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稞β-葡聚糖生理功效、提取技术及其新产品研发 被引量:25
1
作者 强小林 顿珠次仁 +8 位作者 张文会 谭海运 张玉红 魏新虹 次珍 朱睦元 陈建澍 陈正行 申瑞玲 《西藏科技》 2010年第2期6-9,25,共5页
本文是西藏近年在西藏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同名成果的技术总结。系统介绍了青稞品种β-葡聚糖含量普查筛选及其功效分析、动物、临床实验和提取,利用技术工艺中试、产品研发与试产、市场调研以及原料青稞生产技术规范等研... 本文是西藏近年在西藏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领域取得的同名成果的技术总结。系统介绍了青稞品种β-葡聚糖含量普查筛选及其功效分析、动物、临床实验和提取,利用技术工艺中试、产品研发与试产、市场调研以及原料青稞生产技术规范等研究进展和主要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聚糖 提取 检测 降血脂 藏青25 青稞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生产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92
2
作者 强小林 迟德钊 冯继林 《西藏科技》 2008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区的统计年鉴资料为依据,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青稞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实际经验,系统分析了对整个青藏高原区域的青稞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其正在由区域性口粮作... 以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区的统计年鉴资料为依据,并结合作者多年从事青稞科研与技术推广的实际经验,系统分析了对整个青藏高原区域的青稞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针对其正在由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的趋势和优势特色产业化发展要求,提出了推进青稞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生产 消费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强小林 顿珠次仁 +2 位作者 次珍 魏新虹 张玉红 《西藏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青稞既是西藏第一大粮食作物,凡有作物分布的地方都有青稞种植,最低种植海拔1000多米,最高种植海拔4750米。在全自治区74个县市区中,包括尼玛、革吉等高寒牧区在内共有65个县份种植青稞,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县份有堆龙德庆、曲水... 青稞既是西藏第一大粮食作物,凡有作物分布的地方都有青稞种植,最低种植海拔1000多米,最高种植海拔4750米。在全自治区74个县市区中,包括尼玛、革吉等高寒牧区在内共有65个县份种植青稞,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县份有堆龙德庆、曲水、达孜、林周、墨竹工卡、尼木,乃东、扎朗、贡嘎、隆子、朗卡子、洛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西藏 产业 粮食作物 作物分布 高寒牧区 种植 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强小林 曹广才 +4 位作者 许毓英 冬梅 吴东兵 寇嗥 侯立白 《西藏科技》 2001年第8期11-17,30,共8页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 ,在小结中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近期生产上以改进栽培...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 ,在小结中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近期生产上以改进栽培技术、科研上加快优质品种选育以期最终实现西藏小麦优质生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影响因子 环境 品种 栽培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保健青稞“藏青25”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16
5
作者 强小林 张桂芳 +2 位作者 付开地 梁春芳 次珍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8年第3期55-56,共2页
针对粮食自给问题解决后,西藏乃至整个藏区青稞加工转化增值要求日趋突出的问题,根据青藏高原天然无污染、青稞高纤维、高β-葡聚糖、高矿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适中等品质特点,选用株型理想、抗倒伏能力强、丰产性好的育种中间材料青海... 针对粮食自给问题解决后,西藏乃至整个藏区青稞加工转化增值要求日趋突出的问题,根据青藏高原天然无污染、青稞高纤维、高β-葡聚糖、高矿物质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适中等品质特点,选用株型理想、抗倒伏能力强、丰产性好的育种中间材料青海“1039”为母本和抗旱耐寒、适应性好的西藏农科院农业所优良品系“815078”为父本杂交,经过连续混合、单株交替选择和多年观察鉴定、比产试验、品质分析和区域试验,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保健青稞新品种藏青25,并于2001年8月通过西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后在全区推广。该品种在西藏大田产量6000-6750 kg/hm^2,比藏青320、喜玛拉19、北青3号、康青3号等推广品种增产1500 kg/hm^2左右,蛋白质含量11.96%,β-葡聚糖含量高达8.62%,既是典型的高产高蛋白品种,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见诸报道的β-葡聚糖最高的大麦品种,生产开发意义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青25 杂交选育 产量 Β-葡聚糖 栽培技术 青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区域青稞生产现状调研考察初报 被引量:22
6
作者 强小林 巴桑玉珍 扎西罗布 《西藏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36-38,共3页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统一要求和2009年2月上旬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议的分工安排,青稞生产栽培岗位专家(团队)与西宁、西藏和甘孜三个试验站一起完成了青藏区域青稞生产现状的基础(通信)调研。调查内容包括青稞生...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统一要求和2009年2月上旬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会议的分工安排,青稞生产栽培岗位专家(团队)与西宁、西藏和甘孜三个试验站一起完成了青藏区域青稞生产现状的基础(通信)调研。调查内容包括青稞生产与技术应用现状、生产设施与设备、产后加工与产品开发以及产业区建设现状和产业效益(经济、生态)提升等技术需求,大麦育种科研现状与资源技术需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现状 青稞 调研 高原区 青藏 产业技术 农业技术体系 技术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青稞育种的发展历史与成就 被引量:8
7
作者 强小林 巴桑玉珍 +1 位作者 唐亚伟 其米旺姆 《西藏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面积约占西藏地表面积的77.7%,主要农区分布在海拔3000—4100米之间、这里集中了约70%左右的可耕地。由于海拔高、... 西藏自治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是青藏高原的主体,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面积约占西藏地表面积的77.7%,主要农区分布在海拔3000—4100米之间、这里集中了约70%左右的可耕地。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温较低等,可种植作物种类十分有限。青稞是西藏的第一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占全自治区农作物总面积的60%以上;青稞育种是西藏最早开展的科研项目,前后已达五十余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发展历史 青稞 育种 地表面积 作物种类 种植面积 海拔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作物引种研究”前两年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强小林 欧珠 +3 位作者 贡嘎 杨庆寿 张乾舫 次珍 《西藏科技》 1999年第5期13-17,55,共6页
从一九九五年冬首批外出引种至一九九七年底,已累计引进20种大田作物4455个品种,19种蔬菜86个品种,2种花卉18个品种,1种牧草2个品种,合计42种作(植)物4561个品种以及“涂层尿素”、“烟熏剂农药”、“马铃薯脱毒繁种”等4项新技... 从一九九五年冬首批外出引种至一九九七年底,已累计引进20种大田作物4455个品种,19种蔬菜86个品种,2种花卉18个品种,1种牧草2个品种,合计42种作(植)物4561个品种以及“涂层尿素”、“烟熏剂农药”、“马铃薯脱毒繁种”等4项新技术,考察引进区域涉及国内12个省份和德、英、加、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经初步试验示范已从以前及上述引进品种中筛选出北青3号等5个品种开始进行大面积生产示范;初步筛选的布萨德(Bussard),轮抗6号,小冰麦8806、青海9号蚕豆等40个品种已经或即将开始进入多点比较示范(试验),“烟熏剂农药”已开始经营性推广;连续两年进行小麦品质化验的品种近4个,从中选出一批优质材料。上述结果无论对解决西藏农作物生产中长期存在的三个重点、难点问题,还是明确区内学术界的理论分歧、促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人员思想观念转变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引种 西藏 农业科研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大麦地方品种群体的主要性状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强小林 刘顺华 罗布卓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1-48,共8页
通过对1200份本地农家品种连年种植观察和室内考种资料统计分析证实,西藏大麦地方品种有明显的主体类群特征。大多数调查性状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又表现出生物多样性。外观形态上,西藏品种多表现为中高秆、多棱、疏穗、深色和... 通过对1200份本地农家品种连年种植观察和室内考种资料统计分析证实,西藏大麦地方品种有明显的主体类群特征。大多数调查性状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同时又表现出生物多样性。外观形态上,西藏品种多表现为中高秆、多棱、疏穗、深色和裸粒,但各样变异类型都有;品种生态型以春性中热为主,熟性相差40天左右,抗旱、耐碱、适应性较好;经济性状优越,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绝大多数品种平均值在45拉和45克以上,且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幅度,绝对相差分别达60粒和40克左右,并且有一批粗蛋白和扶氨员含量极高的品种,育种选择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地方品种 主类群特征 性状变异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改良和优质丰产育种研究报告(1996~2000) 被引量:2
10
作者 强小林 张乾舫 +6 位作者 贡嘎 次珍 梁春芳 卓嘎 冬梅 寇嗥 王建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4-25,共12页
针对西藏粮食生产上长期存在的小麦品质差,加工利用困难的突出问题,通过五年集中攻关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提出了近期以改进栽培技术、远期以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为重点的品质改良策略和具体要求与措施;②初步提出了小麦优质生产区划和... 针对西藏粮食生产上长期存在的小麦品质差,加工利用困难的突出问题,通过五年集中攻关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①提出了近期以改进栽培技术、远期以选育推广优良品种为重点的品质改良策略和具体要求与措施;②初步提出了小麦优质生产区划和选用优质品种、后期施肥、提早收获、有效防治病虫害为核心的优质小麦生产技术规程;③完成了1000余个(份)小麦品种材料的品质化验普查,筛选出150多份优质育种亲本材料和15个有一定生产利用价值的优质品种;④配置积累优质杂交组合784个,积累优良后代材料近3000份;⑤建成了西藏第一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品质化验实验室并培训4名仪器操作人员;⑥进行了新选优质品种和原生产品种的磨粉与食品加工实验,取得了新品种品质优的直接证据。上述结果不但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任务,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和我区的小麦优质化生产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区划 品种筛选 栽培技术 仪器分析 食品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杂粮豆作物生产现状与优势区域布局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强小林 《西藏科技》 2008年第7期15-20,共6页
依据统计年鉴资料,对西藏小杂粮豆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设发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青稞、豌豆、蚕豆优势商品生产带"、"三江流域青稞豌豆优势生产区"与"藏东南豆类特... 依据统计年鉴资料,对西藏小杂粮豆生产地位、特点、产需现状及其发展优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建设发展"一江两河中部流域青稞、豌豆、蚕豆优势商品生产带"、"三江流域青稞豌豆优势生产区"与"藏东南豆类特色小杂粮生产区"的建设规划和各区域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青稞 豆类作物 优势区划 发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五”以来农作物育种项目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强小林 冬梅 +3 位作者 尼玛卓玛 周强 其美旺姆 魏迎春 《西藏农业科技》 2004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八五”各农作物育种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扩大亲本来源,以杂交育种为主兼顾引种,新配杂交组合2809个,筛选积累了333个优异新品系和上万份杂交后代材料,收集国内外豆薯类育种材料82份;共育成审定新品种18个,其中春青稞... 在“八五”各农作物育种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及时调整育种目标,扩大亲本来源,以杂交育种为主兼顾引种,新配杂交组合2809个,筛选积累了333个优异新品系和上万份杂交后代材料,收集国内外豆薯类育种材料82份;共育成审定新品种18个,其中春青稞5个、冬青稞6个、冬小麦3个、春小麦2个、油菜2个;包括八五后期育成品种在内,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万亩,为十五育种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五”期间 农作物 育种项目 产量 品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强小林 曹广才 +6 位作者 许毓英 冬梅 吴东兵 寇嗥 侯立白 张乾舫 次珍 《西藏农业科技》 2001年第1期37-44,共8页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 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 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 上改进栽培技术、... 本文根据西藏和国内主要麦区代表小麦品种异地分期播种试验收 获样品化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明确种植环境条件、品种遗传特性和栽培技术 共同作用影响西藏小麦品质形成,提出了建立西藏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近期生产 上改进栽培技术、科研上加快优质品种选育以期最终实现西藏小麦优质生产的 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质 影响因子 环境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搞好青稞生产是实现粮食持续增长的关键 被引量:3
14
作者 强小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的种植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粮食缺口较大,加之自然灾害影响,出现了"十年徘徊"。当时出于提高粮食自给水平、解决温饱的迫切问题,生产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等存在"抓小麦"还是"抓青稞"...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藏的种植业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粮食缺口较大,加之自然灾害影响,出现了"十年徘徊"。当时出于提高粮食自给水平、解决温饱的迫切问题,生产主管部门、科研机构等存在"抓小麦"还是"抓青稞"的争论,而且此争论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末期。本文是作者在1987年西藏自治区作物学会"西藏粮食作物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交流论文,第一次通过系统分析明确提出了西藏粮食生产应首抓青稞的意见。为便于参加本次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期青藏青稞生产科研现场会的区外代表全面了解西藏对青稞生产认识的历史与现状,特与会议论文一并编印,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生产水 青稞 持续增长 西藏自治区 会议论文 灾害影响 主管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种植业发展的历史成就浅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强小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4-6,共3页
关键词 种植业 历史成就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优质冬小麦品种性状特点与栽培技术要求
16
作者 强小林 贡嘎 +1 位作者 次珍 张乾舫 《西藏科技》 2001年第8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优质冬小麦 品种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小麦品质改良研究》项目进展概况
17
作者 强小林 贡嘎 《西藏科技》 2001年第8期4-10,共7页
关键词 西藏 小麦 品质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区农作物引种试验研究项目技术报告
18
作者 强小林 贡嘎 +4 位作者 顾茂芝 次珍 张乾舫 杨庆寿 欧珠 《西藏农业科技》 2003年第2期20-28,共9页
为加快农业科学作物育种研究的步伐 ,适应生产上多作物多类型优良品种的需要 ,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 ,累计引进 50余种大田、园艺作物和个别牧草品种和材料 92 3 6个 (份、次 ) ;从已经试种的 61 1 9份材料中筛选出有生产利用价值的 1 1... 为加快农业科学作物育种研究的步伐 ,适应生产上多作物多类型优良品种的需要 ,提高科研效率和水平 ,累计引进 50余种大田、园艺作物和个别牧草品种和材料 92 3 6个 (份、次 ) ;从已经试种的 61 1 9份材料中筛选出有生产利用价值的 1 1种大田作物 45个品种、4种蔬菜 6个品种和优异 (大田作物 )育种亲本 550个以上 ,初步整理出有保存价值的种质资源材料近 40 0 0份 ;先后安排了1 0种作物 44个品种的大田比较试验和不同面积的生产示范 ,据此确定了各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经对大量试验示范资料的综合分析 ,对我区农作物引种的地位与作用及其适宜引种区域有了科学的认识。尤其是早中熟的北青 3号品种 ,因其突出的抗旱抗霜和丰产稳产性能自 1 998年起开始在广大高寒偏高寒农区全面推广 ,一举打破了该区域以往无良种应用的历史。项目不但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而且也促进了区内各作物育种的全面发展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思想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 实用技术 引进 试验 示范 引种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识西藏的“三农”问题
19
作者 强小林 《西藏发展论坛》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一 江总书记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加快西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这无疑把西藏的"三农"问题提高到了极为突出的地位,指明了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一 江总书记在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指出:加快西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这无疑把西藏的"三农"问题提高到了极为突出的地位,指明了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和重点.遵循"三个代表"思想特别是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发展我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应是十五期间全区特别是涉农部门和每一个从事农牧业工作的同志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农牧民 农业 农牧区 西藏 种植业生产 农业生产 实践“三个代表” 农牧业生产 粮食总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农业科技对西藏种植业生产的推动发展
20
作者 强小林 《西藏科技》 2011年第7期40-43,共4页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伴随着西藏社会经济面貌的历史性巨变,西藏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从原始到传统、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式转变。现代农业科技事业的创建发展,冬小麦推广和全区青稞良种化两大技术成就直接推动了全区粮食总产两次翻番,...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伴随着西藏社会经济面貌的历史性巨变,西藏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从原始到传统、从传统向现代的跨越式转变。现代农业科技事业的创建发展,冬小麦推广和全区青稞良种化两大技术成就直接推动了全区粮食总产两次翻番,实现了粮油自给有余,同时也使种植业生产条件与技术水平得到根本改善与提高,农民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事业 生产条件 种植业 西藏 社会经济 经营观念 跨越式 良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