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压电陶瓷作动的低频隔振器
1
作者 张宇博 王琳涛 +3 位作者 李林 王晓明 徐振邦 陈洋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共8页
航天器在轨定位精度容易受到环境低频微振动和有效载荷引起的内部扰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刚度的串联式压电作动隔振器.建立了压电隔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和多传感器复合反馈控制方法,并比较了反馈控制参数的优劣和抗干扰特性.通... 航天器在轨定位精度容易受到环境低频微振动和有效载荷引起的内部扰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刚度的串联式压电作动隔振器.建立了压电隔振器的动力学模型和多传感器复合反馈控制方法,并比较了反馈控制参数的优劣和抗干扰特性.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基于所提出的压电隔振器的可行性.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设计与仿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压电隔振器在1~25Hz能提供-15dB以下的基础振动衰减能力,在共振峰处可以衰减-25dB,同时具备高刚度特性.因此,该隔振器能够提供优异的低频隔振性能和惯性稳定性,有效抵抗有效载荷的内部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主动隔振 反馈控制 动力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式空间光学系统机构位姿测量方法总结与展望
2
作者 李禹辰 秦超 +1 位作者 安其昌 徐振邦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构建大口径分段空间光学系统是一项同时涉及光学、材料学、机械、控制学等学科的综合任务,为了达到观测目标,人们对空间光学系统光机结构的运动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如何有效测量并修正空间复杂环境负荷变化导致的机构失调,从而... 构建大口径分段空间光学系统是一项同时涉及光学、材料学、机械、控制学等学科的综合任务,为了达到观测目标,人们对空间光学系统光机结构的运动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如何有效测量并修正空间复杂环境负荷变化导致的机构失调,从而在位实现更高的位姿精度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依靠光学测量系统对空间机构实现高精度的在位测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从不同测量维度、不同精度水平、不同测量原理的角度综述了相关精密光学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在空间光学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做了阐述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测量 光学测量系统 可展开分段式空间光学系统 机构位姿校正 辅助装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一体化实验平台
3
作者 秦超 周洪海 +2 位作者 贺帅 徐振邦 朱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3,共10页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 针对遥感卫星地面微振动实验的复杂要求,设计了一种同时具备微振动模拟与主被动隔振功能的一体化微振动实验平台,并对该平台的主、被动隔振性能以及微振动模拟效果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其中,被动隔振由气浮支撑实现,主动隔振采用主动阻尼方法抑制共振峰,微振动模拟采用基于线性系统频响函数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前六阶的模态频率分布均小于10 Hz,被动隔振系统能大幅抑制10~200 Hz频段内的地面微振动;主动隔振能够实现14 dB的隔振系统共振峰衰减效果。微振动模拟功能能够有效产生接近星上的单频和多频真实扰动线谱,在特定频谱的扰动模拟实验中,幅值最大误差为5.9%,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多功能一体化实验平台的各项功能均能满足地面模拟实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实验 有限元分析 主动隔振 被动隔振 微振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磁相关非线性动态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汪伯潮 李颜 +2 位作者 逄浩明 徐振邦 龚兴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8,56,I0002,共14页
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种将磁性颗粒随机掺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而成的智能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其模量发生快速、可逆、连续变化,在振动控制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结果表明,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的动态力学行为具有很强的... 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是一种将磁性颗粒随机掺入到聚合物基体中制备而成的智能材料。在磁场作用下,其模量发生快速、可逆、连续变化,在振动控制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结果表明,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的动态力学行为具有很强的频率、应变幅值和磁场相关性。尽管上述行为对于其潜在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关于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磁相关非线性动态力学行为的理论研究则关注不够。为准确评价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的动态力磁耦合行为,并指导其相关产品的设计,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反映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磁相关非线性动态力学行为的本构模型。随后,开发了和本构模型对应的数值实现算法,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该模型有助于深入理解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磁相关非线性动态力学行为的潜在力学机制。此外,该模型有助于指导基于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磁流变弹性体 频率相关 应变幅值相关 磁相关 非线性粘弹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铰链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灵敏性分析与优化
5
作者 张煜 于阳 +2 位作者 王学问 徐振邦 孙嘉霖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3-89,共7页
为解决偏置铰链并联机构工作空间难以直观评估和设计的问题,基于构型参数对其工作空间进行灵敏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工作空间寻优方法。首先,以6-RRRPRR构型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推导出该机构的逆向运动学和雅可比矩阵;然后,基于数值法建立... 为解决偏置铰链并联机构工作空间难以直观评估和设计的问题,基于构型参数对其工作空间进行灵敏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工作空间寻优方法。首先,以6-RRRPRR构型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推导出该机构的逆向运动学和雅可比矩阵;然后,基于数值法建立了机构的工作空间,针对位置工作空间不规则的问题,获取了其有效工作空间,在此基础上,对机构工作空间进行了参数灵敏性分析;最后,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一种工作空间寻优方法,可以依据设计条件寻找符合机构运动要求的构型参数组合,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置铰链 有效工作空间 灵敏性分析 寻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导向膜片设计与优化
6
作者 周洪海 秦超 +3 位作者 徐振邦 王学问 巩浩 陈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微振动模拟器中精密导向机构行程小、精度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精密导向作用的柔性膜片。首先,基于柔度矩阵法对柔性膜片的轴向与径向柔度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柔性膜片的结构参数对其轴向和径向柔度进行参数化分析;接着,以高轴向... 针对微振动模拟器中精密导向机构行程小、精度高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具有精密导向作用的柔性膜片。首先,基于柔度矩阵法对柔性膜片的轴向与径向柔度进行建模;其次,基于柔性膜片的结构参数对其轴向和径向柔度进行参数化分析;接着,以高轴向柔度、高轴向/径向柔度比和低应力为目标,建立了优化设计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轴向柔度优化率为233%,轴向/径向柔度比优化率为172%,最大应力优化率为32%。优化后柔性膜片的各目标性能都得到较大提升;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与实验进行验证。有限元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对于理论分析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7%和7.8%。理论分析与优化方法为柔性膜片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导向 柔性膜片 柔度矩阵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的蒙特卡洛法改进和体积求取 被引量:33
7
作者 徐振邦 赵智远 +2 位作者 贺帅 何俊培 吴清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703-2713,共11页
针对传统的蒙特卡洛法求解机器人工作空间时精确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蒙特卡洛法。用传统的蒙特卡洛法生成一个种子工作空间,基于标准差动态可调的正态分布对种子工作空间进行扩展。在扩展过程中设定一个精度阈值,确保得到的... 针对传统的蒙特卡洛法求解机器人工作空间时精确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蒙特卡洛法。用传统的蒙特卡洛法生成一个种子工作空间,基于标准差动态可调的正态分布对种子工作空间进行扩展。在扩展过程中设定一个精度阈值,确保得到的工作空间中每个位置都能被准确的描述。基于得到的工作空间,提出了一种体元化算法求取工作空间的体积,寻找到工作空间的边界部分和非边界部分,通过对边界部分的不断细化,降低了体积求取误差。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九自由度的超冗余串联机械臂为例,对本文改进的蒙特卡洛法和提出的体积求取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样点数量相同时,改进的蒙特卡洛法生成的工作空间边界光滑,"噪声小";得到精确的工作空间时改进方法需要的采样点数仅是传统方法的4.67%;体积求取算法效率较高,相对误差小于1%;求得的工作空间体积可用于评估机械臂性能,为后续机械臂构型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工作空间 蒙特卡洛法 正态分布 体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式频率可调动力吸振器及其减振特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徐振邦 龚兴龙 陈现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拓宽吸振器的工作频带,提高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研制了一种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来调节其固有频率的机械式频率可调动力吸振器,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对吸振器的减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多模态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子结构... 为了拓宽吸振器的工作频带,提高吸振器的减振效果,研制了一种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来调节其固有频率的机械式频率可调动力吸振器,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对吸振器的减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多模态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对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在多模态实验平台上对该吸振器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减振效果好,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可调动力吸振器 振动控制 多模态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振邦 龚兴龙 +1 位作者 陈现敏 倪正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7-1062,共6页
为了拓宽吸振器的工作带宽,提高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在分析了影响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减振效果因素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来调节固有频率的机械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在梁结构实验平台上对该吸... 为了拓宽吸振器的工作带宽,提高吸振器的减振效果,在分析了影响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减振效果因素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通过调节自身的几何参数来调节固有频率的机械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系统。在梁结构实验平台上对该吸振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评价,结果表明,该吸振器具有吸振频带宽、减振效果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 自调谐式动力吸振器 振动控制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微振动模拟平台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振邦 朱德勇 +3 位作者 贺帅 申军立 赵亮 夏明一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590-2601,共12页
为了解决在轨光学载荷地面试验振源模拟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微振动模拟平台,能够有效复现空间微振动分布频率宽、振动量级小的特点。首先,利用虚功原理和牛顿-欧拉方程推导了系统固有频率解析式,并结合设计指标进行... 为了解决在轨光学载荷地面试验振源模拟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微振动模拟平台,能够有效复现空间微振动分布频率宽、振动量级小的特点。首先,利用虚功原理和牛顿-欧拉方程推导了系统固有频率解析式,并结合设计指标进行构型优化。然后根据最优构型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使得平台固有频率满足5~250 Hz的模拟带宽。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函数的控制方法,验证了其正确性并对平台工作能力进行了求解。平台第6阶基频3.4 Hz,第7阶基频356 Hz,满足带宽要求;通过传递函数控制得到的输出与目标值之间最大误差为1.54%,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平台的控制;上平台输出最大平动加速度为399.3 mg,最大角度扰动为1979.3μrad,满足指标要求。该平台具有模拟带宽大、高承载、振动量级小的特点,能够作为空间微振动地面试验振源模拟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微振动 固有频率 构型优化 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DEM译码的16 bit高性能数模转换器的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振邦 居水荣 +1 位作者 刘马良 戈益坚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21-728,共8页
分析了目前分段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AC)在动态性能提升和芯片面积缩小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元件匹配(DEM)译码技术。设计了16 bit DAC中的DEM译码电路结构,分析了DEM译码技术的原理。对该16 bit DAC的动态性能等进行了详细仿真... 分析了目前分段电流舵数模转换器(DAC)在动态性能提升和芯片面积缩小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动态元件匹配(DEM)译码技术。设计了16 bit DAC中的DEM译码电路结构,分析了DEM译码技术的原理。对该16 bit DAC的动态性能等进行了详细仿真,并完成了整体版图设计。该DAC核心部分芯片面积仅为2. 2 mm^2。采用0. 18μm CMOS工艺完成了该DAC的加工和性能参数测试。在1 GHz采样率和100 MHz输入信号频率条件下,该DAC的无杂散动态范围约为67 dB,三阶互调失真约为76 dB,整体性能优于目前同类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转换器(DAC) 分段电流舵 电流源匹配 动态元件匹配(DEM)译码 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M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设计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振邦 居水荣 +1 位作者 王天赦 沈济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6-542,共7页
为提高PFM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析了PFM模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电磁干扰原理,提出了随机载波频率调制技术和相应的电路实现方法;列举了几种电源系统抗电磁干扰设计技术,包括ESD保护结构的抗EMI设计方法、电源上干扰的... 为提高PFM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分析了PFM模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抗电磁干扰原理,提出了随机载波频率调制技术和相应的电路实现方法;列举了几种电源系统抗电磁干扰设计技术,包括ESD保护结构的抗EMI设计方法、电源上干扰的去除方法和基于电压检测电路的抗干扰设计方法。将以上抗干扰设计技术应用在PFM模式开关电源控制电路SX1618中,采用1μm 40 V高压工艺设计,通过进行流片和封装,并将之应用在实际的开关电源中,其传导EMI通过了相应标准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设计 抗电磁干扰 随机频率调制 电源干扰 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脉冲频率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振器底座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振邦 吴清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72-76,共5页
吸振器用于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时,其底座的影响将不可忽略。为进一步了解底座影响的程度和特点,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了柔性主系统和有底座吸振器耦合的动力学模型,以系统中的净功率流和振幅为考核指标,进行了仿真... 吸振器用于柔性结构的振动控制时,其底座的影响将不可忽略。为进一步了解底座影响的程度和特点,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子结构导纳综合法建立了柔性主系统和有底座吸振器耦合的动力学模型,以系统中的净功率流和振幅为考核指标,进行了仿真研究。重点考察了底座安装位置、尺寸、质量以及底座安装点个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优化底座参数,能够有效拓展吸振器的减振带宽,进一步改善吸振器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振器 底座 功率流 柔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电子元器件的表面涂层与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振邦 陆振涛 +1 位作者 柯喜敏 罗峰瑞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2,共4页
研究了微弧氧化主盐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对电子元器件用LY12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厚度、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提高,膜层厚度呈现先... 研究了微弧氧化主盐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对电子元器件用LY12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层厚度、膜层表面和截面形貌、物相组成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的提高,膜层厚度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小的趋势,当其浓度为0.04g/L时膜层厚度达最大。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后得到的微弧氧化膜层的腐蚀电位均高于基础主盐膜层,相应的耐腐蚀性能更好。微弧氧化膜层的厚度与耐腐蚀性能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而与膜层中显微孔洞数量及其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膜层 添加剂 浓度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式教学视角下高职院校SPOC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振邦 张海磊 黄玮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47期353-355,共3页
SPOC作为一种小规模的、系统化设计的在线课程,在混合式教学中应用广泛。文章以混合式教学视角,从SPOC应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分析方法以及提升途径几个方面展开,以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SPOC教学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SPOC应用的... SPOC作为一种小规模的、系统化设计的在线课程,在混合式教学中应用广泛。文章以混合式教学视角,从SPOC应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分析方法以及提升途径几个方面展开,以我院微电子技术专业SPOC教学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SPOC应用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SPOC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器件物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0
16
作者 徐振邦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期222-224,共3页
《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高职院校微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有益于提高本课程的... 《半导体器件物理》是高职院校微电子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的理论基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有益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器件物理 教学改革 探索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模拟电子技术》的教改实践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振邦 《职业圈》 2007年第11S期115-115,118,共2页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职电子及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文章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有益于提高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带电流源校准的16 bit高性能DAC
18
作者 徐振邦 居水荣 +1 位作者 李佳 孔令志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6-611,651,共7页
设计了一种带电流源校准电路的16 bit高速、高分辨率分段电流舵型数模转换器(DAC)。针对电流舵DAC中传统差分开关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四相开关结构。系统分析了输出电流、积分非线性和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三个重要性能指标对电流舵... 设计了一种带电流源校准电路的16 bit高速、高分辨率分段电流舵型数模转换器(DAC)。针对电流舵DAC中传统差分开关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四相开关结构。系统分析了输出电流、积分非线性和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三个重要性能指标对电流舵DAC的电流源单元设计的影响,完成了电流源单元结构和MOS管尺寸的设计。增加了一种优化设计的电流源校准电路以提高DAC的动态性能。基于0.18μm CMOS工艺完成了该DAC的版图设计和工艺加工,其核心部分芯片面积为2.8 mm^2。测试结果表明,在500 MHz采样速率、100 MHz输入信号频率下,测得该DAC的SFDR和三阶互调失真分别约为76和78 dB,动态性能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电流舵DAC 电流源匹配 四相开关 电流源校准 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阻尼技术改善反射镜组件动态性能
19
作者 徐振邦 吴清文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9-685,共7页
反射镜支撑结构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来保证其面形精度,但这将引起结构固有频率降低,使得结构抵抗振动的能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利用阻尼技术改善反射镜支撑结构动态性能的研究。建立了反射镜组件、相机机身和基础耦合的动力... 反射镜支撑结构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柔性来保证其面形精度,但这将引起结构固有频率降低,使得结构抵抗振动的能力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利用阻尼技术改善反射镜支撑结构动态性能的研究。建立了反射镜组件、相机机身和基础耦合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系统传递函数、模态阻尼、振型等参数,并据此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分析了在反射镜部分增加阻尼对镜体和机身振动传递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从模态阻尼及振型分析等角度对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给予了解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所建立的更为精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射镜支撑结构中增加黏弹性阻尼元件可有效衰减反射镜组件的振幅和动应力,系统二阶频率处的振幅衰减达到6dB,一、二阶固有频率处的动应力衰减程度分别达到了28%和60%。由此可见,在反射镜支撑组件中加入阻尼元件是一种有效改善结构动力学性能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反射镜 柔性支撑 传递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CANopen总线的整经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振邦 《装备制造技术》 2008年第11期89-92,共4页
介绍了基于CANopen总线的整经机控制系统,以PLC为主控单元,以变频器控制经轴线速度恒定,利用伺服控制器的电子齿轮功能功能,实现牵引与卷绕线速度同步,另外使用了触摸屏来设定和监控工艺参数。
关键词 整经 CANOPEN PLC 伺服控制器 变频器 动态电子齿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