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NiP-W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研究
1
作者 张新富 何波 +5 位作者 周亮 贺勇 倪黎 苏铭滨 刘伟 陈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0-96,共7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紫铜基体上制备非晶NiP-WC(碳化钨)复合镀层,研究了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以及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耐蚀性;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紫铜基体上制备非晶NiP-WC(碳化钨)复合镀层,研究了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以及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中的耐蚀性;利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动电位极化和阻抗谱对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NiP-WC镀层的自腐蚀电位较非晶NiP镀层正移约111 mV,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约68.8%,电荷转移电阻提高约6.7倍;在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泡,NiPWC镀层较NiP镀层的腐蚀速率下降约1个数量级,表明均匀分布的WC粒子可以显著提高非晶NiP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WC粉末 耐蚀性 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与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新富 龚加顺 +3 位作者 周红杰 吕才有 胡小静 周杨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本实验以云南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审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大幅度减少,茶褐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 本实验以云南普洱茶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并进行了感官审评,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大幅度减少,茶褐素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由2.53%增加为10.57%,它们与普洱茶感官得分的相关方程为Y=93.8930-0.4047X_1-0.0654X_2-5.4336X_3-71.4532X_4+1.2114X_5+1.2761X6,复相关系数R2=0.985;普洱茶的级别与茶多酚、儿茶素、黄酮类、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也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Y=73.6346+3.4281X_1-54.9145X_2-4.5225X_3+164.0906X_4+7.2507X_5+1.9839X_6,复相关系数R2=0.991。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普洱茶的品质与茶多酚和茶褐素的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7、0.85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类黄酮物质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曲奇饼干的研制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新富 王玉 +1 位作者 杨绍兰 丁兆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78-279,282,共3页
以超微绿茶粉为辅料,研制了既有传统风味,又有浓郁茶香,富含营养的绿茶曲奇饼干。正交实验表明:绿茶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以面粉100%计,超微绿茶粉3%、麦淇淋40·0%、糖40·0%、色拉油12·5%、鸡蛋15%、水25%;焙烤温度为:... 以超微绿茶粉为辅料,研制了既有传统风味,又有浓郁茶香,富含营养的绿茶曲奇饼干。正交实验表明:绿茶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以面粉100%计,超微绿茶粉3%、麦淇淋40·0%、糖40·0%、色拉油12·5%、鸡蛋15%、水25%;焙烤温度为:底火150℃,面火190℃,此配方工艺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茶粉 曲奇饼干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皂素大孔树脂纯化工艺优化及LC/TOF-MS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新富 朱翔 +4 位作者 刘亚军 夏涛 杜先锋 高丽萍 张德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7-11,共5页
以市售低纯度茶皂素粗品为原料,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得到最佳纯化工艺为30g/L粗皂素溶液上样,30%乙醇洗脱除去多数色素和部分蛋白等杂质,70%乙醇溶液主要洗脱出茶皂素,油茶皂素的得率为5 5.5%,纯度提高1.8 6倍。大孔树脂重复利用... 以市售低纯度茶皂素粗品为原料,采用AB-8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得到最佳纯化工艺为30g/L粗皂素溶液上样,30%乙醇洗脱除去多数色素和部分蛋白等杂质,70%乙醇溶液主要洗脱出茶皂素,油茶皂素的得率为5 5.5%,纯度提高1.8 6倍。大孔树脂重复利用8次后,吸附和洗脱效果基本不变,放大试验证明其适合工业化生产。LC/TOF-MS分析表明油茶皂素的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1170~1304D之间,并确定了一种油茶皂素的分子式为C5 8H8 9O2 6,同时推测了其结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大孔树脂 LC/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新富 王玉 +1 位作者 胡建辉 丁兆堂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81,共3页
以崂山茶区黄山群体种夏暑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重点研究了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得知:鲜叶萎凋18 h时含水量为67.4%,进行揉捻工艺,发酵4 h,烘干制得的夏暑红茶,茶多酚含量为16.7%... 以崂山茶区黄山群体种夏暑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重点研究了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得知:鲜叶萎凋18 h时含水量为67.4%,进行揉捻工艺,发酵4 h,烘干制得的夏暑红茶,茶多酚含量为16.7%,茶红素/茶黄素比值为13.1,汤色红亮,滋味浓,甜香,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暑季节 红茶 适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摊放工艺对夏暑绿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新富 胡建辉 +1 位作者 王玉 杨绍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52-54,共3页
以崂山茶区夏暑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了摊放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空气温度28℃、相对湿度61.0%左右的条件下,鲜叶室内自然摊放6 h,水分含量为70.5%,制出的绿茶氨基酸含量较高为1.40%,茶多酚含量适... 以崂山茶区夏暑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了摊放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空气温度28℃、相对湿度61.0%左右的条件下,鲜叶室内自然摊放6 h,水分含量为70.5%,制出的绿茶氨基酸含量较高为1.40%,茶多酚含量适中为21.39%,苦涩味明显降低,香气较高,具备较好的绿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暑绿茶 摊放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新富 幸治梅 +1 位作者 黄富灵 龚加顺 《肉类工业》 CAS 2005年第4期24-26,共3页
以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进行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对其组织状态、韧性、弹性、质地、咀嚼性、染色效果、营养成分的配比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产品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魔芋胶 大豆分离蛋白 魔芋仿生牛肉 营养成分 染色 咀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食品防腐剂Natamycin的生产工艺及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新富 龚加顺 胡小静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5年第2期225-226,共2页
本文介绍了天然食品防腐剂Natamycin的生产工艺,对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阐述了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纳他霉素 生物防腐剂 应用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新富 幸治梅 +1 位作者 黄富灵 龚加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94-696,共3页
以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进行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对其组织状态、韧性、弹性、质地、咀嚼性、染色效果、营养成分的配比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产品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魔芋胶 大豆分离蛋白 仿生牛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项目驱动式《制茶学》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新富 胡建辉 +1 位作者 赵磊 杨绍兰 《高教学刊》 2015年第23期78-79,共2页
双层项目驱动式《制茶学》教学不仅加强大学生茶学专业基础教育,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制茶学》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教学措施的实施,探讨双层项目驱动式《制茶学》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出教学... 双层项目驱动式《制茶学》教学不仅加强大学生茶学专业基础教育,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制茶学》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教学措施的实施,探讨双层项目驱动式《制茶学》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出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驱动 制茶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
11
作者 张新富 幸治梅 +1 位作者 黄富灵 龚加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87,共3页
以魔芋胶和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进行魔芋仿生牛肉的研制,对其组织状态、韧性、弹性、质地、咀嚼性、染色效果、营养成分的配比进行研究,筛选出了产品的最佳配方,并进一步对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魔芋仿生牛肉 魔芋胶 大豆分离蛋白 营养成分 配比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制茶学》课程建设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新富 胡建辉 +1 位作者 王培强 韩亚惠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4期122-124,共3页
《制茶学》是茶学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茶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结合茶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目标,阐述了《制茶学》课程建设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及... 《制茶学》是茶学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茶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结合茶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技能培养目标,阐述了《制茶学》课程建设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及其注意事项,以期为培养具备茶叶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制茶学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晒青绿毛茶的微生物固态发酵及成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7
13
作者 龚加顺 周红杰 +2 位作者 张新富 宋姗 安文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0-306,共7页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 研究了添加外源优势菌种固态发酵云南晒青绿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主要的化学品质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多酚类、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寡糖和多糖的变化最明显。发酵40天后,多酚类物质下降了约60%,儿茶素类下降了80%,黄酮类下降了55%,茶红素下降了90%,水溶性寡糖下降了65%,水浸出物下降了25%,而茶黄素、水溶性总糖和灰分的变化不大。但茶褐素类物质增加了4.5倍,水溶性多糖也增加了5.7倍。这说明多酚类物质、儿茶素、茶红素、茶褐素类、寡糖及多糖类物质可作为云南普洱茶的特征成分用于品质判定。实验结果还表明,利用优势菌种发酵晒青绿茶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熟普洱茶,其理化成分含量可达到陈年普洱茶的水平。实验结果同时还表明,离开了微生物和湿热作用,晒青绿茶是难以形成普洱茶特有品质风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青绿茶 普洱茶 黑曲霉 固态发酵 成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茶树品种与季节对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汪琦 赵贵福 +3 位作者 张续周 赵磊 夏涛 张新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02-107,共6页
以青岛茶区的4个茶树品种的夏季茶鲜叶及春夏秋三季黄山群体种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工艺制得成品绿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 以青岛茶区的4个茶树品种的夏季茶鲜叶及春夏秋三季黄山群体种的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摊放→杀青→揉捻→干燥→提香工艺制得成品绿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其香气成分及组成比例,相关性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青岛绿茶主要的45种香气物质中除去各自特有香气成分外,共有成分中二甲苯、右旋萜二烯、芳樟醇、β-紫罗兰酮、萘、十四烷、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对香气类型起到关键作用;不同季节青岛绿茶主要的37种香气物质中对香气类型起到关键作用的主要是各自特有香气成分,共有香气成分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香气成分 品种 季节 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洱茶中黄酮含量的测定及槲皮素、芦丁的提取分离 被引量:21
15
作者 郭刚军 龚加顺 +2 位作者 张新富 陶静月 张媛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70,共4页
研究了部分云南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槲皮素、芦丁的提取分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原料黄酮含量最高,达24.576mg/g,新工艺特级最低,仅有3.660mg/g。从中选取黄酮含量较高的三个样品进一步提取分离槲皮素、芦丁,得到了纯度... 研究了部分云南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槲皮素、芦丁的提取分离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原料黄酮含量最高,达24.576mg/g,新工艺特级最低,仅有3.660mg/g。从中选取黄酮含量较高的三个样品进一步提取分离槲皮素、芦丁,得到了纯度在30%以上的粗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槲皮素 芦丁 含量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预测茶树种质材料的抗寒性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玉 洪永聪 +3 位作者 丁兆堂 张新富 王漪 范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6-130,共5页
以表型性状优良的50份黄山群体种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50份种质材料的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1)、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2)、栅栏组织厚度与总厚度厚度比值(X3)、角质层厚度... 以表型性状优良的50份黄山群体种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解剖结构。结果表明,50份种质材料的栅栏组织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1)、上表皮厚度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X2)、栅栏组织厚度与总厚度厚度比值(X3)、角质层厚度与总厚度比值(X4)以及海绵组织厚度与总厚度比值(X5)等都存在显著差异;提出叶片解剖结构指数(Y)的计算公式为Y=0.5X1+0.2X2+0.2X3+0.05X4+0.05X5;依据解剖结构指数50份种质材料及4个对照品种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预测第一、二类群中的30份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解剖结构指数的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早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解剖结构指数 种质材料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处理对蓝莓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王玉玲 高继鑫 +2 位作者 张新富 王海光 杨绍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6,共5页
以'蓝丰'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Bluecrop')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L/L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蓝莓24 h,研究1-MCP处理对蓝莓果实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对蓝莓果实贮藏进程中的硬度、弹力、黏力等质构特性,以及相... 以'蓝丰'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Bluecrop')果实为试材,采用1.0μL/L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蓝莓24 h,研究1-MCP处理对蓝莓果实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对蓝莓果实贮藏进程中的硬度、弹力、黏力等质构特性,以及相关生理指标失重率、VC含量、花青苷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有效地保持果实水分含量,延缓果实硬度下降,保持果实中VC含量。1-MCP处理的蓝莓果实颜色比对照果实颜色浅,能够延缓果实贮藏前期的花青苷形成。另外,1-MCP处理抑制了果实贮藏后期总抗氧化能力的下降,维持了果实较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1-甲基环丙烯 采后贮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陀罗毛状根的诱导及其悬浮培养合成天麻素初探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春秀 张梅 +2 位作者 刘庆丰 郑丽 张新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92-497,共6页
利用A4和R1601两种发根农杆菌菌株分别感染曼陀罗的嫩叶及嫩茎诱导产生毛状根。探讨了不同菌株、不同外植体、蔗糖预处理、外植体预培养与染菌时间以及外植体二次染菌等条件对转化频率的影响,并建立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及转化外源底物对... 利用A4和R1601两种发根农杆菌菌株分别感染曼陀罗的嫩叶及嫩茎诱导产生毛状根。探讨了不同菌株、不同外植体、蔗糖预处理、外植体预培养与染菌时间以及外植体二次染菌等条件对转化频率的影响,并建立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及转化外源底物对羟基苯甲醇合成天麻素。结果表明:A4转化频率高于R1601;嫩叶转化频率最高;嫩叶最佳预培养时间为4 d;最佳染菌时间为5 min。HPLC法分析表明,悬浮培养毛状根能转化外源底物对羟基苯甲醇合成天麻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毛状根 转化 对羟基苯甲醇 天麻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绿茶儿茶素组分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倩 王玉 +1 位作者 丁兆堂 张新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0-673,共4页
本文在前期崂山茶园土壤养分研究的基础上,分不同季节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运用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并计算儿茶素品质指数,分析儿茶素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养分水平茶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总... 本文在前期崂山茶园土壤养分研究的基础上,分不同季节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运用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并计算儿茶素品质指数,分析儿茶素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养分水平茶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各单体C、EC、EGC、GCG、ECG、EGCG均呈现出春低、夏高、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茶叶中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无论在春夏秋季均存在显著差异,养分水平低的茶园各含量明显低于养分水平均衡的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素 组分 季节变化 HPLC 崂山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冬期茶树叶片生理指数分析及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 被引量:13
20
作者 洪永聪 王玉 +1 位作者 丁兆堂 张新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15-218,共4页
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 以叶片解剖结构指数较高的30份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它们的叶片生理指标和田间冻害发生程度。结果表明,30份种质材料的质膜相对透性(X1)、可溶性糖含量(X2)、可溶性蛋白含量(X3)和冻害发生程度都存在显著差异;叶片生理指数(Y1)的计算公式为Y1=0.45X1+0.3X2+0.25X3;冻情指数(Y2)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2=2.799+0.050X1-0.401X2-1.850X3;30份种质材料被聚类成三个不同特点的类群,并且可以判断第一、二类群中的19份材料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茶树叶片生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可应用于茶树幼苗期抗寒性的鉴定,从而提高抗寒种质材料的筛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期 茶树 叶片生理指数 种质材料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