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x-Bcl-2异源二聚体与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2 位作者 罗鸿予 江佛湖 萧树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明确Bax-Bcl-2异源二聚体与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通过丫啶橙(AO)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TUNEL法加以证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沉淀-... 目的:明确Bax-Bcl-2异源二聚体与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以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通过丫啶橙(AO)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TUNEL法加以证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沉淀-蛋白印迹法检测Bax-Bcl-2异源二聚体水平的改变。结果:NSAIDs药物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800 mmol/L和阿司匹林(aspirin,Asp)8 mmol/L作用24 h后,AGS细胞发生显著的凋亡(Indo 800 mmol/L作用24 h凋亡率(9.34±1.99)%,48 h(38.97±3.36)%,Asp 8 mmol/L 48 h凋亡率(17.60±3.30)%。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Bax-Bcl-2异源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在6~48 h内均呈现增强趋势,Bax蛋白表达的增强在6~24 h最为明显,Bcl-2蛋白未检测到。结论:NSAIDs可诱导胃癌细胞AGS凋亡;Bax-Bcl-2异源二聚体可能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也可能是NSAIDs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作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 BCL-2 基因 BAX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消炎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4 位作者 李恩灵 朱红音 沈冠凤 罗鸿予 萧树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 :明确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明确不同的p5 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 ;明确NSAIDs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调控。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应用丫... 目的 :明确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能否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明确不同的p5 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的细胞凋亡是否有影响 ;明确NSAIDs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表达的调控。方法 :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应用丫啶橙 (AO)染色、Annexin V/PI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应用RT 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 2、bax基因及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 :NSAIDs药物吲哚美辛 (Indo)和阿司匹林 (Asp)对胃癌细胞株AGS(p5 3+/ +)、MKN2 8(p5 3 / )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 /浓度依赖性增强 ;在相同作用条件下 ,AGS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MKN2 8细胞 ,处理组MKN2 8细胞凋亡数量虽有所增多 ,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Bcl 2基因mRNA表达逐渐减弱 ,Bax基因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 ,在药物作用 6~ 2 4小时改变最为明显。结论 :一定浓度的NSAIDs作用一定时间后 ,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这为NSAIDs的抗肿瘤应用增加了理论依据 ;NSAIDs不能诱导p5 3基因突变的MKN2 8胃癌细胞株发生显著的凋亡 ,p5 3基因突变可能阻断了NSAIDs的凋亡诱导效应 ;NSAIDs可能通过调控Bcl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AIDS 胃癌 细胞凋亡 BCL-2 BAX P53 培养的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3-96,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Hp的根除有助于溃疡愈合,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延缓MALT淋巴瘤的进程。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并与胃癌、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众多研究表明,Hp的根除有助于溃疡愈合,可降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延缓MALT淋巴瘤的进程。因此,Hp感染的治疗一直是胃肠病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Hp根除治疗的普遍开展,Hp对常用抗生素的原发和继发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Hp耐药株的不断增加,对其根治的困难亦随之增加。因此,探讨Hp耐药的发生原因及机制,明确如何避免和克服耐药性的产生将是Hp根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慢性活动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kyrin分子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燕捷 房静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24-1126,1130,共4页
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Gankyrin(Gann ankyrin re-peats,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eneBank NM-02814)是近年来发现的第一个在肝细胞癌中普遍激活的癌基因,几乎高表达于所有的肝癌组织... 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Gankyrin(Gann ankyrin re-peats,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eneBank NM-02814)是近年来发现的第一个在肝细胞癌中普遍激活的癌基因,几乎高表达于所有的肝癌组织,并通过依赖泛素的蛋白酶解系统介导多种细胞周期调控蛋白、转录因子以及抑癌蛋白如p53、p16(INK4A)的降解。研究表明,Gankyrin在肝癌的发生过程及肝细胞的生长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肝细胞癌的病理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可能成为肝细胞癌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癌基因 P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消炎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4 位作者 罗鸿予 沈冠凤 李恩灵 江佛湖 萧树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明确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和不同p5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应用丫啶橙染色、Annexin-V/PI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 目的明确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和不同p53基因表型对NSAIDs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应用丫啶橙染色、Annexin-V/PI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NSAIDs药物吲哚美辛(Indo)和阿斯匹林(Asp)对胃癌细胞株AGS(p53+/+)、MKN28(p53-/-)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增强。一定浓度的NSAIDs作用一定时间后,AGS、MKN28细胞均发生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在相同作用条件下,AGS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MKN28细胞。处理组MKN28细胞凋亡数量虽有所增多,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SAIDs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AGS细胞对NSAIDs更为敏感,Indo的凋亡诱导作用更为强烈。p53基因突变可能阻断了NSAIDs绣导的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消炎药 胃癌细胞 细胞凋亡 NSAIDS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筛查方法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燕捷 房静远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67-369,共3页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大肠癌预后较好,但常因为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和延误。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大肠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大肠癌的重要防治策略之一。此文对目前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及其效果作一...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大肠癌预后较好,但常因为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和延误。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大肠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大肠癌的重要防治策略之一。此文对目前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及其效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筛查 生存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MKN28(p53-/-)对NSAIDs诱导凋亡敏感性的研究
7
作者 张燕捷 吴叔明 +5 位作者 徐华 李恩灵 沈冠凤 罗鸿予 朱红音 萧树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0-574,共5页
目的  1.明确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能否诱导p5 3基因突变的胃癌细胞MKN2 8凋亡。 2 .明确NSAIDs对MKN2 8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的调控。方法  1.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2 .应用丫啶橙染色、Annexin... 目的  1.明确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能否诱导p5 3基因突变的胃癌细胞MKN2 8凋亡。 2 .明确NSAIDs对MKN2 8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的调控。方法  1.通过MTT比色法检测NSAIDs对细胞生长活力的影响。 2 .应用丫啶橙染色、Annexin V/PI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3.应用RT PCR(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方法检测bcl 2、bax基因水平的改变。结果  1.NSAIDs药物吲哚美辛 (Indo)和阿斯匹林 (Asp)对胃癌细胞株MKN2 8均有生长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 /浓度依赖性增强。 2 .在Indo 80 0 μmol/L、Asp8mmol/L作用 4 8~ 96h后 ,MKN2 8细胞凋亡数量稍有增多 ,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 ,MKN2 8细胞的bcl 2基因mRNA表达逐渐减弱 ,bax基因表达逐渐增强。结论 1.NSAIDs可抑制MKN2 8胃癌细胞株增殖。 2 .NSAIDs不能诱导p5 3基因突变的MKN2 8胃癌细胞株发生显著的凋亡 ,提示p5 3基因突变可能阻断了NSAIDs诱导的细胞凋亡。 3.NSAIDs可使MKN2 8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消炎药 非甾类 MKN28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Bax、Bax-Bcl-2异二聚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燕捷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2年第4期219-221,共3页
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居各类癌症死亡率之首,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也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以往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增殖过度和分化异常所致,现证实,肿瘤的发生亦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在胃癌中... 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居各类癌症死亡率之首,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也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以往认为,肿瘤的发生是原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增殖过度和分化异常所致,现证实,肿瘤的发生亦是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在胃癌中不仅有细胞的过度增殖,同时还存在细胞的凋亡异常,两者是胃癌发生的生物学基础。本文对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Bax-Bcl-2异二聚体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凋亡 异二聚体 肿瘤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分子分型
9
作者 张燕捷 房静远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期57-60,共4页
新世纪肿瘤治疗的挑战之一是寻找针对病理发生学上一致的肿瘤类型的特异性靶向疗法,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性,其中肿瘤的精确分型是关键。目前,肿瘤分类或分型主要依据于形态学标准,故有局限性,因为相同形态的肿瘤可能具有明显不... 新世纪肿瘤治疗的挑战之一是寻找针对病理发生学上一致的肿瘤类型的特异性靶向疗法,以达到最大疗效和最小毒性,其中肿瘤的精确分型是关键。目前,肿瘤分类或分型主要依据于形态学标准,故有局限性,因为相同形态的肿瘤可能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过程和治疗反应。这些肿瘤在临床上的异质性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亚型。近年,肿瘤分子分型(molecular staging/molecular classification)的概念悄然而生,即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精确区分肿瘤的分子类型,标志着肿瘤分型已进入分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分子分型 诊断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奥曲肽影响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燕 吴建新 +5 位作者 戴强 江佛湖 赵力民 张燕捷 朱黎明 王碧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Z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长效奥曲肽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纤维化组(n=16)、长效奥曲肽组(n=16)。通过40%CCl4皮下注射(3ml/kg)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长效奥曲肽组... 目的:观察和探讨长效奥曲肽对四氯化碳(CCl4)诱发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肝纤维化组(n=16)、长效奥曲肽组(n=16)。通过40%CCl4皮下注射(3ml/kg)诱导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长效奥曲肽组同时给与长效奥曲肽(善龙,0.8mg/kg)肌肉注射,每28天给药1次。8周后观察大鼠肝脏大体形态、肝脏重量/体重比和组织学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无异常改变。肝纤维化组及长效奥曲肽组大鼠肝脏质地变硬,表面明显结节,组织学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等,但后者组织学损害显著轻于前者(P<0.05)。肝纤维化组及长效奥曲肽组肝脏重量/体重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长效奥曲肽组低于肝纤维化组(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血清HA、PⅢNP含量分别为(18.5±3.8)ng/ml、(8.2±3.4)ng/ml,肝纤维化组大鼠血清HA、PⅢNP含量分别为(179.3±33.5)ng/ml,(59.6±15.6)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长效奥曲肽组大鼠血清HA、PⅢNP含量分别为(152.4±36.1)ng/ml,(41.2±13.4)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低于肝纤维化组(HAP<0.05;PⅢNPP<0.01)。结论:长效奥曲肽能减缓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奥曲肽 肝纤维化 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N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芯片技术与肿瘤中DNA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筱青 孙丹凤 +1 位作者 张燕捷 房静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5-303,共9页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参与基因转录调控,X染色体失活,发育调控及细胞分化的过程。异常的DNA甲基化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芯片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研究DNA甲基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各种芯片技术以不同的DNA预处理方法...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参与基因转录调控,X染色体失活,发育调控及细胞分化的过程。异常的DNA甲基化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芯片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研究DNA甲基化提供了新的方法。各种芯片技术以不同的DNA预处理方法为基础,包括免疫沉淀和限制性内切酶等。免疫沉淀方法特异性高,而限制性酶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虽然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们为在基因组范围研究癌症的甲基化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芯片 免疫沉淀 限制性内切酶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细胞周期和PTEN、m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文燕 戴强 +3 位作者 张燕捷 朱黎明 王碧君 江佛湖 《胃肠病学》 2008年第7期414-417,共4页
背景: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PTEN为一多肿瘤抑制基因,对mTOR信号途径起负调控作用。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细胞周期和PTEN、mTOR基因表达的... 背景: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PTEN为一多肿瘤抑制基因,对mTOR信号途径起负调控作用。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人胃癌细胞株MKN28细胞周期和PTEN、mTO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尼美舒利干预MKN28细胞,甲基噻唑基四唑(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TEN、mTOR mRNA表达。结果:200~600μmol/L尼美舒利作用24~60h对MKN28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00μmol/L和400μmol/L尼美舒利作用48h可使MKN28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和G2/M期。400μmol/L尼美舒利作用36h和48h可显著上调MKN28细胞PTEN mRNA表达,作用24h和36h可显著下调mTOR mRNA表达。结论:尼美舒利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调控PTEN、mTOR基因表达抑制人胃癌细胞生长。mTOR信号途径与COX-2通路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环氧合酶2抑制剂 尼美舒利 细胞周期 PTEN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株Sy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丹凤 张燕捷 +1 位作者 田筱青 房静远 《胃肠病学》 2013年第5期276-280,共5页
背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途径和DNA甲基化均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候选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有关。目的:研究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株Sy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 背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途径和DNA甲基化均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候选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有关。目的:研究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对人胃癌细胞株Syk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单独或联合应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人胃癌细胞株MKN45和SGC7901,以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yk表达情况,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法检测DNA甲基化改变。结果:单独应用5-Aza-dC对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与RAPA、LY294002联合则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单独应用5-Aza-dC可通过抑制DNA甲基化上调胃癌细胞的Syk表达,联合应用5-Aza-dC、RAPA和LY294002则显著上调Syk表达,但未进一步抑制DNA甲基化。结论:抑制mTOR信号通路可间接增强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上调Syk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DNA甲基化 脾酪氨酸激酶 胃肿瘤 细胞增殖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丽丽 刘峰 +2 位作者 张燕捷 袁海花 姜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新收住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71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初诊3个月内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32例)和非VTE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患者、不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患者的血浆D-D值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浆D-D水平对恶性肿瘤患者相关VTE发生的风险评估效果。结果:VTE组的血浆D-D值水平显著高于非VTE组(P<0.05),且随着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的增加和静脉血栓风险分层的增高,该现象更加显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化疗、手术、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和血浆D-D水平是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值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血栓风险分层相关;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浆D-D值水平的检测,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初诊3个月内VTE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浆D-二聚体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芊芊 陈循睿 +4 位作者 张文颖 袁海花 张燕捷 姜斌 刘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4173-4180,4186,共9页
背景如何针对晚期化疗患者实施有效、合理地需求支持和综合服务是目前值得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因,当前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 背景如何针对晚期化疗患者实施有效、合理地需求支持和综合服务是目前值得社区卫生服务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市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因,当前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的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因此本研究试图了解上海市此类患者对基层医疗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目的了解上海市化疗期间的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针对此类患者的需求开展社区干预及服务工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淞医院、宝山区中西结合医院定期就诊或住院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问卷、政府相关规范和访谈结果,形成《上海市部分社区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社区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终版,共计3个需求维度(心理精神、医疗照护、社会支持),38项需求项目,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人口社会学资料(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来源、家庭可支配月收入、是否参加病友群)、肿瘤诊断情况(诊断疾病、诊断时间、疼痛评分、合并其他疾病)],6项心理精神需求项目,24项医疗照护需求项目,8项社会支持需求项目,采用3级评分法:1分为不需要,2分为需要,3分为很需要,得分越高,患者需求程度越高,根据各个需求项目的平均分进行需求程度排序。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肿瘤晚期化疗患者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按照各个需求维度的平均分排序依次为心理精神需求(2.31分)、医疗照护需求(2.27分)和社会支持需求(2.18分)。所有需求项目中平均分排名前5位的是“化疗前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准备”(2.48分),“对化疗知识的科普”(2.47分),“化疗间期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护理”(2.45分),“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处理”(2.43分),“提供疾病治疗、检查康复等的最新信息”(2.42分),主要集中在医疗照护需求维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家庭可支配月收入是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精神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医疗费用是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医疗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和是否加入病友群是晚期肿瘤化疗患者社会支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晚期肿瘤化疗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特定的需求,心理精神、医疗照护、社会支持等在晚期肿瘤化疗患者中表现出不同的需求程度,这些需求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相关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未来可以试点新增需求水平较高的服务项目,对晚期肿瘤化疗患者进行心理精神、医疗照护等社区干预,并随访其生存质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晚期肿瘤 化疗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需求 横断面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丽丽 袁海花 +2 位作者 刘峰 张燕捷 姜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4期2579-2583,共5页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监测、预后、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等临床...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发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结直肠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监测、预后、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等临床问题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从CTCs的分离富集、检测技术及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等几个方面,全面阐述了CTCs检测在结直肠癌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预后 复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1A对NSCLC细胞迁移和JAK1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廷磊 王欣欣 +3 位作者 王炯轶 刘峰 张燕捷 姜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039-3042,共4页
目的:观察Rab1A(Ras-related protein Rab-1A)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siRNA干扰Rab1A基因表达;应用RTCA(real-time cell analysis)法分析干扰Rab1A基因表达对NSCLC... 目的:观察Rab1A(Ras-related protein Rab-1A)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系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siRNA干扰Rab1A基因表达;应用RTCA(real-time cell analysis)法分析干扰Rab1A基因表达对NSCLC细胞迁移速率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观察干扰Rab1A基因表达对JAK1(Janus Kinase 1)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Rab1A siRNA转染组NSCLC细胞系的Rab1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干扰Rab1A基因表达抑制NSCLC细胞迁移(P<0.01);干扰Rab1A基因表达可下调NSCLC细胞迁移相关蛋白JAK1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Rab1A通过调节JAK1磷酸化水平影响NSCLC细胞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1A JANUS KINASE 1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创伤动员血管内皮祖细胞入血与移植瘤生长的关系
18
作者 王国江 戴强 +1 位作者 张燕捷 吴云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7-1449,共3页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动员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入血与实体瘤生长的关系。方法将4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非手术1d组、单纯麻醉组、手术创伤组(术后24h、48h、72h、30d组)及非手术30d组,每组6只。单纯麻醉组24h后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 目的研究手术创伤动员荷瘤裸鼠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入血与实体瘤生长的关系。方法将4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非手术1d组、单纯麻醉组、手术创伤组(术后24h、48h、72h、30d组)及非手术30d组,每组6只。单纯麻醉组24h后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手术创伤组分别在术后24h、48h、72h、30d取血及获取移植瘤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EPC百分比;ELISA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术后24h、48h、72h组EPC百分比与非手术1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组、48h组、72h组、单纯麻醉组VEGF水平与非手术1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水平与外周血EPC百分比呈正相关(r=0.6956,P<0.01),外周血EPC百分比与MVD无相关性(r=0.2214,P>0.05),血清VEGF水平与MVD也无相关性(r=0.2249,P>0.05)。结论手术创伤对移植瘤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瘤 手术创伤 血管内皮祖细胞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感冒与肿瘤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19
作者 李芊芊 李凌宇 +5 位作者 陈循睿 张文颖 袁海花 张燕捷 姜斌 刘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981-2985,共5页
目的:观察普通感冒对肿瘤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连续收集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就诊的532例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进行1∶1匹配,收集同期同地点532名未患肿瘤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查... 目的:观察普通感冒对肿瘤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连续收集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就诊的532例肿瘤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进行1∶1匹配,收集同期同地点532名未患肿瘤者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查阅门诊或住院病历的方式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感冒对肿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感冒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每年感冒次数少于1次相比,每年患1次感冒(OR=0.461,95%CI:0.327~0.649),患2次感冒(OR=0.224,95%CI:0.145~0.347),患3次及以上感冒(OR=0.092,95%CI:0.046~0.182)肿瘤的发病风险降低。结论:一定频率的普通感冒可能与肿瘤发病风险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感冒 肿瘤发病风险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的诊断效果比较
20
作者 张建国 张敏娟 +2 位作者 路晓平 戴强 张燕捷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614-615,共2页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诊断效果。方法将69例经胃镜检查食管无异常发现但有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给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晨服;B组23例,奥美拉唑40mg,每日... 目的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诊断效果。方法将69例经胃镜检查食管无异常发现但有明显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典型反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给予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晨服;B组23例,奥美拉唑40mg,每日1次晨服;C组23例,予奥美拉唑40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3组均连服7天。于用药后第1-7天按标准对烧心、反酸、胸痛进行症状评分,并记录患者有无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果雷贝拉唑组在7天内的症状消失率与奥美拉唑组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与奥美拉唑组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性。所有试验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均为强效安全地用于NERD诊断的PPI试验药物,但雷贝拉唑作用更强,更快速,可以更早显示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雷贝拉唑 奥美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