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构维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少癸 韩佳钰 +2 位作者 陈思榕 Rob LAW 章牧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105,共15页
乡村旅游精英在乡村振兴、消除贫困、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乡村旅游精英的动机研究却往往被简单化和边缘化。因此,文章基于中国乡土文化背景,聚焦乡村旅游精英这一... 乡村旅游精英在乡村振兴、消除贫困、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乡村旅游精英的动机研究却往往被简单化和边缘化。因此,文章基于中国乡土文化背景,聚焦乡村旅游精英这一特定群体,利用扎根理论对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的结构维度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由乡土情结、公共利益承诺、社会认可与支持、自我奉献精神和政策制定吸引力5个维度组成。其中,公共利益承诺、自我奉献精神和政策制定吸引力3个维度具有普适性,乡土情结和社会认可与支持则是文章基于中国乡土社会背景发现的新维度。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体系,各维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的驱动因素。以上结论对乡村旅游精英公共服务动机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也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评估乡村旅游精英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精英 公共服务动机 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中国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研究 被引量:54
2
作者 徐少癸 左逸帆 章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3,共11页
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同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旅游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 基于DPSIR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物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旅游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同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旅游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①旅游生态安全呈现出波动增长的“W”型演化趋势。2013—2016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但随着时间推移,出现“北部高、南部低;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变化;②从全局来看,2013—2017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的特点,但集聚程度有逐渐下降的态势。从局部关联来看,各省旅游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和省域间的空间依赖性;③各省旅游生态安全障碍因子存在显著差异,障碍度高于10%的障碍因子较多,主要的障碍因子有旅游经济密度、游客密度、烟尘排放、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等。因此,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时,需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程度和旅游生态安全提升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安全 障碍因子 DPSIR模型 模糊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世巧 徐少癸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2-34,共3页
党的十九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对策:第一,打破行政壁垒,完善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现状做出分析,并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对广西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对策:第一,打破行政壁垒,完善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二,基于市场需求,建立有利于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第三,激励当地居民参与,有效促进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民族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陕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少癸 方世巧 甘永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0-145,共6页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在精准扶贫的大视角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减贫新路径,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生态旅...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生态扶贫工作方案》,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在精准扶贫的大视角下,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减贫新路径,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的相关文献,从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市场三个方面分析陕西省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探索出政府、旅游企业、游客、当地居民四位一体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绿色减贫财政奖励机制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从而推动陕西建立生态旅游扶贫综合管理体系,使陕西省生态旅游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与时空分异:基于广西面板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少癸 方世巧 +1 位作者 甘永萍 覃小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26,共6页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广西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Arc GIS10.0软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后,广西14个地级市旅游扶贫效率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环境干扰因素对旅游扶贫效率测度影响显著。(2...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广西旅游扶贫效率,并借助Arc GIS10.0软件进行时空分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项后,广西14个地级市旅游扶贫效率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环境干扰因素对旅游扶贫效率测度影响显著。(2)大多数地区的规模报酬在调整后呈现递增趋势。(3)广西旅游扶贫综合效率不断提升,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更强、贡献更大。(4)广西旅游扶贫产出效益分布极不均衡,旅游扶贫投入产出效率分布则较为集中,并且旅游扶贫产出相对较高的地区在旅游扶贫效率方面不一定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时空分异 DEA模型 少数民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广西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少癸 方世巧 甘永萍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84-88,共5页
文章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旅游资源环境因素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评价指标,利用2001-2018年广西国内旅游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广西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等1... 文章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旅游资源环境因素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评价指标,利用2001-2018年广西国内旅游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广西国内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等12个原始变量在第一公因子有较高因子载荷,其中铁路营业里程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广西国内旅游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要促进广西国内旅游市场良性发展,需从旅游品牌、旅游交通、旅游人才以及旅游设施等方面加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旅游 影响因素 因子分析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少癸 甘永萍 方世巧 《旅游论坛》 2019年第4期94-101,共8页
建立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是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深度回顾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研究成果,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内容评估分析和影响因子以及建议两方面,系统全面地解读旅游精准扶贫... 建立旅游精准扶贫机制是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的关键。深度回顾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研究成果,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研究领域的热点,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内容评估分析和影响因子以及建议两方面,系统全面地解读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理论脉络,归纳总结研究方法。结果发现: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构建理论体系,对于贫困人口的研究较多,除此之外,在政府主体方面研究也比较多,但对于旅游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和旅游者等主体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研究则较为匮乏;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针对贫困人口的微观机制路径研究严重缺乏,并且在研究方法上缺少创新性。在今后对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研究中,因旅游脱贫的贫困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和旅游扶智、扶德将成为重要议题,会更注重使用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微观和宏观区域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时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机制 CITESPACE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发展路径研究——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勒洞屯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少癸 方世巧 甘永萍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89-93,共5页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勒洞屯属少数民族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我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资源禀赋高,具备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但贫困程度较高,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少数民族文化异化、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问题等困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勒洞屯属少数民族地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我国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资源禀赋高,具备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但贫困程度较高,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少数民族文化异化、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问题等困境。基于此,探索出合理规划开发、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转变扶贫理念、完善旅游扶贫收益机制、建立旅游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破解路径,对大勒洞屯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发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扶贫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旅游扶贫 发展路径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地区生态文化旅游扶贫路径探索——以广西龙州县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少癸 甘永萍 方世巧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8年第4期18-24,共7页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激活当地的经济活力,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开发目标。通过回顾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文献,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广西龙州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龙州县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扶贫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可以激活当地的经济活力,推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开发目标。通过回顾旅游精准扶贫相关文献,选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广西龙州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龙州县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扶贫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旅游扶贫对贫困户收入、就业和当地的产业结构具有一定作用,但仍需政府、企业和社区等外部力量进一步推进生态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龙州县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以实现脱贫目标,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三产"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合理规划,推进边贸旅游,发展全域旅游;加强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创新,推进生态与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等4个方面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 生态文化旅游 广西龙州县 边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县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少癸 方世巧 甘永萍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4-101,共8页
采用文本分析法,运用网络爬虫工具采集旅游网站相关游记,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分词、高频词汇统计、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从而得出龙胜县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结果。研究发现:(1)龙胜县旅游资源丰富且质量高,深... 采用文本分析法,运用网络爬虫工具采集旅游网站相关游记,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分词、高频词汇统计、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从而得出龙胜县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结果。研究发现:(1)龙胜县旅游资源丰富且质量高,深受游客好评,游客会优先选择核心圈以自然景观为主的知名景点。(2)游客对龙胜县旅游形象的感知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和旅游活动五个维度。(3)游客对龙胜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情绪比例相对较小。游客对龙胜自然景观评价较高,对交通、住宿、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4)游客对龙胜县旅游形象感知良好,整体评价高。龙胜县应从完善旅游设施,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发挥旅游带动作用,引导贫困人口参与等方面来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贫困人口收益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文本分析 国家级贫困县 龙胜各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机制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方世巧 马泓宇 徐少癸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07-211,共5页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政府主导机制、自我补偿机制、区别奖惩机制和循环反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旅游 生态补偿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5
12
作者 覃小华 黄武 徐少癸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6,共6页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是仍然面临着乡村产业单一、农民参与旅游意识不强、乡村治理效率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缺乏、乡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等诸多困境。基于旅游产业效应理论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大目标...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是仍然面临着乡村产业单一、农民参与旅游意识不强、乡村治理效率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缺乏、乡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等诸多困境。基于旅游产业效应理论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大目标要求,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包含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政府大力扶植等方面,并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结合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理清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实施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增效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建立乡村旅游生态体系等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广西:作用机制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A方法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优化研究——以广西青秀山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晓钰 徐少癸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6期90-94,共5页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以广西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旅游资源满意度、旅游设施满意度、旅游环境满意度、旅游支持满意度四个方面的14个指标,基于游客对青秀山各指标项目的重要性评价与满... 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品。以广西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域,选取旅游资源满意度、旅游设施满意度、旅游环境满意度、旅游支持满意度四个方面的14个指标,基于游客对青秀山各指标项目的重要性评价与满意度分析,提出青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显示游客对项目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IPA分析方法,从资源优势、产品创新、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对青秀山景区的旅游发展提出优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名胜区 旅游发展优化 IPA方法 广西青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精英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少癸 韩佳钰 +1 位作者 陈换 章牧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35,共12页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重要治理主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研究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乡村精英概念、类型、演变历程三方面讨论的基础上,基于相关研究成... 乡村精英是乡村社会的重要治理主体,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研究乡村精英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对乡村精英概念、类型、演变历程三方面讨论的基础上,基于相关研究成果的逻辑性,系统评述了乡村精英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的作用机制,并梳理了乡村精英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隐忧。总体而言,相关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存在明显的学科“烙印”,研究议题有待丰富。因此,未来研究应开展跨学科多视角研究,强化多源数据量化研究,立足中国乡村社会实践,丰富乡村地理学研究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精英 作用机制 乡村振兴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测度与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少癸 方世巧 +1 位作者 甘永萍 覃小华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7-377,共11页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广西边境民族地区2011—2017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进行跨期动态分析,并运用ArcGIS10.0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民...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广西边境民族地区2011—2017年的旅游扶贫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进行跨期动态分析,并运用ArcGIS10.0进行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各县(市、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时空分布差异较大,主要受纯技术效率影响,2)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整体旅游扶贫Malmquist指数总体处于逐步衰退的趋势,其中规模效率变化指数贡献最大,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次之,3)从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分析,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表现出空间集聚态势增强的趋势,聚集程度增加,4)旅游扶贫效率类型主要分为潜力型、发展型、成熟型和衰退型4种类型,少数县(市、区)旅游扶贫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扶贫效率 时空演化 DEA模型 边境民族地区 广西
原文传递
旅游目的地活力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左逸帆 徐少癸 +1 位作者 林齐宏 章牧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旅游目的地活力在开发规划与营销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纳,但其组成内核、形成机理却仍未可知。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活力作为系统整体进行认识的基础上,从旅游者视角,以网络游记文本与深度访谈为资料来源,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旅游目的地活... 旅游目的地活力在开发规划与营销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纳,但其组成内核、形成机理却仍未可知。本文在对旅游目的地活力作为系统整体进行认识的基础上,从旅游者视角,以网络游记文本与深度访谈为资料来源,基于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旅游目的地活力认知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通行衔接与吸引物构成了旅游目的地活力的基本组成要素,两者也是体验反馈的前驱要素,体验反馈是旅游目的地活力认知过程中的后效要素,社会性是传递基本组成要素到体验反馈的关键途径。此外,旅游目的地活力的认知过程还受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管理因素和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效应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活力 认知过程 扎根理论 探索性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