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式财务大模型在财务报告体系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国 张真 +1 位作者 张树辉 吉发浚 《财政监督》 2024年第6期99-104,共6页
在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中,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这种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海量的数据集进行高效的学习和模式识别,进而具备了创造性产出的能力。它能够模仿人类智慧... 在数字技术的飞速进步中,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这种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方法,对海量的数据集进行高效的学习和模式识别,进而具备了创造性产出的能力。它能够模仿人类智慧,以创新的方式自动生成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类型的内容。生成式AI在财务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还进一步推动了财务管理及金融服务行业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分析师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财务数据,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财务大模型 财务管理 财务报告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网膜软组织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鑫 张树辉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955-957,961,共4页
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好发于结缔组织或其他软组织的行为不确定的低级别肉瘤。目前对PHAT报道甚少,且由于其罕见性,谱系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通过对1例发生在胃网膜软组织的PHA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 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PHA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好发于结缔组织或其他软组织的行为不确定的低级别肉瘤。目前对PHAT报道甚少,且由于其罕见性,谱系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通过对1例发生在胃网膜软组织的PHAT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镜下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观察和鉴别诊断,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透明变性血管扩张性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
3
作者 牛晓骥 马丽娟 +6 位作者 马铭悦 王帮民 王守梅 胡爱艳 徐怡 张树辉 王付(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38-144,共7页
目的: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方法:使用王付经方门诊大数据系统,搜集王付治疗胃癌的门诊处方,使用Excel表格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18.0、Cytoscape及R语言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王付治疗胃癌... 目的:研究王付使用经方治疗胃癌用药规律。方法:使用王付经方门诊大数据系统,搜集王付治疗胃癌的门诊处方,使用Excel表格建立处方数据库,通过SPSS Modeler18.0、Cytoscape及R语言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王付治疗胃癌的处方515张,涉及中药109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8 197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依次是人参、甘草、半夏、黄芩、黄连。药物功效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温热药多于寒凉、平性药,归经以脾、胃、肺经最多。关联规则中的药物均为半夏泻心汤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治疗胃癌基础方5张。结论:王付在运用经方治疗胃癌时攻补兼施、寒热并用、阴阳平调,常用基础方有半夏泻心汤等,配合使用十八反药物,如人参-藜芦,附子-半夏,海藻-甘草,为深入挖掘经方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经方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半夏泻心汤 王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树辉 魏泓 史景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5-378,共4页
随机选择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42对 ,用PCR技术对C3H、C57、BALB/c、DBA、TA2、T739、B615、BACB/c -nu -nu和SCID等9种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的40对引物中 ,9种近交系小鼠在各基... 随机选择位于小鼠不同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42对 ,用PCR技术对C3H、C57、BALB/c、DBA、TA2、T739、B615、BACB/c -nu -nu和SCID等9种实验室常用近交系小鼠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信息的40对引物中 ,9种近交系小鼠在各基因座上均出现一条清晰条带 ,28个基因座表现为多态性。其中D3Mit22、D7Nds1、D11Mit12、D12Nds2、D15Mit17、D16Mit3、D16Mit4基因座表现为显著多态性。T739、B615和TA2的遗传背景相近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90 %和85 % ;其次为TA2、SCID和B615 ,其相似系数分别为80 %和82.5 %。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小鼠符合近交要求 ,筛选出的引物能典型地反映9个近交系小鼠的品系特异性和遗传背景 ,可用于常规检测小鼠品系来源和遗传背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近交系小鼠 遗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微卫星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1 位作者 冼志红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368,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egaBACE 500型自动化DNA分析系统,对56例HCC中10个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illite instability,MSI)和等...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egaBACE 500型自动化DNA分析系统,对56例HCC中10个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illite instability,MSI)和等位基因失衡(allelic imbalance,AI)3种变异特征进行检测。结果:56例HCC中,76.8%(43/56)出现LOH,其中以RIZ[76.7%(23/30)]和D4S426[61.0%(25/41)]最高;EdmondsonⅢ、Ⅳ级肿瘤D4S426的LOH明显高于Edmondson Ⅰ、Ⅱ级[76.7%(23/30)vs 18.2%(2/11),P<0.01];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中D8S277的LOH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72.7%(16/22)vs12.5%(2/16),P<0.01]。MSI的发生率为32.1%(18/56),其中以BAT-26[24.3%(9/37)]和D13S170[21.9%(7/32)]最高,HBsAg阳性者MSI发生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AI的发生率为35.7%(20/56)。结论:HCC存在广泛的微卫星变异,其中以代表肿瘤抑制基因路径的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代表错配修复基因路径的MSI的作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卫星变异 研究 杂合性缺失 自动化DNA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内胆管肉瘤样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树辉 陈颖 +2 位作者 王洋 倪灿荣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肉瘤样癌(SI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特征。方法对16例S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主... 目的观察肝内胆管肉瘤样癌(SICC)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预后特征。方法对16例S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探讨该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及局部肿块,病变部位以右叶为主,呈浸润性生长。镜下见胆管癌细胞由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细胞组成,肉瘤样成分按其形态特征分为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多种肉瘤分化。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并表达多种间叶分化性标记。16例均行术后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结论肝内胆管肉瘤样癌为罕见高度恶性的上皮性肿瘤,组织学结构复杂,表现为多种成分并存,肿瘤细胞CK19和vimentin(+),HepPar 1和AFP(-)模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内胆管 肉瘤样癌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9-761,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H- E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对本院 6例肝血管肉瘤和 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HE)进行研究 ,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 目的 :探讨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与鉴别诊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 H- E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对本院 6例肝血管肉瘤和 5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EHE)进行研究 ,观察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免疫组化特点。患者年龄 6个月至 6 8岁 ,男∶女为 4∶ 7。 结果 :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肿瘤呈单个或多结节、直径为 3~13.7cm、常有出血和坏死。 6例血管肉瘤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多样化 ,呈血管瘤、梭形细胞和上皮样肉瘤形态 ;5例 EHE的病理学特征为具有血管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和 (或 )胞质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细胞、间质黏液样变到致密纤维化。免疫组化因子 和(或 ) CD34 阳性。 结论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极少见 ,生物学行为差异较大 ,血管肉瘤为高度恶性 ,预后差 ;EHE预后好于血管肉瘤 ,合理手术预后较好。根据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 ,可作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 临床病理 肝肿瘤 肿瘤标记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金属硫蛋白表达下调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树辉 徐爱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3413-3417,共5页
目的:研究M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00例外科切除的HCC及相应非癌肝组织标本构建组织芯片,用EnVision Plus法进行MT,P53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相应的非癌肝组织相比,HCC组织MT的表达显著下... 目的:研究MT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00例外科切除的HCC及相应非癌肝组织标本构建组织芯片,用EnVision Plus法进行MT,P53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相应的非癌肝组织相比,HCC组织MT的表达显著下调,HBsAg阳性患者MT阳性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42),肿瘤直径≤2 cm的MT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2cm者(P=0.007).随着组织学分级进程,MT表达呈降低趋势(P=0.004),MT核内表达与低分化HCC密切相关.MT与P53及Ki-67的表达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HCC中MT表达下调在肝癌的发生过程中有一定作用,可能是肝细胞分化的一个标志物,HBsAg与MT表达下调有关,以核染色为主的MT表达可能反映了低分化HCC的一种侵袭性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金属硫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上皮异型增生的形态定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树辉 张士华 +6 位作者 陈晓英 刘莉 石凤娟 刘金祯 吕文 郭泰忠 张人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大肠粘膜慢性炎症、无异型增生腺瘤、伴异型增生腺瘤和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发现核面积均值、核面积差异度、核平均直径、核浆比率、核腺比值指数(ING)和腺体形状指数(IGF)具有最强的特征性,其中核面... 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大肠粘膜慢性炎症、无异型增生腺瘤、伴异型增生腺瘤和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发现核面积均值、核面积差异度、核平均直径、核浆比率、核腺比值指数(ING)和腺体形状指数(IGF)具有最强的特征性,其中核面积和核平均直径是判断增生级别的主要因素,且呈直线密切正相关。因此作者认为,这种定量评价提供客观和可重复性的指标有助于大肠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形态定量 异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化在肝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3-56,I013,共5页
肝细胞癌 (HCC)与肝内胆管癌 (ICC)及转移性腺癌 (MAC)的鉴别诊断是外科病理诊断中常遇到的难题 ,HepPar 1是目前肝细胞分化标记物中最敏感且具特异性的一种阳性标记物 ,可结合其他抗体 ,如CD3 4、pCEA、AFP、CK19和MOC3 1等用于日常HCC。
关键词 免疫组化 肝细胞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HepPa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胶质瘤细胞系c-myc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树辉 田野苹 +1 位作者 陶霞 何成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CNTF)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体外生长和癌基因cmy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cmycmRNA的表达。结果:200ng/mlrCNTF... 目的:观察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CNTF)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系体外生长和癌基因cmy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细胞培养和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cmycmRNA的表达。结果:200ng/mlrCNTF可抑制C6细胞的增殖,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cmyc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rCNTF对C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参与癌基因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脑肿瘤 rCNTF 癌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染色体1p36杂合子丢失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树辉 丛文铭 +1 位作者 冼志红 吴孟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在染色体lp36杂合子丢失 (LOH)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DNA分析系统 ,对 5 6例HCC中染色体 1p36上 10个微卫星的杂合子丢失进行检测。结果 :5 6例HCC在 1号染色体上 10个基因...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在染色体lp36杂合子丢失 (LOH)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毛细管电泳DNA分析系统 ,对 5 6例HCC中染色体 1p36上 10个微卫星的杂合子丢失进行检测。结果 :5 6例HCC在 1号染色体上 10个基因座发生LOH的总频率为 6 9 6 % (39/ 5 6 ) ,LOH以RIZ最高为 76 7% ,其次为D1S199(5 3 3% )。LOH与血清AFP、HBsAg、肿瘤大小、Edmondson分级和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无明显关系 ;D1S2 893和D1S5 0 7基因座 ,血清HBsAg阳性患者的LOH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 (P <0 .0 1) ,D1S199基因座 ,血清AFP阳性者的LOH明显高于血清AFP阴性者 (P =0 0 0 1) ;D1S4 6 8基因座 ,无肝内转移者的LOH显著高于肝内转移者 (P <0 0 1)。结论 :HCC在染色体lp36上存在广泛的LOH ,其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特定基因座的LOH与临床和病理学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染色体1p36 杂合子丢失 病理特征 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on Chromosome 8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树辉 冼志红 +1 位作者 丛文铭 吴孟超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4年第1期5-10,64,共7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on chromosome 8 and their asso- ci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en highly-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tures of 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on chromosome 8 and their asso- ciat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Ten highly-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n chromosome 8 were selected to be detected fo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and allelic imbalance (AI) in 56 HCC using MegaBACE 500 auto- matic DNA analysis system. Results: LOH was found in 37 of 56 HCC (66.1%) on at least 1 locus, and the top three loci were D8S261(53.5%), D8S1721(52.5%) and D8S1771(52.5%). LOH frequency on D8S277 was signi?cantly higher in cases positive for serum HBsAg than in those negative for HBsAg (P <0.01). Similarly, LOH on D8S261, D8S298 and D8S1733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HB- sAg than those with positive HBsAg (P <0.01). LOH on D8S298 and D8S1771 was more frequent in those tumors larger than 3 cm in size (P <0.05 or P <0.01). LOH frequencies of D8S1721 were signi?cantly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absent or not intact tumor capsule than in those with intact tumor capsule (P <0.05). LOH on D8S298 and D8S1771 was more frequently detected in tumors with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than in those without intrahepatic metastasis (P <0.01). MSI was found in 12.5% (7/56) cases, and AI was found in 19.6% (11/56),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MSI and AI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 istics of HCC. Conclusion: Frequent 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 on chromosome 8 existed in HCC. LOH, which represents tumor suppressor gene pathway,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hepatocarcinogenesis; MSI representing mismatch repair gene pathway ranks next. LOH at a particula locu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of human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s carcinoma hepatocellular loss of heterozygosity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llelic imbal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树辉 史景泉 魏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 :了解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 F(F)和Hca/A2 P(P)发生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情况 ,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3号和16号染色体上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 目的 :了解小鼠高、低转移性肝癌细胞系Hca/16A3 F(F)和Hca/A2 P(P)发生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情况 ,探讨它们与肝癌发生及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3号和16号染色体上15个多态微卫星标记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简单重复序列多态性(SS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对F和P细胞系进行分析。结果 :F和P细胞系有信息的微卫星位点其等位基因与C3H相同 ,且存在多位点MSI。结论 :该肝癌细胞系3号染色体的MSI在肝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16号染色体的MSI与肝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小鼠 微卫星不稳定性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树辉 陈复兴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0年第2期65-67,共3页
用嗜银染色技术对2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HBsAg 阳性)、20例坏死后性肝硬化和2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进行研究,18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发现正常组、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的细胞核AgNOR 平... 用嗜银染色技术对2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血清HBsAg 阳性)、20例坏死后性肝硬化和2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进行研究,18例正常肝组织作对照。发现正常组、肝炎组、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的细胞核AgNOR 平均计数有显著差异(P<0.001),细胞核内AgNOR的体积、形状及在核内的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认为此法有助于区别肝的良性与恶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AGNO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树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6期30-35,共6页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行为不力的局面,还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冷漠 政治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肝针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树辉 朱明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5期321-323,共3页
尽管无创伤检查技术的发展使肝病的诊断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肝针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对了解许多肝病的病因、评价肝损伤程度和决定治疗方法仍非常重要。准确掌握肝针刺活检指征,清楚合格穿刺标本的要求,重视临床病史、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测,... 尽管无创伤检查技术的发展使肝病的诊断水平得到普遍提高,但肝针刺活检病理学检查对了解许多肝病的病因、评价肝损伤程度和决定治疗方法仍非常重要。准确掌握肝针刺活检指征,清楚合格穿刺标本的要求,重视临床病史、影像学和血清学检测,规范日常病理诊断报告的标准化对提高我国肝活检病理诊断水平仍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针刺活检 病理诊断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上皮异型增生的形态定量研究(细胞异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树辉 张士华 +5 位作者 陈晓英 刘莉 石凤娟 刘金祯 吕文 郭泰忠 《实用癌症杂志》 1991年第1期12-14,共3页
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慢性结肠炎、大肠上皮良性腺瘤、异型增生和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发现与核异型性有关的4项参数(核面积均值、核面积差异度、核平均直径、核浆比率)具有最强的特征性,其中核面积和核平均直径是判断增生... 用自动化图象分析仪,对慢性结肠炎、大肠上皮良性腺瘤、异型增生和高分化管状腺癌进行形态定量分析,发现与核异型性有关的4项参数(核面积均值、核面积差异度、核平均直径、核浆比率)具有最强的特征性,其中核面积和核平均直径是判断增生级别的主要参素,且呈直线密切相关。因此作者认为这种定量评价提供客观和可重复性的指标有助于大肠上皮异型增生的诊断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上皮 形态定量 异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前病变及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树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3-67,共5页
早期高分化肝细胞癌(HCC)与高级别异型增生结节的病理诊断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也是诊断的难点。本文扼要介绍肝细胞癌前病变和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异型增生 腺瘤性增生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弯曲菌的生物学特征和证明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树辉 陈复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3-94,72,共3页
胃的活检标本中经常发现有细菌存在,一般被认为是沾染或污染引起的,很少考虑到细菌感染是胃疾患的致病菌.自1983年Warren 和Marshall 报道了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成功培养出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的螺旋... 胃的活检标本中经常发现有细菌存在,一般被认为是沾染或污染引起的,很少考虑到细菌感染是胃疾患的致病菌.自1983年Warren 和Marshall 报道了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中成功培养出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的螺旋状细菌,并指出其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间存在十分明显的关系以来,引起了许多国家微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弯曲菌 生物学特征 胃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