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行人员生理功能人机适配性的初步探讨
1
作者 张慧变 姚钦 +5 位作者 卜伟平 苏芳 王丽萍 王璐 赵显亮 刘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793-796,共4页
目的了解飞行人员生理功能与现飞机种适配性现状,为飞行人员机种分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83名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机种飞行人员生理功能与现飞机种的适配性。结果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过心肺功能不良症状心... 目的了解飞行人员生理功能与现飞机种适配性现状,为飞行人员机种分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83名飞行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机种飞行人员生理功能与现飞机种的适配性。结果在飞行过程中,出现过心肺功能不良症状心率加快、气短乏力、呼吸困难、胸闷等的飞行人员有40例(14.13%),出现过前庭功能不良晕机病的飞行人员有52例(18.37%),发生过视觉功能不良症状看不清天地线、地形等的飞行人员有37例(13.07%),出现过听觉功能不良症状听不清指令、耳气压不良的飞行人员分别有86例(30.39%)、179例(63.25%),出现过加速度耐力不良的飞行人员有86例(30.39%),出现过缺氧症状的飞行人员有11例(3.89%)。心肺功能不良、视觉功能不良、听觉功能不良、耳气压不良在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歼击机飞行人员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晕机病、加速度耐力不良在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歼击机飞行人员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歼击机飞行人员晕机病发生率高于直升机及运输机飞行人员,歼击机飞行人员加速度耐力不良发生率高于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飞行人员(P均<0.05)。结论不同机种对飞行人员生理功能要求不同,因此在进行飞行人员机种分配时应考虑飞行人员生理功能指标与飞机机种适配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生理功能 飞机机种 适配性 问卷调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伟 滕跃 +6 位作者 张慧变 刘弋飞 仇实 魏丛然 李金兰 于东睿 贾宏博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军事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的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的军事飞行人员的病例数据,分别按机种、飞行时间、人员... 目的分析军事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飞行人员的航卫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住院的军事飞行人员的病例数据,分别按机种、飞行时间、人员类别及BMI、饮酒史、吸烟史、血压、年龄和尿酸水平分组,比较不同组间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对可疑因素与高脂血症患病率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926例军事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7.7%,不同机种、人员类别的军事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飞行时间军事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1,P=0.001);血压水平高、尿酸水平高、体质量指数高的飞行人员较正常组高脂血症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8.82、33.59,P均=0.001);有吸烟史较无吸烟史飞行人员高脂血症患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体质量指数、血压、尿酸水平是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OR=3.080、1.489、3.760、1.629,P<0.001、=0.025、<0.001、=0.026)。结论高脂血症在飞行人员中患病率较高,吸烟史、体质量指数、血压、尿酸水平是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航空卫生保障要重点关注飞行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不断提高飞行人员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 航空卫生保障 飞行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项目为驱动的通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作者 杨小龙 徐湛 张慧变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期89-92,共4页
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发展的支柱力量,尤其是工科硕士研究生,对推进项目工程的开展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文章以现代工科通信类研究生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通信网理论课程为基础,利用横... 硕士研究生是国家发展的支柱力量,尤其是工科硕士研究生,对推进项目工程的开展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但是,当前工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安排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文章以现代工科通信类研究生开展以项目为驱动的通信网理论课程为基础,利用横纵向项目驱动教学法,促使通信类工科研究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互结合,以期提升研究生在面对实际复杂项目工程中的竞争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以国家服务需求为导向,为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大力发挥培养目标的特长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安排 通信类工科硕士研究生 通信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载机飞行员选拔用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研制
4
作者 陈勇胜 黄靖 +5 位作者 田大为 于飞 张慧变 张琳 郑颖鹃 朱晓全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研制一种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以鉴定舰载机飞行员选拔中是否存在光敏感性癫痫者。方法:该闪光灯由灯体、控制盒、支架3个部分组成。灯体内设置4排LED,分别发出红、黄、绿、橙4种颜色光;控制盒盒体上有信号、灯、电源3个插口和1... 目的:研制一种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以鉴定舰载机飞行员选拔中是否存在光敏感性癫痫者。方法:该闪光灯由灯体、控制盒、支架3个部分组成。灯体内设置4排LED,分别发出红、黄、绿、橙4种颜色光;控制盒盒体上有信号、灯、电源3个插口和1个颜色转换开关,控制电路板固定于控制盒内底部;支架为双关节臂折叠式设计。将普通光脑电诱发闪光灯与该闪光灯进行对比,验证该闪光灯诱发光敏感性癫痫的效果。结果:清醒闭目条件下,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与普通光脑电诱发闪光灯诱发光敏感性癫痫的人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闪光灯可弥补普通光脑电诱发闪光灯的不足,可用于舰载机飞行员的选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色光脑电诱发闪光灯 光敏感性癫痫 舰载机飞行员 飞行员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环境下器械训练可有效促成热习服
5
作者 王丽萍 于立华 +7 位作者 张慧变 施维茹 张岩 温冬青 王桂友 顾昭 涂磊 薛利豪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训练过程中的人体生理指标,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器械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热习服方法是否能有效应对热应激。方法24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器械组、HIIT组和对照组。器械组连续10 ... 目的本研究通过监测训练过程中的人体生理指标,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器械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热习服方法是否能有效应对热应激。方法24名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器械组、HIIT组和对照组。器械组连续10 d完成9次器械训练(90 min/次),HIIT组连续10 d完成9次HIIT训练(40 min/次),2组均在第6天休息。所有志愿者在习服前和习服后分别在环境为35℃、相对湿度70%的舱室内完成热应激测试。在热习服训练和热应激测试过程中,全程记录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心率。结果在习服后的热应激测试中器械组和HIIT组的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和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和习服前热应激测试(P<0.05);在热习服训练中,器械组的直肠温度在第3天开始下降,第5~10天基本下降到一定水平(38.1℃~38.2℃)后保持不变,而HIIT组的直肠温度在第8天下降,第8~10天维持在38.4℃~38.5℃;HIIT组出汗率高于器械组(t=2.289~4.795,P≤0.001~0.038),但组内出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_(2)=0.301+0.984 T1+0.01 HRmax(R^(2)=0.578,P<0.001)。结论器械训练可有效提高人体对热应激的耐受性,为进一步提高飞行员耐热能力提供可行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器械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 热耐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DNMT3A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稳定表达株的建立
6
作者 张慧变 王媛 于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2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人类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蛋白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乳腺癌细胞MDA-MB-231稳定表达株。方法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出含DNMT3A的c DNA;以DNMT3A的c DNA为模板,根据其CDS序列设计含有EcoRⅠ和Bam HⅠ限... 目的构建人类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蛋白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建立乳腺癌细胞MDA-MB-231稳定表达株。方法从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出含DNMT3A的c DNA;以DNMT3A的c DNA为模板,根据其CDS序列设计含有EcoRⅠ和Bam H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序列,采用PCR法扩增出带有双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采用双酶切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LVX-IRES-Hyg中,获得重组的pLVX-FLAG-DNMT3A表达载体。重组的pLVX-FLAG-DNMT3A表达载体通过与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FLAG-DNMT3A的重组慢病毒。以慢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48 h后在培养基中加入1μg/μL的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DNMT3A蛋白的细胞株,检测稳定株及野生型细胞DNMT3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菌落PCR、重组质粒双酶切、质粒PCR验证及测序比对鉴定正确。用病毒感染MDA-MB-231细胞,药物筛选后获得的过表达稳定株中,DNMT3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2±0.48、107.10±0.46,均高于野生型及空载对照。结论成功构建了DNMT3A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FLAG-DNMT3A,并在MDA-MB-231细胞中筛选出稳定表达DNMT3A的细胞株,为进一步探讨DNMT3A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提供了体外细胞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3A基因 慢病毒载体 MDA-MB-231细胞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0年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慧变 姚钦 +8 位作者 苏芳 贾辰龙 王丽萍 赵显亮 王璐 陈珊 于飞 张琳 刘琳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分析2003—2020年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变化规律及年代、年龄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段医学停飞疾病顺位,医学停... 目的分析2003—2020年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变化规律及年代、年龄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段医学停飞疾病顺位,医学停飞疾病的构成比及年代、年龄分布特点。结果2003—2020年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144例,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人数最多,医学停飞前10名的疾病是头痛、眩晕、眼底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病、高血压、屈光不正、颈椎病、晕厥、抑郁症;与2003—2020年歼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比较,直升机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歼击机飞行人员(χ^(2)=4.182、4.381,P=0.041、0.036),因心血管系统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显著低于歼击机飞行人员(χ^(2)=10.486,P=0.001),其他系统疾病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003—2011年比较,2012—2020年因眼科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上升(χ^(2)=6.329,P=0.012),因神经系统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下降(χ^(2)=5.777,P=0.016);直升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平均年龄(34.31±5.42)岁,停飞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结论直升机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眼科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歼击机飞行人员,应重点关注直升机飞行人员颈腰椎病、膝关节病、眼底疾病、屈光不正等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进一步提高直升机飞行人员的航卫保障水平,从而延长飞行年限、提高飞行人员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航空医学鉴定 疾病谱 航卫保障 飞行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飞行人员运动系统医学停飞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慧变 刘琳 +5 位作者 于东睿 杜俊杰 王飞 张雁歌 苏芳 张莉莉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2003—2020年空军及陆军飞行人员运动系统医学停飞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年代、飞行时间、年龄、机种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3—2020年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 目的分析2003—2020年空军及陆军飞行人员运动系统医学停飞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年代、飞行时间、年龄、机种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2003—2020年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飞行时间、机种的医学停飞疾病序位、医学停飞疾病的构成比及年代、飞行时间、机种分布特点。结果飞行人员因运动系统疾病医学停飞134人,检出运动系统疾病28种,按检出疾病归类疾病谱,其中排名前5的疾病是腰椎间盘疾病、颈椎病、膝关节病、骨折、踝关节病;与2003—2011年比较,2012-2020年因腰椎间盘疾病、颈椎间盘疾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下降(χ^(2)=6.661、6.718,P<0.05),因膝关节病、踝关节病所致医学停飞的构成比有所上升(χ^(2)=6.190、4.397,P<0.05);飞行人员医学停飞平均年龄为(36.36±6.20)岁,3组人员平均年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5.134,P=0.007),高载荷机种飞行员医学停飞主要集中在35〜39岁,低载荷机种飞行员主要集中在30〜34岁,低载荷机种空勤人员医学停飞主要集中在40〜44岁,高载荷机种飞行员及低载荷机种飞行员不同飞行时间医学停飞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57、15.830,P<0.01)。高载荷机种飞行员0~1000 h医学停飞人数构成比低于1001-2000 h及>2000 h,低载荷机种飞行员0〜1000 h医学停飞人数构成比高于1001-2000 h及>2000 h。结论飞行人员颈/腰椎间盘疾病医学停飞人数仍居于高位,但是有下降的趋势,而膝关节、踝关节病医学停飞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应重视并及时转变相应的航卫保障措施,持续提高飞行人员身心素质和飞行适应能力,提升部队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人员 医学停飞 运动系统 疾病谱 航空卫生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用人体参数测量椅的研制及应用
9
作者 张慧变 雍伟 +9 位作者 苏芳 张莉莉 卜伟平 赵彦鹏 王璐 赵显亮 陈珊 于飞 张琳 刘琳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8期34-38,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人体参数测量椅,以满足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中人体参数快速、精准测量的需求。方法:该测量椅依据GB/T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 3975—1983《人体测量术语》和GB/T 5703—2010《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 目的:研制一种人体参数测量椅,以满足空军飞行学员医学选拔中人体参数快速、精准测量的需求。方法:该测量椅依据GB/T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 3975—1983《人体测量术语》和GB/T 5703—2010《用于技术设计的人体测量基础项目》设计,采用铝合金型材和标准木板制作,主要由测量椅主支架、坐高测量组件、坐姿眼高测量组件、臀膝距测量组件、上肢长测量组件、坐姿下肢长测量组件和数显系统组成,在标定好起点与终点后自动计算测量值。结果:采用该测量椅可快速测量坐高、坐姿眼高、上肢长、臀膝距、坐姿下肢长等指标,而且可有效避免测量过程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结论:该测量椅自动化程度高、测量项目丰富、准确性高,为飞行人员医学选拔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军招飞 飞行学员医学选拔 人体参数测量 人体参数测量椅 人体尺寸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HMGA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娇娇 张慧变 于林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1期13-16,共4页
目的构建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人类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稳定表达株。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含HMGA2基因的c DNA;以c DNA为模板,根据其CDS序列设计含有EcoR1、Bam H1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序列,采... 目的构建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人类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稳定表达株。方法取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含HMGA2基因的c DNA;以c DNA为模板,根据其CDS序列设计含有EcoR1、Bam H1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序列,采用PCR法扩增出带有双酶切位点的HMGA2目的基因;采用双酶切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表达质粒p LVX-IRES-Puro中,获得重组的p LVX-HMGA2表达载体。p LVX-HMGA2表达载体、包装质粒共转染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提取携带HMGA2的重组慢病毒。采用菌液PCR、重组质粒双酶切、质粒PCR验证及测序比对鉴定获得的重组质粒。取适量对数生长期MDA-MB-231细胞,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感染重组慢病毒Plv-HMGA2、空载慢病毒Plv-Vector,感染48 h加入1μg/m L嘌呤霉素筛选。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HMGA2 mRNA、蛋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细胞HMGA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 273.93±4 290.77和1.18±0.81,二者比较,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胞HMGA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70±0.080和0.110±0.002,二者比较,P<0.05。结论成功构建MDA-MB-231细胞HMGA2稳定表达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乳腺肿瘤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0年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琳 张慧变 +5 位作者 王军 王飞 厉晓杰 苏芳 张莉莉 于东睿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6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的种类、构成比、疾病谱变化规律及年代、年龄、机种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收集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 目的探讨影响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的种类、构成比、疾病谱变化规律及年代、年龄、机种分布特点,增加航卫保障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系统收集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资料,统计分析各年代、年龄段、机种的停飞疾病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结果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排名前10的疾病为头痛、高血压、晕厥、加速度耐力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症、眩晕、眼底病变、神经症、心律失常、抑郁症;相比于1987—2002年度,2003—2020年度高血压(χ2=6.973,P<0.01)、加速度耐力不良(χ2=3.892,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χ2=3.500,P<0.05)停飞构成比明显升高,晕厥(χ2=7.648,P<0.01)、神经症(χ2=5.018,P<0.05)、病毒性乙型肝炎(χ2=7.83,P<0.01)、胃肠溃疡(χ2=9.257,P<0.01)停飞构成比明显降低;歼(强)击机飞行人员停飞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39岁,40岁以上年龄段高血压构成比显著高于30岁之前及30~39岁2个年龄段(χ2=8.035,P<0.05),空晕病30岁之前停飞人数构成比显著高于30~39岁(P=0.041)。结论航空卫生保障要做到个性化,区分飞行员年龄段,扎实做好各年龄段常见病、易发病的防控工作,重点关注飞行人员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加强飞行人员航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建立航空保障新模式,不断提高飞行人员的健康水平和战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歼(强)击机 医学停飞 疾病谱 航卫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德尔菲法飞行员夜视镜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芳 刘琳 +7 位作者 于飞 司超龙 赵显亮 王璐 陈珊 张慧变 薛元亭 姚钦 《人类工效学》 2023年第3期60-65,共6页
目的建立飞行员夜视镜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标准研究及飞行员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选取航空医学(工程)、眼科、光电技术及飞行领域专家进行专家咨询,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统计专家积极程度、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目的建立飞行员夜视镜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标准研究及飞行员调查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选取航空医学(工程)、眼科、光电技术及飞行领域专家进行专家咨询,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统计专家积极程度、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权威程度等分析指标的聚集性程度。结果两轮调查专家积极系数为100%。第二轮调查指标得分的算术均数平均值为4.055,Kendall协调系数为0.535。根据指标的遴选界值标准,确立飞行员夜视镜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为夜视功能、动态响应、适配性及综合认知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结论应用德尔菲法确定的飞行员夜视镜人机工效评价指标,可以为飞行员夜视镜选型及绩效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视镜 人机工效 德尔菲法 评价指标 飞行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夜视镜对深径觉的影响及夜视深径觉体验训练的作用
13
作者 于飞 苏芳 +4 位作者 陈珊 鲁婷婷 张慧变 田大为 姚钦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研究微光夜视镜对深径觉的影响及夜视深径觉体验在改善深径觉中的作用。方法 在暗室内,应用微光夜视镜、深径觉体验和测量控制装置等设备,对11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暗环境裸眼深径觉及佩戴夜视镜后的深径觉进行体验及测量,重复3次,... 目的 研究微光夜视镜对深径觉的影响及夜视深径觉体验在改善深径觉中的作用。方法 在暗室内,应用微光夜视镜、深径觉体验和测量控制装置等设备,对11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暗环境裸眼深径觉及佩戴夜视镜后的深径觉进行体验及测量,重复3次,进行差异性分析,确定佩戴夜视镜对深径觉的影响,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不同测量次数对深径觉测量结果的影响,明确深径觉测量与训练装置在改善深径觉中的作用。结果 暗室内,受试者裸眼深径觉3次试验结果分别为(62.55±64.70)mm、(39.83±42.55)mm和(39.50±42.89)mm;佩戴夜视镜深径觉3次试验均值分别为(98.29±83.74)mm、(63.22±60.29)mm和(65.50±69.69)mm;与裸眼深径觉相比,佩戴夜视镜深径觉明显变差(P<0.05)。与第1次测量结果相比,不论是裸眼还是戴镜后深径觉第2、3次测量结果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夜视镜时,人眼深径觉会明显变差,但经过多次体验后,由于经验累积,深径觉能力会大幅增强。在戴镜执行夜间飞行任务前,有必要对飞行员进行戴镜深径觉测量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径觉 微光夜视镜 夜视深径觉体验
原文传递
基于眼动追踪的模拟空间定向飞行员情景意识评估建模
14
作者 王璐 姚钦 +2 位作者 张慧变 王亚雯 赵显亮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基于空间定向飞行模拟状态下飞行员的视觉注视行为,初步提出一种实时评估飞行员情景意识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抽签法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歼击机飞行员。采用眼动仪收集飞行模拟器中飞行员的眼动踪迹特征数据,利用轻量级的YOLOv8n模... 目的基于空间定向飞行模拟状态下飞行员的视觉注视行为,初步提出一种实时评估飞行员情景意识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抽签法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歼击机飞行员。采用眼动仪收集飞行模拟器中飞行员的眼动踪迹特征数据,利用轻量级的YOLOv8n模型对训练中的感兴趣区域(area of interest,AOI)进行检测,构建AOI注视序列特征数据。记录飞行员的错觉体验和复杂状况改出结果,通过情景意识综合评估方法打分得到3个情景意识划分等级——优秀、良好、一般,作为标签数据。开发一种转换器与启发式模块融合的态势感知(transformer and inception module fusion situation awareness,Ti-SA)模型,用于提取和学习眼动踪迹时序数据与AOI注视时序数据的特征,并与其他多维时序分类领域的常用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歼击机飞行员30名,均为男性,年龄23~38岁,飞行时间300~2200 h。通过眼动仪共获取飞行员眼动踪迹的19个时序特征,飞行员的情景意识划分等级:优秀等级的12名,良好等级的15名,一般等级的3名。Ti-SA模型用于所得数据集,准确率为92.18%,精确率为92.95%,召回率为95.49%,F1分数为94.20%,优于其他多维时序分类领域的常用模型。结论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数据集构造方法和Ti-SA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飞行员在空间定向飞行模拟状态下的情景意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视觉感知 模型 空间定向障碍 情景意识 飞行模拟
原文传递
运输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分析
15
作者 高一鸣 张慧变 +4 位作者 刘晓鹏 赵德保 魏丛然 苏芳 刘琳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运输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构成及变化规律,为优化运输机飞行人员航空卫生保障方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停飞的运输机飞行人员健康档案资料,按停飞... 目的对比分析运输机飞行人员医学停飞疾病谱构成及变化规律,为优化运输机飞行人员航空卫生保障方法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收集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航空医学鉴定结论为停飞的运输机飞行人员健康档案资料,按停飞年度(2003-2008、2009-2014和2015-2020年)和飞行职务(飞行员和空中战勤人员)分组后,统计分析停飞年龄、飞行时间和停飞疾病谱。结果共纳入运输机飞行人员186例,其中飞行员135例(72.58%),空中战勤人员51例(27.42%);飞行员中位停飞年龄34.0(31.5,39.0)岁,空中战勤人员中位停飞年龄43.0(41.0,46.0)岁。飞行人员停飞排名前4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是神经系统疾病(21.51%)、心理精神疾病(16.67%)、心血管系统疾病(13.98%)和运动系统疾病(10.75%);飞行员与空中战勤人员停飞涉及系统疾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且飞行员因消化系统疾病停飞人员占比低于空中战勤人员(χ^(2)=5.40,P=0.020)。2009-2014年组因运动系统疾病停飞人数占比低于2003-2008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P=0.010);2009-2014年组和2015—2020年组因心理精神疾病停飞人数占比高于2003-2008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7.33,P=0.005、0.007)。运输机飞行人员停飞疾病种类共76种,排名前3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结论神经系统疾病、心理精神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运动系统疾病是造成运输机飞行人员停飞的主要原因,且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精神疾病导致了越来越多的运输机飞行人员停飞。随着飞行训练强度和时间耐力要求的提高,应进一步加强疾病谱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谱 体格检查 合格鉴定 飞行人员
原文传递
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特征分析
16
作者 张慧变 刘雅婷 +3 位作者 程婷婷 陈冬 乔艳 武兴荣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分析吕梁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肠道排毒情况。方法对吕梁市2020年2月26日出现的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2个月对3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咽拭子... 目的分析吕梁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肠道排毒情况。方法对吕梁市2020年2月26日出现的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2个月对3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咽拭子、肛拭子及血样本进行采样检测,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例无症状感染者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均无临床症状,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后肛拭子多次检测为阳性,并且儿童肛拭子核酸阳性持续的时间较成人相对较长。在咽拭子阴性后感染者1检测到的肛拭子阳性持续时间为7 d,感染者2持续时间为12 d,感染者3持续时间为14 d。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密切接触者排查时发现,无临床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阴性后,肛拭子在一定时间内仍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家庭聚集性 无症状感染者 流行病学特征 肠道排毒时间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山西省市级疾控系统实验室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雅婷 张慧变 +1 位作者 程婷婷 武兴荣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122,123,共3页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影响疾控系统实验室一线人员心理状况的因素,探讨有效缓解压力的措施,为促进实验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20日至4月10日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山西省疾控系统实验室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表包...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影响疾控系统实验室一线人员心理状况的因素,探讨有效缓解压力的措施,为促进实验室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20日至4月10日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山西省疾控系统实验室人员的心理状况,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焦虑评估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调查60人,从性别(男39.49±11.72、女43.85±11.47)、年龄(25~35岁42.54±11.57、36~45岁42.90±11.79、46~50岁以上42.27±11.98)、学历(中专40.77±11.55、大专42.31±12.09、本科42.58±11.78、研究生及以上42.53±11.67)等方面分别与焦虑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焦虑组的社会支持得分(34.78±6.73)与未焦虑组的社会支持得分(42.14±8.55)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疾控系统实验室人员的心理状况较好,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实验室人员的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疾控系统实验室人员 焦虑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