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结合“对分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冉 张启栋 +4 位作者 黄诚 王佰亮 程立明 郭万首 王卫国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 骨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专业性强、内容涉及广,而且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骨科临床教学。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学习手段及资源越来越丰富,尤其近些年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无数骨科医生的努力下,“唯医网”“骨科在线”“好医术”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骨科教育资源迅猛攀升,覆盖骨科方方面面,深受骨科医生喜爱,也是临床医学生学习拓展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骨科医生 多媒体信息技术 中国医师协会 中华医学会 临床医学生 互联网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HIP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假体型号及联合偏心距和截骨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国源 蒋言坤 +5 位作者 李彤 丛雪峰 黄诚 丁冉 王卫国 张启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48-854,共7页
目的:探讨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规划效果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连续性应用AI-HIP系统行初次单侧THA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 目的:探讨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的规划效果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连续性应用AI-HIP系统行初次单侧THA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0例,年龄43~81(62.2±10.9)岁,将其纳入AI-HIP组;根据配对原则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模板方法规划的患者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40~80(60.9±12.1)岁,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假体的准确率,以及术前规划和术后实际联合偏心距差值、下肢长度差值、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和顶肩距以评价规划效果,采用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5±2.1)个月。AI-HIP组规划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完全准确率、近似准确率分别为72.2%、100%和58.3%、88.9%,均优于对照组的44.4%、83.3%和33.3%、66.7%(P<0.05);规划股骨头假体型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组术后实际联合偏心距差值、联合偏心距差值(实际-规划)分别为1.0(0.2,2.4)mm、1.1(-2.1,3.2)mm,优于对照组的3.0(1.4,4.9)mm、3.5(-1.6,6.5)mm(P<0.05)。两组间术后实际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组术后实际下肢长度差值、下肢长度差值(实际-规划)、距小转子上缘截骨高度(实际-规划)、术后实际顶肩距、顶肩距差值(实际-规划)分别为1.5(0.2,2.8)、1.1(-0.3,2.2)、2.1(-2.3,4.1)、(15.3±4.1)、-2.2(-4.8,0.3)mm,优于对照组的2.6(1.3,4.1)、2.5(0.3,3.8)、5.8(-2.4,7.7)、(13.0±4.3)、-5.7(-9.4,-2.2)mm(P<0.05)。末次随访,两组Harris评分中功能、疼痛、功能、畸形、总分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I-HIP组Harris评分中活动度评分(4.8±0.6)分,高于对照组(4.4±0.8)分(P<0.05)。结论:AI-HIP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较传统模板规划,在初次单侧THA中对髋臼杯和股骨柄假体型号的预测、恢复联合偏心距、规划下肢长度、截骨高度和顶肩距方面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前规划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与自控静脉镇痛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启栋 刘朝晖 +4 位作者 程立明 曹三利 徐广春 路玉峰 郭万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7期3073-3080,共8页
背景:目前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采用何种镇痛方法的效果差异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和患者自控静... 背景:目前对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采用何种镇痛方法的效果差异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搜索国内外关于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股神经阻滞镇痛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资料,按照既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核定检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提取所需研究数据,采用RevMan5.0.18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48h静息和活动时的目测类比评分、恶心呕吐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嗜睡等镇静过度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与结论:纳入随机对照研究19篇,样本共计952膝,股神经阻滞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分别为481膝和471膝。荟萃分析加权后,股神经阻滞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比,术后24,48h静息和活动目测类比评分均较低(P<0.05),无论是单次股神经阻滞还是连续股神经阻滞,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股神经阻滞术后恶心呕吐及嗜睡发生率低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0.05)。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股神经阻滞镇痛,无论是镇痛效果还是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且股神经阻滞镇痛患者满意度较高。但二者间的比较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循证医学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镇痛 股神经阻滞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目测类比评分 并发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应用单髁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启栋 郭万首 +4 位作者 刘朝晖 程立明 王卫国 岳德波 张念非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风险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9例31膝经单髁关节置换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平均年龄(83.4±2.8)岁(80~93岁)... 目的探讨单髁关节置换治疗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手术风险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29例31膝经单髁关节置换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平均年龄(83.4±2.8)岁(80~93岁)。对患者合并疾病、膝关节疼痛、活动度、评分、影像学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分析,分析单髁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手术风险及应对方法。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2±15.0)月(6~59月)。失访1例(1膝),1例(1膝)因非手术相关疾病死亡。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术后住院时间为(7.0±1.3)天(5~8天)。术后心脏病事件发生1例,血糖波动1例,尿潴留1例。术后血红蛋白(112.7±10.8)g/L,平均较术前下降(14.0±6.9)g/L,输血1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6±8.1)°,与术前活动度相比有统计学差异(<0.05)。VAS评分由术前(6.9±0.8)分降至(2.0±0.9)分(<0.05)。HSS评分由术前(52.4±10.3)分增至(89.4±4.9)分(<0.05)。所有病例无返修、感染、肺栓塞、创伤后精神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80岁以上高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准确手术评估,恰当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微创单髁关节置换治疗,不仅有效,而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 微创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启栋 刘朝晖 郭万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19-1321,共3页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近些年取得很大进展,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经严格的病例选择,单髁关节置换术10年生存率达95%左右。术后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 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单间室骨关节炎近些年取得很大进展,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经严格的病例选择,单髁关节置换术10年生存率达95%左右。术后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具有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保存骨量等优点,是治疗单间室关节炎值得考虑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单髁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Oxford单髁置换的准确截骨和术后稳定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启栋 王卫国 郭万首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1-5,共5页
Oxford单髁置换(UKA)准确截骨、间隙平衡、获得稳定及良好运动轨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UKA首先建立的是屈曲间隙,然后根据屈曲间隙大小再建立伸直间隙。其间隙平衡是指,在完成内侧胫骨平台截骨后,通过对股骨髁远端研磨调整股骨假体相对... Oxford单髁置换(UKA)准确截骨、间隙平衡、获得稳定及良好运动轨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UKA首先建立的是屈曲间隙,然后根据屈曲间隙大小再建立伸直间隙。其间隙平衡是指,在完成内侧胫骨平台截骨后,通过对股骨髁远端研磨调整股骨假体相对于股骨放置的高度,获得相等的屈伸间隙。UKA截骨一环扣一环,不能失误。胫骨截骨量不能过多,后倾不能过大,术中要避免损伤内侧副韧带,选择合适厚度的衬垫恢复内侧副韧带自然张力,避免矫枉过正。良好的半月板衬垫运动轨迹可以减少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发生衬垫撞击、过度悬出和脱位。这需要准确的截骨方向,胫骨垂直截骨可稍作内旋以适应膝关节锁扣机制,股骨侧假体中心线要与胫骨假体中心线一致,推荐股骨运动学对位对线安装股骨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 截骨 间隙平衡 稳定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骨关节炎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启栋 郭万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36-238,共3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软骨磨损为特点的退行性关节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严重困扰人民健康,使至少10%的人丧失劳动能力.流行病学的研究估计,仅在美国大约有4300万人受影响,全世界大约有15%人口受到困扰.它不仅给社...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软骨磨损为特点的退行性关节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严重困扰人民健康,使至少10%的人丧失劳动能力.流行病学的研究估计,仅在美国大约有4300万人受影响,全世界大约有15%人口受到困扰.它不仅给社会,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1].OA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关节病,包括机械应力增加、力线异常、软骨退化、软骨下骨改变和肌肉软组织损伤.继发滑膜炎也在OA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早期阶段.生物力学在O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目前有研究指出,生物力学因素在OA发病中起到了瀑布效应[2].本文将主要对OA发生发展的不同生物力学因素进行讨论,现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因素 膝关节骨关节炎 退行性关节病 软骨磨损 软组织损伤 中老年人 人民健康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启栋 岳聚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42-244,共3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将ONFH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我国非创伤性ONFH患者有800多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是非创伤性ONFH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相关因子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非创伤性 ONF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评估外侧间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启栋 郭万首 +5 位作者 赵其超 孙世龙 孙洪亮 程立明 刘朝晖 王卫国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6期468-471,共4页
背景:目前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外侧间室采用X线评估存在局限性,且关节置换MRI应用存在认识误区,国内尚无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进行MRI扫描的研究。目的目的:探讨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检... 背景:目前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外侧间室采用X线评估存在局限性,且关节置换MRI应用存在认识误区,国内尚无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进行MRI扫描的研究。目的目的:探讨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检查评估外侧间室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方法:选取15例Oxford内侧UKA术后随访患者,分别行膝关节MRI常规序列扫描,其中男3例,女12例,左9例,右6例,年龄56-75岁,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关节活动度118°-130°,HSS评分78-98分。两位观察者独立阅片评估外侧间室、外侧半月板、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等结构能见度。MRI检查后一小时留院内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MRI扫描操作期间及随后一小时均无不良反应。外侧间室软骨可清晰显示比例95.6%、外侧半月板清晰显示100%、外侧副韧带清晰显示94.4%。所有患者内侧间室、前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均不可见。髌股间室清晰显示92.2%,髌韧带清晰显示88.9%、髌下脂肪垫88.9%。9例患者(60%)于MRI中发现关节积液。伪影干扰影响外侧间室范围5%-20%。结论结论:Oxford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应用MRI检查是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外侧间室结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骨关节炎 外侧间室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血管损伤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启栋 刘朝晖 郭万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数量在国内外迅速增加。在膝关节置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其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虽然血管损伤这种并发症相对少见.但危险性... 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中晚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手术数量在国内外迅速增加。在膝关节置换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其相关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虽然血管损伤这种并发症相对少见.但危险性很大,后果严重,严重者可以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截肢、死亡。因此,血管损伤潜在的风险需引起所有关节外科医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关并发症 血管损伤 治疗效果 膝关节疾病 手术失败 外科医生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炎的诊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启栋 曹正国 周林玉 《安徽医学》 2006年第5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诊治 男性病人 泌尿外科 治疗效果 身心健康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术并发症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启栋 郭万首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83-185,共3页
人工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通过对病变间室置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具有手术创伤小、骨量丢失少、术后康复快、更接近生理状态的优点,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有效方法。综合文... 人工膝关节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通过对病变间室置换,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具有手术创伤小、骨量丢失少、术后康复快、更接近生理状态的优点,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病变的有效方法。综合文献报道,UKA假体10年生存率在85%~95%,20年生存率为80%~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术并发症 单髁 人工膝关节 防治 10年生存率 20年生存率 缓解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甲状腺肿一例
13
作者 张启栋 王彬 +2 位作者 姜妍芳 夏睿 胡业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3期213-213,共1页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脊髓型颈椎病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入院诊断 椎间盘突出 病例报告 四肢麻木 气管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损伤患者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14
作者 张启栋 王彬 +4 位作者 姜妍芳 夏睿 孔荣 尚希福 刘朝晖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727-17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外伤后1周内白细胞变化及年龄、性别、时间、严重程度等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检测66例颈椎损伤患者外伤后7d之内的血常规,并排除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其他因素,分析白细胞变化特点。结果66例被研究的...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外伤后1周内白细胞变化及年龄、性别、时间、严重程度等对白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检测66例颈椎损伤患者外伤后7d之内的血常规,并排除可能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其他因素,分析白细胞变化特点。结果66例被研究的颈椎脊髓损伤患者伤后7d内白细胞计数(10.61±0.91)×109/L。完全瘫痪组白细胞计数(12.52±1.58)×109/L;不完全瘫痪组白细胞计数(9.94±1.14)×109/L;无神经症状组白细胞计数(8.99±1.05)×109/L。结论颈椎脊髓损伤患者7d内白细胞升高,损伤程度、受伤时间、损伤节段与白细胞升高有关,而年龄、性别与白细胞升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脊髓损伤 白细胞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的腓总神经损伤: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有荣 万伏银 +4 位作者 郭万首 王卫国 程立明 张启栋 丁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3期8043-8050,共8页
背景:腓总神经损伤是全膝关节置换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虽然较低,但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必然越来越常见。目的:回顾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进展,识别其可能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 背景:腓总神经损伤是全膝关节置换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虽然较低,但随着手术量的增加必然越来越常见。目的:回顾近年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其研究进展,识别其可能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网、PubM ed数据库从1980年1月至2016年8月收录的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腓总神经损伤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全膝关节置换;腓总神经损伤;腓总神经麻痹"或"total knee arthroplasty;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common peroneal nerve paralysis;common peroneal nerve palsy"为检索词,排除报道时间较早或重复的研究。共52篇文献或专业书籍符合标准,中文6篇,英文45篇,专业书籍1本。结果与结论:随着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增加,术后腓神经损伤必然越来越常见,其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故预防是关键,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术者误入腓神经损伤危险区、膝关节严重外翻和屈曲畸形、术中粗暴、止血带的不恰当使用、术前神经病变、内科疾病、肥胖、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血肿形成、局部压迫等。同时术后早期识别腓神经损伤,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方案,可促进损伤神经修复、防止肌肉萎缩。虽然全膝关节置换后腓神经损伤因素众多,但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确切的病因,该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腓神经 组织工程 骨科植入物 人工关节 关节置换 腓总神经 损伤 麻痹 危险区 危险因素 防治策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体位下股骨侧弓对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伟 郭万首 +3 位作者 李传东 刘朝晖 张启栋 程立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64-1769,共6页
背景:下肢力线的测量结果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不同体位下股骨侧弓角可影响下肢力线的测量。目的:通过CT扫描数据重建下肢骨骼模型,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测量该模型在不同的旋转角度下的股骨侧弓角及股骨外翻角等数值,... 背景:下肢力线的测量结果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偏差,不同体位下股骨侧弓角可影响下肢力线的测量。目的:通过CT扫描数据重建下肢骨骼模型,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测量该模型在不同的旋转角度下的股骨侧弓角及股骨外翻角等数值,并探讨股骨侧弓对下肢力线测量的影响规律。方法:纳入进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20例,Mimics 13.0软件对各病例CT扫描数据重建出该肢体骨骼的三维立体模型,确认其标准正位股骨侧弓角,分为4组:股骨侧弓角>2°组,股骨侧弓角大于0°,<2°组,股骨侧弓角>-2°小于0°组,股骨侧弓角<-2°组,每组5例。利用软件功能使其沿下肢纵轴以2°步幅精确旋转出自内旋20°至外旋20°的21个图像,由所得图像测量不同体位下的股骨侧弓角及股骨外翻角,以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下肢伴有旋转的情况。结果与结论:(1)股骨侧弓角的变化规律显示,下肢内旋使股骨侧弓角呈减小趋势,下肢外旋使股骨侧弓角加大趋势;(2)股骨外翻角随肢体外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随肢体内旋有逐渐减小的趋势;(3)各组不同体位下的股骨侧弓与股骨外翻角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4)结果显示:采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肢骨骼模型模拟下肢全长X射线检查可见,股骨侧弓角测量结果会随肢体旋转发生变化,且会对股骨外翻角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侧弓程度越大,由此产生的影响越大,所以拍摄下肢正位全长X射线片时应采用标准正位为投照体位,尤其对于股骨侧弓较大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骨关节图像与影像 三维重建 股骨侧弓 力线 下肢 体位 股骨外翻角 股骨侧弓角 骨骼 立体模型 髋-膝-踝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希 白一彤 +3 位作者 范萌 王健 张启栋 徐雅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护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的临床教学方式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缺乏一定的实时性,导致护理学生无法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1],而微课及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创新的教育形式更加便于...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床护士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目前的临床教学方式在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缺乏一定的实时性,导致护理学生无法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1],而微课及情景模拟教学法作为创新的教育形式更加便于学生的学习。本文就微课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模拟教学法 临床护理教学 护理学生 临床护士 综合素养 应用和进展 临床教学 微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丁冉 王淇 +5 位作者 刘烨 张启栋 张念非 郭万首 王卫国 张逸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期间的27例(3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7例。术前完成患侧髋关节X线及CT影像资料采集,分别使用传统...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型号选择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期间的27例(32髋)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其中男10例,女17例。术前完成患侧髋关节X线及CT影像资料采集,分别使用传统模板测量法和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进行假体型号预测,通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实际所用型号进行对比,比较两种预测方法的吻合率。结果 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对髋臼及股骨假体型号预测的吻合率分别为90.6%和81.3%,传统模板测量对髋臼及股骨假体型号预测的吻合率分别为56.3%和46.9%。两种预测方法吻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预测髋臼杯型号同实际应用型号之间存在相关性(r=0.915,P<0.001),人工智能三维规划系统预测股骨假体型号同实际应用型号之间存在相关性(r=0.941,P<0.001)。结论 人工智能三维术前规划系统较传统模板测量方法更能准确预测假体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规划 人工智能 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和未加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子荣 孙伟 +3 位作者 史振才 王佰亮 张启栋 郭万首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2年第5期377-381,共5页
背景:已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骨愈合,但能否加速股骨头坏死打压植骨术的修复尚不知。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加入和未加入BMP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 背景:已知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能促进骨愈合,但能否加速股骨头坏死打压植骨术的修复尚不知。目的:回顾性对照分析加入和未加入BMP2的打压植骨术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42例(72髋)非创伤性ONFH手术患者获得随访,男19例,女23例;手术时年龄22~54岁,平均30.9岁。手术方法为经髋关节前路,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坏死灶清除,人工骨打压植骨。第一组每例加入4mgrhBMP2,第二组未加。患髋按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按中日友好医院(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CJFH)分型。临床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评定,影像学按股骨头是否塌陷及病灶修复情况评定。结果:随访5~7.8年(平均6.1年)。优36髋,良12髋,尚可7髋。股骨头保存率76.4%,第一组为81.8%,第二组为71.8%(P=0.459)。ARCOⅡ期为90.3%,Ⅲa期为34.6%(P=0.0285);CJFH-C型及L1型为95.3%,L3型为29.6%(P=0.050)。结论:经股骨头颈开窗病灶清除,打压植骨术在选择合适的非创伤ONFH患者(ARCOⅡb,c期及CJFHC型和L1型)可获得优良的中期疗效。加入rhBMP2可提高手术疗效和骨修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打压植骨术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次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合并术中股骨矩骨折的治疗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冉 史振才 +8 位作者 郭万首 岳德波 孙伟 程立明 刘朝晖 张念非 张启栋 王佰亮 王卫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6期408-411,共4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是一个严重并发症,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目的:识别术中易于出现股骨矩骨折的高危人群并评估其治疗后的短...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PFF)是一个严重并发症,充分了解其危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目的:识别术中易于出现股骨矩骨折的高危人群并评估其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的712例初次THA(825髋)患者资料,选取19例(20髋)术中股骨矩骨折患者,按照1∶2进行同期随机配对非骨折患者38例(40髋),将两组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假体类型、股骨近端髓腔类型、术前诊断及合并症等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结果:这种类型骨折的发生率为2.42%(20/825),平均随访6.9±3.8个月,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及下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及术前体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F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颈骨折、烟囱型髓腔和股骨近端结构异常的患者骨折风险更高。两组的假体植入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术中发现并及时处理的股骨矩骨折(Vancouver A2型)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术前仔细评估X线片、术中轻柔操作和识别高危患者可能有助于降低术中PFF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