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张颖 王晓颖 +3 位作者 张晨冉 王瑞芬 乔萌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ur,RG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RGNT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其中1例行RNA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RGNT患者年... 目的探讨菊形团形成的胶质神经元肿瘤(rosette-forming glioneuronal tumour,RG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RGNT的临床资料,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其中1例行RNA测序,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RGNT患者年龄8~22岁,平均15.5岁,肿瘤最大径1.2~5.7 cm。镜下见肿瘤表现为双相结构,包括分化良好的神经细胞形成的菊形团区域和由胶质成分构成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样区域。免疫表型:Syn在菊形团区域呈阳性,GFAP在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样区域呈阳性。1例患者行RNA测序,结果示FGFR1基因p.K656E突变和PIK3CA基因p.E545A突变。结论RGNT相对少见,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具有特征性,其准确诊断对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神经元肿瘤 菊形团形成 FGFR1 PIK3C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Z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晨冉 吴小军 +5 位作者 胡刘华 贺华 蒋磊 胡国汉 丁学华 卢亦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7-851,共5页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蛋白1(RIZ1)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IZ1和Ki-67在51例不同级别星型胶质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IZ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蛋白1(RIZ1)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IZ1和Ki-67在51例不同级别星型胶质细胞瘤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RIZ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IZ1蛋白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而Ki-67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低级别胶质瘤中RIZ1的表达[(48.83±4.34)%]高于高级别胶质瘤[(7.55±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RIZ1与Ki-67的表达负相关(r=-0.8130,P%0.0001)。Kruskal-Wa11is检验结果显示RIZ1的表达与肿瘤级别和患者年龄负相关(P〈0.05),Kap1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Z1的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正相关(均P〈0.0001);单因素分析提示RIZ1高表达和Ki-67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的因素纳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RIZ1的高表达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00,HR=0.164,95%CI:0.071~0.378)。结论RIZ1的表达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降低,并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RIZ1可以作为胶质瘤治疗和判断预后的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Z1 神经胶质瘤 临床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晨冉 胡刘华 +3 位作者 胡国汉 贺华 蒋磊 丁学华 《大学教育》 2014年第11期172-174,共3页
神经外科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由于神经外科安排实习时间少等原因,神经外科教学对于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为了能够在较短的见实习时间内比较全面地将神经外科常见病治疗疗法授... 神经外科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分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由于神经外科安排实习时间少等原因,神经外科教学对于每一位神经外科医生都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为了能够在较短的见实习时间内比较全面地将神经外科常见病治疗疗法授教予学生,我们通过联合应用SP、PBL、CBL、多媒体教学模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晨冉 孙青芳 +4 位作者 卞留贯 赵卫国 沈建康 李小英 宁光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即用型免疫试剂盒检测23例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同时对...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即用型免疫试剂盒检测23例垂体腺瘤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情况,比较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同时对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F-1α和VEGF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P<0.05)。结论HIF-1α和VEGF可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垂体腺瘤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侵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细胞株中RIZ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晨冉 吴小军 +5 位作者 胡刘华 贺华 蒋磊 胡国汉 丁学华 卢亦成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8-292,共5页
目的:检测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retinoblastoma protein-interacting zinc finger gene1,RIZ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认识RIZ1在胶质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 目的:检测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retinoblastoma protein-interacting zinc finger gene1,RIZ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进一步认识RIZ1在胶质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U87、U251、A172和T98中RIZ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其中U87细胞发生甲基化,被选为后续实验对象。RT-PCR检测U87细胞经5-Aza-CdR处理前后RIZ1 mRNA表达量的变化,MTT检测5-Aza-CdR对U87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4种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U87和U251细胞中检测到RIZ1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甲基化;U87细胞经5-Aza-CdR处理后其RIZ1 mRNA的表达量上调;MTT法检测显示5-Aza-CdR能抑制U87的生长增殖,且与5-Aza-CdR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负相关。结论:RIZ1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人脑成胶质细胞瘤细胞株中RIZ1基因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成视网膜细胞瘤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转课堂结合CBL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晨冉 沈宏亮 胡国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24期167-168,共2页
反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文尝试将反转课堂与CBL教学方式相结合运用到神经外科教学中,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有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学生反响良好。
关键词 反转课堂 CBL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与垂体腺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晨冉 贺华 +1 位作者 孙青芳 卞留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足够的氧供应,垂体腺瘤也不例外。充足的血供能使实体肿瘤细胞不断增殖,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内稳态。但是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超过肿瘤血管生成的速度,细胞对氧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可导致肿瘤... 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足够的氧供应,垂体腺瘤也不例外。充足的血供能使实体肿瘤细胞不断增殖,维持其生存所必需的内稳态。但是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超过肿瘤血管生成的速度,细胞对氧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可导致肿瘤微环境为低氧分压、低糖和酸性。这种情况激活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从而诱导血管生成、促进糖酵解,加速葡萄糖的转运及氧化亚氮的合成,同时调节局部的pH并抑制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细胞适应低氧的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外科开展颅脑创伤第二课堂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晨冉 沈宏亮 胡国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5期474-475,共2页
尝试在军队院校动物外科学教学中开展颅脑创伤第二课堂,以强化颅脑战创伤的重要性,提高军队院校学员的应急操作能力和战创伤急救能力。建立的颅脑创伤模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有望经后续大样本研究验证后全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动物外科 第二课堂 颅脑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G3a和MEG3基因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晨冉 孙青芳 卞留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87-189,共3页
MEG3a是功能未知的母本印记基因MEG3的新型转录产物,研究表明MEG3a在正常垂体组织中高表达,而几乎在全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大部分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不表达。同时,该基因的异位表达能抑制许多癌细胞株的增殖,包括Hela细胞,MCF-7和H4组蛋... MEG3a是功能未知的母本印记基因MEG3的新型转录产物,研究表明MEG3a在正常垂体组织中高表达,而几乎在全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大部分功能性垂体腺瘤中不表达。同时,该基因的异位表达能抑制许多癌细胞株的增殖,包括Hela细胞,MCF-7和H4组蛋白等,因而它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生物学功能与细胞增殖有关。本文就MEG3和MEG3a基因与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G3基因 MEG3a基因 垂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半球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晨冉 陈怀瑞 +6 位作者 白如林 卢亦成 骆纯 胡国汉 于明琨 丁学华 陈菊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关键词 室管膜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和复发指标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晨冉 贺华 +1 位作者 孙青芳 卞留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68-371,共4页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较高,需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常规术后放疗可致垂体功能低下,增加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同的标记物如telomerase(端粒酶),Ki67,MIB1,p53,LOH(杂合子丢失),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可预测肿瘤...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较高,需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常规术后放疗可致垂体功能低下,增加疾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检测肿瘤组织中不同的标记物如telomerase(端粒酶),Ki67,MIB1,p53,LOH(杂合子丢失),PCNA(细胞核增殖抗原),可预测肿瘤的复发和侵袭性,从而减少术后放疗的盲目性,指导临床治疗。本文对上述预测指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侵袭性 端粒酶 KI67 MIB-1 p53 LOH PC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硬膜外血肿微课堂的制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晨冉 沈宏亮 胡国汉 《中国市场》 2016年第9期221-222,共2页
为提高基层部队官兵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为服务部队提供崭新途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近年来启动了远程教育网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文章结合我们制作"颅内硬膜外血肿"微课堂的切身体会,简要回顾制作微课... 为提高基层部队官兵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水平,为服务部队提供崭新途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近年来启动了远程教育网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文章结合我们制作"颅内硬膜外血肿"微课堂的切身体会,简要回顾制作微课堂的基本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微课堂 制作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钙黏蛋白/连环蛋白复合体与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晨冉 贺华 +1 位作者 孙青芳 卞留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85-187,共3页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及其连环蛋白(caten ins,cats)复合体(cadherin caten in complex,CCC)是细胞间黏附分子的重要成分,以钙离子依赖的形式介导同型上皮细胞间的粘附,对垂体腺瘤的生长和侵袭性具有重要作用,可望成为垂体腺... 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及其连环蛋白(caten ins,cats)复合体(cadherin caten in complex,CCC)是细胞间黏附分子的重要成分,以钙离子依赖的形式介导同型上皮细胞间的粘附,对垂体腺瘤的生长和侵袭性具有重要作用,可望成为垂体腺瘤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侵袭性 上皮钙黏蛋白 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d45-γ基因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晨冉 孙青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69-571,共3页
关键词 Gadd45-γ基因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和VEGF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晨冉 孙青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实体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形成是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间精细平衡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垂体腺瘤的血管形成。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血管内皮因子 垂体腺瘤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入路海绵窦内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怀瑞 吴小军 +3 位作者 齐向前 梅其勇 张晨冉 白如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3-51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介入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经静脉入路联合液体胶和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包括瘘口的血管构筑学、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静脉入路液体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其中经面静脉-眼上静脉入路1例,经岩下窦入路7例。8例均临床治愈,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提示瘘口完全消失。除术后早期头痛外无其他介入相关并发症。临床随访3个月~3年,患者无临床症状复发。结论经静脉入路应用液体胶联合弹簧圈介入栓塞对于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硬脑膜动静脉瘘 液体胶 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表达VEGF的成纤维细胞和rAAV-VEGF基因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林华 孙青芳 +6 位作者 卞留贯 陈亦华 程振宇 郑龙 俞建华 张晨冉 顾吕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2-714,共3页
目的比较定向移植输注转染外源性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成纤维细胞(VEGF-成纤维细胞)和原位注射rAAV(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基因对大鼠缺血性脑保护的疗效,从而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用线... 目的比较定向移植输注转染外源性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成纤维细胞(VEGF-成纤维细胞)和原位注射rAAV(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VEGF基因对大鼠缺血性脑保护的疗效,从而寻找出适合临床的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用线栓加环扎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闭塞(MCAO)模型。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移植输注组、直接注射组、MCAO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移植输注组和直接注射组于术后24h内将VEGF-成纤维细胞和rAAV1-VEGF基因从大鼠脑缺血边缘区注入。结果移植VEGF-成纤维细胞和原位注射rAAV-VEGF基因均能减少脑梗死体积,且移植VEGF-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明显优于原位注射基因,VEGF-成纤维细胞移植14d后大鼠脑内表达VEGF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原位注射rAAV-VEGF治疗组。结论移植VEGF-成纤维细胞比原位注射rAAV-VEGF治疗基因对脑缺血更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成纤维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瞻性、后顾性与混合型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卫国 张晨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137-142,148,共6页
通过构建前瞻性、后顾性和混合型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角度,分别检验三种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前瞻性泰勒规则反应函数效果更好,更能描述我国利率的具体走势;利用市场利率更能够体现货币... 通过构建前瞻性、后顾性和混合型泰勒规则的反应函数,从管制利率和市场利率两个角度,分别检验三种泰勒规则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前瞻性泰勒规则反应函数效果更好,更能描述我国利率的具体走势;利用市场利率更能够体现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特征,更适合作为我国利率操作目标。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进一步增强调控的前瞻性,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规则 货币政策 市场利率 管制利率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瘤
19
作者 陈怀瑞 吴小军 +3 位作者 齐向前 张磊 张晨冉 白如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546-55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瘤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①8例患者共有8个动脉瘤,其中P1段动脉瘤1例,P1与P2交界处动脉瘤2例,P2段动脉瘤3...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大脑后动脉瘤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8例大脑后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①8例患者共有8个动脉瘤,其中P1段动脉瘤1例,P1与P2交界处动脉瘤2例,P2段动脉瘤3例,P3段动脉瘤2例;梭形或夹层动脉瘤6例,囊状动脉瘤2例。②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例,弹簧圈动脉瘤内填塞同时阻断载瘤动脉5例,动脉瘤内填塞保留载瘤动脉2例。③术后DSA示动脉瘤均完全消失,6例载瘤动脉阻断的患者术后无缺血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和其他介入相关并发症。④术后3~6个月复查DSA,未见动脉瘤复发。临床随访1~12年,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大脑后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大脑后动脉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VEGF和bFGF基因治疗大鼠脑缺血疗效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邵林华 孙青芳 +6 位作者 卞留贯 陈亦华 程振宇 郑龙 俞建华 张晨冉 顾吕伟 《浙江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593-159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单独或联合进行外源性血管r8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从而寻找出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用线栓加环扎方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闭塞(M...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单独或联合进行外源性血管r8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从而寻找出安全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方法用线栓加环扎方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持续性闭塞(MCAO)模型。36只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VEGF基因治疗组、bFGF基因治疗组、基因联合治疗组和MCAO组,治疗组于术后24h内将分别表达VEGF和bFGF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rAAV—VEGF和rAAV—bFGF通过大鼠侧脑室输注。术后14d取脑,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缺血边缘区脑细胞凋亡数,HE染色观察脑组织坏死情况。结果与MCAO组比较,VEGF基因治疗组、bFGF基因治疗组、基因联合治疗组脑缺血边缘区脑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脑组织坏死体积缩小(P〈0.05),其中以基因联合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外源性VEGF和bFGF基因联合比VEGF或bFGF基因单独治疗大鼠脑缺血的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室途径 基因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