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2例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镜方 罗征祥 +6 位作者 陈寄梅 庄建 陈欣欣 蔡增欣 陈伟达 吴若彬 肖学钧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总结1975~1997年间62例14岁以下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全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7例使用生物瓣,45例使用机械瓣。结果住院... 目的总结1975~1997年间62例14岁以下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探讨儿童瓣膜置换的手术适应证、瓣膜选择和术后抗凝等问题。方法全组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7例使用生物瓣,45例使用机械瓣。结果住院死亡12例,晚期死亡13例,术后失访4例,长期存活33例;随访时间2~257个月,其中心功能Ⅰ级28例,Ⅱ级5例,无1例因生长发育出现人工瓣膜相对狭窄。结论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死亡率高,宜慎重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 手术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支架瓣膜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镜方 简旭华 《现代医院》 2004年第3期3-5,共3页
关键词 无支架瓣膜 心肌保护 适应症 禁忌症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131例及并发症 被引量:9
3
作者 熊卫萍 张镜方 +3 位作者 庄建 陈欣欣 朱卫中 杨小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88-290,共3页
【目的】回顾1997年1月至2003年11月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展历程,总结并发症处理要点。【方法】收集并分析7年期间1131例3岁及3岁以下(≤3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低龄化及复杂化的逐... 【目的】回顾1997年1月至2003年11月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发展历程,总结并发症处理要点。【方法】收集并分析7年期间1131例3岁及3岁以下(≤3岁)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临床资料,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低龄化及复杂化的逐步发展过程。【结果】1997年1月-2003年11月,≤3岁先心病手术例数年增长率为35%,其中≤1岁年增长率为53%。平均体质量逐年下降。重症及复杂心脏手术逐年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从45%降至16%。1~3岁术后病死率从大于10%降至1.6%-1.8%。2003年1~3岁死亡为零。≤1岁术后病死率从大于10%降至4%~6%。【结论】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发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手术的成功取决于:①熟练的专业队伍术前术中术后的良好配合;②心内畸形得到完全矫治或姑息术维持满意的病理生理状态;③掌握手术适应症;④术中良好心肌保护及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⑤术后严密监护,准确、及时防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手术 并发症 婴幼儿 术后 病死率 术中 维持 低龄化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寄梅 张镜方 +1 位作者 林秋雄 林华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92-93,共2页
[目的]建立新生兔心肌缺虑-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方法]新西兰幼兔(兔龄2~3周) 32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37℃的K-H液预灌注10 min后,随机分4组,每组8只。对照Ⅰ组:持续37℃ 的K-H液灌注300 min;... [目的]建立新生兔心肌缺虑-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方法]新西兰幼兔(兔龄2~3周) 32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37℃的K-H液预灌注10 min后,随机分4组,每组8只。对照Ⅰ组:持续37℃ 的K-H液灌注300 min;实验组:改用4℃的St.Thomas液灌注2 min,将心脏置于15℃恒温生理盐水中,分别停灌60 min(Ⅱ 组)、120 min(Ⅲ组)、240 min(Ⅳ组)后,心脏逐渐复温至34℃时,恢复37℃的K-H液灌注60 min。采集、处理和保存左心室心 肌标本。测定凋亡心肌细胞(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结果]对照Ⅰ组持续灌注,凋亡率为0,与其它组 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的Ⅱ、Ⅲ、Ⅳ组均见心肌细胞凋亡现象,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Ⅲ组凋亡率高于Ⅱ 组(P<0.05),Ⅳ组凋亡率最高,高于Ⅱ、Ⅲ组(P<0.01)。[结论]与成年心脏心肌细胞一样,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伴有 细胞凋亡,凋亡的严重程度与再灌注前的缺血时间长短有关,缺血时间长的再灌注组凋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率 缺血-再灌注损伤 未成熟心肌 缺血时间 心脏 细胞凋亡 心肌细胞 注模 AI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6例婴幼儿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庄建 张镜方 +3 位作者 陈欣欣 陈寄梅 岑坚正 丁以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结果和经验。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2046例3周岁以下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进行总结。年龄为1天~36个月(平均16.6个月),其中12个月以下784例(38.3%)。体重为1.3~15.5(平均为8.2)kg,其中≤... 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结果和经验。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2046例3周岁以下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进行总结。年龄为1天~36个月(平均16.6个月),其中12个月以下784例(38.3%)。体重为1.3~15.5(平均为8.2)kg,其中≤5kg者347例(17.0%)。1796例在体外循环(CPB)下手术,其中28例在CPB过程中未阻断主动脉。250例在非CPB下手术。结果:2046例中住院死亡121例,病死率5.9%。<12个月9.3%(73/784),其中<1个月新生儿26.7%(12/45)、1~3个月15.0%(16/107)、4~6个月13.3%(26/196)、7~12个月4.4%(19/436);13~24个月3.8%(24/640);25~36个月3.8%(24/622)。结论:随着婴幼儿期手术的大量开展,对具有手术适应证患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时机已可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加强对3个月以下小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期危重复杂病例的研究,可望使整体手术住院病死率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心脏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建行 杨运有 +4 位作者 张镜方 曾仑 陈满荫 韦兵 殷伟强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利用胸腔镜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共22例。病种包括重症肌无力 17例,其中Ⅰ型 2例,Ⅱa型 4例,Ⅱb型 6例,Ⅳ型 5例,伴胸腺瘤 9例;单纯胸腺瘤 5例。切除范围从全胸...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利用胸腔镜进行胸腺扩大切除术共22例。病种包括重症肌无力 17例,其中Ⅰ型 2例,Ⅱa型 4例,Ⅱb型 6例,Ⅳ型 5例,伴胸腺瘤 9例;单纯胸腺瘤 5例。切除范围从全胸腺组织到前纵隔和上纵隔的所有脂肪样软组织。瘤体在 cm以下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可以在内镜下完成。结果手术时间1~3h,平均1.5h,术中出血量<100ml,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6.5d。重症肌无力组有效率88%。单纯胸腺瘤组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胸腔镜用于瘤体在 2 cm以下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方法可行、可靠,较好地保持了胸廓完整性和减少术后切口疼痛。对瘤体在4 cm以上胸腺瘤,胸腺扩大切除术最好结合微创伤小切口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扩大切除术 胸腔镜 术式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法和Triton-X100法去除瓣膜细胞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克学 张镜方 +1 位作者 詹秋鹏 简旭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胰蛋白酶法和Triton-X100法去除异种或同种心脏瓣膜上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新鲜猪主动脉瓣膜片分别置入0.05%胰酶溶液和0.25%Triton-X100溶液中处理48h,并以未经处理的新鲜瓣膜片作对照,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并作热皱缩温度、断裂... 目的比较胰蛋白酶法和Triton-X100法去除异种或同种心脏瓣膜上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新鲜猪主动脉瓣膜片分别置入0.05%胰酶溶液和0.25%Triton-X100溶液中处理48h,并以未经处理的新鲜瓣膜片作对照,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并作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和断裂拉伸率测定。结果光镜和电镜下均显示,胰酶法和Triton-X100法均彻底去除了主动脉瓣膜上的细胞成分,但Triton-X100法对瓣膜支架结构的损伤较大。热皱缩温度、断裂强度和断裂拉伸率在新鲜瓣膜组和胰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Triton-X100组与新鲜瓣膜组及胰酶组相比均有下降。结论胰酶法去除猪主动脉瓣膜细胞彻底,保持了瓣叶支架结构,优于Triton-X100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T程 胰蛋白酶 Triton—X 100 心脏瓣膜 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tonX-100法制备牛颈静脉脱细胞血管支架 被引量:6
8
作者 陆军 张镜方 +1 位作者 陈欣欣 黄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50,F0003,共5页
【目的】研究经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作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可能性。【方法】获取10条新鲜带瓣牛颈静脉,随机分为两组,新鲜对照组(n=5)和脱细胞实验组(n=5),脱细胞组血管使用2.5mL/LTritonX-10... 【目的】研究经TritonX-100脱细胞处理的牛颈静脉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以及作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可能性。【方法】获取10条新鲜带瓣牛颈静脉,随机分为两组,新鲜对照组(n=5)和脱细胞实验组(n=5),脱细胞组血管使用2.5mL/LTritonX-100等进行脱细胞处理48h,病理切片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壁和瓣膜自身细胞的脱除情况和细胞外基质变化情况;生物力学性能检测血管组织强度变化;体外人内皮种子细胞种植以了解脱细胞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脱细胞处理后,管壁和瓣膜的自身细胞完全脱除而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无明显改变;与新鲜牛颈静脉相比,脱细胞血管的拉伸强度[(16.5±2.61)MPavs(15.5±3.1)MPa;P>0.05]和最大持线力[(7.9±0.9)Nvs(7.0±1.1)N;P>0.05]无明显改变,在100mmHg液压下脱细胞血管无异常扩张;内皮种子细胞在脱细胞血管支架上生长黏附良好。【结论】TritonX-100法对新鲜牛颈静脉进行脱细胞处理效果良好,脱细胞牛颈静脉可作为细胞种植的血管支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 脱细胞支架 组织工程 细胞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肖学钧 何竞功 +3 位作者 卢聪 李忠民 张镜方 吴若彬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 (tricuspid incompetence,TI)发生的可能机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 方法  1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 ,第 1次手术时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 8例 ,二尖瓣置换术 (MVR...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关闭不全 (tricuspid incompetence,TI)发生的可能机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结果。 方法  1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患者 ,第 1次手术时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 8例 ,二尖瓣置换术 (MVR) 4例 ,同时行 De Vega三尖瓣成形术 (TVP) 3例 ,因三尖瓣无明显异常未作处理 9例。距第 1次手术后 5~ 17年 ,平均 10 .2年 ,所有患者发生重度 TI,其中 8例行三尖瓣置换术 (TVR) ,4例行 TVP。 结果 早期死亡 2例 ,病死率 16 .7%。随访 10例 ,随访时间 4~ 36个月 ,平均 18.2± 7.8个月。 6例行 TVR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 ,4例 TVP患者出现轻度 TI,6个月后 ,其中 2例 TI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 TI可能与持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不可逆损害以及左心功能的恢复情况有关。重度 TI行 TVR的疗效可靠 ,而一些 TVP患者 TI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瓣膜置换术 术后 三尖瓣关闭不全 外科治疗 发病机制 三尖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寄梅 张镜方 +3 位作者 庄建 吴若彬 陈欣欣 岑坚正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 探讨 2 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手术方法和可调式房间隔造口新技术在此病种中的应用指征。方法  2 1例 14岁以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 ,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别进行房化右心室折叠和三尖瓣整形 (17... 目的 探讨 2 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手术方法和可调式房间隔造口新技术在此病种中的应用指征。方法  2 1例 14岁以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儿 ,均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分别进行房化右心室折叠和三尖瓣整形 (17例 )或替换 (4例 ) ,合并畸形予同期矫治。其中有 6例患儿术中留置临时 (4例 )或永久性 (2例 )房间隔造口装置。结果 术中死亡 1例 ,病死率 5 %。其余患儿无术后严重并发症 ,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复查心脏B超等 ,提示三尖瓣关闭不全程度明显减轻 ,右心功能改善。 2例永久保留房间隔造口装置患儿随访未见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儿童期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整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下移 可调式房间隔造口 儿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寄梅 张镜方 +1 位作者 余细勇 杨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85-87,共3页
[目的]建立新生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 西兰幼兔(兔龄2~3周)3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对照Ⅰ组:持续37℃的K-H液灌注120 min; 对照Ⅱ组:改用4℃... [目的]建立新生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停搏液添加尼卡地平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新 西兰幼兔(兔龄2~3周)30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对照Ⅰ组:持续37℃的K-H液灌注120 min; 对照Ⅱ组:改用4℃的St.Thomas液灌注2 min后,将心脏置于15℃恒温生理盐水中,停灌60 min后复温,再恢复37℃的 K-H液灌注60 min;实验Ⅲ组:改用4℃含150 ng/mL(0.29μmol/L)尼卡地平的St.Thomas液灌注,余同Ⅱ组。观察和检测 相关指标。[结果]再灌注15 min和60 min时,实验Ⅲ组的CF、LVSP、+dp/dt max和-dp/dt max的恢复百分比均高于对照 Ⅱ组(P<0.01或P<0.05)。实验Ⅲ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Ⅱ组(P<0.05)。再灌注5 min、15 min、60 min时,实验 Ⅲ组灌流液中的CK、CK-MB、LDH、TnI含量均高于对照Ⅰ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Ⅱ组(P<0.01或P< 0.05);心肌形态结构的观察,对照Ⅰ组和实验Ⅲ组属1级~2级损伤,对照Ⅱ组属3级损伤。[结论]缺血-再灌注对未成熟心 肌有明显的损害作用,尼卡地平可以减少未成熟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 未成熟心肌 尼卡地平 再灌注 停搏液 保护作用 实验 注模 添加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心脏直视手术中两种超滤法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萍 张镜方 +2 位作者 章晓华 庄建 陈欣欣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 比较常规超滤 (CUF)和CUF加改良超滤 (MUF)在婴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 4 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行修补术的婴儿随机均分为两组 ,C组采用CUF ,M组采用CUF +MUF ,两组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 (CPB)。观察 :⑴... 目的 比较常规超滤 (CUF)和CUF加改良超滤 (MUF)在婴儿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 4 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行修补术的婴儿随机均分为两组 ,C组采用CUF ,M组采用CUF +MUF ,两组用相同的方法进行体外循环 (CPB)。观察 :⑴CPB预充总量、手术总用血量、CPB总入量、红细胞压积 (Hct)、超滤量、尿量、残血量等 ;⑵术前、术毕、术后 4h、术后 2 4h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 6 ,IL - 8、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 ;⑶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 ⑴两组预充总量、手术总用血量、CPB总入量、尿量无统计学差异 ,超滤量M组 (4 36± 82 )ml显著多于C组 (347± 5 7)ml,P <0 .0 5 ;残血量M组 (135± 2 3)ml少于C组(16 8± 32ml) ,P <0 .0 1;术毕HctM组 (0 .36± 0 .0 4 )高于C组 (0 .32± 0 .0 5 ) ,P <0 .0 5。⑵术毕TNF -αM组 (97.6± 18.4 )pg/ml显著高于C组 (83.1± 16 .5 )pg/ml,P <0 .0 5 ;余各时点、各指标 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别。⑶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 2组间无显著差异 ,胸腔引流量M组 (96 .4± 2 8.7)ml少于C组(117.3± 32 .6 )ml,P <0 .0 5 ;术后输血量 (4 6 .4± 17.1)ml少于C组 (6 1.5± 2 5 .0 )ml,P <0 .0 5。结论 与CU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量 术后 CPB 心脏直视手术 婴儿 ICU 血管活性药物 超滤量 预充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胸腔淋巴结清扫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建行 杨运有 +1 位作者 霍文逊 张镜方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28-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操作方法及其适应证和局限性。方法 从 1994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在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肺癌和行食管癌根治术中 ,同期进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共完成 74例。其中...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操作方法及其适应证和局限性。方法 从 1994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在行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治疗外周型肺癌和行食管癌根治术中 ,同期进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共完成 74例。其中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 61例 ,食管癌根治术 13例。结果  5 8例Ⅰ~Ⅱa期肺叶切除术中 ,切出肺叶淋巴结 197个、肺门淋巴结 13 9个、食管旁淋巴结 13 9个、隆突下淋巴结 12 8个、主动脉旁和主动脉下组淋巴结 162个、气管旁和前后组淋巴结 2 96个、上纵隔淋巴结 186个、肺下韧带淋巴结 69个 ,总共 13 16个。转移阳性淋巴结共 86个 ,占6 5 %。结论 对早期胸部肿瘤 ,进行胸腔镜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而对直径在 2cm以上或与血管粘连严重的淋巴结 ,在目前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条件下 ,难以安全地常规在内镜下作清扫切除术 ,要配合小切口开胸术方能达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腔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心脏移植(7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若彬 张镜方 +9 位作者 林曙光 肖学钧 郑少忆 陈纪言 姚桦 范瑞新 杨小慧 卢聪 罗沙 黄克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7-118,F0003,共3页
目的总结7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4月施行7例原位心脏移植,7例均为心肌病,其中5例为扩张型,2例为限制型,手术方法采用标准法4例、双腔静脉法3例,供心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67.4±22.1)min,... 目的总结7例心脏移植经验,探讨心脏移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1998年10月至2005年4月施行7例原位心脏移植,7例均为心肌病,其中5例为扩张型,2例为限制型,手术方法采用标准法4例、双腔静脉法3例,供心平均冷缺血时间为(167.4±22.1)min,术后定期行心内膜活检,使用四联免疫抑制剂。结果第1例存活5d,死于低心排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并发症,第4例存活18月,死于中-重度的急、慢性并存的排斥反应,余5例至今存活,至今存活时间分别为6年9个月、5年6个月、1年7个月、10个月、3个月。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密切监测和处理排斥反应,能取得良好的近远期疗效,长期生存病例需特别注意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肌病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成斌 张镜方 +3 位作者 肖营凯 章晓华 肖学钧 祁周措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体质量18~22kg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肺灌注组(n=5)。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肺灌注组用氧合血30mL/(kg.min)灌注肺动脉。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低流量肺动脉灌注对肺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体质量18~22kg的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肺灌注组(n=5)。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肺灌注组用氧合血30mL/(kg.min)灌注肺动脉。分别于转流前,停体外循环即刻,转流后1h,转流后2h采集数据,计算氧合指数、肺动态顺应性。检测肺静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结果转流后肺灌注组犬的肺动态顺应性和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静脉血MDA和SOD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灌注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肺灌注组肺静脉血ICAM-1、P选择素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流量持续肺动脉灌注通过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粘附分子的激活来降低体外循环中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损伤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泼尼龙对幼猪体外循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岑坚正 张镜方 庄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变化的影响以及大剂量甲泼尼龙(MP)对体外循环前后P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6周大的幼猪,平均体质量(14.4±0.7)kg,分为3组:G1组(n=6),气管插管后切开胸骨,肝素化120min后鱼精蛋白中和,再过1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变化的影响以及大剂量甲泼尼龙(MP)对体外循环前后P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6周大的幼猪,平均体质量(14.4±0.7)kg,分为3组:G1组(n=6),气管插管后切开胸骨,肝素化120min后鱼精蛋白中和,再过180min结束;G2组(n=9)和G3组(n=6),气管插管后切开胸骨,肝素化,建立CPB,主动脉阻断100min,CPB总时间120min,随后撤离CPB,鱼精蛋白中和。CPB结束后180min实验结束;G3组于CPB开始前8h、1.5h分别肌肉注射甲泼尼龙各1次,每次剂量为30mg/kg。分别于CPB开始前、CPB60min、CPB120min、CPB后180min,以纤维支气管镜吸取不同肺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测定BALF中表面活性蛋白A(SP-A)、总蛋白(TP)、总磷脂(PL)、饱和卵磷脂、表面活性物质大分子聚合物(LA)及小分子聚合物(SA)磷脂、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G3组的SP-A水平明显高于G1组和G2组(P<0.05);G2组内CPB120min及CPB后180min的SP-A明显低于手术前,CPB后180min又较CPB120min明显上升(P<0.05);G3组内SP-A无差别。G2组内CPB后180min的TP明显高于CPB前和CPB120min(P<0.05)。G2组和G3组PL较G1显著升高(P<0.05);G2组内,CPB120min的PL较其他时间点高(P<0.05)。饱和卵磷脂在各组间和组内均无差别。G2组的小分子聚合物与大分子聚合物磷脂比例高于G1组和G3组(P<0.05)。G2组Hb明显高于G1组和G3组的Hb(P<0.05)。G2组内Hb在CPB60min、CPB120min、CPB后180min均较CPB前显著上升;CPB120min和CPB后180min均较CPB60min显著上升(P<0.05)。结论体外循环对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不利影响;大剂量甲泼尼龙能使表面活性蛋白A水平上升;CPB术前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肺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蛋白A 甲泼尼龙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保护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章晓华 张镜方 +2 位作者 吴若彬 肖学钧 陈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6期87-89,共3页
[目的]评价4种心肌保护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杂种犬2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4种心肌保护方 法:冷晶体心停搏液灌注(G1)、冷血心停搏液灌注(G2)、常温血心停搏液连续灌注(G3)、含血利多卡因高钾心停搏液双向性 灌注(G4)。每组动... [目的]评价4种心肌保护方法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杂种犬2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使用4种心肌保护方 法:冷晶体心停搏液灌注(G1)、冷血心停搏液灌注(G2)、常温血心停搏液连续灌注(G3)、含血利多卡因高钾心停搏液双向性 灌注(G4)。每组动物均经历120 min心脏缺血和30 min复灌。观察心脏停搏情况,心肌酶水平,心肌细胞内钙离子(Ca2+)、丙 二醛(MDA)、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心肌形态改变。[结果]①G3缺血后肌酸激酶同酶(CK-MB)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再灌 注后Ca2+与缺血后Ca2+含量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并明显低于G1和G4;再灌注后ATP含量无进一步下降。②G1再灌注后 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③缺血及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学改变在4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常温血心停搏液连续灌注对 减轻心肌酶泄漏和再灌注心肌Ca2+超负荷及ATP下降有明显优势;冷晶体心停搏液灌注对心肌能量保存效果较差,缺血-再 灌注性损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搏液 再灌注 缺血 心肌保护 温血 心肌酶 CA^2+ ATP 动物 高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人工瓣膜置换术100例报告 被引量:4
18
作者 麦明杰 吴若彬 +4 位作者 张镜方 蔡增欣 肖学钧 何竟功 杨小慧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2期793-794,共2页
自1986年1月~1996年12月,对100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的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54例,MVR+三尖瓣成形术(TVP)28例,MVR+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MVR+AVP+TVP3例,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例,... 自1986年1月~1996年12月,对100例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的病人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单独行二尖瓣置换术(MVR)54例,MVR+三尖瓣成形术(TVP)28例,MVR+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MVR+AVP+TVP3例,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3例,MVR+AVR+TVP4例;早期病死率2%。二尖瓣再狭窄时,腱索的增粗、融合、缩短均较严重,87例(87%)出现明显钙化,92例(92%)属于漏斗型狭窄,仅8例(8%)属于隔膜漏斗型。这样的病理变化不宜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或直视分离术,应行瓣膜置换术。注意术前心功能的改善;术中勿过多游离心包,避免心肌撕裂出血;注意心肌保护和二尖瓣的暴露;术后重症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应积极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是减少死亡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式 二尖瓣分离术 心脏瓣膜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9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若彬 郑少忆 +6 位作者 郭惠明 谢斌 黄劲松 黄克力 麦明杰 张镜方 罗征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4-225,共2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全组 3 91例 ,男∶女 =4 6∶1,平均 60 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2 6例。术前心功能 (NYHA)Ⅳ级 5 4例。左室射血分数 (LVEF)≤ 3 5 %者 5 0例。 2 75例手术在中度低...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和经验。方法 全组 3 91例 ,男∶女 =4 6∶1,平均 60 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2 6例。术前心功能 (NYHA)Ⅳ级 5 4例。左室射血分数 (LVEF)≤ 3 5 %者 5 0例。 2 75例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 ,1999年开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搭桥 (OPCAB)共 10 8例 ,8例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搭桥。CABG合并瓣膜手术 5 2例 ,CABG合并其他手术 16例。结果 手术死亡 14例 ,病死率 3 5 8% ,OP CAB病死率为 2 8% (3 / 10 8)。 6例高危患者手术前选择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支持 ,术后复苏顺利 ,无死亡。存活患者出院时除 1例外均无心绞痛复发。术后晚期死亡 5例 ,16例心绞痛复发。结论 ①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水平是早期CABG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 ,应正确掌握手术时机 ,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和维护肾功能、防治消化道出血。②对LVEF严重低下的患者 ,术前置入IABP可以减少低心排和降低病死率 ,并安全地进行OPCAB。③OPCAB可减少并发症 ,加快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室功能不全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后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平 张镜方 +3 位作者 吴若彬 肖学钧 卢聪 黄新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955-956,共2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 (UCG )对成人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检测 ,旨在评价二尖瓣置换术 (MVR )对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 ,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 (UCG )对成人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进行检测 ,旨在评价二尖瓣置换术 (MVR )对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45例慢性二尖瓣病变患者 ,按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分为两组 ,分别进行术前、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左室射血分数 (LVEF)、心排血量 (CO)等的比较。结果 :术后 10d :A组的LVEDD、LVEDV、LVESD、LVESV、LVEF、CO与术前比较增加不明显 (P >0 0 5 )。B组的LVEDD、LVEDV、LVESD、LVESV、CO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 (P <0 0 5 ) ,但LVEF无可比性。结论 :以二尖瓣反流为主的患者人工瓣膜替换术后近期效果良好 ,而单纯二尖瓣狭窄的患者 ,人工瓣膜替换术后近期左室容积和收缩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慢性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置换术 超声心动图 左室容积 心脏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