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技术与超声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诊断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熠琳 李军楠 +3 位作者 刘雪静 朱鹰 路红 刘佩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8,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140例、恶性病灶61例。分别行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超声、X线单项检查及联合检查,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 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乳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140例、恶性病灶61例。分别行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超声、X线单项检查及联合检查,分析其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血氧功能成像系统、超声、X线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7.14%、94.29%和90.71%,特异性分别为54.10%、86.89%和83.61%,准确性分别为70.15%、92.04%和88.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X线分别联合血氧功能成像检查诊断的敏感性提高。结论血氧功能学成像技术与超声及X线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可作为乳腺影像学检查的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 X线摄影 血氧功能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BI-RADS 4类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宇 刘雪静 +4 位作者 刘佩芳 朱鹰 徐熠琳 李小康 张淑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特别对BI-RADS 4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204例患者资料,共210个...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特别对BI-RADS 4类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间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204例患者资料,共210个病变。常规超声诊断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超声(BI-RADS-US)标准,弹性评分依据日本Tsukuba大学弹性成像评分标准。结果:204例患者210个乳腺实性病变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恶性病变124个(59.1%),良性病变86个(40.9%)。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7%、84.9%和87.1%;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1%、81.4%和82.4%;二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5%、97.7%和90.5%。在BI-RADS 4类需活检的61个病变中,经病理证实恶性病变46个,良性病变15个,其中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5%、93.3%和93.4%。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独常规超声或弹性成像(P值分别为0.003、0.049)。结论: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对乳腺实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对于常规超声诊断为BI-RADS4类需活检的病变,结合弹性成像诊断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BI—RADS4 乳腺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超声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霍兰茹 刘佩芳 +3 位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邵真真 朱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71-575,共5页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5...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按照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乳腺超声BI-RADS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个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5个叶状肿瘤中良性33个、交界性28个和恶性24个。肿物形态多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边缘光滑、内部回声不均匀。其中良性叶状肿瘤边界清晰更为常见(χ2=12.721,P=0.002);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多可见囊性无回声区(χ2=9.677,P=0.046)。彩色血流成像显示:75.3%(64/85)的肿物内部探及Ⅱ~Ⅲ级血流信号。26个病变进行了弹性成像,88.5%(23/26)的肿块弹性成像评分为2~3分。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和肿块内部是否存在小囊性无回声区是鉴别良恶性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叶状肿瘤 超声检查 病理 弹性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检查对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自体移植乳房再造术前血管评估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雪静 路红 +4 位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季宇 刘君君 朱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血管检查有效性,并分析穿支血管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43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的女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对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血管检查有效性,并分析穿支血管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8年10月43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使用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穿支血管行术前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在超声造影增强状态下行三维重建,直观显示穿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情况,同时体表标注投影位置。结果:43例患者腹壁下动脉穿支主要分布在脐周5 cm范围内,每侧2~5支,其中28例呈不对称分布。DIEP穿支血管管径与患者腹壁脂肪层厚度呈正相关(r=0.436,P<0.05);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穿支血管管径呈正相关(r=0.448,P<0.05)。4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后彩色血流信号均能显著增强,其中39例经三维重建后能清晰显示穿支血管与腹壁下动脉主干的关系,4例穿支血管显示欠连续。结论:多模态超声检查在乳腺癌患者DIEP乳房再造术前评估穿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腹壁脂肪层厚度对优势血管的选择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 穿支皮瓣 彩色多普勒 超声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雪静 徐熠琳 +2 位作者 孙淑萌 路红 朱鹰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181-184,共4页
目的 通过比较弹性成像不同成像方式及多种评价方法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效能,系统总结弹性图像的评价标准。方法 通过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住院并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弹性图像表现,对GE E9采集病例弹性成像进行弹性评... 目的 通过比较弹性成像不同成像方式及多种评价方法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效能,系统总结弹性图像的评价标准。方法 通过收集自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住院并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资料,分析其弹性图像表现,对GE E9采集病例弹性成像进行弹性评分法及应变率比值法评价;对Super Sonic采集病例进行杨式模量测定,并确定诊断阈值,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评分方法、应变率比值及剪切波图像3种弹性图像的评价方法,诊断乳腺病变的效能。结果 弹性评分法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0.5%,准确性为89.3%;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79.9%,准确性为86.5%;剪切波弹性成像乳腺病变最大弹性模量值108 Kpa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0.4%、85.9%、88.6%。本研究将乳腺病变按照病变最大直径分为> 20 mm和≤20 mm,将不同评价方式对两组不同大小乳腺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进行χ2检验,弹性评分法对最大直径≤20 mm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最大直径> 20 mm组(P <0.05);应变率比值法和剪切波成像对不同直径组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能够通过反映病灶相对硬度来鉴别乳腺病灶的良恶性,不同弹性成像评价方式在诊断乳腺实性病灶方面都有较大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乳腺实性小病灶(直径≤20 mm)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当病变较大(直径>20 mm)时,可采取应变率比值法或者剪切波成像法对病变进行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评分 应变率比值 剪切波 乳腺病变 乳腺小病灶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2 位作者 刘佩芳 曹文枫 鲍润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27例GIST患者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 目的探讨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27例GIST患者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MR图像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有无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并将MRI上述征象与各侵袭危险组做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 27例GIST中,低危11例,中危6例,高危10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的例数随着低危、中危、高危的顺序而逐渐增多。动态增强检查,27例GIST中2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渐增型,5例呈延迟期轻度流出型,曲线类型在低、中、高危三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GIST的ADC值为(1.127±0.205)×10-3 mm2/s,中危组ADC值为(1.436±0.254)×10-3 mm2/s,低危组ADC值为(1.478±0.344)×10-3 mm2/s,高危组ADC值明显低于中危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ST在MRI平扫、增强扫描表现和DWI上ADC值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对GIST侵袭危险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侵袭危险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MRI在X线检查乳腺阴性腋淋巴结转移癌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4
7
作者 李小康 徐熠琳 +2 位作者 刘佩芳 路红 张淑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MR检查对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的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寻找其乳腺内原发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3例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患者的乳腺MR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 目的 探讨乳腺MR检查对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的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寻找其乳腺内原发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3例以腋淋巴结转移癌为首诊表现(临床乳腺触诊和X线检查均为阴性)患者的乳腺MR影像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标准对所有病变进行分析,并将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33例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中,30例临床行乳腺根治术,其中17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乳腺MRI检出其中的16例,包括10例肿块性病变和6例非肿块性病变,肿块性病变直径0.5~2.6 cm(平均1.5 cm),直径≤1.5 cm者6例;非肿块性病变包括4例导管性强化和2例段性强化;另1例病理切片发现乳腺癌但乳腺MRI为阴性.其余13例行乳腺根治术患者病理检查未发现乳腺癌灶,其中9例乳腺MRI亦呈阴性表现,另4例MRI提示可疑癌灶.余3例临床未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乳腺MRI亦为阴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检出乳腺原发癌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1%、69.2%和83.3%.结论 相对于一般乳腺癌而言,隐匿性乳腺癌MRI表现更以小灶性的肿块性病变和导管或段性强化的非肿块性病变为常见表现类型.乳腺MR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应作为这类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病变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增强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小康 朱鹰 +2 位作者 刘佩芳 徐熠琳 邵真真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与磁共振(MRI)增强方式的表现特点及异同。方法搜集自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同时行超声造影与MRI检查的72例患者资料,选取72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对比分析时选取与超...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超声造影与磁共振(MRI)增强方式的表现特点及异同。方法搜集自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期间同时行超声造影与MRI检查的72例患者资料,选取72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对比分析时选取与超声造影图像增强形态、大小相似的MRI切面,图像分析包括:增强均匀性(均匀、不均匀)、增强后病变面积、灌注缺损面积、时间一强度曲线类型。对二者评估的相关性、差异及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个乳腺病灶中,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恶性病变56个(77.8%),良性病变16个(22.2%)。超声造影与MRI对72例乳腺病变增强后面积的评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00),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6)。超声造影与MRI对乳腺病变增强均匀性的评价不完全一致(Kappa=-0.153,P=0.061),超声造影较MRI更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分别为34例和23例),且超声造影灌注缺损面积[(0.837±0.827)cm2]大于MRI同切面灌注缺损面积Uo.576±0.524)crll。],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时间一强度曲线类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尽管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在乳腺病变的增强方式上部分存在相同的表现,但二者增强方式之间缺乏直接联系,对比增强原理的区别使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各具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气泡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二维彩超联合SWE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虹 刘佩芳 +3 位作者 邵真真 徐熠琳 张宇 朱鹰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07-110,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彩超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130例(158个)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彩超和SWE检查。以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得出乳腺良恶... 目的探讨二维彩超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130例(158个)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彩超和SWE检查。以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得出乳腺良恶性病变最大弹性模量值、平均弹性模量值的相应诊断临界值。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评价二维彩超和SW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比较2者的结果。结果130例患者的158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变90个,良性病变68个。二维彩超和SW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9.7%和89.5%;特异性分别为85.6%和95.3%;准确性分别为87.3%和91.4%;二维彩超和SWE2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5%、93.3%、95.6%。结论二维彩超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SWE检查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是传统二维彩超技术的有益补充。二维彩超与定量SWE技术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减少漏诊、误诊及不必要的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二维彩超 剪切波 诊断
原文传递
比较二维与三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虹 陈立伟 +1 位作者 刘佩芳 徐熠琳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92-196,I0005,I0006,共7页
目的比较二维、三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84例乳腺疾病患者(9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二维、三维彩超和基于2者的SWE检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确定诊... 目的比较二维、三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84例乳腺疾病患者(9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二维、三维彩超和基于2者的SWE检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确定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二维、三维SWE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价二维与三维SW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二维SWE弹性模量最大值为98.82kPa,平均值为43.88kPa;最佳三维SWE弹性模量最大值为102.54kPa,平均值为53.87kPa。二维与三维SW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9.5%和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SWE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95.3%)、准确性(92.7%)明显高于三维SWE(83.9%、8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维SWE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三维SWE,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乳腺癌 二维 三维 诊断
原文传递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立伟 徐熠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3期37-38,59,共3页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通常在中年女性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是由于炎症因子或退行性变化而导致,该病症的病症具体表现可能具有甲状腺肿大的明显特征,同时患者颈部有不适感且可触及部分结节。临床可通过触诊进行病症的确诊,但触诊...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通常在中年女性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是由于炎症因子或退行性变化而导致,该病症的病症具体表现可能具有甲状腺肿大的明显特征,同时患者颈部有不适感且可触及部分结节。临床可通过触诊进行病症的确诊,但触诊的方式无法有效对结节进行判断,进而采用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甲状腺结节的确诊,目前该方式在临床使用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二维超声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进行综合性判断,从而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高对临床诊断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 诊断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影像和临床特征融合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敏 路红 +3 位作者 朱鹰 刘红 徐熠琳 杨仕喆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多模态影像和临床特征融合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5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125例)和验证集(31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并统计病理完全缓解(pCR... 目的构建并验证基于多模态影像和临床特征融合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56例乳腺癌患者,按照8∶2随机分为训练集(125例)和验证集(31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切除并统计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新辅助化疗前后行高分辨磁共振、乳腺超声、钼靶检查,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新辅助化疗后pCR)的因素,构建基于多模态影像和临床特征融合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及效能评估。结果训练集有31例达到pCR,验证集有7例达到pCR。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OR=5.254,95%CI:2.161~12.769)、多普勒超声后方回声(OR=4.909,95%CI:2.020~11.930)、△表观扩散系数(ADC)(OR=4.419,95%CI:1.818~10.741)、钼靶钙化状态(OR=4.358,95%CI:1.793~10.59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以上述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各因素总分范围89~374分,对应风险率范围0.07~0.89。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指数为0.804(95%CI:0.768~0.841),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05)。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77.42%(95%CI:58.46%~89.72%),特异度为86.17%(95%CI:77.153%~92.1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56(95%CI:0.778~0.939)。验证集ROC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灵敏度71.43%(95%CI:30.26%~94.89%),特异度为91.67%(95%CI:71.53%~98.54%),AUC为0.872(95%CI:0.795~0.949)。结论基于多模态影像和临床特征融合的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列线图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新辅助化疗 预后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MR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超 张淑平 +3 位作者 刘佩芳 路红 徐熠琳 鲍润贤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IP)的MRI表现,提高对IP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IP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强化方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乳头状瘤(IP)的MRI表现,提高对IP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IP的MRI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病变内部强化方式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DWI上ADC值。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IP和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24例IP最大径0.3~2.0cm。17例呈圆形或卵圆形,7例不规则形;边界18例清晰,6例欠清。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1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早期时相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呈较均匀强化,9例强化欠均匀,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56.50±19.67)%,延迟时相18例表现为肿瘤边缘部分信号强度高于中心部分,而呈“环形”表现。TIC19例呈Ⅲ型,5例呈Ⅱ型。b值为1000s/mm^2时,平均ADC值为(1.14±0.29)×10^-3mm^2/s,低于正常乳腺组织的ADC值[(1.83±0.3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P=0.000)。结论IP的动态增强扫描TIC类型和DWI上ADC值表现与乳腺癌相似,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强化率和内部强化方式的动态变化特征上具有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腋窝淋巴结诊断中采用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的临床对比研究
14
作者 陈立伟 徐熠琳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2期98-99,15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分别用于诊断临床收治的乳腺腋窝淋巴患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4月~2020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乳腺腋窝淋巴患者共100例进行研究,随后将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分别用于诊断100例乳腺腋窝...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分别用于诊断临床收治的乳腺腋窝淋巴患者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4月~2020年1月到本院治疗的乳腺腋窝淋巴患者共100例进行研究,随后将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分别用于诊断100例乳腺腋窝淋巴患者,淋巴结总共179枚,金标准为手术治疗后的病理检查结果,分别比对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比,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和常规超声诊断效果相对比,超声弹性成像更适合用于诊断乳腺腋窝淋巴患者,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特异度以及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腋窝淋巴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进展对乳腺癌腋窝精准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熠琳 路红 +3 位作者 刘雪静 郝玉娟 于子玲 朱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54-1061,共8页
随着乳腺癌治疗理念和腋窝处理策略的转变,影像学仅被用于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已远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变革的临床管理需求,接受影像检查的目的更多的是精准地评估初始和治疗后腋窝转移负荷、监测评估药物疗效,并根据治疗后的最终影像结果... 随着乳腺癌治疗理念和腋窝处理策略的转变,影像学仅被用于诊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已远不能满足当前不断变革的临床管理需求,接受影像检查的目的更多的是精准地评估初始和治疗后腋窝转移负荷、监测评估药物疗效,并根据治疗后的最终影像结果帮助确定手术方式。本文就乳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各种成像方式的相对优势和局限性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涉及腋窝管理的重要临床试验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
原文传递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评价中超声造影与血管灌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雪静 路红 +1 位作者 徐熠琳 马文娟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19期4623-4626,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家族史、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饮食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早期乳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大多为乳房无痛性肿块,晚期出现乳头...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家族史、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饮食及环境因素等有关。早期乳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大多为乳房无痛性肿块,晚期出现乳头回缩、乳腺皮肤"酒窝症"或橘皮样变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乳腺癌病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但已发现诸多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血管灌注
原文传递
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郝玉娟 徐熠琳 +1 位作者 刘君君 刘佩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0-773,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MRI、超声及X线表现。采用独立... 目的探讨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乳腺区域纤维母细胞和(或)肌纤维母细胞良性病变的MRI、超声及X线表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病变与正常乳腺组织ADC值的差异。结果(1)病变发病部位:13例与乳腺浅筋膜关系密切,1例位于胸肌内。(2)MRI表现:5例表现为边缘毛刺的肿块,9例表现为非肿块;除2例平扫显示不明显外,其余12例于T1WI呈低信号,8例于脂肪抑制T2WI呈较高信号,4例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后14例均呈明显强化,10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渐增型,4例呈流出型;12例于DWI呈明显高信号,b=500、1 000 s/mm2时ADC值均与正常乳腺组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表现:5例表现为肿块,9例表现为非肿块,均呈低回声,边缘毛刺,12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乳腺X线摄影:行乳腺X线检查的12例病变中5例表现为边缘毛刺的肿块,7例表现为局限不对称致密,均呈中等密度,未见明显恶性钙化。结论本病发病部位及MRI、超声、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纤维母细胞 影像特征
原文传递
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合成X线成像(SM)对病变征象显示及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小康 路红 +2 位作者 徐熠琳 郝玉娟 柳杰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合成X线成像(SM)对病变征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同时行DM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联合SM的乳腺病变患者325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别对同一病变在DM、SM中...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摄影(DM)、合成X线成像(SM)对病变征象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同时行DM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联合SM的乳腺病变患者325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别对同一病变在DM、SM中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进行评价,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DM、SM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DM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91.51%、47.46%,SM对乳腺癌的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4%、90.74%、45.76%,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腺体类型中DM与SM的显示无显著性差异(P=0.055),而同一病变在DM、SM中征象的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DM对显示肿块边缘光滑、肿块密度、皮肤层增厚、单纯钙化的形态、不对称致密等征象优于SM,而SM对显示肿块边缘毛刺、结构扭曲、致密组织中的微钙化等征象优于DM。结论DM、SM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相近,但二者对于乳腺病变征象的显示仍然存在差别。SM替代DM应用具有一定可能性,仍需进一步总结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数字乳腺X线摄影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合成X线成像
原文传递
乳腺影像与容积导航技术初步应用的临床分析
19
作者 刘雪静 路红 +2 位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朱鹰 《医学信息》 2022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影像与容积导航技术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20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X线以及MRI检查,观察各检查方法检出结果、超... 目的研究乳腺影像与容积导航技术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2021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20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切除,并由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X线以及MRI检查,观察各检查方法检出结果、超声融合MRI容积导航下定位病灶后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类型分布结果。结果20例患者中,恶性病变13例(65.00%),良性病变7例(35.00%),病变直径8~47 mm,平均直径16 mm;8例患者进行X线检查,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8例异常,2例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例患者MRI检查均发现异常强化,进行MRI图像与超声图像融合技术可所有病变在MRI图像与超声图像位移范围为1~18 mm,平均位移为(6±3)mm。结论应用MRI-超声影像融合及实时容积导航技术定位MRI检查中异常强化病变,图像配比性良好,可促进超声隐匿性乳腺病变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 MRI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