水稻品质方面,CK总体食味品质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处理为T4。控失肥和腐植酸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其中腐植酸复合肥价格低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型肥料 产量 籽粒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绿肥对我国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影响的整合分析
12
作者 李炫 肖大康 +7 位作者 胡洋 胡仁 李锦涛 侯俊 韩天富 曹玉贤 年介响 张卫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8,共10页
为探究种植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为水稻增产稳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进行了收集,建立了362组包含种植绿肥(GM)和冬闲田(FFP)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绿肥... 为探究种植绿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为水稻增产稳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数据进行了收集,建立了362组包含种植绿肥(GM)和冬闲田(FFP)处理下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数据库。采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绿肥在不同地区、水稻种植模式、土壤性质、氮肥用量、绿肥种类下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提升幅度,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探究影响绿肥效应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同地区下,GM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在南方稻区最大(21.17%)。在不同水稻种植模式下,GM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提升幅度均表现为双季稻>单季稻;土壤全氮含量≤1.5 g/kg、有机质含量≤20 g/kg时对产量的提升幅度较高;当GM处理的施氮量≤150 kg/hm^(2)时对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幅度均较高,分别为12.47%和22.36%,但是随着施氮量的逐渐增加,GM处理的增产幅度下降。不同绿肥种类下,GM处理对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幅度有所差异,在产量提升方面,豆科绿肥(12.47%)>非豆科绿肥(7.22%)>混合绿肥(6.32%);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方面混合绿肥(12.69%)>非豆科绿肥(10.93%)>豆科绿肥(9.37%)。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在主控因素方面GM处理对水稻增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施氮量和有效磷含量(贡献率分别为18%、16%和15%)的影响,而GM提高有机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区、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贡献率分别为14%、12%和11%)。因此,G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尤其是在低肥力的土壤状况下GM处理对产量的提升幅度较好,GM与化肥配合使用能促进水稻增产和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但GM的施氮量不宜超过150kg/hm^(2),水稻和绿肥轮作长江流域稻区推荐豆科绿肥,而在南方稻区进行混合绿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水稻 产量 土壤肥力 整合分析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一次性侧深施用无机包裹缓控释肥的可行性研究
13
作者 郝祝霞 余淋 +9 位作者 丰智松 李月帅 侯翠红 陈国庆 束维正 王坤 宋轶辉 祝松蔚 林丽花 张卫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208,共9页
探讨适用于上海市崇明区单季直播稻南粳46的最适施氮量和施肥方式,以期为崇明区水稻轻简化生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于2022年6—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农户常规施肥、一次性施肥、分蘖期追施一次、... 探讨适用于上海市崇明区单季直播稻南粳46的最适施氮量和施肥方式,以期为崇明区水稻轻简化生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于2022年6—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农户常规施肥、一次性施肥、分蘖期追施一次、分蘖期+穗期追施两次,共计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动态、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针对上海崇明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南粳46)采用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在施用专用缓释肥并保持纯氮养分投入量为225kg/hm^(2)的氮肥运筹模式能够获得最佳的产量和稻米品质,相对当地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减氮27.2%,同时减少水稻后期2~3次施肥,可降低14.0%的成本,产投比达到1.94。这种施肥方式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7.5%,相较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提升了51.0%。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搭配新型肥料施用可以在纯氮投入量为225 kg/hm^(2)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型肥料 侧深施肥 产量 氮素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新型肥料氮素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4
作者 张雪儿 石凤 +8 位作者 张京萍 夏雪 陈勇 陈骏 李慧敏 罗来超 柴如山 熊启中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51-658,共8页
为统筹考虑作物丰产与面源污染防控,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巢湖流域水稻生产和水环境生态协调发展,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开展新型肥料(普通复合肥和氨基酸复合肥)减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CK,施氮量0 kg·hm^(–2))、农户常规模... 为统筹考虑作物丰产与面源污染防控,避免过量施肥和盲目减肥,推进巢湖流域水稻生产和水环境生态协调发展,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开展新型肥料(普通复合肥和氨基酸复合肥)减肥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CK,施氮量0 kg·hm^(–2))、农户常规模式(FP,施氮量281 kg·hm^(–2))、减氮20%(OP1,施氮量225 kg·hm^(–2))、减氮40%(OP2,施氮量169 kg·hm^(–2)),分析水稻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氮肥利用效率、氮损失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产量水平及产量构成要素方面,与FP相比,OP1产量无显著差异,但OP2施用普通复合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降低,OP1和OP2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均无显著差异;在氮肥利用效率方面,与FP相比,OP1和OP2处理两种肥料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50.82%和53.79%,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29.29%和64.51%,OP2氨基酸复合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提高37.54%;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与FP相比,OP1和OP2处理两种肥料氮损失总量分别显著降低39.12%和60.93%,生产成本分别降低13.37%和18.26%,净利润分别增加8.25%和3.63%,并且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施用氨基酸复合肥还可减少氮肥用量12.60%。因此,巢湖流域稻田氮肥减量20%有助于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增加水稻地上部氮素养分的吸收和转运,提升环境和经济效益,且推荐施用氨基酸复合肥(180 kg·hm^(–2))为宜,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减量 新型肥料 氮素吸收利用 活性氮排放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5
作者 苏嘉颖 汤佳玮 +10 位作者 支玉鑫 余淋 侯建霞 熊启中 陈勇 陈骏 李慧敏 景建元 罗来超 柴如山 张卫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77-682,共6页
为探究巢湖流域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以实现技术与肥料高效匹配。在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以直播稻乔两优17号和移栽稻全香优19为材料,设置不施肥、普通复合肥和新型肥料3个处理,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在相同施肥处理... 为探究巢湖流域水稻高产和肥料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以实现技术与肥料高效匹配。在巢湖流域进行田间试验,以直播稻乔两优17号和移栽稻全香优19为材料,设置不施肥、普通复合肥和新型肥料3个处理,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栽培方式在相同施肥处理下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水稻成本和品质。直播稻和移栽稻施用增效控失肥产量均为最高,可达到了10 000 kg·hm^(-2)以上。直播稻方式中,施用普通肥料(CF)和新型肥料(IF)均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其中,施用普通肥料提高了氮素累积和农学利用率,而新型肥料对生理利用率有积极影响。移栽稻方式中,施用增效控失肥能够降低肥料成本,并提高稻谷产值和利润,且利润可达25 527元·hm^(-2)。移栽稻施用增效控失肥在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优异,可为巢湖流域栽培技术与肥料高效匹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一级保护区 直播稻 减肥增效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氮肥发展、贡献和挑战 被引量:200
16
作者 张卫峰 马林 +3 位作者 黄高强 武良 陈新平 张福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161-3171,共11页
【目的】氮素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也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子。定量氮素的来源和贡献,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协调中国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方法】通过食物链模型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来源的构成、特点和变化,... 【目的】氮素是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也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子。定量氮素的来源和贡献,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协调中国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方法】通过食物链模型分析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氮素来源的构成、特点和变化,以及氮素投入变化对农业生产、人体营养改善的贡献,并通过国内外综合比较提出了未来中国氮素管理的重点方向。【结果】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氮肥生产和消费国,对近二十年全球氮肥产用量增长的贡献达61%和52%。氮肥已占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氮素输入量的72%,中国人蛋白质消费量中有56%来自于氮肥,氮肥等新技术的增产作用相当于将人均耕地面积从0.08 hm2提高到了0.52 hm2,扩大了6.5倍,这是中国以全球10%的土地资源、21%的灌溉面积养活20%的人口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关键。但目前中国氮肥生产量超过了消费量、而消费量超过作物最高产量需求量,农业系统中的氮肥盈余量已经达到175 kg.hm-2,成为环境污染因子。【结论】中国需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从鼓励施肥转向控制施肥,以同时实现增产和环保;从满足化肥供应数量转向提高质量,加强节能和产品优化工作;从单一促进农业管理转向能源、农业和环境管理的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贡献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肥消费需求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Ⅱ种植结构 被引量:68
17
作者 张卫峰 季玥秀 +3 位作者 马骥 王雁峰 马文奇 张福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6,共6页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 本文在分析种植结构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作物体系化肥消费水平,并核算了化肥在不同作物上的分配。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中国化肥消费对作物结构变化的弹性。结果表明,中国氮、磷肥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氮、磷化肥施用面积比例分别达到87%和66%,大部分作物氮使用量超过了100kg/hm2,磷肥超过80 kg/hm2。相对而言,钾肥施用水平略低,施肥面积比例仅43%,大部分农户很少使用钾肥。中国氮、磷肥用量较高与有机肥施用较少有关系。由于作物间施肥水平差异较大,作物群体变化对化肥消费的影响很大。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已经下降到63%,粮食作物化肥消费比重已经下降到46%,而经济作物(尤其是果菜)已经成为化肥消费的主体。从种植结构弹性系数来看,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大,化肥消费总量对其面积变化的弹性要大于经济作物,但不同化肥品种对不同作物面积变化的弹性有一定差异。未来粮食作物面积会保持稳定,而高耗肥的经济作物面积会继续增长,因此全国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尤其是施用水平较低的钾肥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化肥 消费 驱动因素 种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国、摩洛哥磷矿资源优势及开发战略比较分析 被引量:87
18
作者 张卫峰 马文奇 +1 位作者 张福锁 马骥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8-386,共9页
从资源保护和优化利用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中国、美国、摩洛哥三国磷矿石的储量、品位、重金属含量、矿产集中度、运输距离等,发现摩洛哥磷矿资源具有极强的优势,而美国资源也要优于中国。在比较了矿产开发规模、回采率、产量、成本、可... 从资源保护和优化利用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中国、美国、摩洛哥三国磷矿石的储量、品位、重金属含量、矿产集中度、运输距离等,发现摩洛哥磷矿资源具有极强的优势,而美国资源也要优于中国。在比较了矿产开发规模、回采率、产量、成本、可利用年度等指标后,发现美国与摩洛哥各有优劣,而中国明显落后。根据磷肥生产量估算,2003年中国磷矿实际消耗量达到10558×104t标矿。根据现有开采水平和消费量估算,世界磷矿可以满足100年内的需求,但是中国P2O5≥30%的富矿资源仅能利用到2014年,提高回采率可能会达到2022年。中国磷矿资源开发策略欠佳,浪费严重、经济效益低下,导致远景供应堪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磷矿资源合理利用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摩洛哥 磷矿石 比较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食物系统全链条定量的可持续氮素管理框架研究
19
作者 钟于秀 巨晓棠 +1 位作者 张卫峰 李婷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8-1679,共12页
氮素的环境排放贯穿于整个食物链和生态链,单一农田系统的优化已无法有效控制氮素污染,亟须创新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和管理手段。基于氮素阶梯流动(Cascade flow)概念及全链条氮素研究框架(CAFE),以全球1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定量各地区种植... 氮素的环境排放贯穿于整个食物链和生态链,单一农田系统的优化已无法有效控制氮素污染,亟须创新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和管理手段。基于氮素阶梯流动(Cascade flow)概念及全链条氮素研究框架(CAFE),以全球13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定量各地区种植、种养、食物链子系统到区域生态的氮素通量,分析各子系统氮素盈余(N surplus)和氮素利用率(NUE),剖析相邻子系统间氮素盈余增量的驱动因素,并提出全链条氮素管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从作物生产到动物生产、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及消费,绝大多数国家的氮素盈余不断增加而利用率逐渐下降。尽管所有国家盈余增加的趋势一致,但不同国家盈余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决定了每个国家改善氮素管理的优先序不同。对于中国而言,高氮素盈余主要来自种植系统,因此科学施肥技术和相关的政策仍是研究和管理的重点。对于大部分西方国家,农田以外系统对总氮素盈余贡献更大,需要重视相关系统的氮素循环利用。对全球CAFE系统的分析发现,影响系统盈余增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农田氮素投入结构、养殖密度、饲料自给率以及食品贸易与国内供需关系等,而这些因素目前尚未在全球氮素管理中得到重视。CAFE为全球氮素全链条管理提供了一致的定量研究方法,有助于跨区域的比较、经验分享和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流动 全链条氮素定量 氮素盈余 氮素利用率 系统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湖流域氮肥减施下2种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
20
作者 汤佳玮 丁婕婕 +6 位作者 刘晓淑 陈勇 陈骏 李慧敏 罗来超 熊启中 张卫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6-1833,共8页
探讨2种控释肥料减氮施用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为巢湖流域氮肥减量增效、作物丰产及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进行2种新型控释肥料减量施用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无机包裹肥和... 探讨2种控释肥料减氮施用对作物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为巢湖流域氮肥减量增效、作物丰产及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年在巢湖流域进行2种新型控释肥料减量施用田间试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取无机包裹肥和增效控释肥2种控释肥料,并设置5个施氮水平(不施氮、农户模式施氮量及在农户模式施氮量的基础上减量20%、28%和40%,即施氮量为0 kg/hm^(2)、263 kg/hm^(2)、210 kg/hm^(2)、189 kg/hm^(2)和158 kg/hm^(2))。分析2种控释肥料氮肥减量施用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转运利用及水稻季环境效益的影响。与农户模式相比,减氮20%施用2种新型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无显著影响,可以实现减氮不减产,且显著降低了水稻季活性氮损失的风险。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无机包裹肥和增效控释肥的最佳施氮量为230 kg/hm^(2)和19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减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活性氮损失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