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受体角度研究睡眠-觉醒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照环 刘振宇 +1 位作者 张瀚文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生物日节律是地球生物受昼夜更替影响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的生理活动。这种全身协调的动态变化是多种机制的共同参与和信息整合。在所有参与睡眠觉醒动态循环调控的环节中,受体至关重要,为细胞... 生物日节律是地球生物受昼夜更替影响的普遍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几乎涉及机体所有组织与器官的生理活动。这种全身协调的动态变化是多种机制的共同参与和信息整合。在所有参与睡眠觉醒动态循环调控的环节中,受体至关重要,为细胞内信号效应的启动点,同时亦是重要的干预靶点。对目前已知参与睡眠-觉醒循环调节受体的种类进行归纳,并对其功能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睡眠-觉醒的生理过程,亦为干预其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觉醒 昼夜节律 受体 褪黑激素 受体 神经肽 激素类 受体 神经递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交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振宇 张照环 赵忠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1-486,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 阿尔茨海默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为痴呆常见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4%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伴睡眠紊乱和(或)昼夜节律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波动具有昼夜节律性,睡眠障碍可加速Aβ沉积,提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睡眠障碍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睡眠觉醒调节系统和昼夜节律系统受累有关;睡眠障碍亦可影响神经元活性、神经递质分泌,并作为一种应激原影响Aβ的生成和代谢,加速阿尔茨海默病之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拟就其交互作用及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性心肌病二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照环 吴弘 +1 位作者 郑兴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334-1334,1338,共2页
关键词 肥厚性心肌病 导管消融术 病例报告 HO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别从临床与细胞水平看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之间的联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忠新 张照环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15-19,共5页
脑血管病的研究是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交叉领域,目前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等角度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而是从这些已知的诱因入手,探讨血管基础病变的细胞及生化机制,从而进一... 脑血管病的研究是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交叉领域,目前的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单纯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等角度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而是从这些已知的诱因入手,探讨血管基础病变的细胞及生化机制,从而进一步探讨并揭示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观察到的"统计学相关性"是否存在必然的关联,为探讨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重要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睡眠障碍 睡眠呼吸暂停 血管壁内皮细胞 炎症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建明 朱友群 +4 位作者 郑唯强 王洋 倪灿荣 张照环 刘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9-220,共2页
关键词 P27 胃癌 P27^KIP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T1与RET之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研究
6
作者 矫力 张勇 +5 位作者 刘翾 刘秀杰 张照环 王永刚 朱伟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7-619,共3页
目的:研究suc1-binding neurotrophic target(SNT1)与RET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RET受体下游的结合蛋白,以深入认识RET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RET胞内域与LexA蛋白融合作为DNA结合蛋白,分别将SNT1、SNT1PTB及SNT1ΔPTB与B42AD蛋白融合... 目的:研究suc1-binding neurotrophic target(SNT1)与RET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RET受体下游的结合蛋白,以深入认识RET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RET胞内域与LexA蛋白融合作为DNA结合蛋白,分别将SNT1、SNT1PTB及SNT1ΔPTB与B42AD蛋白融合作为激活域蛋白,共转化酵母菌后,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以及氨基酸营养缺陷生长实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SNT1及SNT1PTB与RET之间在酵母中存在结合,而SNT1ΔPTB不与RET结合。结论:证实RET与SNT1之间具有相互作用,SNT1的PTB结构域在介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 SNT1 PTB 酵母双杂交 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的影响
7
作者 杨月嫦 刘振宇 +2 位作者 张照环 庄建华 赵忠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4073-4076,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CM)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ADK)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M是否可通过影响细胞内ADK表达水平而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6月,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铺到6孔板,1孔为1组...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CM)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ADK)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M是否可通过影响细胞内ADK表达水平而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6月,将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铺到6孔板,1孔为1组,分别为胎牛血清(FBS)+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C组)、FBS+CM 0.5 mg/ml组(C+0.5组)、FBS+CM 1.5 mg/ml组(C+1.5组)、血清剥夺(SD)+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SD组)、SD+CM 0.5 mg/ml组(SD+0.5组)、SD+CM 1.5 mg/ml组(SD+1.5组),进行正常体外细胞培养或SD体外缺血模式培养。提取细胞蛋白、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ADK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ADK mRNA表达水平。结果 6组ADK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0.5组ADK表达水平低于C组(P<0.05)。6组ADK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0.5组ADK mRNA表达水平低于C组、SD+1.5组(P<0.05)。结论 SD体外缺血模式培养下,CM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能通过增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的ADK表达抑制作用来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腺苷激酶 马来酸桂哌齐特 血清剥夺 缺血 U25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8
作者 张照环 郑建明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 病原体 反应性因子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婷婷 梁艳 +2 位作者 张照环 李江燕 周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016-1019,共4页
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检验医学专科医师的必要途径。然而,目前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考核体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该... 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检验医学专科医师的必要途径。然而,目前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考核体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该研究结合该院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从培训意义、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内容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以及现存培训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建立科学、规范、系统、严密的制度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重视教育模式改革,加强检验医师专业素质培养,明确检验医师职责,提高检验医师价值是未来检验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为检验医学储备高素质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医学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制度 教学模式 临床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k1与TrkA之间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研究
10
作者 刘翾 张勇 +5 位作者 矫力 刘秀杰 张照环 王永刚 朱伟 何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downstream of kinases1(dok1)与TrkA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TrkA的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以深入认识Trk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TrkA胞内域与LexA蛋白融合作为DNA结合蛋白,分别将dok1、dok1PTB及dok1ΔPTB与B42AD蛋白融合作为... 目的:研究downstream of kinases1(dok1)与TrkA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找TrkA的可能底物或调控蛋白,以深入认识TrkA下游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TrkA胞内域与LexA蛋白融合作为DNA结合蛋白,分别将dok1、dok1PTB及dok1ΔPTB与B42AD蛋白融合作为激活域蛋白,共转化酵母菌后,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以及氨基酸营养缺陷生长实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dok1及dok1PTB与TrkA之间在酵母中存在结合,而dok1ΔPTB不与TrkA结合。结论:证实TrkA与dok1之间具有相互作用,dok1的PTB结构域在介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KA Dok1 酵母双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性激素及25-羟胆钙化醇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顾欢欢 李斐 +5 位作者 张照环 杨月嫦 高博 尚辰勇 庄建华 李焰生(点评)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血清性激素和25-羟胆钙化醇[25-(OH)-D_3]表达变化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共63例50~80岁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 目的探讨女性绝经后血清性激素和25-羟胆钙化醇[25-(OH)-D_3]表达变化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共63例50~80岁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和25-(OH)-D_3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年龄与雌二醇、雌二醇与25-(OH)-D_3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疾病危险因素。结果 BPPV组患者血清雌二醇[15.67(10.96,22.15)pg/ml]和25-(OH)-D_3[(24.24±1.05)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雌二醇:31.78(25.60,39.50)pg/ml,25-(OH)-D_3:(27.62±0.76)ng/ml],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768,P=0.000;t=-2.605,P=0.010),而黄体酮、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两组受试者血清雌二醇与25-(OH)-D_3水平无关联性;但对照组年龄与血清雌二醇水平呈负相关(rs=-0.263,P=0.038),BPPV组二者则无关联性。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雌二醇和25-(OH)-D_3水平降低可能是女性绝经后罹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耳石膜 骨化二醇 性腺甾类激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ySQL的变电站二次回路建模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义林 丁道军 +4 位作者 凌建 徐扬 张照环 李岩 周金桥 《电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6期4-7,共4页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第一道防线,在维护电网稳定运行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二次回路作为继电保护专业的核心部分有错综复杂天然特性,在运维检修、缺陷排查过程中给继保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IEC61850规约的广泛推广,智能...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第一道防线,在维护电网稳定运行方面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同时二次回路作为继电保护专业的核心部分有错综复杂天然特性,在运维检修、缺陷排查过程中给继保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IEC61850规约的广泛推广,智能变电站将传统二次回路变为无法直接观察的虚回路,目前二次回路存在传统变电站二次电缆接线图实不一致、二次资料信息不全面、二次系统复杂程度增加、智能变电站逻辑回路和物理回路对应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MySQL开展变电站二次回路建模研究,建立面向对象的二次系统信息模型虚实端子,实现全逻辑、全回路、全链路的全景可视化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二次回路建模 可视化 MYSQ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嘉丰 柯志庆 +5 位作者 刘畅 朱曼婷 王良娟 张照环 吴洪坤 周琳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794-79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科轮转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将住院医师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接受外...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科轮转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2021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轮转的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将住院医师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观察组接受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教学,视频课程采用动画演示、3 D模型展示和视频剪辑标注等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包括幻灯片展示和面授课程。课程结束后,进行细胞形态学理论和细胞鉴别读片考核评估。通过调查问卷对指导医师和住院医师进行双向评估,并评价住院医师对教学视频的满意度。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描述。结果观察组住院医师细胞形态学的理论成绩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细胞鉴别读片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住院医师评价方面,观察组在操作指导、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方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教师评价方面,观察组在师德师风、操作指导、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方面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读片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教学压力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超过90.0%的住院医师对教学视频的总体质量表示满意,观察组住院医师一致认为视频教学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细胞形态鉴别能力。结论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有助于住院医师掌握鉴别外周血细胞形态的能力,提高住院医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检验科轮转教学中广泛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教学视频值得深入探索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形态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检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ADHERIN AND CD44V6 EXPRESIO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14
作者 郑建明 郑唯强 +3 位作者 龚志锦 朱明华 戴益民 张照环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4-287,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s). Methods: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cadherin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s). Methods: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66 cases of HCC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in human HCCs were 42.4%(28/66) and 39.4%(26/66),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E-cad expression and invasive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HCCs (P<0.01),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D44v6 expression and invasive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HCCs (P<0.01). Moreover,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n the E-cad-posit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E-cad-negative group (P<0.01), and that in the CD44v6-positive group was lower than in the CD44v6-negative express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se data show a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and the potential of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 HCCs. E-cad and CD44v6 expression may be used as an auxiliary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H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ADHERIN CARCINOMA Liver neoplasms METASTA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接地型放线滑车的研制
15
作者 郭玉珠 徐扬 +2 位作者 张照环 郑朝良 贾迪 《机电信息》 2021年第8期56-57,60,共3页
介绍了邻近带电线路架线施工用接地型放线滑车的现状,结合滑车基本要求和架线施工要求,设计了一种金属接地型放线滑车,并进行了样品试制和测试,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这种放线滑车可用于平行已带电线路的新建线路的施工。
关键词 邻近带电线路 接地放线滑车 导线磨损 模拟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给予睡眠更多的关注 被引量:117
16
作者 赵忠新 张照环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13-515,共3页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遭遇睡眠障碍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来自14个国家15个地区基层医疗单位的25916例患者中27%有睡眠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发达国家。
关键词 睡眠障碍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世界卫生组织 基层医疗单位 调查结果 失眠发生率 睡眠问题 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莫达非尼的促觉醒作用和药动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俞海泓 张照环 赵忠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63,共7页
莫达非尼(modafinil)是一种强效促觉醒药。它的促觉醒作用依赖于多巴胺(DA)能神经的激活,也与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和促进谷氨酸释放有关,完整的儿茶酚胺(包括DA)系统和5-羟色胺(5-HT)系统对莫达非尼抑制GABA的释放是必须的。莫... 莫达非尼(modafinil)是一种强效促觉醒药。它的促觉醒作用依赖于多巴胺(DA)能神经的激活,也与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和促进谷氨酸释放有关,完整的儿茶酚胺(包括DA)系统和5-羟色胺(5-HT)系统对莫达非尼抑制GABA的释放是必须的。莫达非尼还可能通过激活orexin(食欲素)神经元促进组胺释放而增加自发活动,部分与它的促觉醒作用有关。莫达非尼口服迅速吸收,在肝脏代谢,失活代谢产物和少于10%的原型药物从尿排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达非尼 觉醒 作用机制 药动学
原文传递
莫达非尼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俞海泓 张照环 赵忠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8,共8页
莫达非尼(modafinil)是一种强效促觉醒药。用于治疗伴有日间过度思唾的发作性睡病、轮班工作所致的睡眠障碍以及阻塞性唾眠呼叹暂停综合征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后残留白天睡眠过多的患者,除上述应用之外的临床适应证也逐渐得到拓展。在体... 莫达非尼(modafinil)是一种强效促觉醒药。用于治疗伴有日间过度思唾的发作性睡病、轮班工作所致的睡眠障碍以及阻塞性唾眠呼叹暂停综合征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后残留白天睡眠过多的患者,除上述应用之外的临床适应证也逐渐得到拓展。在体内莫达非尼可诱导CYP3A4,也经CYP3A4代谢,当与经此酶代谢的药物合用,或与能抑制或诱导此酶的药物合用,均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达非尼 觉醒 发作性睡病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轮班工作所致的睡眠障碍 药物相 互作用
原文传递
片段睡眠及其莫达非尼干预对小鼠不同脑区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海泓 张照环 +4 位作者 李雁鹏 刘振宇 熊建美 窦伟 赵忠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5-219,共5页
目的研究片段睡眠(SF)对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胰高血糖素(Glu)含量的影响及其莫达非尼干预对片段睡眠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SF模型组,莫达非尼(M)组和SF+莫达非尼(S+M)组。应用自行... 目的研究片段睡眠(SF)对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胰高血糖素(Glu)含量的影响及其莫达非尼干预对片段睡眠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组,SF模型组,莫达非尼(M)组和SF+莫达非尼(S+M)组。应用自行研制的片段睡眠剥夺平台(专利编号:201807057U),制作SF小鼠模型,SF模型组小鼠和(S+M)组小鼠进行72 h的SF。M组小鼠和(S+M)组小鼠灌胃给予莫达非尼420 mg·kg^(-1)·d^(-1)×3 d。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的Glu含量。结果 SF模型小鼠和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小鼠下丘脑、垂体和枕叶皮质Glu的含量显著比C组小鼠增加(P<0.01)。与SF模型小鼠比较,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小鼠下丘脑Glu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枕叶皮质Glu的含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SF模型小鼠脑内Glu含量改变,提示中枢Glu可能参与了SF的病理生理过程;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小鼠下丘脑中Glu含量比SF模型小鼠增加,而枕叶皮质中Glu含量比SF模型小鼠减少,提示脑内Glu可能参与了莫达非尼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段睡眠 莫达非尼 胰高血糖素 小鼠 下丘脑 垂体 枕叶皮质
原文传递
片段睡眠及莫达非尼干预对小鼠不同脑区精氨酸加压素和神经肽Y含量的影响
20
作者 俞海泓 张照环 +5 位作者 李雁鹏 赵翔翔 吴惠涓 张琳 赵正卿 赵忠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研究片段睡眠(SF)对小鼠垂体、下丘脑和枕叶皮质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及莫达非尼对SF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SF组、莫达非尼(M)组和SF+莫达非尼(S+M)组。应用S... 目的研究片段睡眠(SF)对小鼠垂体、下丘脑和枕叶皮质的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及莫达非尼对SF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SF组、莫达非尼(M)组和SF+莫达非尼(S+M)组。应用SF剥夺平台,制作SF小鼠模型,SF组小鼠和S+M组小鼠进行72 h的SF。M组小鼠和S+M组小鼠灌胃给予莫达非尼420 mg·kg^(-1)·d^(-1)×3 d。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小鼠垂体、下丘脑和枕叶皮质的AVP和NPY含量。结果 SF模型小鼠垂体、下丘脑和皮质AVP和NPY的含量比C组小鼠显著减少(P<0.01)。经过莫达非尼干预的SF模型小鼠,垂体、下丘脑和枕叶皮质AVP和NPY的含量也比C组小鼠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与SF模型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F减少小鼠垂体、下丘脑和枕叶AVP和NPY的含量,而莫达非尼干预对SF模型小鼠脑内AVP和NPY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段睡眠 莫达非尼 精氨酸加压素 神经肽Y 小鼠 垂体 下丘脑 枕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