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健 宋琳 +1 位作者 季丽娜 徐樨巍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主因“发热4 d”入院,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给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仍...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儿童川崎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主因“发热4 d”入院,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给予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仍有反复发热,考虑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进行第二轮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治疗,患儿出现消化道出血,予对症支持治疗后纠正贫血,监测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奥美拉唑好转出院。随访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及冠状动脉扩张。对于存在消化道症状的川崎病患儿,应注意观察患儿消化系统的症状变化,并监测大便潜血。结论:川崎病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前后均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消化道出血往往是溃疡出血,出血量大,需加强监测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消化道出血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指标异常的病例对照研究
2
作者 宋琳 孙蕊 +4 位作者 王健 李宁宁 杜燕燕 贺兰 徐樨巍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背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尚无CV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关联的文献报告。目的探讨CVS患儿的RAAS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 背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尚无CV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关联的文献报告。目的探讨CVS患儿的RAAS指标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5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住院的首次确诊CVS且在非发作期采血行卧位RAAS系统检查的患儿,根据RAAS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集发病年龄、入院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入院血压、平均发作持续时间、平均每日呕吐频次、RAAS水平、电解质、皮质醇、ACTH,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影响RAAS异常的可能因素。结果纳入CVS 105例,RAAS正常组49例(46.7%),RAAS异常组56例,其中肾素浓度升高39例(69.6%),血管紧张素Ⅱ升高28例(50.0%),醛固酮浓度开高28例(50.0%)。两组入院年龄、发病年龄、舒张压、血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年龄是影响RAAS异常的因素,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RAAS异常。结论CVS患儿有53.3%出现RAAS指标异常,年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儿童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3
作者 李玉佳 官德秀 +2 位作者 郭姝 郭景 徐樨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8,共9页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0受体A(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ry early 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VEO-IBD)患儿临床特点和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院消化科住院的慢性腹泻的患儿中,确诊为VEO-IBD的患儿,其中病因为IL-10RA基因突变的患儿15例,对照组为15例非IL-10RA突变所致VEO-IBD患儿,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基因报告。结果IL-10RA基因突变所致的VEO-IBD患儿,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CD)11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4例,临床症状以慢性腹泻(15/15例,100.0%)、便血(15/15例,100.0%)为主,肠外表现依次为口腔黏膜溃疡(6/15例,40.0%)、皮肤红斑(5/15例,33.3%);肛周表现依次为直肠会阴瘘5例(5/15,33.3%),肛瘘4例(4/15,26.7%),肛裂3例(3/15,20.0%),直肠会阴瘘、皮赘并存1例(1/15,6.7%);全身表现为IL-10RA基因突变组营养不良13例(13/15例,86.7%),肛周病变13例(13/15例,86.7%);对照组营养不良6例(6/15例,40.0%),肛周病变5例(5/15例,33.3%),此两项指标与IL-10RA基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IL-10RA突变患儿中,共检测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IL-10RA基因突变导致的VEO-IBD患儿发病年龄早,除消化道症状外,肠外表现和肛周病变较为常见,结肠镜下病变特点以结肠多发溃疡最常见,其次为炎性息肉。c.301c>T(p.R101W)和c.537G>A(p.T179T)为最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IL-10RA突变导致炎症因子增高,引起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0受体A基因 儿童 慢性腹泻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徐樨巍 王惠玲 +5 位作者 王国丽 樊剑峰 侯安存 李黎 何政贤 陈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2-583,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干扰素-Α1B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重组人 不良反应 结果报告 多发病 常见病 运德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消化道出血病因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樨巍 王惠玲 申芳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 分析儿童消化道出血 (GIB)的病因 ,了解其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 15 3例GIB患儿进行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等检查 ,包括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结果 明确病因 14 0例 ,确诊率 91.5 % ,上、下消化道出血 (UGIB... 目的 分析儿童消化道出血 (GIB)的病因 ,了解其临床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 15 3例GIB患儿进行胃镜或结肠镜及其相应病理学等检查 ,包括幽门螺杆菌 (Hp)检测。 结果 明确病因 14 0例 ,确诊率 91.5 % ,上、下消化道出血 (UGIB、LGIB)分别为 74例和 6 6例。胃病理检查 5 6例 ,均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SFG) ,Hp(+) 33例。炎症组与溃疡组Hp(+)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对轻、中、重度炎症Hp(+)检出率进行比较 ,3组均有显著差异 (P均 <0 .0 5 )。LGIB前 3位病因依次为结、直肠息肉、梅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LGIB 6 6例中 ,病理证实 6 4例 (97% )。结论 儿童UGIB以十二指肠溃疡 (DU)并CSFG多见 ,溃疡组Hp感染率高于炎症组 ,且胃部炎症越严重 ,Hp感染率越高。LGIB以结、直肠息肉多见。小肠部位的肠系膜及肠壁血管瘤少见 ,且经常规检查不易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消化道出血 临床 病理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误诊分析及防范措施 被引量:7
6
作者 徐樨巍 申芳娥 +2 位作者 王惠玲 高萍芝 董丽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0-421,共2页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误诊原因,探讨对本病误诊的防止对策。方法总结28例误诊病例临床表现,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消化道造影、结肠镜、B超、胃镜检查,分析CD误诊原因及后果。结果误诊的原因为:...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误诊原因,探讨对本病误诊的防止对策。方法总结28例误诊病例临床表现,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蛋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并进行消化道造影、结肠镜、B超、胃镜检查,分析CD误诊原因及后果。结果误诊的原因为:1.CD涉及胃肠道多部位及全身多系统,致使临床表现多样化,且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2.对本病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3.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不够细致。结论提高对CD的认识,综合分析是减少CD误诊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误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血管瘤致反复消化道出血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徐樨巍 申昆玲 +1 位作者 邱晓红 王大勇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74-675,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1994~2004年我院收治3例及国内报道44例小肠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空肠段血管瘤占31.9%,回肠段42.6%,十二指肠段4.2%,多部位21.3%.单发29.8%,... 目的总结小儿小肠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方法对1994~2004年我院收治3例及国内报道44例小肠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空肠段血管瘤占31.9%,回肠段42.6%,十二指肠段4.2%,多部位21.3%.单发29.8%,多发70.2%.10例病理结果示20%为毛细血管瘤,60%为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及淋巴血管混合瘤各占10%.39例表现为反复黑便,5例呈肠套叠,1例因大量便血而致休克.出现肠梗阻5例.血红蛋白<90 g/L 38例.术前确诊率仅为10.6%.47例均采取手术治疗.结论小肠血管瘤好发于回肠及空肠,且以多发性常见.本病以无痛性反复便血为主要特点.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病灶为最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血管瘤 儿童 出血 胃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及酸反流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樨巍 王国丽 +3 位作者 沈惠青 丁召路 周锦 张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症状及食管酸暴露特点。方法将127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NERD组和RE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及食管24hpH值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7例中NERD79例(62.2%),R... 目的比较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与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症状及食管酸暴露特点。方法将127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儿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NERD组和RE组,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及食管24hpH值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27例中NERD79例(62.2%),RE48例(37.8%),RE组Ⅰ、Ⅱ、Ⅲ级分别为34、10和4例。NERD组和RE组pH监测阳性者分别为51例(64.6%)和30例(62.5%),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NERD组呕吐/反食、腹痛及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较RE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反酸、烧心/胸骨后痛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总反流次数及pH值<4的百分比显著高于NERD组(P<0.05);pH值监测阳性的RE组各项酸反流指标均大于pH监测阳性的NER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RE患儿之间的各项pH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NERD患者的不典型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发生率更高。GERD的发生与胃酸反流密切相关,酸暴露持续时间延长及反流频率增加可能是导致RE的重要因素,酸反流量与RE的严重程度无明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糜烂性反流病 食管炎 症状 食管PH值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诱发因素 被引量:34
9
作者 徐樨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7-488,共2页
本文从损害、防御、遗传及精神因素等方面阐明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诱发因素,重点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酸、胃蛋白酶在溃疡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黏膜屏障的防御功能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病因 诱发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诊治现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樨巍 王燕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511-512,共2页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又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菌,约(1.3-1.6)μm×(3.6-6.4)μm,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有鞭毛,位于菌体近端至颈端有卵圆形芽孢,无荚膜。CD属条件致病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CD)又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菌,约(1.3-1.6)μm×(3.6-6.4)μm,为革兰阳性粗大杆菌,有鞭毛,位于菌体近端至颈端有卵圆形芽孢,无荚膜。CD属条件致病菌,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主要病原体,研究表明,15%-39%的AAD由CD引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DIARRHEA 诊治 专性厌氧菌 条件致病菌 卵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心肌酶学变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樨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细菌性痢疾 心肌酶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电解质渗透压与阴离子间隙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樨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电解质、渗透压和阴离子间隙 (AG)的变化情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6 2例患儿均在治疗前作血清Na+ 、K+ 、Cl-、CO2 CP和渗透压的测定。AG按Na+ - (Cl-+HCO-3 )计算。所有患儿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电解质、渗透压和阴离子间隙 (AG)的变化情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方法  6 2例患儿均在治疗前作血清Na+ 、K+ 、Cl-、CO2 CP和渗透压的测定。AG按Na+ - (Cl-+HCO-3 )计算。所有患儿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代谢性酸中毒 (简称代酸 )、血钠低于正常 (<135mmol/L)、高氯血症和低钾血症 ,分别为 87 1%、45 2、41 9%和 38 7%。酸中毒随脱水程度的加重而加重 (χ2 =10 47,P <0 0 0 5 )。渗透压以低渗为多 6 6 1% ,等渗次之 2 9% ,高渗仅 4 8%。低渗性脱水 34例 ,其血Na+ 均值为 132 0 3mmol/L ,但与总体均数相一致 (t=2 0 ,P >0 0 5 )。AG正常、增高和降低分别为 5 6 5 %、38 7%和 4 8% ,平均水平是 14 48± 5 39mmol/L。AG与血Na+ 呈正相关 ,AG水平随脱水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t=2 872 ,P <0 0 1)且随脱水性质的加大而上升 (F =13 473,P <0 0 1)。临床诊断代酸 5 4例 ,其中高AG组2 3例 ,正常AG组 2 9例 ,低AG组 2例 ,三组代酸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2 5 6 7,P >0 0 5 )。结论 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以低钠、低钾、高氯及代酸多见。渗透压以低渗为多 ,若以血钠来判断低渗压 ,建议以 <135mmol/L为宜。AG增高对代酸的诊断优于HCO-3 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肠炎 儿童 电解质 渗透压 阴离子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复乐治疗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徐樨巍 申芳娥 +1 位作者 赵成松 周怡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力复乐 呼吸道细菌感染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局限性回肠炎误诊分析(附28例报告)
14
作者 徐樨巍 申芳娥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局限性回肠炎 误诊分析 小儿 肉芽肿性疾病 慢性非特异性 临床医师 误诊原因 胃肠道 多样性 本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6
15
作者 于国慧 董方 +4 位作者 甄景慧 刘锡清 许宏 宋文琪 徐樨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变化、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方法对2008年肠道门诊临床初步诊断为急性细菌性腹泻病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 301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4种70株(有1份同时检出2种细菌),检出率为22.9%(69/301)、其中男孩检出48例,女孩21例,男女检出比为2.29∶1;2岁以下患儿检出56例(81.2%)。检出沙门菌32株(45.7%),志贺菌13株(18.6%),致泻性大肠杆菌6株(8.6%),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27.1%)。13株志贺菌中检出B群9株(69.2%),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6株发生于<1岁组婴儿。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1.3%、92.3%)、复方新诺明(16.1%、61.5%)、环丙沙星(9.7%、30.8%)、头孢曲松(16.1%、23.1%)。301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30份,其中同时粪便培养阳性者10份。结论 2008年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志贺菌属中以B群为主要流行株,两者的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多重耐药仍以志贺菌明显,沙门菌的耐药率有所上升;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学 耐药性 轮状病毒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布氏杆菌病4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钢 李绍英 +3 位作者 徐樨巍 王国立 甄景慧 董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23-425,共3页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儿童 人畜共患病 流行病学史 临床资料 医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现状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王丽 杨永弘 +9 位作者 陆权 王艺 陈沅 邓力 邓秋莲 张泓 王传清 刘岚 徐樨巍 沈叙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儿童医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及流行情况。方法对2000—2006年5所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细菌进行耐药监测,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及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大肠埃希... 目的了解不同地区儿童医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总体耐药及流行情况。方法对2000—2006年5所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细菌进行耐药监测,K-B法检测药物敏感性及ESBLs。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较高,大肠埃希菌与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及头孢吡肟耐药率成正相关,对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该2种菌对亚胺培南最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药物耐药性呈波动趋势。上述细菌耐药性存在地区差异,北京和重庆地区耐药性偏高而上海地区耐药性较低。结论掌握各地耐药流行特点,严格用药适应证,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粪便中GGⅡ型诺如病毒Real-time 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5
18
作者 司红丽 王健伟 +3 位作者 徐樨巍 王建华 屈建国 洪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71,共6页
诺如病毒是世界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加强其控制,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出针对GGⅡ型诺如病毒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高度特异,与轮状病毒、腺病毒... 诺如病毒是世界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加强其控制,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出针对GGⅡ型诺如病毒保守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TaqMan Real-time RT-PCR方法。结果显示,此方法对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高度特异,与轮状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无交叉反应,最低检出限可达10^2拷贝,线性范围为100~100拷贝,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1.00。针对标准品质粒检测的批内实验变异系数为0.28%~1.63%(n=6)、批间实验为0.28%~1.05%(n=3),对同一样品分6次进行RNA提取和逆转录,其变异系数为3增8%。对212份临床腹泻标本分别用常规RT-PCR和本文建立的TaqMan Real-time PCR进行检测,发现后者检出率略高于前者。这些结果提示此研究建立的诺如病毒的TaqMan 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腹泻粪便标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RT-PCR 人类杯状病毒 诺如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株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钱婧 薛莲 +15 位作者 谢贵林 郑跃杰 王传清 尚云晓 王惠云 万莉雅 刘岚 李昌崇 季伟 徐樨巍 王亚亭 徐佩茹 姚开虎 俞桑洁 沈叙庄 杨永弘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了解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在中国儿童中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状况。方法对2006—2008年中国11家儿童医院分离的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采用简易棋盘式肺炎链球菌分型试剂盒进行血清型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个看家基因并测序,... 目的了解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在中国儿童中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状况。方法对2006—2008年中国11家儿童医院分离的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采用简易棋盘式肺炎链球菌分型试剂盒进行血清型分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7个看家基因并测序,根据7个基因型的组合确定序列分型(ST)。结果 171株侵袭性肺炎链球菌常见的血清型为19F(19.9%),14(19.3%),19A(18.1%),6B(9.4%)和23F(6.4%),其中有5株(2.0%)用丹麦抗血清无法确定血清型。共检出65种ST,12个克隆群,有1株因未扩增出aroe位点的等位基因无法分型。其中ST320最常见,占17.5%,其次为ST271(13.5%)、ST876(10.5%)。常见的ST同源复合群是CC320(33.9%)和CC876(13.3%)。发现20种新的ST型,已被MLST数据库录入,并有3个新的等位基因序列。结论分离自中国儿童的侵袭性肺炎链球菌主要为ST320、ST271和ST876等3种,流行的克隆群为CC271、CC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血清分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董方 宋文琪 +3 位作者 徐樨巍 许宏 刘锡青 常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PCR技术检测碳青霉烯酶的KPC、GES、IMI/NMC-A、SME、IMP、VIM、GIM、SPM、SIM、NDM-1和OXA基因型。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使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得到的拼接序列,与GenBank中Blast进行同源分析,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26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占56.5%,13株为阴沟肠杆菌,占28.3%,7株为大肠埃希菌,占15.2%。改良Hodge试验阳性40株(87.0%),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1株(89.1%)。IMP基因阳性38株(82.6%),其余8株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检测均为阴性。测序结果显示,IMP型34株为IMP-4亚型,占89.5%;4株为IMP-8亚型,占10.5%。结论产金属酶是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产生的金属酶均为IMP基因型,同时存在IMP-4和IMP-8两种基因亚型,其中以IMP-4亚型为主,少数为IMP-8亚型。在儿科临床进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