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慕刚 骆飞 +2 位作者 汪长辉 陶知非 刘进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共8页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 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简称"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解决低信噪比地区勘探、复杂地质体成像、岩性勘探以及精细油气藏描述与监测等勘探难题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是要推广应用该技术还需要克服震源与采集两大制约因素。为此,探讨了影响"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制约因素——宽频信号源的激发与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以期大幅降低陆上宽方位、高密度地震采集的作业成本,使之经济可行。在对可控震源宽频激发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和有针对性设计扫描信号的基础上,对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智能化施工方案、用户定制同步激发方法、队伍的高效作业管理以及海量地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优化,并结合地震采集与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展示了该技术工业化应用的良好前景。结论认为:(1)以新一代低频可控震源为核心的宽频地震激发技术解决方案、以野外地震作业管理系统和海量地震数据质控与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解决方案,有效地破解了上述技术瓶颈,"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已经具有了可接受的性价比;(2)该技术能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极大地改进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提高油气勘探的预测精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宽一高地震采集 智能化施工 海量地震数据 高效作业管理 用户定制同步激发 宽频信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R无线节点采集技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聂明涛 张慕刚 +2 位作者 丁冠东 刘仁武 黄艳林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通过分析GSR无线节点技术在地震勘探项目的应用实例,对GSR采集仪器的优缺点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并总结出GSR节点设备的优势和适用特点,为以后在野外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GSR 无线节点 采集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探技术战略布局的专利导航实践
3
作者 霍禹 张慕刚 +5 位作者 吴聃 安佩君 王懂 宋建军 蔚宝强 张坤 《石油科技论坛》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专利导航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及技术战略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具有现实意义。而实践中企业往往缺乏对其操作规范的必要共识,把握不住关键点,并缺少对后续成果产出的管理和有效利用措施,影响专利导航最终效... 专利导航是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及技术战略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创新资源的科学配置具有现实意义。而实践中企业往往缺乏对其操作规范的必要共识,把握不住关键点,并缺少对后续成果产出的管理和有效利用措施,影响专利导航最终效果。以地球物理勘探标志性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专利导航项目为例,逐一解析了企业专利导航基础、项目启动、项目实施、成果产出、成果运用等流程要求,对专利导航实施过程中的领域选取、组织分工、检索策略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成果产出后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优化,建立专利申报前的自检自查和预审、申报中的“五级审核”和分级分类、申报后的代理管控和专利评估制度,确保核心技术得到全方位、高质量的保护,为下一步导航工作的开展以及相应专利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导航 组织实施 专利管理 质量管控 可控震源 地震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地球物理工程竞标
4
作者 陈耿毅 罗水余 +1 位作者 张慕刚 余钦范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通过百余个国外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的投标实践,提出了国际地球物理项目投标工作程序,对关系投标及后期项目运作的前期调查、资格预审、决策分析、投标方案制定、实地踏勘、投标文件编制、合作伙伴选择、投标注意事项、成败因素分析等几个... 通过百余个国外地球物理勘探项目的投标实践,提出了国际地球物理项目投标工作程序,对关系投标及后期项目运作的前期调查、资格预审、决策分析、投标方案制定、实地踏勘、投标文件编制、合作伙伴选择、投标注意事项、成败因素分析等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工程 投标 HSE 踏勤 风险 物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联酋超大型地震勘探项目采集技术规划与集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慕刚 骆飞 +2 位作者 魏国伟 丁冠东 陈永胜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2期66-75,共10页
2018年7月19日,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史上迄今最大的一个全三维勘探服务合同,勘探总面积达53 000 km^2,包含海、陆两部分;项目涵盖区域地表情况复杂多变,勘探层系多且深(3000~9000m),主要勘... 2018年7月19日,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与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勘探史上迄今最大的一个全三维勘探服务合同,勘探总面积达53 000 km^2,包含海、陆两部分;项目涵盖区域地表情况复杂多变,勘探层系多且深(3000~9000m),主要勘探目标为深部非常规油气的地层,成像精度要求高。针对此类超大型重点工程,采用了“分区划块、合而为一”策略:①在超大区域内根据地表与勘探目标的变化,统筹规划勘探片区,分片采用不同的装备配置;②不同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划块,精确选择不同的优化采集方案,实现全勘探区域宽频、高密度、大偏移距、全方位地震采集;③针对海陆条件制定不同的高效采集方案,并采用稀疏反演分离方法来确保海陆高效混叠采集质量;④复杂浅海区域采用新型MASS节点,解决了由浅水区地形起伏引起的耦合问题和浅水区的环保问题。结果表明:超大型地震勘探项目的成功运作,需要提前规划、统筹协调和集成综合性的技术应用,该案例探索出一条大型地震勘探项目的高效优质降本的实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分区设计 参数优化 高效作业 稀疏反演数据分离技术 质控技术 阿联酋 三维地震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物探新技术在海外的应用
6
作者 张慕刚 汪长辉 +3 位作者 樊慧文 张翊孟 魏铁 张陆军 《石油科技论坛》 2008年第5期55-60,共6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可控震源新技术及沼泽过渡带装备新技术在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海外勘探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介绍了可控震源高效作业方法、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方法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为此研发的配套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以... 本文详细介绍了可控震源新技术及沼泽过渡带装备新技术在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海外勘探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效果;介绍了可控震源高效作业方法、高保真可控震源采集方法及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为此研发的配套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以及沼泽过渡带特种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物探新技术 应用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扫描谐波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曹务祥 张慕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9-503,509,共6页
可控震源激发在地震勘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激发类型也已由以前的单点激发发展到现在的多源激发,而使用滑动扫描技术能够提高多源激发的效率。滑动扫描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多组可控震源实现无等待扫描激发,即一组震源在扫描激发过程... 可控震源激发在地震勘探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激发类型也已由以前的单点激发发展到现在的多源激发,而使用滑动扫描技术能够提高多源激发的效率。滑动扫描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多组可控震源实现无等待扫描激发,即一组震源在扫描激发过程尚未完全结束,另一组震源已经开始启动扫描激发。但是滑动扫描激发也不可避免地产生谐波干扰。文中在简单介绍了滑动扫描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谐波畸变的分布特征,讨论了通过合理地设置滑动时间,减少谐波畸变对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可大幅度提高地震作业效率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扫描 谐波畸变 扫描长度 滑动时间 接听时间 扫描技术 滑动 谐波分析 震源激发 地震资料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采集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2
8
作者 魏国伟 张慕刚 +3 位作者 魏铁 张翊孟 毕广明 靳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67-69,177+7+6,共6页
滑动扫描可在不降低采集质量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它是一种高效率的采集方法。该方法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作业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滑动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叙述了滑动扫描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及质量监控的若干要点,最后结... 滑动扫描可在不降低采集质量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它是一种高效率的采集方法。该方法有其特定的适用条件和作业特点。本文简单介绍了滑动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叙述了滑动扫描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及质量监控的若干要点,最后结合在中东地区进行的滑动扫描技术试验及众多实际施工项目所取得的成果,说明该项技术可明显提高可控震源的施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扫描 地震数据采集 质量监控 滑动时间 施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施工效率估算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周大同 周恒 +1 位作者 张慕刚 汪长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0-54,177+8+7,共8页
采集效率估算及项目的模拟运行对于投标报价及后续的项目生产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可控震源采集施工的平稳性特点,使得较为精确地进行效率估算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利比亚项目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分析诸多影响可控震源施工效率的因... 采集效率估算及项目的模拟运行对于投标报价及后续的项目生产组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可控震源采集施工的平稳性特点,使得较为精确地进行效率估算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利比亚项目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分析诸多影响可控震源施工效率的因素入手,并对其中某些因素进行合理简化,建立了可控震源施工效率估算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同施工方式和不同工区地表情况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最终形成一套比较完备、实用的可控震源效率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施工效率 扫描方式 影响因素 道炮比 地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扫描地震数据的谐波干扰压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宝彬 李合群 +2 位作者 赵波 张慕刚 梅璐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5-6,共5页
滑动扫描是一种日趋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然而,滑动扫描采集技术受谐波干扰影响,当勘探目标为弱反射层或薄层时,谐波影响更是不可忽略。本文基于力信号设计谐波预测算子求取相关后记录中的谐波干扰,然后将求得的谐波... 滑动扫描是一种日趋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然而,滑动扫描采集技术受谐波干扰影响,当勘探目标为弱反射层或薄层时,谐波影响更是不可忽略。本文基于力信号设计谐波预测算子求取相关后记录中的谐波干扰,然后将求得的谐波干扰从被干扰区域中剔除,则可压制相关后滑动扫描记录中的谐波干扰,且对有效信号不产生影响。由于该方法可用于相关后数据,相对于常规采集来说,只需额外记录各震次的震源力信号和扫描启动时间即可。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的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扫描 谐波干扰 可控震源 去噪 震源力信号 地震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在利比亚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长辉 周恒 +3 位作者 张慕刚 周大同 骆飞 王井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94-97,111+178+5,共7页
本文根据利比亚的实际应用情况,从激发方式、接收方式及其他配套技术对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激发方式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交替扫描技术,并从理论上计算了两组交替扫描单次记带、两组交替扫描叠加记带、三组或多组... 本文根据利比亚的实际应用情况,从激发方式、接收方式及其他配套技术对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技术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激发方式方面,本文主要介绍了交替扫描技术,并从理论上计算了两组交替扫描单次记带、两组交替扫描叠加记带、三组或多组交替扫描等的效率。在接收方式方面,本文引入炮道比概念,并认为需要打破三维束线概念,引入BLOCK的概念,定义一个合理的生产超级排列片,让记录排列片在其中移动。在对利比亚一个项目的实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最终选择配备8200道,采用40条检波线纵向滚动采集施工,得到了预期效果。在相关配套技术方面,提出了非整道距灵活偏移的思路,开发了BIN信息反推炮点偏移技术,以及用于SPS处理、QC分析及控制的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交替扫描 三维设计 炮道比 采集效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自适应相减面波压制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烈乾 张慕刚 张翊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89-1093,1048,共5页
鉴于频率域滤波方法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会损伤低频信号,本文设计了一种预测自适应相减的面波压制方法。首先利用干涉度量分析理论,通过数据互相关预测面波模型;然后在复曲波域设计和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对预测的面波模型进行振幅和相位的... 鉴于频率域滤波方法在压制面波的同时会损伤低频信号,本文设计了一种预测自适应相减的面波压制方法。首先利用干涉度量分析理论,通过数据互相关预测面波模型;然后在复曲波域设计和求解一个最优化问题,对预测的面波模型进行振幅和相位的校正;在原始数据中减去校正后的面波,最终获得压制面波后的地震数据。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压制面波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低频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互相关 干涉度量分析理论 复曲波域 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分频同时扫描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骆飞 石双虎 +2 位作者 张慕刚 崔毕 单启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2-16,4-5,共7页
可控震源作为地震勘探的信号源已得到广泛应用。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许多提高可控震源施工效率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如滑动扫描方法的谐波干扰强,多震源同时激发方法因同时扫描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导致邻炮干扰强,... 可控震源作为地震勘探的信号源已得到广泛应用。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催生了许多提高可控震源施工效率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点,如滑动扫描方法的谐波干扰强,多震源同时激发方法因同时扫描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导致邻炮干扰强,距离分离的同时扫描方法需投入众多装备。本文引入分频同时扫描(FS3)方法,通过信号切分、重组实现多震源同时扫描,利用不同频率之间的互不相干特性,将一个目标扫描信号分离成若干不同或相关性很小频带的子信号,实现无邻炮干扰或干扰最小的同时扫描,然后把所有同点包含一个目标扫描信号的子信号(扫描数据)重组为该点的观测数据输出形成单炮记录。因该方法可增强特定频带(尤其是低频)的能量,故既能减少由非线性扫描带来的谐波干扰,还可使记录中各频带输出能量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震源 分频 信号切分 记录合成 分频同时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离散余弦变换的去谐波扫描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骆飞 魏铁 +2 位作者 张慕刚 董烈乾 王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2-467,I0008,共7页
通常在处理环节消除可控震源产生的谐波干扰会对有效信号产生不良影响;而去谐波扫描技术将这一过程提前到激发阶段,即通过改造原设计信号,实现在激发过程中使输出的谐波噪声最小,从而提高输出信号的精度和信噪比。现有去谐波扫描技术中... 通常在处理环节消除可控震源产生的谐波干扰会对有效信号产生不良影响;而去谐波扫描技术将这一过程提前到激发阶段,即通过改造原设计信号,实现在激发过程中使输出的谐波噪声最小,从而提高输出信号的精度和信噪比。现有去谐波扫描技术中,硬件方面主要通过对重锤信号与平板信号非线性二次拟合求取改正量实时控制伺服阀,以提高响应精度减少畸变,此方式存在改造复杂、地面响应与振子系统之间畸变改进不明显的缺陷;软件方面是通过利用平板信号与重锤信号的差异拟合校正扫描信号,但也难以精确估计地面耦合产生的畸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力信号与预设扫描信号在谐波域的差异实现去谐波的新方法(AHS),即先将输出目标设定为设计扫描信号;校正差异函数由力信号和预设扫描信号的离散余弦变换(DCT)谐波分量得到,因此该算法更直接地反映了谐波畸变带来的变化。所提方法是通过软件校正实现的,方便快捷,初步应用即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畸变 离散余弦变换(DCT) 力信号 谐波谱 谐波差异函数 去谐波扫描(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及在国际项目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魏铁 张慕刚 +5 位作者 汪长辉 魏国伟 张翊孟 张汝杰 尚永生 梁晓峰 《石油科技论坛》 2012年第2期7-10,74,共4页
在国际油公司追求高效地震勘探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推动下,滑动扫描(SlipSweep)、滑动扫描同步激发(DSSSplusSlipSweep)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获到快速发展,并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滑动扫描、距离分离同步激发(... 在国际油公司追求高效地震勘探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推动下,滑动扫描(SlipSweep)、滑动扫描同步激发(DSSSplusSlipSweep)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获到快速发展,并在中东、非洲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滑动扫描、距离分离同步激发(DSSS)、滑动扫描同步激发、独立同步扫描(ISS)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观测系统设计、无桩号测量、现场质量控制、数据存储与转换、滑动扫描谐波压制和独立同步扫描邻炮干扰压制等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关键配套技术,并且展示了这些技术在公司国际地震勘探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及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采集 滑动扫描 滑动扫描同步激发 独立同步扫描 谐波压制 无桩号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VD约束的迭代反演混叠噪声压制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烈乾 张慕刚 +3 位作者 骆飞 张翊孟 王泽 魏国伟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1,117,I0009,共7页
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实现多组震源同时激发产生地震波场,大幅度提高采集效率,但往往会导致相邻震源之间产生波场交叉而相互干涉,显著降低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约束迭代反演的混叠噪声压制方法。首先以... 超高效混叠采集技术可实现多组震源同时激发产生地震波场,大幅度提高采集效率,但往往会导致相邻震源之间产生波场交叉而相互干涉,显著降低地震数据的信噪比。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SVD)约束迭代反演的混叠噪声压制方法。首先以选定区域的混叠噪声奇异值对混叠数据的奇异值向量进行约束,然后利用迭代反演的策略逐步更新混叠数据的奇异值向量,最终在共炮检距域或动校正后的共中心点域实现混叠噪声与有效信号的分离。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压制混叠噪声的同时,充分地保护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混叠采集 奇异值分解(SVD) 混叠噪声 迭代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快速POCS算法的非均匀地震数据重建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烈乾 张慕刚 +3 位作者 汪长辉 安学勇 郭振兴 范红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339,共6页
凸集投影(Projection on Convex Sets,POCS)算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地震数据重建,灵活且简单。然而该算法要求重构数据必须是在规则网格上进行,由于障碍物等因素导致实际采集数据偏离预设网格点,重构效果不佳,且该算法的收敛速度仅为O(1/... 凸集投影(Projection on Convex Sets,POCS)算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地震数据重建,灵活且简单。然而该算法要求重构数据必须是在规则网格上进行,由于障碍物等因素导致实际采集数据偏离预设网格点,重构效果不佳,且该算法的收敛速度仅为O(1/k),其中k为迭代次数。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构建了非均匀网格地震数据正演模型;然后从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 Thresholding Algorithm,FISTA)出发,推导并提出了基于曲波变换的快速凸集投影算法(Fast POCS,FPOCS),该算法保留了迭代收缩阈值算法(ISTA)的计算简单性,具有全局收敛速度O(1/k^(2));是一种快速的地震数据重构方法;最后通过模拟和实际数据处理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重构 快速凸集投影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 曲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8ULS双检反序地震记录的识别与修正方法
18
作者 张慕刚 蒋忠 +2 位作者 魏铁 聂明涛 徐庆森 《物探装备》 2017年第5期292-296,共5页
在过渡带地震采集中,大多采用Sercel 428XL和408ULS串联方式进行水陆过渡区的地震数据采集。为了区别水检与陆检记录数据,水陆检道头内分别赋于不同的检波器类型代码。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采集的双检数据中,部分双检数据道头中的检波器... 在过渡带地震采集中,大多采用Sercel 428XL和408ULS串联方式进行水陆过渡区的地震数据采集。为了区别水检与陆检记录数据,水陆检道头内分别赋于不同的检波器类型代码。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采集的双检数据中,部分双检数据道头中的检波器类型代码与实际地震数据体不符(称为双检数据反序),给后续资料处理分析带来很大不便。因此,在原始资料上交前必须对反序的双检数据进行识别与修正。本文提出了几种双检数据反序的识别方法,并分别阐述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为野外采集快速准确地修正双检数据反序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检反序 电阻法 能量法 波形相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测系统属性定量分析在炮点优化后接收排列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聂明涛 丁冠东 +4 位作者 张慕刚 刘仁武 余耀平 张向东 李永革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7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城区、山地等野外复杂地表进行地震采集施工时,如果用室内设计的观测系统在实地进行炮点实际布设,炮点较理论设计位置偏移比率非常高,偏移优化后的炮点,应该使用原接收排列还是实际点位对应的新排列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观测系统属性定... 在城区、山地等野外复杂地表进行地震采集施工时,如果用室内设计的观测系统在实地进行炮点实际布设,炮点较理论设计位置偏移比率非常高,偏移优化后的炮点,应该使用原接收排列还是实际点位对应的新排列一直存在争议。通过观测系统属性定量分析方法对上述两套方案的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PSTM响应的均匀性做了对比分析,得出较优方案,能够更好地指导野外生产采集过程中接收方案的选择,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点偏移 优化 接收排列 观测系统属性 均匀性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点接收的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20
作者 陶知非 马磊 张慕刚 《物探装备》 2013年第3期141-149,共9页
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由早期的组合接收发展到现今的单点接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一直在道内组合、道间组合、单站单道中徘徊不前,直到近些年Q技术和具有更高、更快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更多的地球物理工... 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由早期的组合接收发展到现今的单点接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一直在道内组合、道间组合、单站单道中徘徊不前,直到近些年Q技术和具有更高、更快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的出现,才使得更多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看到了单点接收技术对改善地质成像效果的优势。Q技术(系列)是目前西方地球物理公司(WGC,以下简称西方公司)服务于国际地球物理采集市场的一张王牌,也是西方公司占领高端地震采集市场的核心技术。为了维持Q技术对市场的占有率,其装备平台只提供数据采集服务而从未对外销售,在一段时间形成了西方公司特有的技术品牌与市场独占格局。Q技术的诞生与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自Q技术诞生之日,围绕它的话题也就从未间断:有学者认定这的确是引领未来的前沿地球物理采集技术,是未来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发展方向;但也有学者认为该技术了无新意,贪大求全,有些技术环节甚至是误导油公司增加对地震采集的投入,实际上仍然无法解决复杂地质目标的精确成像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疲软以及陆上地震勘探的市场竞争越演越烈,西方公司对其装备平台UNI-Q系统解除了销售禁令,并采用新的销售与租赁战略,未来地球物理公司有可能借助其平台实现超级地震队运作。本文试图通过目前公开的技术资料,探讨单点接收系统的意义,研究未来地球物理装备的发展如何满足地震采集技术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 单点接收 Q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