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1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中红外光谱 二维红外光谱 酚酸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HPLC对不同产地地黄快速无损鉴别
2
作者 乔璐 阴紫钰 +6 位作者 段浩瀚 谢赢赢 徐可可 刘永红 李菊香 董诚明 王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I0003-I0009,共12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1419、1353、1238、1145、1053、925、799、700^543 cm^(-1)波位处有相同的吸收峰。其中河南省内3个地区的样品差异主要出现在1519^1494 cm^(-1);河北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571和1020 cm^(-1)处;山西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790^1642、1440、1030 cm^(-1);各省之间差异性比较中,山东省与其他各省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1331、1582 cm^(-1);各县区之间的差异主要出现在1796、1718、1640、1606^1567、1492、1453、1277、1024 cm^(-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中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对不同产地山茱萸快速鉴别
3
作者 王磊 陈园杰 +6 位作者 栗磊 刘永红 徐可可 余焕英 杨林林 董诚明 乔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67,共7页
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方法,对不同产地山茱萸的快速鉴别。运用中红外技术对三个省七个产地共30批山茱萸药材进行扫描,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将山茱萸药材红外光谱与马钱苷... 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方法,对不同产地山茱萸的快速鉴别。运用中红外技术对三个省七个产地共30批山茱萸药材进行扫描,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将山茱萸药材红外光谱与马钱苷、莫诺苷、熊果酸三种标准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二维红外相关图谱。利用分析软件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不同产地的气候因素对其差异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个产地平均光谱的峰位和峰形相似度较高,而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红外相关谱差异在2370~2400、2200~2300、1500~1650 cm^(-1)三个波段基团频率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山茱萸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七个产地划分为三个表征群,其中陕西丹凤、陕西佛坪、陕西商洛、陕西周至聚为一类,浙江临安聚为一类,河南西峡和河南栾川聚为一类。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进行产地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山茱萸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有效融合策略探究
4
作者 徐可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在诸多领域均有不错的表现,其中包括教育领域,打造数字化环境网络学习空间,扩展课堂教学空间。师生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便利的沟通以及交流,更可以利用设备展示学习资料,有助于资... 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在诸多领域均有不错的表现,其中包括教育领域,打造数字化环境网络学习空间,扩展课堂教学空间。师生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中进行便利的沟通以及交流,更可以利用设备展示学习资料,有助于资源的共享,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与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融合的必要性,接着基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提供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空间进行融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网络学习空间 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新型油水分离器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可可 李积彬 姚旺 《机电工程技术》 2009年第10期77-78,87,共3页
近来餐厨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介绍一种餐厨垃圾的处理工艺,详细说明了该工艺中油水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装置的分离效果。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处理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空间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可可 沈中禹 《视听》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随着电影人在空间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构建出差异化、多样化的空间表达。这类电影在物质空间上通过中国极具特色的地理版图与样貌折射出多样繁荣的民族文化,在想象空间中则以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与民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 随着电影人在空间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构建出差异化、多样化的空间表达。这类电影在物质空间上通过中国极具特色的地理版图与样貌折射出多样繁荣的民族文化,在想象空间中则以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与民族符号在电影叙事中运用诗意化表达产生“化学反应”。在社会空间上,中国现实主义电影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关系问题、对家国情怀与身份认同的探讨,传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总结,以及对当下社会的人文关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空间呈现要始终坚持与民族文化、本土特色相结合,形成更具中国特色且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空间 现实主义电影 隐喻 地域性 文化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破碎顶板回采巷道支护优化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可可 宋新龙 查文华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109,共4页
通过理论计算对青东矿深部破碎顶板726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原有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大型岩土工程专业软件FLAC3D对优化前后支护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两种支护情形下上覆围岩的应力、位移及塑性区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破碎顶板 巷道支护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9届日本国际模具暨金属加工技术展览会综述
8
作者 徐可可 李积彬 《模具制造》 2009年第2期30-34,共5页
介绍了第19届日本国际模具暨金属加工技术展览会的基本概况,并对展会现场多个参展企业展出的产品作出了比较详细地描述,分析了日本机械模具行业发达的原因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 日本 模具 金属加工 展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中黄酮含量 被引量:11
9
作者 程亚倩 陶月良 +1 位作者 张锋 徐可可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研究了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测定芹菜叶、银杏叶植物中黄酮含量的方法 ,与原比色法相比 ,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关键词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 银杏叶 芹菜叶 黄酮 植物 含量测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与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可可 李志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803-806,共4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uin type1,SIRT1)是一种细胞代谢辅酶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过转录调控,参与基因转录、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的调节,具有延长生物寿命和延缓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发展的作用,在抗衰老研究领...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sirtuin type1,SIRT1)是一种细胞代谢辅酶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通过转录调控,参与基因转录、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的调节,具有延长生物寿命和延缓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发展的作用,在抗衰老研究领域备受关注。近年的研究显示SIRT1在眼科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眼表疾病、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以及眼底病等,针对SIRT1活性的促进可能成为眼科新型药物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SIRT1与眼科疾病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 眼科疾病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7A52铝合金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燕滨 徐可可 陈学荣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186-189,共4页
通过电偶序测试,对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7A52的腐蚀倾向进行了预测;通过对不同金属耦合的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的测试,验证了阳极电偶腐蚀效应,得到了电偶腐蚀过程受阴极控制的结论;通过对7A52与5A06在不同面积比情况下偶合电偶电... 通过电偶序测试,对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7A52的腐蚀倾向进行了预测;通过对不同金属耦合的电偶电流与电偶电压的测试,验证了阳极电偶腐蚀效应,得到了电偶腐蚀过程受阴极控制的结论;通过对7A52与5A06在不同面积比情况下偶合电偶电流的测试,发现电偶电流与面积比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52 电偶腐蚀 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振动注射的手机导光板注射成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海雄 李积彬 徐可可 《模具工业》 2010年第9期46-48,51,共4页
针对手机导光板注射成型产生的各种缺陷,提出在注射成型过程中的注射、保压、冷却3个阶段对模具型芯施加超声振动,以避免塑件成型缺陷的产生。试验证明,用该方法成型的手机导光板质量好、成品率高,光学性能好,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 超声振动 手机导光板 注射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同模异腔模具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雄 李积彬 徐可可 《模具制造》 2010年第9期7-10,共4页
针对同模异腔模具容易发生流动不平衡现象,本文使用MoldFlow重点进行了浇注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并对成型过程进行了多方面的仿真分析,有效地保证了模具设计的质量和试模成功率。
关键词 MOLDFLOW 同模异腔模具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栖车辆Al-Zn-In-Mg-Ti牺牲阳极的保护性能
14
作者 宋高伟 黄燕滨 +3 位作者 丁华东 刘学斌 徐可可 边飞龙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6,9,共3页
两栖车辆工作在高温、干湿交替的环境中,腐蚀十分严重,常用牺牲阳极和防腐蚀涂层技术进行阴极保护。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失重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自腐蚀、自放电条件下,两栖车辆Al-Zn-In-Mg-Ti牺牲阳极的溶解性能和对阴极材料的保护... 两栖车辆工作在高温、干湿交替的环境中,腐蚀十分严重,常用牺牲阳极和防腐蚀涂层技术进行阴极保护。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失重法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自腐蚀、自放电条件下,两栖车辆Al-Zn-In-Mg-Ti牺牲阳极的溶解性能和对阴极材料的保护性能。结果表明:自放电下Al-Zn-In-Mg-Ti牺牲阳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阴极材料的腐蚀速率,但保护效果不理想,牺牲阳极的活化性能一般,腐蚀产物不易脱落,但有基体晶粒脱落;自腐蚀下Al-Zn-In-Mg-Ti牺牲阳极受表面腐蚀产物和氧化膜影响,活性点随着自腐蚀的进行不断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防护 牺牲阳极 Al-Zn-In-Mg-Ti合金 两栖车辆 电化学阻抗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凌草药渣固体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璐 周省委 +5 位作者 徐可可 张高阳 刘汶泽 曹小凤 杨林林 董诚明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为筛选出冬凌草药渣固体发酵工艺的最适条件,研究不同接种量、不同料液比、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温度处理下酵母菌、乳酸菌固体发酵工艺对冬凌草药渣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粗灰分、赖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为筛选出冬凌草药渣固体发酵工艺的最适条件,研究不同接种量、不同料液比、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温度处理下酵母菌、乳酸菌固体发酵工艺对冬凌草药渣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钙、粗灰分、赖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固体发酵最优条件:接种量6%、料液比1∶1.2、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28℃。此条件下,粗蛋白、粗脂肪、钙、粗灰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分别相较于发酵前提高0.93%、23.08%、13.89%、19.74%、15.00%、16.22%,粗纤维含量相较于发酵前减少1.19%。齐墩果酸含量与熊果酸含量相关性达到0.86,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钙、粗灰分、赖氨酸含量相关性分别达到0.95、0.97、0.90,呈极显著正相关。乳酸菌固体发酵最优条件:接种量6%、料液比1∶1.2、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28℃。此条件下,粗蛋白、粗脂肪、钙、粗灰分、赖氨酸含量分别相较于发酵前提高33.02%、23.08%、74.07%、51.32%、21.21%,粗纤维含量相较于发酵前减少24.76%。粗蛋白含量与赖氨酸含量相关性达到0.77,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酵母菌和乳酸菌固体发酵方法均可使冬凌草药渣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药渣 固体发酵 发酵工艺 酵母菌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正癸烷在螺旋管中传热与裂解吸热现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星 徐可可 孟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25,共6页
探讨了正癸烷的裂解吸热反应对流动、传热和化学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裂解吸热反应把加热热量转换成了燃料分子的化学能,与未考虑热裂解的计算结果相比,考虑裂解反应时出口处流体平均温度降低了约50 K,壁面温度降低了约70 K,... 探讨了正癸烷的裂解吸热反应对流动、传热和化学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裂解吸热反应把加热热量转换成了燃料分子的化学能,与未考虑热裂解的计算结果相比,考虑裂解反应时出口处流体平均温度降低了约50 K,壁面温度降低了约70 K,对流传热系数提高了10%左右。这一方面是因为裂解引起的密度降低、轴向速度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裂解反应提高了螺旋管截面的径向速度,加强了二次流动,增加了壁面湍动能。正癸烷在内侧温度较高的区域裂解度较高,因此螺旋管内侧温度降低,环向温度分布变均匀;裂解度越大,环向温度分布越均匀。与热结焦有关的烯烃类裂解产物C_2H_4,C_3H_6在温度较高的内侧质量分数较大,表明结焦更可能发生在螺旋管的内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燃料 热解 结焦 二次流动 对流 数值模拟 超临界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A52铝合金干湿交替情况下电偶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 黄燕滨 +2 位作者 徐可可 周科可 东晓林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下7A52铝合金在干湿周浸使用过程中的电偶腐蚀现象。方法实验配制3.5%的Na Cl水溶液浸泡试样,实验周期为504 h,全浸试样作为对比试样,在实验周期内一直浸泡在Na Cl水溶液中。测试试样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与5A06,38Cr Si... 目的研究海洋环境下7A52铝合金在干湿周浸使用过程中的电偶腐蚀现象。方法实验配制3.5%的Na Cl水溶液浸泡试样,实验周期为504 h,全浸试样作为对比试样,在实验周期内一直浸泡在Na Cl水溶液中。测试试样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与5A06,38Cr Si之间的电偶电流及电偶电压,使用SEM分析腐蚀后的表面形貌。结果 7A52-5A06干湿周浸试样电偶电流变化不大,全浸试样电偶电流较初期变化较大,后期电偶电流的大小只有初期电偶电流大小的1/8左右,7A52-38Cr Si全浸试样与干湿交替情况下电偶电流基本相同。随着试验的进行,干湿交替及全浸情况下电偶电流的差异逐渐变大,电偶电流增大约为实验初期的10倍;全浸情况下试样表面腐蚀产物较致密,干湿周浸情况下腐蚀产物较为疏松。结论在3.5%的Na Cl水溶液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5A06,7A52-38Cr Si的平均电偶腐蚀速度要大于全浸状态下的平均电偶腐蚀速度,干湿周浸情况下,7A52-5A06,7A52-38Cr Si腐蚀后试样表面形态具有较大差异,5A06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耐腐蚀性要好于7A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52 电偶腐蚀 干湿周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S对脑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文雅 王海 +3 位作者 高松年 徐可可 张微微 顾玉玲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患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Ⅰ型患者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7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中选取6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从随机数字表中提取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均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结果:治疗前组间FMA评分、MBI指数、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FMA评分、MBI指数、VAS评分比较,治疗4周,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2周,FMA评分、MBI指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两组VAS评分、FMA评分、MB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TMS用于治疗脑卒中后CRPSⅠ型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上肢活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型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9
作者 王海 徐可可 +3 位作者 高松年 顾玉玲 孙小星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分为CRPS组(CRPS I型)和非CRPS组各60例。比较两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析血清IL-6、TNF-α水平与CRPS I型患者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上肢活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的相关性。将CR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rTMS治疗,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结果:CRPS组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1±4.17)pg/mL和(18.37±10.05)pg/mL,高于非CRPS组的(4.79±2.62)pg/mL和(12.87±6.8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F-α水平升高是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的危险因素(P<0.05),而IL-6水平与脑卒中后发生CRPS I型无关(P>0.05)。CRPS组血清IL-6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425,P<0.01),与FMA评分无关(P>0.05),TNF-α水平与疼痛VAS评分存在正相关性(r=0.219,P<0.05),与FMA评分存在负相关性(r=-0.694,P<0.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rTMS可明显降低IL-6、TNF-α水平,IL-6水平与疼痛严重程度正相关,TNF-α水平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TMS用于治疗脑卒中后CRPS I型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enterNet的玉米雄蕊无人机遥感图像识别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杨蜀秦 刘江川 +3 位作者 徐可可 桑雪 宁纪锋 张智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6-212,共7页
为准确识别抽雄期玉米雄蕊实现监测玉米长势、植株计数和估产,基于无锚框的CenterNet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分析玉米雄蕊的尺寸分布,并在特征提取网络中添加位置坐标,从而提出一种改进的玉米雄蕊识别模型。针对雄蕊尺寸较小的特点,去除Cente... 为准确识别抽雄期玉米雄蕊实现监测玉米长势、植株计数和估产,基于无锚框的CenterNet目标检测模型,通过分析玉米雄蕊的尺寸分布,并在特征提取网络中添加位置坐标,从而提出一种改进的玉米雄蕊识别模型。针对雄蕊尺寸较小的特点,去除CenterNet网络中对图像尺度缩小的特征提取模块,在降低模型参数的同时,提高检测速度。在CenterNet特征提取模型中添加位置信息,提高定位精度,降低雄蕊漏检率。试验结果表明,与有锚框的YOLO v4、Faster R-CNN模型相比,改进的CenterNet雄蕊检测模型对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玉米雄蕊识别精度达到92.4%,分别高于Faster R-CNN和YOLO v4模型26.22、3.42个百分点;检测速度为36 f/s,分别比Faster R-CNN和YOLO v4模型高32、23 f/s。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无人机遥感图像中尺寸较小的玉米雄蕊,为玉米抽雄期的农情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雄蕊 无人机遥感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Ce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