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泥用作高性能水泥性能调节组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彦娜 潘志华 +1 位作者 李东旭 许仲梓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5期20-24,共5页
采用化学活化和热活化的方法,对赤泥进行预处理后再与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不同化学试剂处理、不同温度下加热处理和不同掺量的赤泥-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的胶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赤泥掺... 采用化学活化和热活化的方法,对赤泥进行预处理后再与硅酸盐水泥熟料配合,在实验室条件下就不同化学试剂处理、不同温度下加热处理和不同掺量的赤泥-硅酸盐水泥熟料体系的胶凝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经任何处理的赤泥掺入水泥后,尤其是赤泥掺量大于20%时,水泥砂浆后期强度显著降低,而经特定化学试剂处理和一定温度煅烧处理后的赤泥掺入水泥熟料后,水泥砂浆的后期强度降低幅度得到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熟料 高性能水泥 赤泥 组分 化学活化 掺入 煅烧 处理 调节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中联合检测血清VEGF及SccAg的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彦娜 张昌卿 +1 位作者 王骅 梁伊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1-233,共3页
目的 :寻找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指导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1月 ,本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宫颈鳞癌 37例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EGF值 ,MEIA法测定血清中SccAg值。用 χ2 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 目的 :寻找较为敏感的肿瘤标志物指导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及预测预后。方法 :1999年 7月至 2 0 0 1年 1月 ,本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宫颈鳞癌 37例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VEGF值 ,MEIA法测定血清中SccAg值。用 χ2 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统计处理。以子宫肌瘤 2 6例作为对照。结果 :宫颈癌治疗前血清VEGF明显高于良性的子宫平滑肌瘤血清值 (P <0 .0 1) ;深肌层浸润及晚期未术病例其血清VEGF及SccAg值均较浅肌层浸润者高 (P <0 .0 1) ;宫颈癌Ⅰ~Ⅱ期血清VEGF值明显低于Ⅲ~Ⅳ期者 (P <0 .0 1) ,术中无残留者明显低于术中有残留者 (P <0 .0 1) ,淋巴结无转移者明显低于有转移者 (P <0 .0 1) ,治疗后无复发者 (半年内 )明显低于有复发者 (P <0 .0 1)。对于血清SccAg而言 ,其在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 6 7.5 6 %。临床Ⅰ~Ⅱ期血清SccAg值明显低于Ⅲ~Ⅳ期者 (P <0 .0 1) ,淋巴结无转移者明显低于有转移者 (P <0 .0 1)。而治疗后有无复发、术中有无残留对其的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VEGF SCCAG 诊断 预后 血清 MEI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治疗与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彦娜 李孟达 +1 位作者 刘富元 张惠忠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8-170,174,共4页
目的 :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征、组织成分及生物学行为 ,找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1980年 1月— 1999年 10月住院诊治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5 3例 ,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平均缓解时间 ,并对瘤内组织成分、成熟畸胎瘤恶变、复... 目的 :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征、组织成分及生物学行为 ,找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1980年 1月— 1999年 10月住院诊治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5 3例 ,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平均缓解时间 ,并对瘤内组织成分、成熟畸胎瘤恶变、复发瘤良性变及化疗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 7天内化疗者 ,平均缓解时间最长 (P <0 0 5 ) ;含有神经上皮成分的未成熟畸胎瘤预后较好 (P <0 0 5 ) ;成熟畸胎瘤恶变中位发病年龄较未成熟畸胎瘤晚 10年且预后差 (P <0 0 5 ) ;复发瘤良性变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获得长期缓解 (P <0 0 5 )。结论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术后即时 (7天内 )化疗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瘤内含有神经上皮成分预后较好 ;成熟畸胎瘤具恶性变、未成熟畸胎瘤的复发瘤具有良性变的特性。因此对于卵巢未成熟畸胎瘤非常强调术后即时化疗 ,并应采取一切积极措施 ,保证患者生存 ,争取良性变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良性变 恶性变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赤泥的物理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5
4
作者 张彦娜 潘志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293-297,共5页
对未经任何加热处理的常温赤泥的XRD、TG-DTA、IR分析表明,经露天长久放置的陈赤泥中结晶态物质主要为碳酸钙(以方解石为主,少量霰石)和钙钛矿。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组成赤泥团聚体的一次粒子尺寸极其细小,外形极不规则;对赤泥颗粒的微... 对未经任何加热处理的常温赤泥的XRD、TG-DTA、IR分析表明,经露天长久放置的陈赤泥中结晶态物质主要为碳酸钙(以方解石为主,少量霰石)和钙钛矿。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组成赤泥团聚体的一次粒子尺寸极其细小,外形极不规则;对赤泥颗粒的微区电子衍射分析则进一步表明,赤泥粒子中有相当部分为化学组成变动不定的无定形铝硅酸盐物质。在室温到900℃之间的加热处理过程中,赤泥中吸附水和结晶水的脱除于600℃之前基本完成,620℃-760℃发生碳酸钙的分解;700℃时β-C2S开始形成,800℃后大量形成;钙钛矿在整个加热处理过程中的表现为惰性。TMS-GC在900℃加热处理时赤泥的分析还表明,赤泥中的硅酸盐物质有38.59%为单体,6.68%为二聚体,3.27%为环三聚体,其余为高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加热处理 结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对Sn-3.0Ag-0.5Cu无铅焊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彦娜 朱宪忠 +1 位作者 刘刚 金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87-189,共3页
在Sn-3.0Ag-0.5Cu焊料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比例的Bi元素,形成Sn-Ag-Cu-Bi系合金,研究不同掺量的Bi对Sn-3.0Ag-0.5Cu的熔化温度、润湿性及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Bi能够明显降低焊料的熔点,但当Bi含量超过5%时,熔程增大;... 在Sn-3.0Ag-0.5Cu焊料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比例的Bi元素,形成Sn-Ag-Cu-Bi系合金,研究不同掺量的Bi对Sn-3.0Ag-0.5Cu的熔化温度、润湿性及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Bi能够明显降低焊料的熔点,但当Bi含量超过5%时,熔程增大;添加3%以内的Bi能明显提高其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0Ag-0.5Cu 熔化温度 润湿性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5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彦娜 王骅 +1 位作者 刘富元 熊樱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找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9年10月住院治疗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53例,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平均缓解时间,并就术式、是否合并妊娠、复... 目的:通过分析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找出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9年10月住院治疗的卵巢未成熟畸胎瘤53例,用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平均缓解时间,并就术式、是否合并妊娠、复发瘤是否良性变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化疗开始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合并妊娠或生育年龄女性发生的肿瘤预后较差(P<0.05)。复发瘤良性变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获得长期缓解(P<0.05)。结论:卵巢未成熟畸胎瘤复发率高,复发瘤具有恶性程度逆转的特性,因此,治疗上应强调术后及时化疗。术式的选择可由年龄及临床期别而定;年轻及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1期患者可考虑保守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疗 预后 生物学行为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彦娜 郑美莲 +3 位作者 刘继红 张昌卿 黄鹤 刘富元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鳞癌组织p53功能表达状况,观察p53功能表达对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以指导治疗。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功能表达。60例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FIGO分期:Ⅰa期3例,Ⅰb期31例,Ⅱa期10例,Ⅱb期16...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鳞癌组织p53功能表达状况,观察p53功能表达对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以指导治疗。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p53功能表达。60例宫颈癌患者中位年龄44岁;FIGO分期:Ⅰa期3例,Ⅰb期31例,Ⅱa期10例,Ⅱb期16例。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不同的p53功能表达对宫颈鳞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预后的差异。结果p53功能表达异常之宫颈鳞癌(16例),其病理分级以Ⅲ级为主(P<0.01),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较p53功能表达正常者(44例)常见(P<0.01),有50.0%(8/16)的病例在1年内复发(P<0.01),3年生存率(42.6%)较p53功能表达正常者(78.3%)为低(P<0.01),平均生存时间(32.93个月)较p53功能表达正常者(60.69个月)明显为短(P<0.01)。结论p53功能表达异常者,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率高,患者的生存期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功能 宫颈鳞状细胞癌 WESTERN印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PCNA与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彦娜 张昌卿 +2 位作者 李孟达 刘继红 黄欣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检测妇科恶性肿瘤中P53及PCNA的表达,观察此两种蛋白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抗P53以及抗PCNA单克隆抗体经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妇科恶性肿瘤27例组织标本。结果当肿瘤组织无P53突变时PCNA多为弱阳性表达移数病倒无转移... 目的检测妇科恶性肿瘤中P53及PCNA的表达,观察此两种蛋白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抗P53以及抗PCNA单克隆抗体经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妇科恶性肿瘤27例组织标本。结果当肿瘤组织无P53突变时PCNA多为弱阳性表达移数病倒无转移;当肿瘤组织合有P53突变时,PCNA多为强阳性表达,且多数病例发生转移。结论联合检测PCNA、P5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对判断妇科恶性肿瘤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妇科肿瘤 恶性肿瘤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及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彦娜 李孟达 《实用癌症杂志》 1999年第3期218-220,共3页
为了探讨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回顾性分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宫颈低分化癌(Ⅰ~Ⅱ期)158例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宫颈低分化癌术后2a复发率为30.8%,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盆腔复发率为4... 为了探讨宫颈低分化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规律,回顾性分析了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宫颈低分化癌(Ⅰ~Ⅱ期)158例的术后复发转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宫颈低分化癌术后2a复发率为30.8%,中位复发时间为11个月,盆腔复发率为40.0%,远处转移率为38.0%。治疗方法明显地影响术后复发转移。对于Ⅱ期或宫颈深肌层浸润的病例,手术结合化疗或放疗者的复发率较单纯手术组或手术+化疗+放疗三联疗法组低(P<0.05);淋巴结阳性者术后加放疗可降低复发率(P<0.05);手术加化疗可能对控制远处转移有益(P<0.05)。提示宫颈低分化癌术后的复发转移与临床期别、宫颈病灶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治疗方法及机体免疫力有关;术后适当的化疗或放疗有助于降低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 复发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预后规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彦娜 李孟达 《实用癌症杂志》 2000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规律。方法 对 18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生存率、平均缓解时间、复发转移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同期治疗的 35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作对照。结果 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中位发...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规律。方法 对 18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生存率、平均缓解时间、复发转移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以同期治疗的 35例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作对照。结果 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的中位发病年龄较未成熟畸胎瘤晚 10年 ,3、5、10年生存率较卵巢未成熟畸胎瘤低 (P <0 .0 5 ) ,术后复发转移率较卵巢未成熟畸胎瘤高(P <0 .0 5 ) ,术后平均缓解时间较未成熟畸胎瘤短 (P <0 .0 5 )。行全子宫双附件及大网膜切除较单侧附件切除术者平均缓解时间长 (P <0 .0 5 ) ,术后 7天内开始化疗及术后无残留者平均缓解时间长 (P <0 .0 5 ) ,5年生存率高 (P <0 .0 5 )。结论 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发病年龄较未成熟畸胎瘤晚 10年 ,且恶性度高 ,术后易发生复发转移。行基本卵巢癌手术术式、术后 7天内开始化疗、术后无肿瘤残留者可显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 预后 卵巢肿瘤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熟料体系的水化过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彦娜 潘志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3-46,共4页
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对赤泥-熟料体系水化过程中液相钙离子溶出、结合水以及水化样品含Ca(OH)2随龄期的变化的跟踪测定结果表明:赤泥-熟料体系的水化硬化过程中赤泥中的组分与硅酸盐水泥水化后放出的氢氧化钙之间发生了火山灰反应;60... 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对赤泥-熟料体系水化过程中液相钙离子溶出、结合水以及水化样品含Ca(OH)2随龄期的变化的跟踪测定结果表明:赤泥-熟料体系的水化硬化过程中赤泥中的组分与硅酸盐水泥水化后放出的氢氧化钙之间发生了火山灰反应;600℃加热处理对赤泥产生明显的活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钙离子溶出量 结合水量 游离石灰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Ag对Sn-0.7Cu-0.3Ni焊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彦娜 金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6-177,179,共3页
在Sn-0.7Cu-0.3Ni焊料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比例的Ag元素,形成(Sn-0.7Cu-0.3Ni)-xAg系合金,研究不同的Ag掺量对Sn-0.7Cu-0.3Ni的熔化温度、润湿性及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g掺量的增加,能够降低其熔点,但这个体系的熔点普遍... 在Sn-0.7Cu-0.3Ni焊料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比例的Ag元素,形成(Sn-0.7Cu-0.3Ni)-xAg系合金,研究不同的Ag掺量对Sn-0.7Cu-0.3Ni的熔化温度、润湿性及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Ag掺量的增加,能够降低其熔点,但这个体系的熔点普遍较高;随Ag掺量的增加,体系的润湿性能变好,但不明显;随Ag掺量的增加,界面化合物层的厚度逐渐增大,起伏逐渐变小而呈平坦的连续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0.7Cu-0.3Ni)-xAg 熔化特性 润湿性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Ag对Sn-0.7Cu-3Bi焊料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彦娜 彭海林 +1 位作者 史欢欢 朱宪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6-168,共3页
在Sn-0.7Cu-3Bi焊料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比例的Ag元素,形成Sn-0.7Cu-3Bi-xAg合金,研究不同掺量的Ag对Sn-0.7Cu-3Bi焊料的熔化温度、润湿性及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Ag能够降低焊料的熔点,但会导致增大其熔程;Ag... 在Sn-0.7Cu-3Bi焊料的基础上,掺加不同比例的Ag元素,形成Sn-0.7Cu-3Bi-xAg合金,研究不同掺量的Ag对Sn-0.7Cu-3Bi焊料的熔化温度、润湿性及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量Ag能够降低焊料的熔点,但会导致增大其熔程;Ag掺量(wAg)为0.3%时,急剧降低了Sn-0.7Cu-3Bi焊料的润湿性,虽然后续随Ag掺量的继续增加,润湿性逐渐变好,但效果不理想;Ag掺量为0.3%时,焊接接头接触不良,界面化合物厚度极薄,后续随Ag掺量的继续增加,界面化合物厚度有所增厚,但当Ag掺量为0.7%时,界面化合物的晶体颗粒尺寸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 0 7Cu-3Bi 熔点 润湿性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熔盐法制备YAG荧光粉的研究
14
作者 张彦娜 朱宪忠 王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4-687,共4页
本文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YAG荧光粉,探索了搅拌方式、合成温度、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对粉体颗粒团聚情况、颗粒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搅拌-超声搅拌过程合成的样品晶粒要更细小一些,晶粒尺寸相对也要均匀些,团聚现象也有所改... 本文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YAG荧光粉,探索了搅拌方式、合成温度、分散剂用量、煅烧温度对粉体颗粒团聚情况、颗粒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搅拌-超声搅拌过程合成的样品晶粒要更细小一些,晶粒尺寸相对也要均匀些,团聚现象也有所改善;当沉淀合成温度为60℃时,沉淀颗粒结晶良好且粒度分布范围窄;加入分散剂后分散程度明显变好,尤其当PEG掺加量为0.7%且PEG全加入到混合盐溶液中的试样分散程度好,颗粒细小且粒度分布范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 熔盐法 YAG 团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张彦娜 张昌卿 +3 位作者 刘富元 刘继红 冯凯涛 黄鹤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13 1例妇科肿瘤患者及 92例健康献血员血清VEGF(S -VEGF)浓度并分析S -VEGF浓度在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前S -VEG...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 13 1例妇科肿瘤患者及 92例健康献血员血清VEGF(S -VEGF)浓度并分析S -VEGF浓度在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结果 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前S -VEGF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妇科良性肿瘤组的S -VEGF浓度 (P <0 .0 1) ;中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中有残留者、组织分化差者、治疗后半年内有复发者其S -VEGF浓度分别较早中期者、术中无残留者、组织分化好者、治疗后半年内无复发者明显升高 (P <0 .0 1) ;手术后 1周内S -VEGF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S -VEGF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妇科良性肿瘤组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术中有残留及手术创伤皆显著影响S -VEGF值的表达。用多变量分析显示 ,S -VEGF浓度可作为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表达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VEGF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1
16
作者 冯淑瑜 张彦娜 刘建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61-1266,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综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的报道鲜见。本文综合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对... 背景与目的: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综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的报道鲜见。本文综合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布规律及预后因素,探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评估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方法:对205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行广泛全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4.4%(50/2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有治疗前血清SCC-Ag水平、临床分期、宫颈管及宫颈阴道部浸润深度、宫旁韧带侵犯;SCC-Ag超过4μg/L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增加4.2倍(P<0.001,OR=4.212)。多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和宫颈管肌层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最主要的高危因素。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闭孔窝区(48.0%);60.0%转移病例存在多组淋巴结转移,并出现跳跃式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与宫颈深肌层侵犯、宫旁浸润之间关系密切,72.0%的淋巴结转移者同时存宫颈深肌层浸润,90.9%的宫旁韧带浸润者出现淋巴结转移。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补充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较未作放疗者高(89.1%vs45.5%,P=0.012)。结论:治疗前血清SCC-Ag>4μg/L、宫颈阴道部深肌层浸润、宫旁韧带受侵,特别是临床分期晚、宫颈管深肌层浸润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提高。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高的病例,应行标准的宫颈癌根治术,以保证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及足够的宫旁切除范围。对病理证实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补充放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外科手术 淋巴结转移 转移规律 高危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导向下Ad-p53基因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安全性初步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沛宏 罗慧玲 +5 位作者 刘然义 黄金华 蔡体育 张福君 张彦娜 曾益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观察介入导向下经动脉导管系统灌注p53重组腺病毒(Ad-p53)进行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放化疗无效或复发及因故不能进行常规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15例,经瘤组织主要供血动脉进行1.5×10^10-2.8±10^... 目的:观察介入导向下经动脉导管系统灌注p53重组腺病毒(Ad-p53)进行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经放化疗无效或复发及因故不能进行常规治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15例,经瘤组织主要供血动脉进行1.5×10^10-2.8±10^11pfu/次、累积剂量为9.5×10^10-1.40×10^12pfu/例的Ad-p53基因治疗(其中5例宫颈癌病人联合化疗并观察出现的副作用。结果:临床观察发现以发热、流感样症状为主的5种不良反应,其中发热8例,流感样症状2例,胃不适、腹泻及心动过速 各1例;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各1例,血红蛋白减少2例;肝肾功能检查发现转氨酶CGT、AST升高2例;治疗前后未见心电图改变(只有1例在化疗开始当天出现心动过速,第2天又恢复正常),与化疗联合治疗未产生强于单纯化疗的副作用。上述毒副反应以Ⅰ级反应为主(占86.8%),无Ⅲ、Ⅳ级反应。结论:在所用试剂量范围内Ad-p53经动脉局部用药及与化疗联合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安全性 基因治疗 AD-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早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严鸣 张彦娜 +2 位作者 何洁华 孙学明 孙晋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4,共7页
背景与目的:近10年来,虽然宫颈癌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5年生存率无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对早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 背景与目的:近10年来,虽然宫颈癌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5年生存率无明显变化。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来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对早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为手术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病例111例,重新评价LVSI、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分析LVSI对早期宫颈鳞癌预后的影响。LVSI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在扁平的内皮细胞围绕成的间隙中看到至少一簇肿瘤细胞。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例病例中LVSI阳性者为62例(55.9%)。单因素分析表明LVSI阳性(P=0.019)和淋巴结转移(P=0.002)是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危险因素;LVSI阳性(P=0.029)、淋巴结转移(P=0.002)、SccAg(P=0.018)、浸润深度(P=0.022)和手术切缘阳性(P=0.002)是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5);淋巴结转移和手术切缘阳性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6,P=0.006)。LV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1)。结论:尚不能确定LVSI是早期宫颈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LVSI是转移和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溴联苯醚(PBDEs)光降解研究现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芃岩 路佳良 +2 位作者 孙佳惠 田燕燕 张彦娜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0-278,共9页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为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生物累积性而备受关注,环境中PBDEs的降解也成为研究热点.光降解是自然环境中PBDEs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光降解过程中会形成...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为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生物累积性而备受关注,环境中PBDEs的降解也成为研究热点.光降解是自然环境中PBDEs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光降解过程中会形成毒性更高的溴代二英.本文在总结国内外PBDEs光降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PBDEs光降解的因素(诸如:分子结构、光源、介质等)、途径和产物,特别是溴代二英的形成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联苯醚 光降解 途径 影响因素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加康复新液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彦娜 李谊 +1 位作者 赵颜颜 麻文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08,共1页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常行保守治疗,但有些患者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常导致穿孔不愈而遗留永久性穿孔。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们采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加康复新液棉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5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常行保守治疗,但有些患者因局部因素或继发感染常导致穿孔不愈而遗留永久性穿孔。2012年9月-2015年8月,我们采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加康复新液棉片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5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106例,男62例、女44例,平均年龄42.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鼓膜穿孔 康复新液 氦氖激光 保守治疗 疗效观察 激光局部照射 耳鼻喉科 继发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