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彭宇程 黄启祥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5月至2016年4月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患者100例进...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5月至2016年4月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患者100例进行程控随访,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随访(37.3±20.1)个月,有25例(25.0%)自发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事件,得到起搏器的正确诊断并进行适当ICD治疗[放电或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19例(19.0%)因起搏器错误诊断并进行了不适当ICD治疗(放电或ATP)。44例共诊断VF 271阵次(其中正确204阵次,占75.3%),VT 433阵次(其中正确217阵次,占50.1%),共放电治疗492次(其中正确270次,占54.9%),ATP治疗765次(其中正确342次,占44.7%,有效终止室心律失常158次,占46.2%)。动态心电图记录非持续性VT,ICD治疗组与非治疗组间非持续性VT≥5次/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患者得到获益;非持续性VT≥5次/24 h对SCD一级预防患者植入ICD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随访 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宇程 张高星 石晓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4-325,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例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静脉药瘾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右心,且绝大多数累及三尖瓣。肺部急性炎症浸润或多发性肺脓肿是... 目的探讨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和2例左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结果静脉药瘾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多见于右心,且绝大多数累及三尖瓣。肺部急性炎症浸润或多发性肺脓肿是其主要临床特征。预后多良好。结论静脉药瘾者左、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有明显区别。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瘾者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宇程 李志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5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92例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5mg组(R5组,n=30)、瑞舒伐他汀20mg组(R20组,n=31)、阿托伐他汀20mg组(A20组,n=31),... 目的:研究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进一步探讨他汀类药物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92例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5mg组(R5组,n=30)、瑞舒伐他汀20mg组(R20组,n=31)、阿托伐他汀20mg组(A20组,n=31),同期行冠脉造影的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单纯CAG组)。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24h四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CD63变化。结果:R5、R20和A20组CD62P百分率术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单纯CAG组术后无明显升高(P>0.05)。与R20组相比,R5、A20组术后CD62P百分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5组CD62P百分率与A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5、A20组CD63百分率明显高于R2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5组CD63百分率与A2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20组CD63百分率与单纯CA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检测表明经皮冠脉介入术术后循环外周血小板活性增高,对评估术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具有积极意义;瑞舒伐他汀具有抑制血小板作用,并随剂量升高而加强,并且安全有效,PCI术前负荷剂量服用可使患者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CD62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用于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112例观察
4
作者 彭宇程 张高星 +1 位作者 赖兆新 赖浚兴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4期397-398,共2页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诊疗术后使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使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进行股动脉穿刺部...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诊疗术后使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12月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12例患者,使用经皮血管闭合器Angio-seal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的即刻止血效果及术后至出院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109例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7.3%,成功者均在lmin内止血;术后下肢制动时间为4~12h(平均5.4h);术中和术后随访期间发生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67%,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血管闭合器 冠状动脉造影 介入治疗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伟栋 张高星 +3 位作者 张红环 彭宇程 赖浚兴 张学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26-529,533,共5页
目的评价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经超声测量EAT,比较各组EAT,... 目的评价经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A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 9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经超声测量EAT,比较各组EAT,分析冠心病患者EAT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的相关性,观察EAT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92例患者中,冠心病组67例,其中轻度组19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12例;非冠心病组25例。冠心病组EAT显著大于非冠心病组(t=-5.35,P<0.05);冠心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间随病变程度加重,EAT逐渐增大(F=9.8,P<0.01)。EAT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r=0.379,P<0.01)及CAS(r=0.67,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5.057,P<0.05)。EAT>5.16mm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68.0%,ROC曲线下面积为0.0822。结论超声测量EAT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实用,EAT与冠心病关系密切,可以辅助诊断冠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心包 脂肪组织 冠状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英萍 覃铁和 +2 位作者 彭宇程 阮海刚 张爽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 32例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即经短期有创机械通气后 ,继续给予无创鼻 (面 )罩... 目的 探讨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 32例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即经短期有创机械通气后 ,继续给予无创鼻 (面 )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撤机方法 ;对照组 30例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为回顾性病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征象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pH ,PaO2 ,PaCO2 ,SaO2 )的变化 ,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情况 ,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排血量 (CO)、心脏指数 (CI)、每搏量 (SV)及外周血管阻力 (SVR)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征象改善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发生率明显降低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 及SaO2 明显改善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pH及PaCO2 变化不大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CO、CI及SV显著升高 ,SVR及HR显著下降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有创 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老年急性肺水肿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明显改善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 ,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 ,是抢救老年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肺水肿 有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 血流动力学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YP20压迫止血器和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止血效果对比 被引量:9
7
作者 赖浚兴 高伟栋 +3 位作者 张学芳 林如明 彭宇程 张高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比较LPYP20压迫止血器和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16例,电脑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其中64例采用LPYP20压迫止血器,52例采用Medp... 目的比较LPYP20压迫止血器和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桡动脉止血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16例,电脑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其中64例采用LPYP20压迫止血器,52例采用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观察两组术后止血情况、桡动脉闭塞及局部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均能成功止血。两组在出血及桡动脉闭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包扎远端肿胀、麻木、皮肤破损方面,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优于LPYP20压迫止血器[17.3%(9/52)vs.35.9%(23/64),P<0.05;13.5%(7/52)vs.32.8%(21/64),P<0.05;1.9%(1/52)vs.12.5%(8/64),P<0.05]。结论两种压迫器均能成功达到止血目的 ,但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对周围组织压迫更少,对皮肤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出血 桡动脉 并发症 LPYP20压迫止血器 Medplus桡动脉止血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机能指数和血浆脑钠肽评估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高星 张学芳 +8 位作者 陈彪 赖兆新 林如明 彭宇程 高伟栋 任强 赖浚兴 宋岸坚 孙炎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67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SHF(LVEF<50%)及DHF组(LVEF≥50%)。32名健康者... 目的探讨超声指标——心肌机能指数(Tei)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鉴别收缩性心力衰竭(SHF)及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心力衰竭患者67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SHF(LVEF<50%)及DHF组(LVEF≥50%)。32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常规超声指标及Tei指数,并采用ELISA法测得血浆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HF及SHF组Tei指数、BNP显著增高(P<0.01);心力衰竭两组相比,Tei指数、BNP在SHF组显著升高(0.63±0.11)比(0.82±0.20)ng/L,P<0.01;713.38ng/L比1345.86ng/L,P<0.05,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结论Tei指数、BNP在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二者可鉴别SHF及D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利钠肽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医生电话随访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孙炎华 张高星 +6 位作者 林如明 赖兆新 谭文锋 彭宇程 任强 赖浚兴 宋岸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421-423,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戒烟依从性[90.32%(56/62)vs.75.00%(45/60),χ2=5.02,P<0.05]、服药依从性[91.25%(73/80)vs.77.50%(62/80),χ2=5.74,P<0.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90.00%(72/80)vs.76.25%(61/80),χ2=5.39,P<0.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电话随访 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戒烟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与其支架术前CRP、Fib、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炎华 靳妮娜 +7 位作者 张高星 林如明 赖兆新 谭文锋 彭宇程 任强 赖浚兴 宋岸坚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与其支架术前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110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治疗的ACS患者(ACS组),测定两组患者CRP、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与其支架术前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1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和110例接受冠脉支架术治疗的ACS患者(ACS组),测定两组患者CRP、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6个月后对ACS组患者进行心血管事件评定,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35例)和非事件组两组(75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CS组患者CRP[(2.02±1.17)mg/L比(11.15±3.12)mg/L]、Fib[(2.65±1.07)g/L比(4.03±1.19)g/L]、D-二聚体[(193.97±18.13)μg/L比(632.15±21.72)μg/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非事件组患者比较,事件组CRP[(9.69±3.14)mg/L比(14.28±3.32)mg/L]、Fib[(3.88±1.09)g/L比(4.36±1.23)g/L]、D-二聚体[(509.13±21.57)μg/L比(895.77±25.03)μg/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事件组患者CRP与Fib(r=0.41,P<0.05)、D-二聚体(r=0.54,P<0.01)水平呈正相关,Fib与D-二聚体亦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健康体检者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术前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越高,其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C反应蛋白质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与狭窄程度相关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穗翩 陈钜涛 +3 位作者 黎冠东 彭宇程 伍振富 叶杰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8期5-10,共6页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VH-IVUS)对颈动脉狭窄斑块性质以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IVUS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性质与狭窄程度。按照管腔狭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中度狭窄组(狭窄程度50%~69%)及重度狭窄组(狭窄程度≥70%),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狭窄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斑块负荷越来越重(P<0.05),而外弹力膜横截面积越来越小(P<0.05)。重度狭窄组有更大的纤维组织面积(P>0.05),而轻度狭窄组钙化组织面积及坏死核心面积更大(P<0.05),并且三组狭窄斑块中纤维组织比例越来越高(P<0.05),而钙化组织比例及坏死核心比例却越来越小(P<0.05)。相关性分析示管腔狭窄程度与纤维组织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0.694,P=0.003),而与钙化组织及坏死核心比率呈负相关(r=-0.375,P=0.011;r=-0.348,P=0.015)。轻度狭窄组斑块以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TCFA)和钙化薄纤维帽纤维粥样斑块瘤(CaTCFA)为主。结论: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能够为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在诊断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虚拟组织学成像 颈动脉斑块性质 颈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伟栋 张高星 +6 位作者 张红环 彭宇程 赖浚兴 张学芳 陈基华 林如明 赖兆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85-288,297,共5页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25例和CAD组67例,CAD组依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亚组;经超声测量EAT和IM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和颈动脉IMT进行比较,将EAT和颈动脉IMT与C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与非CAD组比较,EAT和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6.54±1.21)mmvs.(4.98±1.33)mm,P<0.05;(1.02±0.20)mm vs.(0.83±0.18)mm,P<0.05];CAD三亚组之间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EAT和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AT(r=0.624,P<0.001)及颈动脉IMT(r=0.392,P<0.001)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呈直线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和颈动脉IMT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是0.028和0.032(P<0.05)。以EAT值≥5.16 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3.6%,特异性6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82.2%(P=0.001);以颈动脉IMT≥0.87 mm预测CAD的敏感性77.6%,特异性64.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76.6%(P=0.001)。结论经超声测量EAT和颈动脉IM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内超声检查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基华 林如明 +1 位作者 谭文锋 彭宇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总结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artery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解剖影像特点,并分析其介入治疗方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目的总结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coronary artery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的解剖影像特点,并分析其介入治疗方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90例右冠状动脉CTO患者的影像及PCI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CTO闭塞部位在近、中、远端的分别为47例(52.2%)、28例(31.1%)、15例(16.6%)。闭塞段跨越第一、第二转弯的例数分别是53例和25例,占总例数的86.7%;闭塞处发出分支血管的有62例(68.8%);闭塞近端如刀切样的有51例(56.6%);CTO长度>15 mm的为84例(93.3%),钙化影严重的为16例(17.8%)。一共完成血运重建的为66例,成功率为73.3%。出现严重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穿孔2例(2.2%),经介入方法处理后均无需外科治疗。结论右冠状动脉特殊的解剖影像增加介入治疗的难度。充分研究右冠状动脉的解剖特点有利于提高PCI治疗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冠状动脉 影像 慢性完全闭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生电话随访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炎华 靳妮娜 +8 位作者 张高星 林如明 赖兆新 谭文峰 彭宇程 任强 高伟栋 赖浚兴 宋岸坚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6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出院时叮嘱入选患者术后1年内需服五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及他汀类药...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出院时叮嘱入选患者术后1年内需服五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及他汀类药物,只对随访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完全依从性和总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话随访 冠脉支架植入术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伟栋 张高星 +5 位作者 彭宇程 赖浚兴 张学芳 陈基华 林如明 赖兆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导管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96例,根据消融策略分为两组:Ⅰ组51例为环肺静脉前庭消融(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Ⅱ组45例为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 目的比较两种导管消融策略治疗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长期持续性房颤患者96例,根据消融策略分为两组:Ⅰ组51例为环肺静脉前庭消融(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Ⅱ组45例为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疗效。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消融放电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Ⅰ组、Ⅱ组无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比例分别为70.6%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结论 CPVA后即电复律再行左房线性消融的策略与传统的CPVA和左房线性消融后再电复律相比,虽然未减少并发症和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率,但是可明显减少消融放电时间、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消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线性消融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伟栋 张高星 +6 位作者 张红环 彭宇程 赖浚兴 张学芳 陈基华 林如明 赖兆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接受冠状动脉IVUS患者,应用常规超声测量EAT,并用IVUS测算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和非CAD组,再根...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接受冠状动脉IVUS患者,应用常规超声测量EAT,并用IVUS测算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和非CAD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将CAD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中度病变亚组及严重病变亚组;比较各组EAT的差异,观察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率、斑块类型以及CAD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D组EAT值为(6.54±1.21)mm,非CAD组为(4.98±1.3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随着CAD病变程度的加重,轻度、中度及严重病变亚组间EAT值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软斑块亚组EAT较钙化斑块亚组[(7.16±1.00)mm vs(5.34±1.40)mm,F=0.085,P<0.05]及混合斑块亚组[(6.20±1.95)mm,F=0.005,P<0.01]明显升高。EAT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值5.057,P=0.028)。结论超声测量EA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CAD患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心外膜脂肪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伴传导阻滞患者的近期随访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学芳 张高星 +2 位作者 彭宇程 孙刚 刘金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伴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在我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45例,按照QRS时限、形态分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分别评...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心力衰竭伴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连续入选在我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45例,按照QRS时限、形态分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分别评估、测量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浓度.结果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组和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组患者术后NYHA分级改善[(2.8±0.3)级比(3.6±0.2)级,(2.9±0.3)级比(3.5±0.4)级,P<0.05],LVED缩小[(67.2±7.5)mm比(74.2±6.5)mm,(66.4±9.9)mm比(75.8±9.1)mm,P<0.05],LVEF增大[(33.6±7.7)%比(26.6±7.2)%,(44.4±5.1)%比(28.6±5.7)%,P<0.05],血浆BNP浓度下降[(3988.4±628.3)pg/ml比(8542.6±1384.9)pg/ml,(3573.2±749.5)pg/ml比(6666.2±1110.5)pg/ml,P<0.05];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组NYHA分级没有改善[(3.3±0.2)级比(3.4±0.3)级,P>0.05],LVED无变化[(61.2±5.0)mm比(62.4±4.3)mm,P>0.05],LVEF没有增大[(35.2±12.3)%比(33.4±11.8)%,P>0.05],血浆BNP浓度无明显变化[(6844.7±774.8)pg/ml比(7558.6±1327.4)pg/ml,P>0.05].结论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够改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不能改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传导阻滞 心功能 B型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不同缝合技术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赖浚兴 谭文峰 彭宇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预埋技术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缝合技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行EVAR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VCD(VCD...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vascular closure device,VCD)预埋技术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缝合技术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中的应用。方法将86例行EVAR的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VCD(VCD采用Perclose Proglide^(TM),美国雅培)预埋技术(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股动脉切开后缝合技术(3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口部位有无出血、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30 d复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吻合口有无血管并发症等。结果 86例患者EVAR手术成功。试验组共采用132枚VCD修复69条股动脉,其中9条股动脉使用3枚VCD,1条股动脉缝合失败(24 F),1例术后6个月出现右股动脉局限严重狭窄,均行外科处理痊愈,缝合成功率为98.5%(68/69)。对照组32例手术成功,处理40条股动脉,术后大血肿并重新切开处理1例,术后1个月随访均未见明显狭窄。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2.4±1.5)h vs.(3.2±0.9)h]、卧床时间[(1.8±0.9)d vs.(8.6±4.7)d],术后住院时间[(4.6±1.8)d vs.(12.5±5.1)d]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VCD预埋技术完成EVAR安全可行,尤其在缩短卧床及住院时间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缝合器 股动脉切开 预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颤动数预测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启祥 彭宇程 +2 位作者 郑悦海 方红 张伟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722-725,共4页
目的 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 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 目的 探讨颤动数(FibN)预测心脏性猝死(SCD)一级预防植入植入型心脏复律降颤器(ICD)有效性的价值.方法 FibN的临床应用:使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参数QRS、QTc和LVEDd(记为FibNVT/VF=LVEDd·QRS·QTc-1).通过起搏器程控仪调取我院符合SCD一级预防并植入ICD患者的起搏器数据,根据是否发生诊断正确的心血管事件(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及适当的ICD治疗分成2组,对比分析指标在两组间的统计差异程度.结果 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有效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 0.613~0.853),且当FibNVT/vF≥14.995时,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64.3%(95%CI 0.613~0.875).结论 FibNVT/VF预测SCD一级预防植入ICD的有效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 颤动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近期及远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芳 张高星 +3 位作者 高伟栋 彭宇程 孙刚 刘金学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连续随访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近期、远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评估和(或)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半年、1、2年的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 目的连续随访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患者,观察近期、远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连续入选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评估和(或)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半年、1、2年的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半年、1、2年患者NYHA分级改善、LVED缩小、LVEF增大、血浆BNP浓度下降(均为P<0.05);与术后半年相比,术后1、2年患者NYHA分级改善、LVED缩小、LVEF增大、血浆BNP浓度下降(均为P<0.05);与术后1年相比,术后2年NYHA分级没有改善、LVED无变化、LVEF无增大、血浆BNP浓度无下降(均为P>0.05)。结论 CRT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半年、1年心脏功能,但术后2年随访心脏功能无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功能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