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血通抑制Bim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1
作者 潘甚豪 曹东芳 +5 位作者 赵凡一 赵思捷 张承皓 梁建峰 伍健伟 袁忠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6,共8页
【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 【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5 K组)、以1/50、1/40、1/30、1/20、1/10浓度(稀释50、40、30、20、10倍)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疏血通处理组)以及对应不同浓度(2 U/mL、2.5 U/mL、3.34 U/mL、5 U/mL、10 U/mL)水蛭素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水蛭素处理组),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并统计凋亡率。在蛋白印迹实验中,在25 K和5 K条件下用1/50、1/10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对应2 U/mL、10 U/mL浓度水蛭素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im、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核染色结果显示,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5 K凋亡组凋亡率增加;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下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下降越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Cleaved Caspase-3、Bim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通过抑制Bim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神经元 凋亡 疏血通 水蛭素 BI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型猪囊虫病的脑电图改变(附32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姜沧海 戴训光 张承皓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0年第5期12-13,共2页
32例脑型猪囊虫病患者EEG检查,异常者15例、占46.9%,其中高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4例、轻度异常8例,余17例正常。EEG显示脑前部额、中央区异常为主或不规则之混杂慢波是脑囊虫病的独特表现,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应进一步作猪囊虫皮肤抗原试... 32例脑型猪囊虫病患者EEG检查,异常者15例、占46.9%,其中高度异常3例、中度异常4例、轻度异常8例,余17例正常。EEG显示脑前部额、中央区异常为主或不规则之混杂慢波是脑囊虫病的独特表现,对诊断有参考价值。应进一步作猪囊虫皮肤抗原试验及CT等检查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延长透水型路面使用寿命防松散材料
3
作者 吕天成 张承皓 +1 位作者 孙镇亮 汪博雅 《四川水泥》 2020年第9期61-61,67,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对公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大多采用“两侧低坡,中间高坡”的方式修建,在雨季爆发时,很难迅速疏散传统道路,造成人行道积水。研究表明,具有透水性的路面不仅可以快速地将水...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对公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于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大多采用“两侧低坡,中间高坡”的方式修建,在雨季爆发时,很难迅速疏散传统道路,造成人行道积水。研究表明,具有透水性的路面不仅可以快速地将水从人行道上带走,而且还具有降噪、防滑、降温和降低热岛效应等功能。本研究的目的是透过研究延长透水型路面防水材料,来改善长距离道路系统的性能。对研究透水性路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路面 OGFC 使用寿面 防松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根治术后儿童规律有氧运动前后体适能变化的初探
4
作者 李晓维 赖晓桐 +8 位作者 李云婷 张承皓 庄佳鑫 陈俊豪 刘书芳 李文静 郑小娟 郭欲恭 崔彦芹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672-679,共8页
目的初步探索规律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根治后儿童的体适能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受试者按照运动处方进行10天规律有氧运动。每日上午、下午进行1 h体能训练(10 min热身运动,40 min体能训... 目的初步探索规律有氧运动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根治后儿童的体适能影响。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前后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受试者按照运动处方进行10天规律有氧运动。每日上午、下午进行1 h体能训练(10 min热身运动,40 min体能训练,10 min运动恢复放松拉伸活动)。运动前后均进行体成分测试、心肺运动测试[静态肺功能、最大摄氧量(VO_(2)max)、最大氧脉搏(O_(2)/HRmax)、通气摄氧效率(OUES)、运动负荷时间等]、6 min步行试验(6MWD)、运动心理量表评分测试、运动功能筛查测试。分析比较运动前后所测参数及评分变化。结果本研究共纳入PA/VSD根治术后儿童7例。男2例,女5例,年龄8.2~16.2岁。VO_(2)max[(1196.71±395.31)ml/min对(1297.43±425.73)ml/min,P=0.031],O_(2)/HRmax[(82.43±7.53)ml/次对(91.57±6.95)ml/次,P<0.001]较前升高。运动负荷时间较运动前增加[(476.43±35.73)s对(531.43±45.76)s,P=0.002]。运动前静息心率(HRrest,P=0.013),峰值呼吸交换比(PeakRER,P=0.021)较前下降。体成分测试提示体质量、细胞内水、蛋白质以及下肢肌肉含量较前增高(P<0.05)。运动功能评分较前增高(P=0.015);运动恐惧评分较前下降(P=0.009)。静态肺功能及6MWD运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提高PA/VSD根治术后儿童运动耐力、增加肌肉含量,并改善运动恐惧及运动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 儿童 体适能 短期规律运动 有氧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