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K2促进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谷裕 刘国华 +3 位作者 林满洲 李明意 杨永光 许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肝再生模型,探讨维生素K2对大鼠肝再生模型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1)2AAF+VLVK2/PH,(2)2AAF+LVK2/PH,(3)2AAF+MVK2/PH,(4)2AAF+HVK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肝再生模型,探讨维生素K2对大鼠肝再生模型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实验组5组:(1)2AAF+VLVK2/PH,(2)2AAF+LVK2/PH,(3)2AAF+MVK2/PH,(4)2AAF+HVK2/PH,(5)2AAF+VHVK2/PH;对照组:2AAF/PH。分别于术后第4、8、12、16、20天采血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2AAF/PH组第4、8天ALT、AST与5组维生素K2不同剂量实验组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ALB含量在第4、8天与5组维生素K2不同剂量实验组相比较明显降低(P<0.05)。5组维生素K2不同剂量实验组中2AAF+MVK2/PH组第4、8天与2AAF+VLVK2/PH、2AAF+LVK2/PH相比较血清ALT、AST明显降低(P<0.01),而血清ALB含量在第4、8天相比较明显升高(P<0.01)。2AAF+MVK2/PH组与2AAF+HVK2/PH、2AAF+VHVK2/PH组比较,ALT、AST、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2对大鼠肝再生模型术后肝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剂量低于20mg/kg时,肝功能恢复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2 肝再生 肝功能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谷裕 郭树彬 +1 位作者 梅雪 武军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模...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在预测大血管闭塞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5例AIS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79例。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多模态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结果分为两组,非大血管闭塞型AIS组(n=66)和大血管闭塞型AIS组(n=169)。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大血管闭塞型AIS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高密度脂蛋白与大血管闭塞型AIS发生风险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年龄、血氧饱和度状态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年龄[比值比(OR)=1.03,P=0.022]、高密度脂蛋白(OR=0.25,P=0.03)、血氧饱和度状态(OR=0.21,P=0.004)作为独立预测因子,可有效预测大血管闭塞型AIS的发生风险。这些因素的联合预测模型显示出较高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UC)=0.712,P<0.01],且高密度脂蛋白与大血管闭塞型AIS发生风险呈明显负相关。结论高密度脂蛋白可能是大血管闭塞型AIS的一个独立保护因子。结合年龄和血氧饱和度状态,高密度脂蛋白能更准确预测大血管闭塞型AIS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密度脂蛋白 多模态头颅CT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年龄 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附35病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丽娟 杨永光 +4 位作者 李明意 林满洲 张谷裕 刘国华 徐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66-67,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本科35例行超声引导下置管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析。结果 35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经对症置管、抗炎冲洗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无临床并发症...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在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本科35例行超声引导下置管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析。结果 35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成功,经对症置管、抗炎冲洗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无临床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30d(平均13.6天)。结论经皮肝穿刺置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具有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等特点,临床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超声引导 置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次与一次肝部分切除术建立大鼠肝再生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华 戴东 +1 位作者 李明意 张谷裕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11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分别采用分次与一次肝部分切除术方法建立大鼠肝再生模型,通过对比研究以期为研究肝再生规律提供更合理技术平台。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分次肝部分切除组(A);②一次肝部分切除组(B);③对照组(C)。比较各组切除肝重、残肝重、... 目的分别采用分次与一次肝部分切除术方法建立大鼠肝再生模型,通过对比研究以期为研究肝再生规律提供更合理技术平台。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分次肝部分切除组(A);②一次肝部分切除组(B);③对照组(C)。比较各组切除肝重、残肝重、全肝重与切肝比例,同时比较前两组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及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肝再生量化的准确性差异及手术建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各组全肝重及肝脏指数其差异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分次肝部分切除组与对照组比较,切除肝重、残肝重与切肝比例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而一次肝部分切除组与分次肝部分切除组及对照组三组对比,切除肝重、切肝比例均比后者小(P<0.05)、残肝重则比后者大(P<0.05)。一次切除组胆漏、出血、腹腔感染及下腔静脉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分次肝部分切除组高(P<0.05)。结论采用分次肝部分切除术建立大鼠肝再生模型,量化肝脏切除程度的准确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国华 张谷裕 +3 位作者 林满洲 李明意 杨永光 徐浩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计... 目的探讨大鼠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和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两种不同大鼠肝再生模型肝切除术后肝再生指数和肝再生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肝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PH),卵圆细胞增殖介导肝再生模型组(2AAF/PH)。计算两组模型肝切除术后4d、8d、12d、16d、20d残肝肝再生度及肝再生指数。结果两组肝再生度、肝再生指数均在第4天明显升高,12天左右达到高峰,超过再生总量的2/3以上,至20天基本达到原肝重。在4d、8d、12d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度比2AAF/PH组高(P<0.05),而到16d时,2AAF/PH组肝再生度则比PH组高(P<0.05)。在4d、8d天同一时间点内,PH组肝再生指数比2AAF/PH组高(P<0.05)。在12d、16d、20d同一时间点内,两组肝再生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再生度与肝再生指数是评价肝再生质量变化较直观和准确的指标,肝再生度在反映肝再生规律方面要比肝再生指数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切除术 肝再生度 肝再生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英国合并申报标准比较研究
6
作者 张谷裕 《中国集体经济》 2010年第7S期195-196,共2页
中国的申报标准是将全球营业额和中国境内营业额结合起来的营业额标准。英国采用的相关合并情形标准则比较特殊、也比较复杂,兼采客观可量化的营业额标准和市场份额标准,并同欧盟的申报标准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适用。
关键词 申报标准 营业额标准 市场份额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促进肝脏EGFP质粒表达
7
作者 吴桂林 李明意 +6 位作者 孙丕绛 徐晓红 林满洲 杨永光 张谷裕 刘国华 徐浩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45-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对肝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A组经尾静脉注射EGFP裸质粒,B、C组分别经尾静脉和门静脉导管注射微泡与EGFP质粒混悬液,同时按设定参... 目的探讨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对肝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A组经尾静脉注射EGFP裸质粒,B、C组分别经尾静脉和门静脉导管注射微泡与EGFP质粒混悬液,同时按设定参数和时间超声辐照肝区。转染后第1、3、7、11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大鼠,肝组织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结果 3组大鼠转染后第1天发现少量荧光,第3天达高峰;A组于第7天荧光基本消失,B、C组第7天仍持续表达。第3、7天,B、C两组转染率较A组明显增加(P<0.05),第3天C组的转染率较B组也有增加(P<0.05)。结论门静脉注射超声微泡可显著提高肝脏EGFP质粒转染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靶向基因体内转运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3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永光 刘丽娟 +4 位作者 鲁才杰 张谷裕 谭小宇 陈念平 李明意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根据Todani分型:Ⅰ型26例,Ⅳ型3例,Ⅴ型4例。有2例因病情危重分二期手术完成治疗,其余31例均...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胆管扩张症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患者根据Todani分型:Ⅰ型26例,Ⅳ型3例,Ⅴ型4例。有2例因病情危重分二期手术完成治疗,其余31例均一期手术完成治疗。结论上腹部MR+MRCP具有高的诊断率,应作为临床检查诊断首选;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治疗应结合Todani分型,病人的整体情况及病情缓急等决定的治疗方式,术中应结合MRCP或胆道造影尽可能完整切除囊性扩张的胆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硅胶负压引流系统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永光 刘丽娟 +4 位作者 林满洲 张谷裕 鲁才杰 莫艾 李明意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47-649,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于我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皮下间断缝合腹部手术切口;观察组在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 目的观察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在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于我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皮下间断缝合腹部手术切口;观察组在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放置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脂肪液化与二期缝合发生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关闭切口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 (1)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Hc=12.275,P<0.01);(2)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二期缝合率均低于对照组(3.0%vs 14.0%,2.0%vs 12.0%,P<0.01);(3)两组患者关闭切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自制一次性硅胶负压引流系统可预防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患者 腹部手术 硅胶负压引流系统 脂肪液化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urvivin表达对肝癌细胞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永光 刘丽娟 +2 位作者 李明意 林满洲 张谷裕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肝癌耐药株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针对人survivin基因设计并合成3条siRNA序列,分别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肝癌BEL-7402细胞(3组)。以未转染的BEL-7402细胞为对照,分别用RT-PCR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MT...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肝癌耐药株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针对人survivin基因设计并合成3条siRNA序列,分别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肝癌BEL-7402细胞(3组)。以未转染的BEL-7402细胞为对照,分别用RT-PCR法,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及MTT法检测各组细胞survivin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对阿霉素敏感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转染组细胞survivin 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对照组细胞对阿霉素的IC50值为(20.60±2.86)μg/mL,各转染组细胞对阿霉素的IC50值分别为(11.53±1.46)μg/mL,(14.13±1.82)μg/mL,(15.53±0.46)μ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能增加BEL-7402细胞阿霉素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RNA干扰 抗药性 肿瘤 存活素
原文传递
大鼠门静脉置管并体外留置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丕绛 李明意 +3 位作者 林满洲 杨永光 吴桂林 张谷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2-822,共1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大鼠门静脉置管并体外留置模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门静脉置管 模型 留置 体外 大鼠
原文传递
大鼠肝类固醇激素和异质素受体基因Nrli2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浩 李明意 +1 位作者 胡敏 张谷裕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构建类固醇激素和异质素受体(SXR)基因Nrli2过表达质粒,并通过HEK-293细胞系验证其表达。方法大鼠肝组织中的总RNA逆转录后将含相应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到Nrli2编码框,并将Nrli2片段亚克隆至pcDNA3.1(+),同时对其进行酶切... 目的构建类固醇激素和异质素受体(SXR)基因Nrli2过表达质粒,并通过HEK-293细胞系验证其表达。方法大鼠肝组织中的总RNA逆转录后将含相应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到Nrli2编码框,并将Nrli2片段亚克隆至pcDNA3.1(+),同时对其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挑选pcDNA3.1(+).Nrli2转染至293细胞系中,48h收集细胞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72h后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成功扩增Nrli2编码区,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cDNA3.1中。HEK-293细胞系、pcDNA-3.1(+)、pcDNA3.1(+)-Nrli2中SXR的FQ—PCR结果分别为1.00±0.09、4.88±0.94、473274.04±28784.24,后者分别与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Nrli2过表达载体,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异质素受体 载体构建 基因克隆
原文传递
脱氧核酶抑制Bcl-2基因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永光 李明意 +1 位作者 林满洲 张谷裕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3年第21期3226-3228,共3页
目的 研究利用脱氧核酶抑制Bcl-2表达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合成针对Bcl-2基因的“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转染入肝癌细胞;RT-PCR检测脱氧核酶细胞内Bcl-2mRNA的切割作用;荧光免疫方法测定脱氧核酶对Bcl-2蛋... 目的 研究利用脱氧核酶抑制Bcl-2表达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合成针对Bcl-2基因的“10~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转染入肝癌细胞;RT-PCR检测脱氧核酶细胞内Bcl-2mRNA的切割作用;荧光免疫方法测定脱氧核酶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脱氧核酶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10 ~ 23”型脱氧核酶及其类似物成功转染入肝癌;非修饰脱氧核酶(DzT)和修饰的脱氧核酶(DzTi)在胞内能有效地切割Bcl-2 mRNA,DzTi比DzT的切割活性显著;荧光免疫法测的DzT和DzTi能显著地下调细胞内Bcl-2蛋白水平(P<0.01),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DzT和DzTi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出现凋亡峰,与对照组细胞及脱氧寡核苷酸DzT和 DzTi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zT和DzTi组细胞出现细胞周期阻滞,表现为G0/G1细胞所占比例上升,S期细胞所占比例下降.结论 脱氧核酶可以有效切割Bcl-2 mRNA,抑制Bcl-2蛋白表达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核酶 基因 BCL-2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宫颈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谷裕 朱逸慜 +3 位作者 刘崇东 曹广明 崔然 张震宇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16-1220,共5页
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全球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约80%以上宫颈癌患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在逐渐上升。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虽然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中位生存时间也仅1年。靶向治疗在治疗... 近年来,由于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全球宫颈癌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约80%以上宫颈癌患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在逐渐上升。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虽然放疗和化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是中位生存时间也仅1年。靶向治疗在治疗晚期肿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可有效延长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而且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也被用于研究对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局部晚期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