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
1
作者 樵凡原 王飞 张昌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4-139,共6页
目的评估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BB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B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包括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手术方式、手... 目的评估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血泡样动脉瘤(blood blister-like aneurysms,BB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例BB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包括基线资料、动脉瘤数据、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4例患者中,有5例使用Pipeline血液导向装置(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辅助弹簧圈栓塞,有3例单纯使用PED,有5例使用Tubridge密网支架(TB)辅助弹簧圈栓塞,有1例单纯使用TB。4例单纯使用血流导向支架的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时见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余均未见动脉瘤显影。1例使用TB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后并发迟发性大面积脑梗死导致死亡。1例单纯使用PED的患者出现右侧肢体偏瘫,随访时改良Rankin(mRS)评分为2分;余12例患者在出院时及随访时mRS评分均为0分。13例患者随访时造影见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血流导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或单纯使用血流导向支架治疗BBA安全有效,但围术期有潜在动脉瘤再出血和脑梗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泡样动脉瘤 血流导向支架 颈内动脉 弹簧圈栓塞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SP标记的厚皮甜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2
作者 孙国胜 张昌伟 +4 位作者 山溪 许丁帆 戴忠良 张振超 马志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9-2355,共7页
本研究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对厚皮甜瓜核心种质资源进行多态性分析,以期筛选厚皮甜瓜种质资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应用于厚皮甜瓜种质资源及品种的纯度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从公布的297份甜瓜重测序数据中挑... 本研究通过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对厚皮甜瓜核心种质资源进行多态性分析,以期筛选厚皮甜瓜种质资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应用于厚皮甜瓜种质资源及品种的纯度鉴定和指纹图谱构建。从公布的297份甜瓜重测序数据中挑选95份厚皮甜瓜重测序数据进行SNP标记开发,对课题组的20份核心厚皮甜瓜种质资源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共计开发50个SNP标记,分布在甜瓜12条染色体中。50个SNP标记中,有23个SNP标记能够将本研究中的19份核心厚皮甜瓜种质资源进行分型,其中Marker33、Marker38、Marker23、Marker36、Marker47、Marker426个标记能够完全区分19份甜瓜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后期厚皮甜瓜种质资源和品种纯度鉴定提供有利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皮甜瓜 单核苷酸多态性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遗传多样性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BcCHC1蛋白参与调控TuMV侵染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刘芳 吕善武 +3 位作者 袁梦果 杨紫蕊 侯喜林 张昌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9-1238,共10页
【目的】为增强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素养(TuMV)的抗性,研究探讨了不结球白菜中BcCHC1蛋白与TuMV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不结球白菜中鉴定出重链网格蛋白(CHC)基因家族的成员BcCHCs,随后克隆了1个代表性的CHC1基因,并对... 【目的】为增强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素养(TuMV)的抗性,研究探讨了不结球白菜中BcCHC1蛋白与TuMV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不结球白菜中鉴定出重链网格蛋白(CHC)基因家族的成员BcCHCs,随后克隆了1个代表性的CHC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筛选出与BcCHC1蛋白相互作用的TuMV蛋白,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来沉默BcCHC1基因,以评估其功能。【结果】(1)成功克隆了不结球白菜的BcCHC1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长5124碱基对,编码1708个氨基酸。(2)在TuMV感染不结球白菜30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感染TuMV的不结球白菜中BcCH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3)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BcCHC1蛋白主要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4)BiFC实验进一步证实,BcCHC1蛋白能够与TuMV的CI和6K2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其中与CI的互作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与6K2的互作则主要位于细胞膜。(5)通过对BcCHC1基因沉默株系的观察发现,沉默BcCHC1基因会导致植株死亡。【结论】BcCHC1蛋白通过与TuMV的CI和6K2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途径及病毒复制,从而调控TuMV对不结球白菜的侵染。然而,BcCHC1基因调控TuMV侵染不结球白菜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BcCHC1 TUMV 互作蛋白 VI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侯继广 刘嘉 +3 位作者 张昌伟 牛小东 任艳明 李进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效果,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例骶部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脊髓核磁共振成... 目的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效果,以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正确地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例骶部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脊髓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脊髓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治疗方式采用手术切除或者介入栓塞。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无力14例(93%);肢体感觉障碍12例(80%);大小便功能障碍13例(86%),腰部或双下肢疼痛2例(13%)。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脊髓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髂内动脉)明确了诊断。所有瘘口均位于L_(5)-S_(3)水平。手术治疗12例,介入栓塞3例。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6.2个月)。症状改善13例(86%),稳定2例(14%),无症状加重患者。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未见残留或复发。结论骶部DAVFs临床少见,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必须包括双侧髂内动脉在内才能找到瘘口。术前MRI上发现腰骶段椎管内增粗的终丝静脉(FTV)是进一步确诊骶部DAVFs的重要依据。手术和介入对骶部DAVFs的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骶部 脊髓血管造影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仓大蒜根尖离体培养直接诱导不定芽及其试管鳞茎的形成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昌伟 侯喜林 +1 位作者 袁建玉 李海莲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6-BA和NAA及根尖长度对太仓大蒜根尖不定芽直接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都有极显著影响,6-BA影响最大,NAA次之,根尖长度最小;筛选出的最佳生长调节物质组合为6-BA 3~5mg·L-1+NAA1.0mg·L-1,切取的最佳根尖... 用正交设计法研究6-BA和NAA及根尖长度对太仓大蒜根尖不定芽直接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都有极显著影响,6-BA影响最大,NAA次之,根尖长度最小;筛选出的最佳生长调节物质组合为6-BA 3~5mg·L-1+NAA1.0mg·L-1,切取的最佳根尖长度为1.2mm.并用得到的试管苗成功诱导形成了试管鳞茎,质量在60~320mg之间,破除休眠后,播种在蛭石和珍珠岩(3:1)混合的基质上,出苗率为91.3%,长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仓大蒜 根尖 离体培养 诱导 不定芽 试管鳞茎 试管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徐丁 胡利刚 向守卫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 目的观察双微导管技术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手术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且运用双微导管技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19.284,P=0.01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t=22.105,P=0.043)、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t=16.926,P=0.038),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x^2=6.947,P=0.032),致残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低于对照组(x^2=7.015、5.306、6.391,P=0.025、0.019、0.026),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7.031,P=0.033)。结论与手术夹闭治疗相比,老年颅内宽颈动脉瘤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时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 颅内宽颈动脉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杜仲叶渣对平菇栽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昌伟 彭胜 +4 位作者 张琳杰 王志宏 周云雷 张水寒 彭密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9,共5页
采用不同比例杜仲叶渣栽培平菇,考察其对平菇菌丝长势、满瓶时间、生长速度和总黄酮、蛋白质、脂肪以及相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渣替代10%~40%棉籽壳时,菌丝满瓶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替代100%棉籽壳时,... 采用不同比例杜仲叶渣栽培平菇,考察其对平菇菌丝长势、满瓶时间、生长速度和总黄酮、蛋白质、脂肪以及相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杜仲叶渣替代10%~40%棉籽壳时,菌丝满瓶时间最短、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替代100%棉籽壳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3.72倍;替代70%棉籽壳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对照组的1.04倍;替代40%棉籽壳时,脂肪含量最低,为对照组的0.660倍;替代60%棉籽壳时,Fe、Zn、Na、K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2.47、1.82、1.85、1.27倍;替代90%棉籽壳时,Ca、Mg、Mn、Cu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68、1.80、1.79、1.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渣 平菇 总黄酮 栽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昌伟 彭胜 +3 位作者 张琳杰 王志宏 周云雷 彭密军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145,共5页
对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了4个主要因素:菌种组合、液料比、葡萄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杜仲叶渣中腐殖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并考... 对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制备有机肥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了4个主要因素:菌种组合、液料比、葡萄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杜仲叶渣中腐殖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杜仲叶渣固态发酵工艺条件,并考察了所制备的有机肥的毒性。结果表明,杜仲叶渣最佳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0∶1(m L∶g),葡萄糖添加量1.5%,接入白腐菌和康宁木霉复合菌种,发酵6 d。此条件下,杜仲叶渣中的腐殖酸质量分数可达38.31%。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上海青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90%以上,证明制备的有机肥无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渣 固态发酵 有机肥 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激素对马铃薯试管薯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昌伟 侯喜林 +1 位作者 袁建玉 李东方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6,共5页
以韩国引进的马铃薯品种R.chip、Golden和Taedovg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在暗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外源激素(6-BA、IBA)组合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利于促进试管薯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R.chip、Golde... 以韩国引进的马铃薯品种R.chip、Golden和Taedovg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在暗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外源激素(6-BA、IBA)组合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利于促进试管薯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R.chip、Golden和Taedovg所用的最佳外源激素组合分别为 6 -BA3. 0mg/L+IBA0. 05mg/L、6-BA5. 0mg/L+IBA0mg/L和 6-BA1. 0mg/L+IBA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试管薯 外源激素 6-BA I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致命性鼻衄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昌伟 谢晓东 +5 位作者 王朝华 李江涛 毛伯镛 游潮 孙鸿 贺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86-2387,2389,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颅脑外伤后表现为致命性鼻衄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近年我院采用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治愈的15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病人均行DSA确诊,其中6例来源于上颌动脉,采...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介入的方法治疗颅脑外伤后表现为致命性鼻衄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近年我院采用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方法治愈的15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15例病人均行DSA确诊,其中6例来源于上颌动脉,采用游离弹簧圈加PVA或明胶海绵栓塞;9例来源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采用电解弹簧圈进行瘤腔填塞2例,采用游离弹簧圈闭塞颈内动脉主干1例,采用可脱球囊闭塞颈内动脉主干2例,可脱球囊进行假腔填塞2例,采用带膜支架置入2例。[结果]15例病人共行16次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7例病人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术后随访2~36月,未见复发征像。[结论]对颅脑外伤后表现为鼻衄的假性动脉瘤,应尽早进行DSA确诊,尽早进行治疗。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 假性动脉瘤 鼻衄 介入性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聚戊烯醇的分离纯化及其亲水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昌伟 马余璐 +2 位作者 陶冉 叶建中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首先对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C18为色谱柱,以异丙醇/甲醇(体积比32∶18)为流动相,在210 nm下测定聚戊烯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RSD为0.89%)、较好的稳定性(RSD为3.26%),平均加标回... 首先对银杏叶聚戊烯醇含量测定的方法及方法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以C18为色谱柱,以异丙醇/甲醇(体积比32∶18)为流动相,在210 nm下测定聚戊烯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RSD为0.89%)、较好的稳定性(RSD为3.2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4%(RSD为1.75%)。然后通过正己烷提取、皂化、乙醇和丙酮脱蜡,以及硅胶柱层析(V(乙醚)∶V(正己烷)=3∶97)获得纯度为98.6%的聚戊烯醇。在此基础上,对高纯度聚戊烯醇末端羟基进行亲水改性,先与邻苯二甲酰亚胺进行光延反应(mitsunobu反应),再与水合肼进行还原反应,合成了氨基聚戊烯醇,并通过红外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了氨基聚戊烯醇的成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戊烯醇 分离 纯化 亲水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杜仲原料栽培平菇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昌伟 彭胜 +3 位作者 张琳杰 彭密军 张水寒 肖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矮林杜仲叶、乔林杜仲叶和乔林杜仲叶渣替代40%棉籽壳栽培平菇,考察其对平菇菌丝生长过程和平菇蛋白质、脂肪以及相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组平菇总黄酮的含量、荧光法测定了各组平菇硒的含量。结... 采用矮林杜仲叶、乔林杜仲叶和乔林杜仲叶渣替代40%棉籽壳栽培平菇,考察其对平菇菌丝生长过程和平菇蛋白质、脂肪以及相关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各组平菇总黄酮的含量、荧光法测定了各组平菇硒的含量。结果表明,乔林杜仲叶渣组平菇发菌实验结果最好,且蛋白质、脂肪、Cu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13、1.73、3.75、2.71倍;乔林杜仲叶组平菇总黄酮、Ca、Na、K和Mg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49、2.20、7.20、1.08、1.03倍;矮林杜仲叶组平菇Fe、Zn和Se含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72、2.10、2.38倍,且硒的含量为0.07524μg·g-1,达到了富硒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叶 杜仲叶渣 平菇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蕾期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昌伟 张蜀宁 +2 位作者 侯喜林 齐莉 孙菲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5-1550,共6页
以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它们蕾期基因的差异表达,以获得与胞质不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得到7条在GenBank中有同源性的差异表达片段,5条存在于不育系中,2条存在于保持系中.序列分析... 以不结球白菜Pol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它们蕾期基因的差异表达,以获得与胞质不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共得到7条在GenBank中有同源性的差异表达片段,5条存在于不育系中,2条存在于保持系中.序列分析发现,在不育系花蕾克隆到的5条差异片段,分别与芥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线粒体orf108和atpA、拟南芥焦磷酸酶基因、拟南芥的锚定蛋白家族基因、甘蓝型油菜中的水胁迫蛋白、大白菜叶绿体基因片段有较高同源性;在保持系花蕾克隆到的2条差异片段分别与拟南芥未知蛋白基因有较高同源性.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其中5条差异片段在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蕾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cA19T15、bcA7T9在不育系中特异表达,bcA6T9、bcA19T8、bcA12T19在不育中表达比保持系中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POL CMS CDNA-AFLP 差异表达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B型利钠肽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昌伟 宋云虎 +4 位作者 刘赟 李浩杰 然鋆 高歌 李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66例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我院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的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测量血浆BNP浓度,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6)和...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66例因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在我院行改良扩大Morrow术的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测量血浆BNP浓度,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组(n=26)和非心房颤动组(n=140),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别,分析BNP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结果:与非心房颤动组相比,心房颤动组左心房内径较大[(46.2±9.1)mm vs(41.2±6.8)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70.5±9.7)%vs(73.9±6.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组LogB NP水平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ogB NP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血浆BNP水平是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B型利钠肽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20
15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徐丁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7期70-75,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危险因素,探讨围术期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老年...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危险因素,探讨围术期防治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未继发CVS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围术期医疗因素,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查术后继发CVS的危险因素。两组随访3个月,观察近期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吸烟和酗酒史、高血压病史、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患者预后(prognosison admission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PAASH)分级、既往动脉瘤破裂次数、术前Hunt-Hess分级、术前Fisher分级、栓塞程度、真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范围、介入手术时机、术后使用"3H"疗法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15 mm、既往动脉瘤破裂>2次、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术前Fisher分级≥3级、非致密栓塞、假性动脉瘤、术后血压波动>30 mm Hg是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72 h以内)介入栓塞、术后使用"3H"疗法是其保护因素。两组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量表显示,观察组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结论老年颅内破裂性动脉瘤介入术后继发CVS患者病死率高、总体预后差,针对患者术后继发CVS的可控危险因素实施良好的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老年人 介入术 血管痉挛 颅内 手术后并发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3 位作者 谢晓东 孙鸿 贺民 游潮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到达病变部位后,用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30例。结果:3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共行47次栓塞治疗,畸形血管团栓塞达80... 目的:探讨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到达病变部位后,用Onyx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30例。结果:3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共行47次栓塞治疗,畸形血管团栓塞达80%以上者8例,其中4例完全栓塞,栓塞50%~80%者15例,栓塞50%以下者7例。发生颅内出血并发症2例,球麻痹1例,经过相应处理后好转。结论:Onyx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较为理想的栓塞材料,血管内栓塞是颅内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栓塞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徐丁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4期65-68,共4页
目的比较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m AA)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0MNP)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2... 目的比较观察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Pcom AA)并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nerve palsy,0MNP)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2例Pcom AA并0MNP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栓塞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162例和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术治疗)16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0MNP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夹闭组OMNP完全恢复率高于栓塞组(P<0.05),但两组OMNP总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术后脑梗死、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及脱水发生率显著低于夹闭组(P<0.05或P<0.01)。结论血管介入栓塞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Pcom AA并0MNP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缺点,临床医师需根据患者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损伤 老年人 血管介入栓塞 开颅夹闭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硝基氟苯衍生法测定发酵液中组氨酸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昌伟 徐庆阳 +1 位作者 刘淑云 陈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47-349,共3页
在氨基酸分析仪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法测量复合氨基酸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了色谱柱、洗脱梯度、pH值、温度等条件,使组氨酸的测量时间从40 min减少到20 min。实验证明,在优化条件下组氨酸浓度在5~25μg/mL内与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 在氨基酸分析仪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法测量复合氨基酸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了色谱柱、洗脱梯度、pH值、温度等条件,使组氨酸的测量时间从40 min减少到20 min。实验证明,在优化条件下组氨酸浓度在5~25μg/mL内与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二硝基氟苯 组氨酸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谢晓东 闫庆 李江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7-800,共4页
学术背景:随着神经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优越性越来越被认可,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介绍带膜支架的材料类型,总结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之处。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 学术背景:随着神经介入医学的不断发展,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优越性越来越被认可,其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的:介绍带膜支架的材料类型,总结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之处。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资料,以"stentgraft,covered stents,cerebrovascular disease"为检索词,共检索到223篇相关文献,应用维普数据库以"带膜支架,脑血管疾病"作为检索词,共找到196篇中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中的应用密切相关,特别是脑血管介入密切相关。②近期发表或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计算机初检得到223篇英文相关文献,中文文献196篇,阅读标题及进行初筛,排除重复性研究,共纳入31篇文献,综述4篇,基础研究3篇,其余为临床研究。资料综合:因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所体现出的独特优越性,该支架正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带膜支架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均为个案或小宗病例报道。已有报道说明应用带膜支架可有效的闭塞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病变,且能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带膜支架以膜性物理屏障隔离溃疡斑块,避免了栓子脱落,有可能进一步减少经皮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过程中的栓塞事件的发生。并且带膜支架释放后,聚四氟乙烯膜使管壁更加光滑,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血栓形成减少,进而使管腔再狭窄的发生率减低。尽管血管内带膜支架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带膜支架最主要的缺陷是闭塞它所覆盖范围的分支小血管。②覆膜支架置入术后的血栓形成及再狭窄问题。③覆膜材料增加了支架的体积,减少了支架的顺应性和柔韧性,加大了推送的难度及对血管损伤的可能性。④血管直径小于4mm,不适宜使用带膜支架。结论:带膜支架在颅内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中正日益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及新材料工艺的进步,带膜支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放射学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带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昌伟 王朝华 +2 位作者 谢晓东 闫庆 李江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带膜支架的材料和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带膜支架在颅内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中正日益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相关... 随着介入技术的飞速发展,带膜支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带膜支架的材料和其在神经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带膜支架在颅内缺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应用中正日益显示出其显著的疗效,但也有其不足之处。随着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及新材料工艺的进步,带膜支架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放射学 血管内治疗 支架 带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