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展开更多
该文通过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建立一种新的快速判断松茸新鲜度方法,为松茸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该文通过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建立一种新的快速判断松茸新鲜度方法,为松茸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GC-MS方法在松茸减压贮藏期间共检出7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有23种,醛类物质有29种,酮类9种,烷烃类5种,酯类2种,其他类8种,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新鲜松茸特征香气物质为:1-辛烯-3-醇、3-辛酮、肉桂酸甲酯。贮藏第15天是松茸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点,即新鲜度变化的拐点;不同贮藏期间的松茸气味可以通过电子鼻有效区别出来,因此,松茸保鲜贮藏过程中可用电子鼻初步快速判断其新鲜度。展开更多
文摘食用菌采后保鲜的研究和发展对推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系统梳理食用菌采后保鲜研究的发展历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0—2022年前三季度的421篇相关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发表、科研合作、重要作者、重要文献、文献引用和关键词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理和阐述,并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食用菌保鲜领域文献的发表量和被引量自2000年以来逐年上升,2015年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并延续至今;中国研究机构和作者在本领域拥有巨大影响力,参与了最广泛的国际合作并产出了最多的研究成果;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壁代谢、能量代谢和活性包装研究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能量代谢方向尤其值得关注;维持细胞正常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活性对于食用菌抵御采后劣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新型保鲜技术并阐明其分子机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文摘该文通过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建立一种新的快速判断松茸新鲜度方法,为松茸贮藏保鲜机理及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分析松茸减压贮藏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GC-MS方法在松茸减压贮藏期间共检出7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物质有23种,醛类物质有29种,酮类9种,烷烃类5种,酯类2种,其他类8种,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新鲜松茸特征香气物质为:1-辛烯-3-醇、3-辛酮、肉桂酸甲酯。贮藏第15天是松茸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点,即新鲜度变化的拐点;不同贮藏期间的松茸气味可以通过电子鼻有效区别出来,因此,松茸保鲜贮藏过程中可用电子鼻初步快速判断其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