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中浅埋顶管施工变形监测分析
1
作者 王伟志 刘文壮 +1 位作者 李朝煌 徐永福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依托上海新建南联络线镇西路既有铁路过轨顶管工程项目,通过埋置相应仪器监测分析浅埋顶管在软土中顶进施工时对管周土体的位移、土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数值变化,揭示了软土中浅埋顶管施工对管周土体的扰动规律.结果表明:顶管施工所引起... 依托上海新建南联络线镇西路既有铁路过轨顶管工程项目,通过埋置相应仪器监测分析浅埋顶管在软土中顶进施工时对管周土体的位移、土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数值变化,揭示了软土中浅埋顶管施工对管周土体的扰动规律.结果表明:顶管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在纵向呈现不均匀沉降的特点,总体上呈现出离顶管轴线距离越近,沉降量越大的特点,且沉降速率在顶管前后达到最大;顶管施工顶进时对周围土体的扰动程度受顶管机头到监测断面的距离和测点土体距管片轴向距离影响.随着机头距离监测断面的距离变小,各测点的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和管侧土体水平位移都有明显变化,当顶管机头通过监测断面,各项变化有明显减少.距离管片轴线距离越远处的土体受顶管施工扰动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 土体变形 施工扰动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北京郊区一次典型臭氧污染的物理化学过程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龙 于姗杉 徐永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1-404,共14页
臭氧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大气环境问题,其不仅取决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且会受大气物理过程和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向来研究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本研究结合外场观测和欧拉光化学模式,解析了2022年秋季北... 臭氧污染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大气环境问题,其不仅取决于大气化学反应过程,而且会受大气物理过程和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向来研究近地面臭氧污染问题。本研究结合外场观测和欧拉光化学模式,解析了2022年秋季北京怀柔城区的一次光化学污染周期内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给出了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因子,以及臭氧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_(x),x=1、2)在此期间的日变化特征。通过源解析得到VOCs主要来源为交通排放(46%)、植物源(25%)、溶剂挥发(23%)和燃烧源(9%)。通过欧拉光化学模式确定了区域传输和本地VOCs对臭氧的贡献,结果显示强北风天气条件下,怀柔区臭氧以外来水平输送为主(贡献超过70%);当以弱的南风或东南风为主时,天气处于稳定状态,臭氧主要来自VOCs和NO_(x)的二次转化。根据VOCs的臭氧潜势,在所有VOCs中对臭氧贡献最大的物质为烯烃,其贡献为67%,其次为芳香烃(16%)。通过敏感度分析,发现臭氧生成对物理因子中的光强、温度和边界层高度最敏感;在臭氧前体物中,活性较强的烯烃类物质的敏感度最高,烷烃最低。最后基于本地VOCs特征的EKMA曲线,提出了控制臭氧污染的减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挥发性有机物 源解析 敏感性分析 怀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典型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钟萍 王光军 +2 位作者 刘绍华 徐永福 罗为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16-3026,共11页
母岩对景观演化和生物定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母岩对区植物多样性是否产生影响是地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以桂北冠岩、恭城两个典型岩溶区3种母岩(灰岩、碎屑岩、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 母岩对景观演化和生物定植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母岩对区植物多样性是否产生影响是地学、植物学和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热点。以桂北冠岩、恭城两个典型岩溶区3种母岩(灰岩、碎屑岩、灰岩夹白云岩)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研究区内物种相对丰富,共记录乔木86种、灌木93种、草本56种,灰岩植物alpha多样性最高,碎屑岩次之,灰岩夹白云岩最低;(2)不同母岩和同一母岩区的植物群落相异性均较高,物种周转组分对beta多样性贡献(82.86%—84.49%)显著高于物种丰富度组分(15.51%—17.14%);(3)Pearson和Mantel分析表明,母岩、基岩裸露率和土壤厚度与桂北岩溶区植物alpha和beta多样性显著相关(P<0.05)。综上所述,桂北岩溶森林林分异质性较高,碳酸岩混合沉积区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纯灰岩和碎屑岩。植物组成差异主要取决于物种周转过程,母岩、基岩裸露和土壤厚度是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母岩的角度评估了岩溶森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桂北乃至中国西南岩溶地区植被保护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母岩 基岩裸露率 土壤厚度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膨胀土三维裂隙扩展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日 杨济铭 +4 位作者 徐永福 肖杰 韩仲 汪磊 林宇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9-323,共15页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 为探究膨胀土三维裂隙动态扩展特性及机制,搭建恒温恒湿环境箱,通过双目相机实时采集4、8、16mm厚度下矩形和圆形膨胀土裂隙图像,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重建裂隙三维形态,量化裂隙扩展机制和发育特性。结果表明:三维裂隙动态拓展特征方面,土体开裂时存在时空各异的收缩中心,收缩中心的数量随着试样厚度的增加而减少,收缩中心数量越多,裂隙网络形态越复杂;收缩中心运动形式呈纵向沉降,沉降量与裂隙土块含水率相关;裂隙土块周围颗粒运动矢量呈碗状朝收缩中心运动。各收缩中心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土体收缩时产生剪切应力,部分裂隙发育方向发生偏转,导致裂隙网络衔接呈多样性。膨胀土开裂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裂隙土块的翘曲,裂隙土块翘曲形成及运动机制如下:裂隙土块发育形成后,土块整体呈现“外干内湿”湿度差,随之产生的剖面基质吸力差引起了垂直方向收缩变形梯度,进而产生驱动裂隙土块上凹的曲卷力矩并朝着收缩中心聚拢,促使土块翘曲形成。该试验和分析结果可以为膨胀土裂隙发育规律认知、分析和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三维动态拓展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干燥翘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既有铁路增建新线地基处理施工影响比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何晓 王伟志 +7 位作者 徐永福 王虎 杨元治 杨炜林 敖江忠 鲜谊 倪顺天 叶华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铁路既有线的建设时代久远、铁路路基建设标准低,地基土质条件差,受增建新线铁路路基的地基处理施工影响明显。对地基处理施工进行现场监测,选取施工影响小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超孔隙... 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铁路既有线的建设时代久远、铁路路基建设标准低,地基土质条件差,受增建新线铁路路基的地基处理施工影响明显。对地基处理施工进行现场监测,选取施工影响小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保障既有铁路运营安全至关重要。根据超孔隙水压力、地表位移和深层位移的现场施工监测数据,分析地基处理施工影响范围和程度,得到以下结论:(1)施工影响由大到小的排序为高压旋喷桩(管桩)>水泥搅拌桩>全方位高压喷射(MJS)桩>布袋桩;(2)水泥搅拌桩施工影响范围在5 m左右,高压旋喷桩施工影响范围高达10 m,布袋桩施工影响范围大约为3 m,MJS桩施工影响范围在4 m左右。对比高压旋喷桩、管桩、布袋桩和MJS桩与搅拌桩施工影响大小,优化临近既有铁路增建新线的地基处理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增建新线地基处理对既有铁路的扰动影响,确保既有铁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地基处理 施工影响 水泥搅拌桩 高压旋喷桩 布袋桩 全方位高压喷射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边坡浅层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骜洵 蒋函静 +1 位作者 许帅 徐永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01-2711,共11页
通过孔隙表面分维描述土的孔隙结构,应用分形模型确定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选取基质吸力变化分布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维渗流计算获取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扰动程度和大气影响深度。进一步分析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 通过孔隙表面分维描述土的孔隙结构,应用分形模型确定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选取基质吸力变化分布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维渗流计算获取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扰动程度和大气影响深度。进一步分析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饱和渗透系数及降雨强度与非饱和土边坡的浅层破坏形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蒸发循环作用引起的边坡土层的基质吸力变化比体积含水率的变化显著;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饱和渗透系数均与大气影响深度呈正相关,降雨强度影响较小;基质吸力可以作为边坡扰动程度和大气影响深度的评价指标;非饱和土边坡浅层破坏形式受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饱和渗透系数控制,与降雨强度相关性低。本研究可为非饱和土边坡浅层破坏及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表面分维 非饱和土 浅层破坏 降雨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颗粒破碎分维变化及能量耗散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庆 邓朝柱 +2 位作者 徐永福 张红日 陈志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颗粒受冲击荷载,发生破碎现象,改变颗粒粒径分布,影响颗粒力学性能。随着颗粒破碎程度的增加,最终颗粒分布会趋向自相似分布,称为分形分布。为研究冲击对颗粒破碎粒度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了炉渣颗粒和大理岩颗粒受冲击破碎的颗粒... 颗粒受冲击荷载,发生破碎现象,改变颗粒粒径分布,影响颗粒力学性能。随着颗粒破碎程度的增加,最终颗粒分布会趋向自相似分布,称为分形分布。为研究冲击对颗粒破碎粒度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了炉渣颗粒和大理岩颗粒受冲击破碎的颗粒分布曲线及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颗粒受冲击破碎后,不会无限制的破碎;粒度分布符合分形模型;分形维数随破碎程度加深逐渐增大,但存在极限。最终的分形维数可以与颗粒力学特性建立联系以推导颗粒破碎能耗和颗粒弹性应变能。考虑颗粒间不同的接触类型,忽略颗粒间摩擦,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建立的颗粒破碎的能量平衡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颗粒破碎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分形模型 粒径分布 破碎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搅拌桩施工影响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志 刘青 +2 位作者 杨炜林 敖江忠 徐永福 《四川水泥》 2024年第4期171-174,共4页
为了减小软土地基中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影响,建立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数值模型,分析搅拌桩桩间距、隔离槽、施工速度对降低搅拌桩施工影响的效果,以便提出控制措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搅拌桩桩间距,能有效地减小搅拌桩施工引起的径... 为了减小软土地基中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影响,建立水泥搅拌桩施工的数值模型,分析搅拌桩桩间距、隔离槽、施工速度对降低搅拌桩施工影响的效果,以便提出控制措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搅拌桩桩间距,能有效地减小搅拌桩施工引起的径向应力和竖向应力,降低搅拌桩施工影响;设置隔离槽可以隔断搅拌桩施工影响的传输通道,有利于减小搅拌桩施工引起的径向位移;降低搅拌桩的施工速度,减小了搅拌桩施工振动,减了小桩周土体中的超孔隙水压力和竖向位移,对径向位移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施工影响 位移 侧向应力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能测量应力状态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影响的新型试验装置 被引量:28
9
作者 徐永福 兰守奇 +4 位作者 孙德安 夏小和 杨洪杰 肖朝昀 王建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0-164,共5页
研制了一种能测量应力状态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影响的新试验装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用新装置测得的试验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新装置得到的试验结果是可信的,能够达到预期的试验精度。
关键词 土力学 土壤物理 试验装置 非饱和土 渗透系数 应力状态 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颗粒分布分形模型毛细水上升高度计算分析
10
作者 李淑娥 陈志明 +3 位作者 徐永福 徐宇冉 康峰沂 杜仲宝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1-2228,共8页
由表面张力引起的弯液面两侧压力差推动毛细水上升,造成低路堤路基产生毛细水病害,毛细水上升高度是防治路基毛细水病害的关键所在。克服了毛细水上升高度测量试验的缺陷,基于土粒分布的分形模型,提出毛细水上升高度的计算方法。采用筛... 由表面张力引起的弯液面两侧压力差推动毛细水上升,造成低路堤路基产生毛细水病害,毛细水上升高度是防治路基毛细水病害的关键所在。克服了毛细水上升高度测量试验的缺陷,基于土粒分布的分形模型,提出毛细水上升高度的计算方法。采用筛分试验计算粉土颗粒分布分维,建立粉土颗粒级配的分形模型,系统地分析分维、进气值、孔隙率、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和饱和渗透系数对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间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毛细水上升高度随颗粒分布分维、进气值、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和饱和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孔隙率增大而减小;毛细水上升速度只与颗粒分布的分维有关,随颗粒分布分维增大而增大,不受进气值、孔隙率、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和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土 毛细水 级配 分形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模型及试验验证
11
作者 蒋函静 徐宇冉 +3 位作者 陈志明 李淑娥 康峰沂 徐永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沿海地区的路基工程中,毛细水上升会产生路基病害,影响道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研究毛细水上升高度尤为重要。文章视毛细水上升为一种非饱和土的渗流现象,引入分形维数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毛细... 沿海地区的路基工程中,毛细水上升会产生路基病害,影响道路运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研究毛细水上升高度尤为重要。文章视毛细水上升为一种非饱和土的渗流现象,引入分形维数对非饱和土渗透系数进行修正,进而提出了基于分形理论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模型,得到了毛细水上升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而后对南通某干线公路路基土样进行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改变土样的干密度及初始粒径的分形维数分布做对照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细水上升呈现初期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土样颗粒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越大,得到的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土样的干密度越小,即孔隙率越大,得到的毛细水上升高度越大。文章提出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模型中,毛细水上升高度与试样孔隙率、饱和渗透系数、进气值对应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形维数等参数相关。在模型理论值计算中认为分形维数变化仅改变进气值对应的毛细水高度,不改变饱和渗透系数,而干密度变化即孔隙率变化仅导致饱和渗透系数变化,不改变进气值对应的毛细水高度,由此得到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可以为公路路基毛细水病害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水 颗粒分布 分形 达西定律 干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及其与砂混合物的膨胀试验 被引量:37
12
作者 徐永福 孙德安 董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用固结仪完成了膨润土及其与砂混合物的一系列膨胀变形试验,由试验结果得到了蒙脱石孔隙比与上覆压力的通用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及其与砂混合物的膨胀变形特性与试样的击实条件有关,膨胀变形试验结果反映了膨胀矿物与水的相互... 用固结仪完成了膨润土及其与砂混合物的一系列膨胀变形试验,由试验结果得到了蒙脱石孔隙比与上覆压力的通用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膨润土及其与砂混合物的膨胀变形特性与试样的击实条件有关,膨胀变形试验结果反映了膨胀矿物与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砂混合物 膨胀试验 核废料 膨胀变形 蒙脱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海气交换通量估计的不确定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徐永福 赵亮 +1 位作者 浦一芬 李阳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65-571,共7页
尽管确信海洋是人为CO2 的一个巨大碳汇 ,但其确切的数字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至今仍有较大的争议。分析讨论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在计算海气交换通量时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CO2 气海交换系数的公式尚... 尽管确信海洋是人为CO2 的一个巨大碳汇 ,但其确切的数字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至今仍有较大的争议。分析讨论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指出了在计算海气交换通量时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CO2 气海交换系数的公式尚未取得一致 ,在相同的风速下 ,不同的公式可产生百分之几十的差别。计算的CO2 分压因使用不同的热力学常数表达式而导致不同的结果 ,差值可达 3Pa。进一步讨论了基于观测和模式估计的CO2 气海交换通量的不确定性 ,并指明了模式结果存在的差异。根据CO2 分压的观测资料估计 1 990年和 1 995年全球海洋分别吸收 1 .4 5GtC和 2 .2 5GtC的CO2 ,该估计有 5 0 %的不确定性 ,4个全球海洋环流碳循环模式估计 1 980— 1 989年间海洋每年吸收人为CO2 为 1 .5~ 2 .2GtC。评述了通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与发生在太平洋中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碳循环 气-海交换 人为CO2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单颗粒压缩破碎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徐永福 奚悦 +2 位作者 冯兴波 朱洪高 褚飞飞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9-596,共8页
岩石颗粒破碎是影响粒状材料剪切强度和变形的最主要因素,岩石颗粒破碎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像花岗岩颗粒有时在很小的压应力作用下就可以破碎。岩石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结果常常很离散,完成大量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费时费力不现实,采... 岩石颗粒破碎是影响粒状材料剪切强度和变形的最主要因素,岩石颗粒破碎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像花岗岩颗粒有时在很小的压应力作用下就可以破碎。岩石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结果常常很离散,完成大量单颗粒破碎的物理试验费时费力不现实,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PFC软件模拟单颗粒压缩破碎试验,既能克服单颗粒破碎物理试验的缺陷,又能解决单颗粒破碎物理试验工作量大的难题,是研究单颗粒破碎的理想选择。基于DEM的软件PFC2D,将粒径为0.075~0.1245mm的基本粒子捆绑成不同粒径的单颗粒,模拟岩石单颗粒压缩破碎试验,观察颗粒破碎演化过程,统计单颗粒破碎强度。计算单颗粒压缩破碎后颗粒分布的分维,验证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分形模型和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尺寸效应。文中引用玄武岩单颗粒破碎试验结果,与单颗粒破碎的离散单元模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单颗粒破碎强度的尺寸效应和修正的Weibull理论的离散单元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颗粒 破碎强度 离散单元 分形 分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状土体的结构模型 被引量:23
15
作者 徐永福 刘斯宏 董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6-372,共7页
土体是一种典型的粒状体,建立土体的结构模型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土体的力学性质。建立了土体结构的分型模型,并根据建立的分形模型,解释了土体的力学行为。
关键词 分形 结构模型 分维 粒状土体 孔隙 屈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喷桩施工中饱和粉土的触变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永福 王驰 +2 位作者 黄铭 许杰 杨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84-1789,共6页
针对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出现的湿喷桩下沉现象,通过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压力传感器,比较湿喷桩施工桩周土的水平向土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大小关系,提出湿喷桩下沉的判别方法。根据现场静力触探试验、取土样和室内土力学试验结果... 针对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出现的湿喷桩下沉现象,通过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土压力传感器,比较湿喷桩施工桩周土的水平向土压力和超孔隙水压力的大小关系,提出湿喷桩下沉的判别方法。根据现场静力触探试验、取土样和室内土力学试验结果,分析湿喷桩施工扰动下饱和粉土的触变性,粉土强度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粉土 路基 湿喷桩下沉 触变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及其模拟结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永福 李阳春 +2 位作者 赵亮 李荣凤 俞永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7-938,共12页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气候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太平洋海盆环流模式,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模拟中对中尺度示踪物输送采用了两种方...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全球气候海洋环流模式(LICOM)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太平洋海盆环流模式,并对其模拟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模拟中对中尺度示踪物输送采用了两种方案,即传统的水平扩散方案(HOR)和包括涡旋诱导速度的等密度面扩散方案(GM)。对这两个试验的气候平衡态结果分析发现,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太平洋的环流特征,包括副热带大涡、副极地涡旋以及南极绕流(ACC)等。赤道附近的各种流系亦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模拟的150°W赤道潜流的最大流速为40 cm/s,出现在次表层130 m左右,虽然模拟值比基于NCEP资料估计的最大流速80 cm/s小,但与其位置十分相近。两个试验均较好地模拟出了温盐的分布结构,包括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中层水的形成以及南极底层水的输送等。通过详细分析两个试验结果发现,总的说来在目前模式所采用的参数条件下,GM的结果稍好于HOR的结果。这些模拟结果表明,在LICOM基础上构建的太平洋环流模式从总体上是能再现许多观测特征的,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被动示踪物在北太平洋的分布等问题提供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流模式 太平洋 中尺度示踪物输送 温盐环流 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徐永福 程岩 +2 位作者 肖杰 林宇亮 戚顺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81-1294,共14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研究(2019YFC1509800)”基于蒙脱石表面的分形模型,根据等温吸附理论,揭示膨胀土的水力作用机理,建立了膨胀变形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理论,提出了裂隙性膨胀土的剪切强度理论;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膨胀土滑坡和工程边坡新型防治技术研究(2019YFC1509800)”基于蒙脱石表面的分形模型,根据等温吸附理论,揭示膨胀土的水力作用机理,建立了膨胀变形理论和广义有效应力理论,提出了裂隙性膨胀土的剪切强度理论;根据膨胀土边坡失稳特征,将膨胀土边坡失稳滑动分为浅层裂隙控制滑坡和深层结构面控制滑坡,针对两种膨胀土滑坡类型,提出了膨胀土边坡安全性评价方法;将膨胀土边坡防治技术分为三类:分“隔”技术、支“挡”技术和加“固”技术(简称“隔”、“挡”、“固”)。分“隔”技术包括非膨胀性黏土盖层、土工编织袋、加筋反包和防排水结构层,支“挡”技术主要为各类挡土墙,如桩板墙、土工编织袋挡墙等,加“固”技术主要包括抗滑桩、锚杆等;提出了土工编织袋、加筋反包和桩板墙防治技术的标准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土工编织袋、加筋反包、防排水结构层和桩板墙的应用示范工程,采用现场全自动实时监测技术,验证了膨胀土边坡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工程边坡 滑坡 防治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 被引量:78
19
作者 徐永福 董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0-405,共6页
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土颗粒分布的分形模型、土体孔隙表面的分形模型和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根据土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提出了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不仅能很好地预测近饱和状态和干... 水分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可以分为三类:土颗粒分布的分形模型、土体孔隙表面的分形模型和土体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根据土孔隙分布的分形模型,提出了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水分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不仅能很好地预测近饱和状态和干土状态时的水分特征曲线,也能用相同的分维估算水分特征曲线的脱水曲线和吸水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吸力 水分特征曲线 分形 分维 孔隙 脱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掘进对周围土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89
20
作者 徐永福 陈建山 傅德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74-1179,共6页
通过盾构施工的现场监测,分析了盾构掘进对周围土体的影响程度;根据土体应力状态变化分析了土体的扰动程度,并提出了应力扰动度的定义,估算了土体孔隙水压力引起土体不排水强度的降低程度;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土体应力状态变化对其力... 通过盾构施工的现场监测,分析了盾构掘进对周围土体的影响程度;根据土体应力状态变化分析了土体的扰动程度,并提出了应力扰动度的定义,估算了土体孔隙水压力引起土体不排水强度的降低程度;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土体应力状态变化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 应力扰动度 强度 土体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