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板栗品种资源坚果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1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4 位作者 李颖 郭燕 刘金雨 范丽颖 王广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5,共12页
探讨燕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资源表型多样性,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重要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靶向性评价。采集118份燕山板栗品种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数据(11个描述型性状和15个数值型性状),结合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隶... 探讨燕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资源表型多样性,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重要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靶向性评价。采集118份燕山板栗品种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数据(11个描述型性状和15个数值型性状),结合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旨在依据各品种坚果表型特性匹配适宜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1个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3(茸毛多少)~1.14(坚果颜色),变异系数范围为11.63%(筋线明显程度)~51.07%(接线形状)。15个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09%(出仁率)~24.69%(种壳重),其中种壳重、单蓬重、种仁重和单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2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5(底座宽)~2.09(坚果长);大多数值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768%,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可作为坚果大小相关的综合指标。坚果经济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资源包括尖栗、南垂5号、兴隆1号、马兴栗、燕栗1号、大板红、燕丽、平泉(葛)、抚宁薄皮和替码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坚果表型 经济性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全生长季树干液流及蒸腾耗水特征
2
作者 郭燕 张树航 +6 位作者 张馨方 李颖 刘金雨 范丽颖 刘师源 高倩 王广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4-1806,共13页
【目的】明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蒸腾耗水特征,为板栗园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大板红’板栗植株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7个相关环境因子:太阳辐射(so... 【目的】明确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蒸腾耗水特征,为板栗园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大板红’板栗植株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7个相关环境因子: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SR)、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AT)、空气相对湿度(air relative humidity,ARH)、风速(wind speed,WS)、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ST)和土壤湿度(soil relative humidity,SRH),解析板栗树干液流规律和耗水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联性。【结果】板栗树干明显液流启动于5月3日,结束于10月26日,前后历时176 d。板栗全生长季晴天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几”字形曲线,其在6、7、8月每日启动到达峰值时间早于5、9、10月,而下降时间晚于5、9、10月,致6、7、8月份液流速率峰值持续时间长于5、9、10月。板栗全生长季液流速率日均值、日均耗水量和月耗水量由高到低排序均为8月>7月>6月>9月>5月>10月,其中显著性检验表明7月和8月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夜间液流量占比由高到低排序为10月>9月>5月>6月>7月>8月,其中显著性检验表明10月、9月和5月显著高于6月、7月和8月。板栗全生长季树干液流速率与太阳辐射、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和风速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别建立了5—10月板栗树干液流速率与7个环境因子的6个回归模型。【结论】板栗树干有明显液流始于5月初、终于10月末;7—8月是板栗的关键需水期;建立的板栗植株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回归模型,可用于通过环境因子估测不同月份及整个生长季的植株耗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液流速率 耗水量 环境因子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熟牛粪在丘陵烟田的碳氮矿化特征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
作者 梁凯粼 王鹏 +7 位作者 张馨方 王涛 曾婉莹 刘媛媛 吴勇 陈雨露 李贝贝 叶协锋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为明确腐熟牛粪在滇东北丘陵烟田的矿化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以曲靖烟区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原位培养法,研究腐熟牛粪施入土壤后在烤烟生育期内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土壤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腐熟牛粪掩埋后,... 为明确腐熟牛粪在滇东北丘陵烟田的矿化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以曲靖烟区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23年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原位培养法,研究腐熟牛粪施入土壤后在烤烟生育期内有机碳、氮矿化特征及土壤培肥效果。结果表明:(1)腐熟牛粪掩埋后,有机碳前期(0~80 d)矿化速度较快,掩埋80 d时有机碳矿化量占研究期累积矿化量的93.49%;有机氮0~20 d矿化率较低,20 d后快速矿化,掩埋80 d时有机氮矿化量占研究期累积矿化量的91.92%;掩埋80 d后有机碳、氮矿化率均趋于平稳。(2)土壤无机氮中,硝态氮含量远高于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及无机氮含量在掩埋后0~40 d较低,之后快速波动增长,其中腐熟牛粪处理含量始终远高于对照处理。铵态氮在掩埋后0~10 d最高,之后快速下降,60 d后缓慢波动升高,其中牛粪处理铵态氮含量高于对照且波动幅度更大。(3)施入腐熟牛粪后,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较对照明显提高。(4)腐熟牛粪施入土壤30 d后土壤胡富比上升,腐殖化程度加深,在掩埋后100 d较对照显著提升29.85%。总体来看,腐熟牛粪的施入能有效提升滇东北丘陵烟田土壤氮素含量,促进土壤腐殖酸组分积累,显著改善土壤质量。综合考虑腐熟牛粪碳氮矿化规律和烤烟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可在烟苗移栽前30 d施入以满足烤烟“少时富老来贫”的需肥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熟牛粪 矿化特征 土壤培肥 烟田 滇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食用菌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及内源性转化因素初探
4
作者 田义明 徐纯 +3 位作者 杨桥 张馨方 常松林 任佳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254,共7页
本研究以三种食用菌(银耳、香菇、姬松茸)为研究对象,通过风险商和点评估法对市售食用菌鲜品和干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为探究食用菌内源性二氧化硫转化的因素,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自然晾晒干燥、真空冷冻干燥... 本研究以三种食用菌(银耳、香菇、姬松茸)为研究对象,通过风险商和点评估法对市售食用菌鲜品和干品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为探究食用菌内源性二氧化硫转化的因素,分析了不同干燥方式(热风干燥、自然晾晒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对食用菌中二氧化硫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活性、含硫氨基酸含量以及含硫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售鲜品食用菌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均未超出国家标准(50 mg/kg),但市售干制银耳、香菇、姬松茸中的二氧化硫超标率分别达16.54%、30.00%、26.67%,其膳食风险为可接受风险。经不同干燥方式处理后,干制食用菌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均未超标,但干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显著高于鲜品(P<0.05)。干制食用菌中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含硫氨基酸和含硫挥发性化合物水平均增加,不同干燥方式可以促进含硫氨基酸的转化以及含硫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导致干制食用菌中二氧化硫含量升高。本研究可对食用菌产业化加工工艺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风险评估 风险商法 点评估法 干燥方式 食用菌 二氧化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核桃涩味遗传多样性分析
5
作者 刘警 李扬 +3 位作者 刘金利 张馨方 白仲奎 于秋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3-30,共8页
为研究核桃种质资源涩味的遗传多样性,以4个不同核桃涩味群体共118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检测到93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18,平均每对SSR引物... 为研究核桃种质资源涩味的遗传多样性,以4个不同核桃涩味群体共118份种质资源为材料,利用SSR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技术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检测到93个等位变异位点,变异范围为2~18,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7.75个等位位点;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3579~0.7852,平均0.5411。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数Np为91、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85%、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78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98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097、Nei′s多样性指数H为0.1263、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为0.1267、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为0.1222,说明4个核桃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度不高。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355,说明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96.45%。其中稍涩群体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最大,为72.04%,说明稍涩群体在4个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丰富。UPGMA聚类分析表明,4个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898~0.9971,群体的整体相似系数高,说明这4个群体的遗传距离很近。当相似系数为0.9934时,可将4个群体分成2组。其中,第1组包括不涩、稍涩和较涩3个群体,剩余涩群体单独为一组。通过计算不同群体93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发现12对引物的41个位点可将不同涩味等级的资源区分开。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核桃群体进行与涩味相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12对引物用于SSR分析,共扩增出93个SSR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7.85%,说明引物的多态性高,适用于核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培育轻涩味的优良品种提供技术指导,可用于后续核桃涩味的遗传多样性及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 SSR 涩味 遗传多样性 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2 位作者 李颖 郭燕 王广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1-38,共8页
探讨分子水平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以利于燕山种质的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UPGMA)法对燕山地区10个市(县)的161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分析,比较使用3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Dice... 探讨分子水平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以利于燕山种质的保存、保护和研究利用。基于SSR标记,采用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UPGMA)法对燕山地区10个市(县)的161份板栗种质进行多次聚类抽样分析,比较使用3种遗传相似系数(SM系数、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和2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和位点优先取样法)相组合确定的不同样本群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的大小,确定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的适宜方法;再分别对核心种质与原种质、核心种质与保留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进行t检验,以评价核心种质的代表性;通过绘制主坐标分布图观察核心种质和原种质的分布情况,并结合表型特征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应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取得的样本群比随机取样法具有更高的Ne、H和I,应用SM系数取得的样本群,其遗传多样性指标要优于Dice系数和Jaccard系数,综合利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系数筛选了46份燕山板栗核心种质,保留了原种质28.57%的样品,Ne、H和I分别为1.5317,0.3218和0.4910。t检验表明,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显著大于原种质,经主坐标分析和表型特征确认,核心种质在原种质的主坐标图中分布均匀,能够较全面地代表整个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位点优先取样法和SM相似性系数进行多次聚类,是构建燕山板栗核心种质较适宜的方法,构建的容量为46份的板栗核心种质,能充分代表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板栗 核心种质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痹祺胶囊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馨方 王强松 崔元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痹祺胶囊(马钱子、党参、丹参、白术、茯苓、川芎、三七、地龙、甘草、牛膝)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溶剂。方法 3种溶剂提取痹祺胶囊,水、石油醚、正丁醇的提取物与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痹祺胶囊(马钱子、党参、丹参、白术、茯苓、川芎、三七、地龙、甘草、牛膝)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溶剂。方法 3种溶剂提取痹祺胶囊,水、石油醚、正丁醇的提取物与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共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Griess Reagent法检测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以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炎症相关指标白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3种提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 3种提取物均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其中水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剂量依赖性最显著。在基因表达水平,只有水提取物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IL-6、COX-2、iNOS的mRNA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体外细胞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痹祺胶囊内容物以水、石油醚、正丁醇3种溶剂体系提取得到提取物均具有抗炎作用,但水提取物抗炎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祺胶囊 提取工艺 巨噬细胞 脂多糖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馨方 盛迅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654-657,共4页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迄今通过连锁分析和侯选基因筛查,已有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20个常染色体...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迄今通过连锁分析和侯选基因筛查,已有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20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RP和5个X-染色体连锁遗传型XLRP位点被定位,其中32个基因已被克隆,每种遗传方式都有多个基因被克隆。对于这些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经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内腐病的发生原因浅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馨方 郭燕 +2 位作者 李颖 张树航 王广鹏 《河北果树》 2018年第5期55-56,共2页
板栗内腐病是板栗在贮运外销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由病菌侵染或贮存不当而导致栗果变质、霉烂。近年来在我国河北、山东等主要栗产区发生较普遍,是板栗批发商和炒商都格外敏感的一种种仁病害,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种。
关键词 板栗 原因 病菌侵染 批发商 病害 栗果 霉烂 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内腐病防治措施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馨方 郭燕 +2 位作者 李颖 张树航 王广鹏 《北方果树》 2018年第5期4-4,共1页
板栗内腐病,又称栗种仁干腐病、栗黑斑病,是板栗贮运和货架期的重要病害,给生产和经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树体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树势,提升树体自身抗病能力。同时,在田间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对树体... 板栗内腐病,又称栗种仁干腐病、栗黑斑病,是板栗贮运和货架期的重要病害,给生产和经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树体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树势,提升树体自身抗病能力。同时,在田间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对树体和枝条造成伤口,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此外,及时刮除树体和枝干上的病斑,剪除病枯枝,并在病害部位涂药;秋季落叶后和冬季剪枝后及时清理栗园,减少病菌侵染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防治 经济损失 栽培管理 抗病能力 操作过程 侵染源 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英山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馨方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1-44,共4页
全域旅游是下一阶段全国旅游工作的重点取向,湖北省英山县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但其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相较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中英山县提出了"综合管理体制引领,龙头景区带动,美丽乡村贯穿,特... 全域旅游是下一阶段全国旅游工作的重点取向,湖北省英山县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但其作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相较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还有一定差距,未来发展中英山县提出了"综合管理体制引领,龙头景区带动,美丽乡村贯穿,特色产业带补充"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之上,英山县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GIS空间分析 发展模式 英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板栗叶片功能性物质筛选与分析
12
作者 张馨方 张树航 +3 位作者 李颖 郭燕 王广鹏 王英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45-252,共8页
为筛选板栗叶片中的功能性物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对4个板栗品种的成熟叶片进行了检测,结合ChemicalBook、化源网、相关药典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功能性物质,并对重点关注的18种次生代谢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 为筛选板栗叶片中的功能性物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对4个板栗品种的成熟叶片进行了检测,结合ChemicalBook、化源网、相关药典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出功能性物质,并对重点关注的18种次生代谢物在不同品种间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叶片中共检测到673种次生代谢物,包括黄酮、酚酸、生物碱、鞣质、萜类、木质素和香豆素等。PCA和聚类分析表明,燕山早丰和燕奎品种的次生代谢组学轮廓差异较小;对分类贡献率较大的次生代谢物是根皮素、香蜂草苷、柳匍匐次苷、熊果苷、肉桂酸、没食子儿茶素、原花青素B1等,表明代谢组差异可作为区分不同板栗品种的一种重要依据。筛选出功能性次生代谢物共202种,包括51种酚酸、24种生物碱、83种黄酮类、21种萜类、14种木质素和香豆素以及9种鞣质,其中原儿茶酸、山楂酸、熊果酸、鞣花酸、绿原酸、扁蓄苷、山柰酚-7-O-葡萄糖苷、槲皮素、绣线菊苷、紫云英苷、甜菜红苷、银锻苷、香蜂草苷、白麻苷等活性物质在叶片中含量较高,为板栗叶片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片 次生代谢物 功能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乡村旅游发展时空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馨方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0-33,45,共5页
利用统计学定量分析了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各年份的旅游营业收入情况,并从时空结构上来研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变化波动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武汉市乡村旅游业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稍慢;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全市GDP增长贡献显著;各区乡村旅... 利用统计学定量分析了武汉市各区乡村旅游各年份的旅游营业收入情况,并从时空结构上来研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变化波动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武汉市乡村旅游业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稍慢;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全市GDP增长贡献显著;各区乡村旅游收入两极分化严重,黄陂区占绝对优势;区域间变异系数波动大,全市乡村旅游业整体稳定性差。结合研究分析提出了:政府主导,精英共治,加强区域间合作;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融入乡愁因素;解决农民就业、生产方式和居住问题;创新旅游产品,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收入 空间结构理论 发展对策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馨方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9-22,共4页
通过选取2001—2015年湖北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及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指标,建立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经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以发现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负向... 通过选取2001—2015年湖北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及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指标,建立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经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以发现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负向均衡关系,旅游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情况各指标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了实现旅游业健康发展,湖北必须严控污染物的排放,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环境污染 GRANGER检验 协整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表型多样性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李颖 张树航 +2 位作者 郭燕 张馨方 王广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667-4682,共16页
【目的】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目的】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种质资源 花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板栗36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多样性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郭燕 张树航 +2 位作者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91-1009,共19页
【目的】揭示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为中国板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群体)240份资源的36个叶片表型性状(3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检测... 【目的】揭示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为中国板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中国10个省份(群体)240份资源的36个叶片表型性状(3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检测,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板栗叶片表型多样性水平及其与原产地的地理、环境因子关系。【结果】巢式方差分析表明,31个数量性状在群体内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叶片长、叶片宽、叶片长/宽、锯齿高度等15个数量性状及3个质量性状(叶片形状、叶基形状和叶缘锯齿特征)在群体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说明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丰富变异。群体间叶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7.95%,远小于群体内的92.05%,说明叶片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板栗叶片表型的平均变异系数(CV)和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8.05%和1.27,5个质量性状中以叶片形状的CV和H′最高(35.67%,0.86),叶缘特征最低(5.60%,0.07);31个数量性状的CV在8.68%(叶片长/宽)-32.73%(锯齿深度),H′在1.54(叶背茸毛密度)-2.09(叶片结构疏松度)。叶片外观形态、生理指标和解剖性状的平均H′分别为2.03、2.04和2.04,CV由高到低分别为15.27%(外观形态)>15.18%(生理指标)>12.17%(解剖结构)。10个群体表型性状CV均值在17.11%(陕西)-19.66%(山东),H′均值在0.99(安徽)-1.80(河北)。板栗叶片大多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年均气温等温度指标和年降水量与叶基形状、锯齿高度等性状呈负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正相关),与叶片长/宽呈正相关(经度和纬度与之呈负相关)。【结论】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变异,但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基因型间的变异),因而以叶片表型性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抗逆性、高光合效率等特异品种选育或相关研究时,研究重点应该放到广泛的个体基因型调查上,变异较为丰富均匀的群体可作为重点参考。板栗叶片大多外观形态和生理指标性状呈现以温度和降雨量因子为主导的梯度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片表型性状 群体间 群体内 变异规律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栗抗寒性相关指标筛选与评价方法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郭燕 张树航 +3 位作者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杨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0-48,共9页
【目的】建立板栗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方法,筛选可用于板栗抗寒性鉴定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方法】以源自8个省份的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组织褐变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 【目的】建立板栗抗寒性的鉴定评价方法,筛选可用于板栗抗寒性鉴定的形态和生理指标。【方法】以源自8个省份的16个板栗品种(系)休眠期1年生枝条为试验材料,采用电导法、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和组织褐变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枝条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析3种方法确定的LT50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板栗枝条各生理指标和组织结构与LT50的相关性。【结果】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相对电导率均呈近似"S"型变化趋势,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差异较大,其值为-26.64^-17.73℃。16个板栗品种(系)枝条TTC染色的总着色度随处理温度下降呈倒"S"型曲线变化,而枝条冻害指数和芽褐变率均随温度下降呈"S"型曲线变化,基于这3个指标拟合的LT50基本一致,且与基于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T50接近;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确定的16种板栗的LT50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板栗枝条木栓层厚度与木栓层比率与LT50呈极显著负相关,-20℃冷冻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与LT50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寒性鉴定的辅助形态和生理指标。【结论】电导法、组织褐变法及TTC染色法均可用于休眠期板栗树种的抗寒性鉴定,且以电导法测定的板栗抗寒性结果最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休眠期 抗寒性 电导法 组织褐变 TTC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角蛋白20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馨方 杨卓 王丹波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85-3187,共3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癌灶组织中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3例宫颈鳞癌癌灶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K20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K20在宫颈鳞癌癌灶组织的...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癌灶组织中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3例宫颈鳞癌癌灶组织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K20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CK20在宫颈鳞癌癌灶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6.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K20的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CK20对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及判断淋巴结转移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CK20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燕 张树航 +2 位作者 李颖 张馨方 王广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771-1782,共12页
为探究板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方法,以36个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的叶片为材料,结合叶片保水力的测定,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法、冷冻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记法,对21项抗旱相关解剖结构指标进行了观测,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筛... 为探究板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方法,以36个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的叶片为材料,结合叶片保水力的测定,采用多功能图像分析法、冷冻切片法和指甲油印记法,对21项抗旱相关解剖结构指标进行了观测,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筛选,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1项抗旱相关指标中有18项在36个板栗品种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主成分分析进一步从18项指标中筛选出6项典型抗旱指标,即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单位面积气孔总周长、叶柄长、上表皮细胞厚度和叶脉间距。按照隶属函数法结合6项典型抗旱指标及权重计算各品种抗旱性度量值(D),将36个品种划分为5类不同抗旱等级:高抗旱类型(HR)有4个品种,D值为0.60-0.80;抗旱类型(R)有10个品种,D值为0.50-0.59;中抗旱类型(MR)有13个品种,D值为0.30-0.49;低抗旱类型(LR)有6个品种,D值为0.20-0.29;不抗旱类型(S)有3个品种,D值为0-0.19。依据抗旱性度量值对36个板栗品种划分的抗旱性等级与采用叶片保水力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本研究为京津冀主栽板栗品种的抗旱性等级划分与科学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叶片保水力 解剖结构 隶属函数法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板栗可溶性糖相关性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颖 张树航 +2 位作者 郭燕 张馨方 王广鹏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3-504,共12页
为了向板栗资源挖掘、利用及优异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HPLC等方法对来源我国10个板栗主产省市的121个品种(系)果实采后17个可溶性糖相关性状系统检测,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主成... 为了向板栗资源挖掘、利用及优异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HPLC等方法对来源我国10个板栗主产省市的121个品种(系)果实采后17个可溶性糖相关性状系统检测,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板栗品种可溶性糖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57%和1.89;不同省区间板栗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存在差异,陕西品种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20.73%;河北品种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为1.88;安徽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都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27%和0.97。(2)果实蔗糖含量、果糖含量、甘露醇含量和已测糖类的总和(蔗糖、麦芽糖、水苏糖、果糖、甘露醇和山梨醇的含量总和)在省(群体)间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麦芽糖占比、水苏糖含量、水苏糖占比、山梨醇含量和山梨醇占比这7个性状在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且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3)17个性状的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13.04%,群体内变异占比86.96%,说明板栗果实可溶性糖相关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4)主成分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0.609%,主要特征向量为可溶性总糖含量(0.708)、蔗糖含量(0.619)、蔗糖占比(0.921)、麦芽糖占比(0.623)、水苏糖占比(0.664)、已测糖类的总和(0.647)及占比(0.951),可以利用该因子作为板栗果实甜度和口感的综合评价指标。(5)聚类分析将121份品种(系)分为2个类群,基本按地理距离而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种质资源 可溶性糖 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