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蛹虫草菌株胞外发酵液抗氧化能力评价及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疏雨 李剑梅 +2 位作者 谢存一 柴林山 朱万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94-202,共9页
为建立高抗氧化能力的蛹虫草优良菌株评价筛选方法,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胞外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对10株蛹虫草菌株进行抗氧化能力评价及优良菌株筛选。以菌株生长活性、胞外酶活力、抗氧化能力为指标,在相关性分... 为建立高抗氧化能力的蛹虫草优良菌株评价筛选方法,以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胞外发酵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对10株蛹虫草菌株进行抗氧化能力评价及优良菌株筛选。以菌株生长活性、胞外酶活力、抗氧化能力为指标,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赋值计算的基础上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得到蛹虫草菌株抗氧化综合能力与发酵生物量、菌丝平均生长速度、β-葡萄糖苷酶活力、蛋白酶活力的蛹虫草菌株定向筛选模型,采用模型筛选得到优势菌株CH-1及CA-1。通过结实性实验进一步验证,蛹虫草菌株CH-1与CA-1生物学转化率可达90%以上,其虫草素含量较野生菌株高60%左右,菌株生长周期短10 d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此模型可用来快速筛选出具有高抗氧化能力的蛹虫草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胞外发酵液 酶活力 抗氧化能力 相关性分析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高温β-胡萝卜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疏雨 善林 +4 位作者 李剑梅 柴林山 谢存一 朱万芹 云晶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9期62-69,74,共9页
以提升烟叶香韵为目的,对4株产香酵母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产香感官评价、酶活分析、烟叶发酵成分分析(GC-MS法),筛选得到1株β-胡萝卜素降解产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35。方法:①4株酵母菌发酵产香效果感官评价;②CS35... 以提升烟叶香韵为目的,对4株产香酵母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产香感官评价、酶活分析、烟叶发酵成分分析(GC-MS法),筛选得到1株β-胡萝卜素降解产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35。方法:①4株酵母菌发酵产香效果感官评价;②CS35菌株β-胡萝卜素降解效果分析、样品萃取及GC-MS靶向测试分析;③酶活测定、酶促反应体系研究;④菌株SC35发酵工艺优化及响应面优化。SC35在70℃高温环境下能有效加速β-胡萝卜素的降解,降解产物为1,3-环己二酮、氧化异佛尔酮、β-紫罗兰酮等,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菌株SC35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中各组分添加量依次为葡萄糖2.01%,NaNO20.20%,K2HPO40.10%,MgSO40.05%,FeSO4·7H2O 0.001%,KCl 0.05%;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7.65℃,发酵时间72 h,接种量0.99%,摇床转速14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pH值5.5(自然)。采用优化后发酵工艺SC35粗酶液降解效率可达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降解率 粗酶液 发酵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固体双向发酵工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3
作者 李剑梅 郭玲玲 +3 位作者 柴林山 张疏雨 朱万芹 谢存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4,共10页
为实现浙贝母、黑豆高值化利用,开发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蛹虫草菌质,将浙贝母-黑豆(浙贝母黑豆=21,质量比)作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发酵基质,以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 为实现浙贝母、黑豆高值化利用,开发一种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蛹虫草菌质,将浙贝母-黑豆(浙贝母黑豆=21,质量比)作为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菌株发酵基质,以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方法优化蛹虫草-浙贝母-黑豆菌质固体双向发酵工艺,采用MTT法测定发酵菌质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2(g/mL),接种量20 mL/100 g,培养温度21℃,培养时间29 d。优化条件下,菌质中多酚含量(6.24 mg/g)与模型预测值(6.35 mg/g)偏差为1.78%,且显著高于基质中多酚含量(1.19 mg/g);发酵菌质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水提物对S180肿瘤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表现出良好的量效及时效关系,以质量浓度相当于生药量200 mg/mL的水提液作用48 h条件下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最强,达到了73.08%,且在相同质量浓度及作用条件下,发酵菌质对S180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是基质的1.10~1.8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浙贝母 黑豆 固体发酵 菌质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托竹荪菌托多酚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4
作者 柴林山 李剑梅 +3 位作者 张疏雨 陈飞 朱万芹 谢存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1,共9页
为评价红托竹荪菌托中多酚类化合物水平,实现菌托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首先对4个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响应面法对筛选的4个因素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并分析菌托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获得红... 为评价红托竹荪菌托中多酚类化合物水平,实现菌托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首先对4个提取条件(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进行单因素试验,再利用响应面法对筛选的4个因素进行提取条件优化,并分析菌托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获得红托竹荪菌托多酚提取量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时间16 min,提取温度54℃,料液比1:15(g/mL)。最佳条件下,多酚的实际提取量为9.15 mg/g。菌托多酚呈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在菌托多酚质量浓度为0.80 mg/mL时,总抗氧化能力达到0.643 Troloxμmol/m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1.45%、79.02%和60.38%。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托富含多酚物质,且多酚具较好抗氧化活性,对菌托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可为菌托资源化利用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菌托 多酚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粗毛纤孔菌设施化栽培技术
5
作者 朱万芹 陈飞 +5 位作者 冯敏 柴林山 张疏雨 韩冰 谢存一 桓明辉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204-207,共4页
珍稀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野生资源十分匮乏,优异种质资源更为稀缺,人工栽培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将采自辽宁西部百年桑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设施化栽培,从母种制备、二级种制备、养菌、转色、病虫害防治、子实体培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适... 珍稀药用真菌粗毛纤孔菌野生资源十分匮乏,优异种质资源更为稀缺,人工栽培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将采自辽宁西部百年桑树的野生粗毛纤孔菌进行设施化栽培,从母种制备、二级种制备、养菌、转色、病虫害防治、子实体培养等方面总结出一套适合辽西地区的栽培技术,按此技术栽培所获得粗毛纤孔菌品质优良,该技术为推广栽培药用菌野生资源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粗毛纤孔菌 设施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汁乳菇液体发酵基质配方的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疏雨 杜双田 +2 位作者 园园 徐鸿雁 孟胜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3-180,187,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菌株SH-3为研究对象,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菌株SH-3为研究对象,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用摇瓶培养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对红汁乳菇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安排试验方案,并通过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优化红汁乳菇发酵基质的配方。【结果】在试验范围内,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蛋白胨和酵母膏为氮源时,发酵液的抑菌效果最佳;最佳的液体发酵基质配方为:葡萄糖48.30g/L,麦芽糖45.29g/L,蛋白胨4.69g/L,酵母膏4.12g/L,KH2PO41.0g/L,MgSO40.5g/L,水1 000mL(pH=7.0),抑菌圈理论直径为2.01cm。【结论】发酵基质配方影响发酵液的抑菌效果,红汁乳菇发酵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终确定的最佳基质配方对提高红汁乳菇发酵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汁乳菇 液体发酵 基质配方 抑菌圈直径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液体菌种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疏雨 于婷婷 +5 位作者 郝捷 李剑梅 谢存一 柴林山 朱万琴 马征远 《食用菌》 CAS 2021年第6期30-35,共6页
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发酵液的菌丝生物量、菌丝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并进行栽培验证,以确定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建立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200 mL... 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蛹虫草液体菌种发酵液的菌丝生物量、菌丝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并进行栽培验证,以确定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建立液体菌种发酵培养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摇床转速14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200 mL/500 mL,发酵周期84~96 h。试验结果为实现规模化人工栽培蛹虫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液体菌种 发酵工艺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叶香型特征致香成分研究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疏雨 云晶 +6 位作者 善林 郝捷 柴林山 李剑梅 谢存一 朱万芹 徐冲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9期48-55,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烟叶致香成分麦芽酚、乙基麦芽酚、香兰素、芳樟醇、β-大马酮的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和评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以麦芽酚、乙基麦芽酚、香兰素、芳樟醇、β-大马酮烟叶特征致香成分为考查对象,在规定色谱...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烟叶致香成分麦芽酚、乙基麦芽酚、香兰素、芳樟醇、β-大马酮的含量进行分析、鉴定和评价。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确定以麦芽酚、乙基麦芽酚、香兰素、芳樟醇、β-大马酮烟叶特征致香成分为考查对象,在规定色谱条件下对检测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对湖南永州(2019)陈化烟叶样品中5种特征致香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在规定色谱条件下,5种致香物质的特征吸收峰与其他各组分均达到良好的基线分离。建立的麦芽酚、乙基麦芽酚、香兰素、芳樟醇、β-大马酮HPLC测定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麦芽酚 乙基麦芽酚 香兰素 芳樟醇 β-大马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鲍菇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疏雨 冯敏 +5 位作者 李剑梅 柴林山 徐冲 郭玲玲 关艳丽 马征远 《食用菌》 2020年第2期17-19,共3页
采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法,以菌丝体干重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经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0g,麸皮50g,玉米粉6g,酵母膏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加水至1000mL(pH7... 采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法,以菌丝体干重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杏鲍菇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经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优化配方为葡萄糖30g,麸皮50g,玉米粉6g,酵母膏3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加水至1000mL(pH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液体摇瓶发酵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疏雨 朱巍巍 +2 位作者 陈飞 杨云桥 李莉 《食用菌》 2016年第3期16-20,23,共6页
探讨酯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单孢杂交筛选的14个杏鲍菇杂交子代及其7个亲本为材料,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预测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的强弱。在一定范围... 探讨酯酶同工酶技术在杏鲍菇杂种优势预测中的应用。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以单孢杂交筛选的14个杏鲍菇杂交子代及其7个亲本为材料,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预测杂交子代杂种优势的强弱。在一定范围内,杂交亲本的相似系数越小,也就是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就越明显。试验根据杏鲍菇杂交子代酯酶同工酶酶谱"互补型酶带"和"杂种新酶带"的多少预测杏鲍菇杂交菌株强优势组合,杂交后代出现强优势的杂交子代有5-528、C-5、5X-511、5X-7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技术在杂交育种、降低工作量、减少成本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酯酶同工酶 杂交育种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疏雨 《食用菌》 2015年第5期18-20,共3页
试验比较了11个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拮抗情况、栽培周期、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栽培性状等。结果表明:农大杏北菌株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良,适合工厂化栽培;杏528菌株子实体栽培性状与其他菌株有显著差异,但其生... 试验比较了11个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速率、拮抗情况、栽培周期、总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栽培性状等。结果表明:农大杏北菌株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子实体性状优良,适合工厂化栽培;杏528菌株子实体栽培性状与其他菌株有显著差异,但其生长周期最短,可以作为杏鲍菇杂交育种的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株筛选 工厂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的耐受性试验
12
作者 张疏雨 徐冲 《食用菌》 2018年第4期54-56,共3页
探明不同食用菌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的耐受性及其对不同食用菌的抑制质量浓度范围,为那他霉素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常见的17种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在PDA培养基中加入那他霉素,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8,10和1... 探明不同食用菌对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的耐受性及其对不同食用菌的抑制质量浓度范围,为那他霉素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以常见的17种食用菌为研究对象,在PDA培养基中加入那他霉素,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4,6,8,10和12 mg/L,制备平板培养基,以菌丝长速为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那他霉素冰醋酸溶液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那他霉素对食用菌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鸡腿菇、灰树花、博湖蘑菇、桑黄、金针菇、香菇、蛹虫草、白灵菇、灵芝、平菇、姬菇、羊肚菌、杏鲍菇、木耳、猪苓、猴头菇和松黄菇。食用菌对那他霉素的耐受性远强于霉菌。根据不同食用菌对那他霉素的耐受性并结合霉菌的耐受程度,在生产中添加适量的那他霉素,可以实现既不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又可以抑制霉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那他霉素 菌丝长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剑梅 朱万芹 +2 位作者 柴林山 张疏雨 谢存一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1-117,共7页
以蛹虫草子实体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蛹虫草多酚提取工艺,分析蛹虫草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以多酚的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蛹虫草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多酚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及DPPH... 以蛹虫草子实体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蛹虫草多酚提取工艺,分析蛹虫草多酚的抗氧化活性。以多酚的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设计进行响应面试验,确定蛹虫草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多酚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蛹虫草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51℃、提取时间1.6 h、液料比49∶1(mL/g),优化条件下多酚得率为6.03 mg/g。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浓度为0~0.4 mg/mL时,蛹虫草多酚总抗氧化能力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始终高于同等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多酚溶液对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为19.52μg/mL,为维生素C溶液的75.25%;对羟自由基半抑制质量浓度为86.47μg/mL,是维生素C溶液的8.31%。蛹虫草多酚的提取工艺可行,蛹虫草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多酚 提取工艺 BOX-BEHNKEN设计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钾细菌的筛选及筛选底物加入量对其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玲玲 吴红艳 +3 位作者 宗玉丽 徐冲 柴林山 张疏雨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期91-94,共4页
研究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钾长石粉后其解钾细菌数量的变化,同时初步筛选钾细菌,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解钾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鉴定提供参考。测试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钾长石粉后其解钾细菌数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四苯硼钠法测试... 研究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钾长石粉后其解钾细菌数量的变化,同时初步筛选钾细菌,为进一步研究土壤中解钾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鉴定提供参考。测试土壤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钾长石粉后其解钾细菌数量,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利用四苯硼钠法测试菌株解钾能力,并进行初步筛选。结果表明,按钾细菌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筛选底物加入量为0.2%>0.1%>0.4%>空白对照;筛选菌株的解钾效率高于K01的共14株,高于K02的共9株。解钾效率最高的菌株5.15-2解钾效率为35.4%,较外购生产菌种K01高13倍,与本实验室保存菌种K02相比高3.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钾细菌 钾长石粉 四苯硼钠 菌株筛选 解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料水比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园园 杜双田 +2 位作者 孟胜楠 张疏雨 徐鸿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9-174,185,共7页
【目的】探索基质料水比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蛹虫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M-16为研究对象,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采用规格为300mm×200mm×110mm的蛹虫草栽培专用盘,设置基质料(g)水(mL)... 【目的】探索基质料水比对蛹虫草生长发育相关指标的影响,为蛹虫草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M-16为研究对象,小麦为主要栽培基质,采用规格为300mm×200mm×110mm的蛹虫草栽培专用盘,设置基质料(g)水(mL)比分别为1∶1.3,1∶1.4,1∶1.5,1∶1.6和1∶1.7,研究基质料水比对蛹虫草的子座鲜质量、生产周期、子座密度、子座长度、子座生物学效率及基质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基质料水比的增加,蛹虫草子座鲜质量、子座密度、子座生物学效率和基质利用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产周期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子座长度变化幅度较小。当基质料水比为1:1.6时,上述6个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子座鲜质量为305.9g/盒,生产周期为56d,子座密度为8.9根/cm2,子座长度为9.7cm/个,子座生物学效率为102%,基质利用率为51.5%。【结论】基质料水比是影响蛹虫草生长发育及子座产量的重要因素,当以小麦为主要原料栽培蛹虫草时,最佳基质料水比为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栽培基质 料水比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蛹虫草菌株培养特性及子实体多糖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柴林山 冯敏 +3 位作者 徐冲 李剑梅 张疏雨 郭玲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8-83,共6页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种资源,以采集分离的5株蛹虫草野生菌株(XY002、XY008、XY011、XY029、XY03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株菌株的分子鉴定、交配型基因分子检测、培养特性及子实体多糖含量测...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为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种资源,以采集分离的5株蛹虫草野生菌株(XY002、XY008、XY011、XY029、XY032)为研究对象,通过对5株菌株的分子鉴定、交配型基因分子检测、培养特性及子实体多糖含量测定,确定5株菌株皆为蛹虫草菌株,除XY008只含有MAT1-1-1交配型基因外,其他菌株都含有两种交配型基因MAT1-1-1和MAT1-2-1,5株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分生孢子数量、子实体形态、产量及子实体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培养特性及多糖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菌株XY011子实体产量较高达29.60 g/瓶,多糖含量最高达100.79 mg/g,子实体长度最长达11.41 cm,而且子实体粗壮,发育周期短,确定为优势菌株,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分子鉴定 交配型 培养特性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虫草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胜楠 杜双田 +3 位作者 简利茹 徐鸿雁 园园 张疏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136,142,共7页
【目的】优化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液pH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建立虫草素提取得率与4个因素间的关系... 【目的】优化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虫草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及提取液pH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建立虫草素提取得率与4个因素间的关系模型,分析其单因子和交互影响效应,通过参数优化得到虫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4个因素对虫草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液pH>提取时间。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即提取温度为63.3℃、提取时间为4.8h、液料比为36.8、提取液pH为6.7时,虫草素得率可达1.32‰。【结论】获得了从蛹虫草子座培养剩余基质中高效提取虫草素的优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子座培养剩余基质 虫草素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液体发酵高产多糖菌株筛选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冲 冯敏 +6 位作者 柴林山 李剑梅 张疏雨 陈杰 郭玲玲 陈丽媛 王立飞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通过评价香菇野生菌株发酵产多糖性能,筛选高产香菇多糖菌株。以采自长白山野生香菇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的6株菌株和2株人工栽培菌株为出发菌株,对不同发酵培养时间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胞外多糖含量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8株... 通过评价香菇野生菌株发酵产多糖性能,筛选高产香菇多糖菌株。以采自长白山野生香菇通过组织分离获得的6株菌株和2株人工栽培菌株为出发菌株,对不同发酵培养时间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含量、胞外多糖含量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8株菌株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丝体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胞内多糖含量和胞外多糖得率变化趋势不同,筛选的菌株CB0903培养至第14天时,菌丝体生物量为13.77 g/L,胞内多糖含量为0.3024 g,胞外多糖得率及其含量分别为3.30 g/L和0.2839 g,总多糖量为0.5863 g,菌株CB0903与其他7株菌株相比具有优势,可作为液体发酵高产多糖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菌株 液体发酵 香菇多糖 菌丝体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测定蛹虫草中虫草酸含量的酶标仪微量反应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柴林山 李剑梅 +4 位作者 孙翠焕 谢存一 张疏雨 朱万芹 白玉红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80-85,共6页
研究和建立一种基于酶标仪-96孔板高通量测定虫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以酶标仪为检测仪器,在96孔板内按照设定反应条件微量加入样品和试剂进行显色反应,利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虫草酸含量。通过检测精密度... 研究和建立一种基于酶标仪-96孔板高通量测定虫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性能评价。以酶标仪为检测仪器,在96孔板内按照设定反应条件微量加入样品和试剂进行显色反应,利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并计算虫草酸含量。通过检测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并与分光光度计法进行比较,综合评价该方法的准确度、精确度。结果表明,测定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密度(样品CM1的RSD值0.829%;样品CM2的RSD值1.772%)、重复性(标准样品B40的RSD值2.061%;样品CM2的RSD值1.599%)、回收率(平均回收率99.24%,RSD值3.666%),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酶标仪微量法测定准确、重复性好,并可大大减少样品和试剂的用量,该方法方便、快捷、高效,可以替代分光光度法用于虫草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酸 酶标仪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黄菌株S-1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剑梅 池景良 +3 位作者 谢存一 张疏雨 孙丽梅 朱万芹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7-133,共7页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培养条件 人工栽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