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的“通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小婷 徐菁 +3 位作者 吴治民 陈广山 张润田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慢性、复发性的特点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通法”在中医治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内涵丰富,包罗万象,运用“通法”论治络病,为临床医家治疗多种疑难杂病提供了新的治疗角度和治疗思路,在皮肤科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通络法”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文中对络脉的形象、生理、病理特点进行了简要剖析,从病位、病理因素、病机发展角度系统阐述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络脉病变机制,包括皮肤与络脉的关系、银屑病与络病的共同病理因素、久病入络的疾病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通络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依据进行具体探讨和介绍,总结概括为驱除病邪、引药达所、维护气血3种治疗目的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理论指导基础。以期为研究银屑病病因病机、指导临床治疗、完善用药结构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络脉 络病理论 久病入络 通法 祛邪通络 银屑病 气血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三证型形成与皮肤组织中JAK1/STAT3信号通路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润田 陈曦 +2 位作者 李玲玲 杭海燕 段行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702-1705,共4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血瘀、血燥证形成与皮肤组织中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直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严格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三型),正常人...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血瘀、血燥证形成与皮肤组织中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东直门医院皮肤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8例(严格中医辨证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三型),正常人受试者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用RT-PCR法检测各组受试者皮肤组织中IL-22R1、JAK1、STAT3、Cmyc、VEGF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检测24例受试者皮肤组织,IL-22R1、JAK1、STAT3、C-myc的mRNA表达相互间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热证患者皮损中,IL-22R1、JAK1、STAT3、C-myc的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燥证IL-22R1、JAK1、STAT3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1/STAT3信号通路的异常活跃,可能是银屑病血热证临床表现形成的重要因素;且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差异可能与血热证向血瘀、血燥证转变的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证型 JAK1/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行武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经验介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润田 夏梦 +2 位作者 王玉光 王旭昀 段行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90-90,98,共2页
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皮疹之一,为一组慢性、瘙痒性、以丘疹和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段行武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 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皮疹之一,为一组慢性、瘙痒性、以丘疹和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段行武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皮肤科临床研究工作,对艾滋病伴发皮疹的中医药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临证辨治准确,处方精当。现将其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段行武 丘疹性皮疹 艾滋病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1 位作者 伦文辉 王玉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22-123,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血热生风、血虚风燥、脾虚湿蕴三型辨证,分别给予凉血消风饮、养血润肤汤、除湿胃苓汤加减口服;...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分血热生风、血虚风燥、脾虚湿蕴三型辨证,分别给予凉血消风饮、养血润肤汤、除湿胃苓汤加减口服;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口服;同时两组均配合外用糠酸莫米松霜。于入组时和治疗第7天、14天、21天、28天记录皮损严重程度积分、皮损面积积分和皮损瘙痒程度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第7 d,两组在皮损严重程度积分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皮损面积积分和皮损瘙痒程度积分改善方面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21、28天,试验组在3个积分量表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 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AIDS患者合并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润田 段行武 王玉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709-711,共3页
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W)而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自1981年首例AIDS报告以来,AIDS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流行,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有文献报道,高达90%... 艾滋病(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W)而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自1981年首例AIDS报告以来,AIDS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流行,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1有文献报道,高达90%的HIV感染者可出现皮肤损害,以带状疱疹(HZ)最为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患者 HIV感染者 带状疱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慢性传染病 发展中国家 健康问题 皮肤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伴发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段行武 张润田 +2 位作者 王玉光 伦文辉 潘厚儒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79-80,共2页
艾滋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高达90%的HIV感染者可出现皮肤损害,尤以带状疱疹最为多见[1]。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伴发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艾滋病 带状疱疹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 伐昔洛韦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银屑病相关的T辅助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亚军 李玲玲 +2 位作者 段行武 张润田 陈广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4-87,共4页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参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关于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可能与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及Th9细胞的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该文围...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参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关于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可能与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及Th9细胞的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该文围绕这些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主要从近年所发现的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与银屑病T辅助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各个辅助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关联机制,以期能帮助笔者更深入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辅助细胞 细胞因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解毒颗粒”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T细胞亚群Th17及其相关炎性反应因子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凯辉 张润田 +1 位作者 段行武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消银解毒颗粒"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炎性反应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消银解毒颗粒"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及其相关炎性反应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分为消银解毒组和复方青黛组,分别给予消银解毒颗粒和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并以白凡士林缓解皮肤干燥。于入组前和治疗第8周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组、消银解毒组、复方青黛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用q PCR法检测外周血IL-17mRNA、IL-22mRNA、IL-2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PASI、瘙痒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PASI、瘙痒评分均有下降。治疗前,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外周血Th17细胞均高于健康志愿者组(P <0. 05),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2组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消银解毒组与复方青黛组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消银解毒组和复方青黛组治疗前患者外周血中IL-17mRNA、IL-22mRNA、IL-23mRNA表达均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消银解毒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复方青黛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消银解毒饮和复方青黛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消银解毒颗粒与复方青黛胶囊临床疗效相当; 2种药物均能降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并降低外周血IL-17mRNA、IL-22mRNA、IL-23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解毒颗粒 复方青黛胶囊 血热证 银屑病 Th17淋巴细胞 炎性反应因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曦 曾亚军 +3 位作者 李玲玲 段行武 周琳 张润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60-564,共5页
银屑病作为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古代社会,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逐步确立了内有血热血燥兼感外邪的内外合邪基本辨证治疗思路。在近代社会,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经历了初步分型的简约阶段,百家争鸣的丰富... 银屑病作为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古代社会,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逐步确立了内有血热血燥兼感外邪的内外合邪基本辨证治疗思路。在近代社会,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经历了初步分型的简约阶段,百家争鸣的丰富认识阶段,以及化繁为简的规范化研究阶段,最终形成了"辨血为主,从血论治"的基本中医辨证思路,确立了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3个基本证型。现将银屑病中医辨证认识的发展演变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辨证 发展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解毒饮调控银屑病血热证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梦 段行武 +2 位作者 高永红 张润田 郝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入选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抽取静脉血,分离PBMCs,并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混合接种培养48h,加入五种不同组别的动物药理... 目的研究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血热证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调控作用。方法入选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抽取静脉血,分离PBMCs,并与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混合接种培养48h,加入五种不同组别的动物药理血清,即蒸馏水空白组、消银解毒饮组、凉血方组、解毒方组、甲氨蝶呤阳性对照组,并于不同体积分数培养混合细胞48h,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测定药物对HaCat细胞的细胞增殖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药物对混合培养细胞上清TNF-α的影响。结果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HaCat细胞增殖(P<0.001),且效果优于拆方中药组(P<0.05);消银解毒饮能降低混合培养细胞分泌TNF-α(P<0.05),且与拆方两组比较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消银解毒饮能有效的抑制角质细胞活化增殖,对银屑病血热证TNF-α有免疫调节作用,凉血类中药与解毒类中药协同作用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 消银解毒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小鼠皮肤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和转移生长因子-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潘厚儒 陈曦 +2 位作者 张润田 徐国梅 段行武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小鼠皮肤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予皮... 目的观察活血除痹汤对硬皮病小鼠皮肤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予皮内注射盐酸博来霉素0.1 m L,连续3周,建立硬皮病小鼠模型。第4~7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活血除痹汤44.8、22.4、11.2 g/(kg·d)灌胃,每日1次。观察各组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病理学改变,HE染色测量皮肤厚度,免疫组化检测皮损组织PDGF-A、TGF-β和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真皮明显增厚,胶原纤维明显增粗,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可见肺泡间隔增厚,有成纤维细胞形成并伴大量单核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皮肤厚度、真皮胶原纤维膨大增厚程度及肺泡间隔增粗程度均有所减轻。模型组PDGF-A、TGF-β、COL-Ⅰ及COL-Ⅲ蛋白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增加(P<0.01);中药各剂量组上述指标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DGF-A、TGF-β表达与COL-Ⅰ、COL-Ⅲ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活血除痹汤可能通过抑制PDGF-A、TGF-β的表达,抑制胶原表达和成纤维细胞的生成,达到治疗硬皮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活血除痹汤 胶原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 转化生长因子-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卉 张润田 +9 位作者 李航 黄敏 陈广山 刘洋 曲天歌 包海兰 周琳 赵艳 段行武 李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827-83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龙血素A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CellTiter-Blue活力检测试验检测龙血...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影响以及对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不同浓度龙血素A作用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CellTiter-Blue活力检测试验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3)划痕实验检测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4)Western-Blot测定龙血素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ol-I、Col-III、α-SMA、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龙血素A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减少COL-I、COL-III、α-SMA蛋白表达,并促进Bax、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且均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龙血素A可以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可能对KD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素A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行武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经验介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曦 张润田 +1 位作者 夏梦 段行武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段行武教授认为局限性硬皮病属本虚标实,络脉瘀阻贯穿发病过程始终。治疗上将皮损辨证与全身辨证结合,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结合,当分3期论治。
关键词 段行武 局限性硬皮病 经验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硬皮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曦 张润田 段行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5期331-333,共3页
中医学认为硬皮病属“皮痹”范畴,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呈慢性经过,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本病发病原因不明,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副作用大、效果不甚理想;而祖国传统医学则综合运用口... 中医学认为硬皮病属“皮痹”范畴,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呈慢性经过,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本病发病原因不明,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副作用大、效果不甚理想;而祖国传统医学则综合运用口服中药汤剂、浸浴、熏洗、针刺等多种疗法,治疗硬皮病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就近年来硬皮病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内治法1.1寒湿痹阻证《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日:“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人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杂病源流犀浊·诸痹源流》。又日:“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其状肌肉顽厚,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疗 硬皮病 口服中药汤剂 结缔组织病 诸病源候论 寒湿痹阻证 胶原纤维 原因不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卉 张润田 +3 位作者 曲天歌 包海兰 李玲玲 段行武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75-379,共5页
瘢痕疙瘩常超出原伤口界限,呈侵袭性生长、瘤样增生,伴痒痛不适,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治愈十分困难。目前其机制研究涉及多基因、多细胞、多分子以及多通路,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瘢痕疙瘩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研究及临... 瘢痕疙瘩常超出原伤口界限,呈侵袭性生长、瘤样增生,伴痒痛不适,单纯手术切除后易复发,治愈十分困难。目前其机制研究涉及多基因、多细胞、多分子以及多通路,但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就瘢痕疙瘩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毛诸病,当察脏腑经络所伤;汗法透邪,可治内伤外感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宁 赵进喜 +5 位作者 贾海忠 张玉平 张苍 刘雁峰 张润田 潘星如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68-71,共4页
皮肤为身之表,玄府、毛发散布其上,内合于肺,与多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肺、脾、心、肾等多脏腑经络失调可在外表现为皮毛疾病。通过观察皮肤色泽、皮肤触感、毛发疏密、汗出情况等,也可推测内在脏腑功能变化、气血阴阳多少。调节脏腑... 皮肤为身之表,玄府、毛发散布其上,内合于肺,与多脏腑经络均有密切联系。肺、脾、心、肾等多脏腑经络失调可在外表现为皮毛疾病。通过观察皮肤色泽、皮肤触感、毛发疏密、汗出情况等,也可推测内在脏腑功能变化、气血阴阳多少。调节脏腑功能、气血阴阳可用于治疗多种皮毛相关疾病,应用汗法也可疏散外邪,发越水气,通阳展痹,透邪排毒,用治多种脏腑经络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毛 脏腑 经络 皮肤病 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润田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4-57,共4页
通过分析现阶段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在建设原则、技术手段、资源共享、原创性、课程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互为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提出构建全方位、多终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的长效建... 通过分析现阶段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在建设原则、技术手段、资源共享、原创性、课程建设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互为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提出构建全方位、多终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特色鲜明、校企合作的长效建设机制,创造多层次、立体化的共享模式,打造优势互补、递进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重点突出、多措并举的投入保障制度等建议,为医学高校虚拟仿真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医学高校 信息化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心得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行武 张润田 任磊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9期148-149,共2页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严肃的课题,本研究结合笔者带教研究生的经验心得,对中医皮肤科研究生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医 皮肤科 研究生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润田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1-2,共2页
新的时代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培养出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具有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并能把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时代使命的认识,取决于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 新的时代对教师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否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培养出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具有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并能把科学文化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时代使命的认识,取决于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教育 必要性 紧迫性 产生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润田 《海外英语》 2010年第9X期172-173,共2页
隐喻是语言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的翻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该文在介绍认知语言学和隐喻的基本理论基础上,重点从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翻译中应用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隐喻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