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预制菜的工艺配方研究及保质期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晶晶 罗晓莉 +4 位作者 张微思 苟学磊 周锫 杨宁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丰富食用菌预制菜产品种类并解决预制菜储藏和运输的问题,通过运用高温反压式杀菌技术和加速破坏性试验(accelerated shelf-life testing,ASLT),开发出了一种复配型食用菌预制菜配方,并预测了其常温储藏保质期。采用3种食用菌为主要... 为丰富食用菌预制菜产品种类并解决预制菜储藏和运输的问题,通过运用高温反压式杀菌技术和加速破坏性试验(accelerated shelf-life testing,ASLT),开发出了一种复配型食用菌预制菜配方,并预测了其常温储藏保质期。采用3种食用菌为主要原料制作食用菌配方预制菜,加入猪五花肉、胡萝卜等配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其配方组成,获得了感官接受度较高的配方。配方组成为杏鲍菇200 g、香菇150 g、黑木耳50 g、猪五花肉70 g、胡萝卜30 g、香辣酱15 g、食盐1.2 g、蚝油1 g。该配方产品通过真空包装、高温反压式杀菌(121℃,20 min)和加速破坏性试验,预测在20℃下的保质期为195.4 d,满足常温储藏要求。通过对食用菌预制菜生产工艺的研究,证明了常温储藏食用菌预制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预制菜 工艺配方 常温 保质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常见野生食用菌的营养功能特性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罗晓莉 吴素蕊 +4 位作者 华蓉 苟学磊 张微思 张沙沙 孙达锋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同时,由于野生食用菌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甾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 野生食用菌产业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食用菌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对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及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生理作用;同时,由于野生食用菌含有多糖、多酚、黄酮、甾类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等多种功能特性,且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市场多元化需求高,是人们喜爱的“舌尖上的山珍”。通过对6种常见野生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功能活性成分和功能特性进行详细阐述,并对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人们科学了解野生食用菌,促进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营养成分 功能活性成分 功能特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锫 张沙沙 +5 位作者 杨宁 何容 张微思 罗晓莉 曹晶晶 孙达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2-353,共12页
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 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采后保鲜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微思 罗孝坤 +2 位作者 张丽英 张利菁 朱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36,共3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纯培养 菌丝体 ITS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中漆酶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微思 罗晓莉 +2 位作者 朱立 熊永生 朱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0,共3页
漆酶是已被广泛研究的用来降解酚类、苯胺等异生物质的酶之一,很多漆酶已经从真菌培养物中被提取。主要讨论从食用菌中获得的漆酶,包括漆酶的催化结构和机制,漆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以及对食用菌研究的潜在应用。
关键词 漆酶 食用菌 催化结构和机制 漆酶基因 潜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地区商品松茸ITS序列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微思 朱萍 +3 位作者 王浚 罗晓莉 熊永生 郭永红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5,共4页
松茸是珍稀濒危的食(药)用菌。云南是我国松茸主产区之一,但由于不合理采收,致使松茸产量逐年下降。本论文使用ITS分子标记研究松茸的遗传多样性。由聚类图分析,这16个样品分为2个大的分支,其中海拔较高的中甸与丽江基本聚为一支,海拔... 松茸是珍稀濒危的食(药)用菌。云南是我国松茸主产区之一,但由于不合理采收,致使松茸产量逐年下降。本论文使用ITS分子标记研究松茸的遗传多样性。由聚类图分析,这16个样品分为2个大的分支,其中海拔较高的中甸与丽江基本聚为一支,海拔较低的禄劝与武定又聚为另一支。每个大支上的不同样品的序列又有微小的差异,这可能是由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少量位点的变异,如碱基之间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等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膏菌属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微思 张志国 +2 位作者 程霞 桂明英 李宗菊 《中国食用菌》 2006年第6期10-11,13,共3页
探讨了鹅膏菌属分类、毒素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毒素应用、菌丝体培养及茵根的人工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鹅膏菌属 鹅膏毒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新型覆土材料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微思 李建英 +4 位作者 刘绍雄 罗孝坤 王洹 李耀 桂明英 《农产品加工(下)》 2016年第12期62-64,共3页
通过研究5种不同覆土材料的不同比例配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设计21个试验配方,各3次重复,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双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为当地双孢蘑菇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田土、红壤土,还是河泥土,... 通过研究5种不同覆土材料的不同比例配比对双孢蘑菇产量和稳定性的影响,设计21个试验配方,各3次重复,以期筛选出适合本地双孢蘑菇栽培的新型覆土材料,为当地双孢蘑菇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田土、红壤土,还是河泥土,通过添加废菌糠,双孢蘑菇的产量均有一定的提高;综合双孢蘑菇产量、稳定性和经济效益,最终确定最佳覆土配方为河泥土添加量30%,废菌糠添加量70%,可以作为一种理想新型覆土材料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覆土栽培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日光畦床桑枝栽培黑木耳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微思 刘绍雄 +2 位作者 罗孝坤 徐丕曦 陈观玉 《食用菌》 2016年第6期46-47,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和健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黑木耳作为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理想食品,日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关键词 桑枝 黑木耳 全日光 畦床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松口蘑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10
作者 张微思 王浚 +2 位作者 李宗菊 马绍宾 朱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3-597,共5页
本文利用16条ISSR引物,对来自云南香格里拉、大理、楚雄和昆明的4个松口蘑居群共4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SSR-PCR共扩增出76条条带;总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61.04%,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次为56.76%,67.75%,70.27%和50.00%;... 本文利用16条ISSR引物,对来自云南香格里拉、大理、楚雄和昆明的4个松口蘑居群共42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SSR-PCR共扩增出76条条带;总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61.04%,多态位点百分率依次为56.76%,67.75%,70.27%和50.00%;总的基因多样度指数(Ht)为0.321 5,居群内的Nei遗传多样度指数(Hs)为0.244 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717,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47 1,基因流Nm为1.523 4,这说明云南松口蘑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主要存在于居群之间,居群内的变异较小;遗传距离表明4个居群中香格里拉和昆明的亲缘关系最远,大理和楚雄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口蘑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肚菌DUS测试技术研究
11
作者 张微思 邹永生 +3 位作者 罗孝坤 郭相 马明 朱萍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3期26-27,30,共3页
概述了羊肚菌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的基本方法,对测试设计、测试区操作、测试数据的分析和测试报告的撰写作了详尽介绍。
关键词 羊肚菌 DUS测试 性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3种胶质食用菌营养成分分析与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36
12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1 位作者 曹晶晶 张微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28-333,共6页
为了区别3种胶质食用菌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胶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云南产3种胶质食用菌金耳、银耳、黑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的种类... 为了区别3种胶质食用菌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胶质食用菌的营养价值研究和深度开发利用提供一定依据,采用凯氏定氮法、索氏抽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方法对云南产3种胶质食用菌金耳、银耳、黑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胶质食用菌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以金耳的总糖含量最高,为75.30%,银耳的灰分含量最高,为6.40 g/100 g,黑木耳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最高,分别为11.20、9.70 g/100 g。3种胶质食用菌均含有人体必需的钙、钾、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以黑木耳的钙、镁、铁的含量最高,银耳的钾、钠、锌含量最高。3种胶质食用菌都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含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均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3种胶质食用菌SRC值由高到低分别为银耳(82.25)>黑木耳(78.09)>金耳(77.98),均在80左右,营养价值与利用率较高。3种胶质食用菌蛋白质营养价值差别不明显,都是含有较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纤维、高总糖含量的菌类,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食用菌 营养成分 蛋白质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沙沙 罗晓莉 +2 位作者 曹晶晶 何容 张微思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43-248,共6页
该文通过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建立一种新的快速判断松茸新鲜度方法,为松茸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 该文通过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建立一种新的快速判断松茸新鲜度方法,为松茸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GC-MS方法在松茸减压贮藏期间共检出7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有23种,醛类物质有29种,酮类9种,烷烃类5种,酯类2种,其他类8种,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新鲜松茸特征香气物质为:1-辛烯-3-醇、3-辛酮、肉桂酸甲酯。贮藏第15天是松茸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点,即新鲜度变化的拐点;不同贮藏期间的松茸气味可以通过电子鼻有效区别出来,因此,松茸保鲜贮藏过程中可用电子鼻初步快速判断其新鲜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成分 减压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护色后金耳切片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晓莉 张沙沙 +2 位作者 张微思 曹晶晶 孙达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7-232,共6页
为获得合适的护色后金耳切片的干燥方法,比较了不同干燥方法对金耳切片感官特性、色度值、复水比、一般性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金耳切片的感官品质最好,ΔE值为(11.62±1.84),与ΔE值最小的空气能热... 为获得合适的护色后金耳切片的干燥方法,比较了不同干燥方法对金耳切片感官特性、色度值、复水比、一般性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金耳切片的感官品质最好,ΔE值为(11.62±1.84),与ΔE值最小的空气能热泵干燥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真空冷冻干燥处理金耳切片的复水比为(10.56±0.16),与其他干燥组的复水比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真空冷冻干燥后的金耳中粗蛋白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达9.97 g/100 g和74.20%,氨基酸总量、鲜甜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干燥组。空气能热泵干燥的感官评分与真空冷冻干燥的感官评分相近,其ΔE(11.59±0.44)最小。微波真空-热泵联合干燥金耳的复水比低于真空冷冻干燥,而高于空气能热泵干燥,且其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量、鲜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空气能热泵干燥金耳。综合来看,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的金耳品质最好。综合考虑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微波真空-热泵联合干燥或空气能热泵干燥来处理金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干燥方法 营养成分 氨基酸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5
作者 罗晓莉 朱立 +1 位作者 张微思 郭永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综述野生食用菌保鲜技术的研究概况,提出保鲜关键环节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保鲜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食用菌质量安全研究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罗晓莉 张微思 +1 位作者 朱立 郭永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3-126,共4页
综述了野生食用菌的中毒情况,农药残留现状、有害重金属的富集规律及标准研究概况,提出保障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为全面提高野生食用菌的食用安全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食用菌 质量安全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味牛肝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容 刘绍雄 +1 位作者 刘春丽 张微思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6年第4期75-77,82,共4页
本文论述了美味牛肝菌的分布及生态特性、人工驯化栽培、生物活性物质、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现状。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生态特性 人工驯化 生物活性物质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优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菇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沙沙 罗晓莉 +1 位作者 何容 张微思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33,共5页
探究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优化提取香菇多糖。以香菇多糖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香菇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且结合实际情况,获得了香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超声提取功率200 ... 探究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法优化提取香菇多糖。以香菇多糖含量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对香菇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且结合实际情况,获得了香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超声提取功率200 W、超声提取温度70℃、热水浸提温度79℃,超声提取时间20 min,热水浸提时间1 h。在此条件下,香菇多糖含量为0.650 g·100^-1g^-1,该结果与建立模型的预测值0.655 g·100^-1g^-1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超声波辅助提取 热水浸提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枞即食新产品技术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永生 朱萍 +2 位作者 张丽英 何容 张微思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51-53,70,共4页
利用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技术,开发特色风味即食野生鸡枞菌新产品。通过工艺筛选最佳参数:漂烫温度82℃~87℃,10min;15%麦芽糊精和10%麦芽糖液浸渍,浸渍4h~6h;真空度0.075MPa~0.076MPa,温度90℃~92℃,250 r/min离心脱油3 min;充N2包装... 利用真空低温油浴脱水技术,开发特色风味即食野生鸡枞菌新产品。通过工艺筛选最佳参数:漂烫温度82℃~87℃,10min;15%麦芽糊精和10%麦芽糖液浸渍,浸渍4h~6h;真空度0.075MPa~0.076MPa,温度90℃~92℃,250 r/min离心脱油3 min;充N2包装;水分含量为2%~3%时,产品组织呈蜂窝状海绵体,鲜菌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枞 即食产品 生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生柳生田头菇菌株分离鉴定及驯化栽培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绍雄 李建英 +3 位作者 刘春丽 王明月 罗孝坤 张微思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2-147,共6页
以采自柳树腐木上的野生食用菌菌株KEFI-010为试材,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开展了驯化栽培试验研究,以期为柳生田头菇优良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柳生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icola),... 以采自柳树腐木上的野生食用菌菌株KEFI-010为试材,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开展了驯化栽培试验研究,以期为柳生田头菇优良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柳生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icola),其菌丝生长速度快、洁白、浓密、整齐,栽培周期较短,出菇整齐、健壮,菌盖光滑,大小均匀,菌肉厚,菌柄粗,农艺性状较好,生物学效率为51.49%。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该菌株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矿物质和氨基酸非常丰富,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食药用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生田头菇 菌株分离 鉴定 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