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8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舌象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徐钰莹 杨宇飞 +5 位作者 张雪雪 隗睿 张继伟 李芮 宋婷婷 李秋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433-440,共8页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RC)患者舌象在不同临床因素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对辨证的重要意义,为中医临床诊治ACRC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 目的探讨晚期结直肠癌(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ACRC)患者舌象在不同临床因素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对辨证的重要意义,为中医临床诊治ACRC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2年9月30日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杨宇飞教授门诊治疗的3384例A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3384例患者的一般人口学信息、舌象信息以及诊疗信息。探讨ACRC患者舌象特点,分析在不同临床因素中ACRC患者的舌象分布差异。使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纳入3384份ACRC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891例,女性1493例,男女构成比为1.27∶1,平均年龄(60.90±25.66)岁,其中男性年龄分布较女性前移;异常舌色以暗红舌、红舌、淡暗舌居多,异常舌形以齿痕舌、裂纹舌以及舌有瘀斑为主,异常舌苔以腻苔与厚苔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部位与舌色(暗红,淡暗)、舌形(齿痕)、苔色(黄、白)、苔质(厚、腻、水滑)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初次确诊状态(初发晚期,非初发晚期)与舌色(淡红、淡暗)、舌形(嫩、胖大、齿痕)、苔色(黄、白)、苔质(腻、润、水滑、无)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转移部位(肝转移/肺转移)在舌色(暗红)、舌形(嫩舌、瘦薄舌)、苔色(黄苔、白苔)、苔质(薄苔、厚苔、腻苔)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基因突变状态(RAS、BRAF基因突变/野生)与舌色(绛、淡暗舌)、舌形(裂纹、瘀斑、嫩、齿痕)、苔质(腻、厚)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微卫星状态与舌色(红)、舌形(裂纹、齿痕、瘀斑),苔色(黄、白)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ACRC患者以虚实夹杂的舌象最为多见,可见不同程度的脾虚、痰湿、阴虚、血瘀、热邪等舌象表现,不同临床因素影响下的ACRC舌象特征具有一定规律性,能够为中医临床诊治ACR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舌象特征 临床特征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中医特色医保付费方式研究——以结直肠恶性肿瘤为例
2
作者 郭慧君 杨宇飞 +3 位作者 徐钰莹 刘晶 王雪杰 李秋艳 《中国医疗保险》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目的:以结直肠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例,探索适合中医医疗机构的医保付费方式。方法:使用2021年北京市部分中医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选取结直肠恶性肿瘤病例28083例。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以... 目的:以结直肠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为例,探索适合中医医疗机构的医保付费方式。方法:使用2021年北京市部分中医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选取结直肠恶性肿瘤病例28083例。采用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以决策树模型构建病组分组方案。结果:以是否手术、其他诊断数量和中医治疗费用占比等8个费用影响因素作为住院费用分类节点纳入决策树模型,形成12个病例组,CV及RIV值显示分组结果较好。结论:将代表中医特色的指标“中医治疗费用占比”作为分类节点纳入分组模型,能够得到体现中医特色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治疗分组方案,为建立适合中医医疗机构的医保付费方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 医保付费方式 结直肠恶性肿瘤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k R-CNN神经网络模型对舌象裂纹严重程度的评价效果
3
作者 徐钰莹 胡广洋 +4 位作者 张继伟 杨浩 王云峰 宋婷婷 李秋艳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8期942-946,共5页
目的基于掩膜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算法,在裂纹舌识别与提取的基础上探索裂纹舌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集200例裂纹舌与200例非裂纹舌的舌象图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裂纹舌识别模型,以准确... 目的基于掩膜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算法,在裂纹舌识别与提取的基础上探索裂纹舌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集200例裂纹舌与200例非裂纹舌的舌象图片,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裂纹舌识别模型,以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对模型裂纹舌识别效果进行评价。由3名中医专业主任医师对200张裂纹舌图片按照轻度裂纹、中度裂纹、重度裂纹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标注,通过裂纹识别模型进行裂纹舌的识别与特征提取,选择裂纹面积比(x)、裂纹方向(z)、裂纹条数(n)、主裂纹长度(l)作为裂纹评价指标,以医生标注结果作为分级标准,根据分级结果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裂纹严重程度综合权重计算公式:W=(∑w_(i))/4(i=x,z,n,l),计算裂纹多维度指标的分布区间,评价裂纹的严重程度。结果模型识别裂纹舌,准确率为0.945,精确率为0.949,召回率为0.940。舌裂纹的严重程度评价结果:W∈[1,3]为轻度裂纹,W∈(3,6]为中度裂纹,W∈(6,10]为重度裂纹。经验证,裂纹舌总体评价准确率为88.3%,其中轻度裂纹的评价准确率为88.9%,中度裂纹的评价准确率为91.7%,重度裂纹评价准确率为83.3%。结论选择裂纹面积比、裂纹方向、裂纹条数、主裂纹长度作为评价裂纹舌严重程度的指标,可较好地完成辨识任务,实现舌象裂纹程度的定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舌 掩膜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 舌象特征提取 严重程度 舌象诊断 中医客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肝—肠”轴在甲状腺结节疾病中的理论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隗睿 张雪雪 +4 位作者 徐钰莹 王旭杰 王宗雪 张继伟 李秋艳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49-652,共4页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常以调理肝脾和冲任气血为法,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甲状腺—肝—肠”轴理论,认为甲状腺激素作为精微物质影响周身,肝胆主导气机升降,肠系统维持气血精生成,冲任调节气血精藏泻;病理...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治疗常以调理肝脾和冲任气血为法,具有独特优势,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甲状腺—肝—肠”轴理论,认为甲状腺激素作为精微物质影响周身,肝胆主导气机升降,肠系统维持气血精生成,冲任调节气血精藏泻;病理状态中该轴任一环节失常都会影响整体的气机运行,致使甲状腺结节发生。在结节的治疗上,结合超声结果以精准判断局部结节性质,通览总体虚实以辨证论治,重视调神以安形。“甲状腺—肝—肠”轴理论阐述了甲状腺的生理运行状态,剖析了结节形成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可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与未来的科学研究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肝—肠轴 甲状腺结节 理论构建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舌象特点及舌苔微生物群落关联性分析
5
作者 唐威 李秋艳 +3 位作者 张继伟 徐钰莹 孙宁 宋婷婷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8期1671-1678,1696,共9页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T2DMED)患者舌象特点及其舌苔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18日—2023年6月28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的45例T2DMED作...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Erectile dysfunction,T2DMED)患者舌象特点及其舌苔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4月18日—2023年6月28日期间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门诊的45例T2DMED作为病例组,34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作为对照组,采集舌图、舌苔菌群和血糖及性激素水平。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舌苔菌群,对其进行Alpha多样性、β多样性、组间差异性分析,并利用KEGG数据库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发现T2DMED患者暗红舌、黄苔、厚苔、腻苔、胖大舌、裂纹舌、瘀点舌、瘀斑舌出现率均明显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ED与T2DM舌苔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构成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门和属两个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门水平上有2个差异物种,分别是变形菌门和蓝细菌;在属水平上有18个差异物种,主要为奈瑟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等。在舌苔方面隐藏真杆菌属与腻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颤螺旋菌属、毛螺菌科NC2004和颤杆菌属与厚苔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脂质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通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红舌、黄苔、厚苔、腻苔、胖大舌、裂纹舌、瘀点舌、瘀斑舌是T2DMED的特征性舌象。T2DMED与T2DM苔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及物种构成整体上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某些特定舌苔菌群可作为T2DMED的生物标志物,T2DMED患者腻苔、厚苔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与部分舌苔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舌象特征 舌苔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枸杞叶黄酮及其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6
作者 贾晓凤 高蝶 +2 位作者 刘金旺 徐钰莹 范艳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151,共8页
[目的]开发一种安全、无毒且高效的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实现高得率、绿色的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并评价产物活性。通过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PB)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选取... [目的]开发一种安全、无毒且高效的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实现高得率、绿色的枸杞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并评价产物活性。通过单因素和Plackett-Burman(PB)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选取聚乙二醇(PEG400)使用量、硫酸铵使用量、料液比3个因素通过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优化提取条件;通过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试验评价提取物活性。[结果]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提取枸杞叶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400,PEG质量分数28%、硫酸铵质量分数16%、超声功率250 W,超声处理时间40 min、超声处理温度40℃、料液比1∶30 (g/g),该条件下所提取的枸杞叶黄酮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为(486.30±3.29) mg/g,其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06 mg/mL。[结论]最优提取条件下,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所提取的枸杞叶黄酮得率高、溶剂残留低,该方法所得枸杞叶黄酮对胰脂肪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叶 黄酮 超声波 双水相法 胰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乡村结直肠癌一、二级预防模式探索与实践——乡村吹哨,三级联动,中西医并重 被引量:6
7
作者 徐钰莹 闫蕴孜 +8 位作者 郝洁 孙凌云 张彤 陈光 何斌 许云 刘剑 韦再华 杨宇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3-949,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三级联动下(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北京市乡村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模式,为构建中西医慢病防治网络、推动中西医并重癌症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当地村委会,充分... 目的探索建立三级联动下(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北京市乡村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模式,为构建中西医慢病防治网络、推动中西医并重癌症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托当地村委会,充分发挥三甲医院带动能力,培训构建一支以"村支书"为核心的乡村"早防早筛"队伍:中医养生操组、中医健康防癌知识宣传小组配合进行结直肠癌早防,结直肠癌高危风险人群(即高危人群)问卷调查小组配合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初筛。在"三级联动"模式下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根据高危人群初筛结果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药物或非药物干预。结果经四年探索实践,该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一、二级预防模式初步成型,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中西医并重结直肠癌防控方案。在该模式指导下,已在全村1717名常住人口中完成了1174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初筛,发现高危人群118例(阳性率10.05%),结直肠癌6例且均在该模式建立前发病。结论由乡村吹哨,通过动员乡村骨干力量进行结直肠癌早筛,能够使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极大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推广一条以"三级联动"为依托,以乡村骨干为主要早防早筛力量的中西医并重"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慢病管理模式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乡村吹哨 三级联动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中西医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结直肠癌中医药干预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钰莹 张文丽 +1 位作者 杨宇飞 易丹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18-1524,共7页
目的 建立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模型进行疗效预测。方法 纳入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人口学诊断、信息、治疗信息等深入观察随访,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其他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Cox模型。通过Cox模型进... 目的 建立中医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预测模型进行疗效预测。方法 纳入1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人口学诊断、信息、治疗信息等深入观察随访,以生存时间为因变量,其他与生存时间相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Cox模型。通过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筛选,选取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的变量包括发病部位、转移部位、基因分型、KPS评分、症状总评分、主症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合临床经验和描述分析的结果,加入中医证型作为自变量,把前期制定的中医优势、劣势、中间人群划分标准作为因变量进行判别分析,建立4种判别函数,根据模型预测结果选择预测效果最好的二次判别分析(QDA)模型作为最终晚期结直肠癌中医干预治疗疗效预测模型。结果 经验证,模型总的疗效预测准确率为84.2%,在中医劣势人群中的预测准确率为100%。结论 该模型可作为临床预测模型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中医药治疗,为进一步探求中医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奠定相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中医优势人群 中医劣势人群 中医药治疗 二次判别分析 疗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癸学说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钰莹 李秋艳 +3 位作者 王雪杰 刘剑 程伟 杨宇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535-4542,共8页
目的 结合《黄帝内经》中天癸学说的科学内涵,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特点。方法 基于医院住院病历病案首页提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38家三级中、西医院初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首先按性别将患者进行分组,男性以8岁为一个天癸段,... 目的 结合《黄帝内经》中天癸学说的科学内涵,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特点。方法 基于医院住院病历病案首页提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38家三级中、西医院初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首先按性别将患者进行分组,男性以8岁为一个天癸段,女性以7岁为一个天癸段,分析不同天癸段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其次,将患者按照天癸竭与未竭进行分组,探讨天癸竭与不竭对结直肠癌发病特点的影响。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23 7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值集中在64岁,其中男性患者在第8个天癸段(64岁)出现发病峰值,女性患者在第9个天癸段(63岁)出现发病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将天癸竭否和结直肠癌发病特点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结直肠癌天癸竭与不竭在性别、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天癸竭的患者在女性(54.36%)、发病部位为左半结肠(71.08%)、分化程度为中分化(50.03%)、肿瘤分期为早中期(39.00%)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结论 天癸段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天癸竭时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可能以女性、左半结肠癌、中分化、早中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疾病特点 发生发展 天癸学说 天癸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突变特征与中药干预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钰莹 杨宇飞 易丹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6-298,共13页
目的探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循环肿瘤DNA(ctDNA)动态监测对中药干预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筛选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行NGS检测(Next-generatio sequencing technology... 目的探究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基因突变特征及循环肿瘤DNA(ctDNA)动态监测对中药干预治疗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筛选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接受中医药治疗的,行NGS检测(Next-generatio sequencing technology)的晚期结直肠癌病例,利用卡方检验(χ2)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与疾病相关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行4次及以上ctDNA动态监测的病例进行ctDNA动态变化趋势与中医干预治疗疗效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6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ctDN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81%,基因突变频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TP53(83.6%),APC(72.1%),KRAS(53.4%);ctDNA与肿瘤组织配对检测样本42例,组织基因突变与血浆ctDNA匹配率为76%;临床相关因素分析显示:TP53、APC、PIK3CA基因突变与是否发生肝转移显著相关(P<0.05),ERBB2基因突变与肝郁脾虚证型、肝肾亏虚证型显著相关(P<0.05);对9例行过4次及以上ctDNA与CEA、CT同时检测的患者,进行ctDNA动态变化趋势与中药干预治疗疗效相关性探讨,发现ctDNA突变丰度变化趋势与中药干预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高度吻合,部分结果显示ctDNA具有提前CEA和影像学预示肿瘤进展的趋势。结论TP53、APC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易发生肝转移,PIK3CA基因突变的患者不易发生肝转移,ERBB2基因突变可能与肝郁脾虚证型、肝肾亏虚证型相关;相较于传统的CEA与影像学检查,外周血ctDNA动态监测可提前预测晚期结直肠癌的中药干预治疗疗效,从而更好的指导晚期结直肠癌的中医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DNA 基因突变 中药 治疗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宇飞教授阶段辨治晚期结直肠癌的中西医并重思路与经验总结 被引量:11
11
作者 徐钰莹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372-1379,共8页
结直肠癌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晚期结直肠癌大多无法治愈,虽然西医常规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与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除此之外,晚期结直肠癌的西医常规治疗无... 结直肠癌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晚期结直肠癌大多无法治愈,虽然西医常规治疗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与西医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往往使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除此之外,晚期结直肠癌的西医常规治疗无法覆盖所有人群,对于部分经济基础差、体弱、高龄、西医治疗意愿不强而拒绝或无法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来说,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弥补常规治疗的缺口,扩大治疗覆盖面。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在减轻晚期结直肠癌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增加治疗疗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杨宇飞教授认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不能单靠中医或西医一种治疗手段,强调中西医并重是晚期结直肠癌的核心治疗策略,以人为本是要坚持的治疗理念,要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疾病特征与个人体质灵活选用中医为主或者西医为主、中医为辅或中西医相辅相成的中西医并重治疗策略。在遣方用药时扶正祛邪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核心,健脾补肾解毒是治疗首推之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与患者所处的西医不同治疗阶段,灵活调节扶正祛邪比例,最终达到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命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宇飞 晚期结直肠癌 中西医并重 中医药 健脾补肾解毒 扶正祛邪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中心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凌云 闫蕴孜 +3 位作者 徐钰莹 张彤 许云 杨宇飞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单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筛选自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部经历...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三线治疗中的实际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单中心真实世界数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筛选自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部经历过晚期一线、二线、三线治疗过程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住院病历系统中的医疗记录采集患者相关疾病信息、治疗用药方案、各线治疗开始和失败时间、中医证型等资料,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不同疾病信息及治疗方案患者的三线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筛选纳入5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西医结合三线治疗中位PFS为(5.0±0.6)月,常用三线西医治疗方案为含呋喹替尼、瑞格非尼、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方案(应用频率合计33%)、含伊立替康双药或单药联合靶向治疗(31%);左半结肠癌、基因检测全野生型、微卫星稳定的患者具有相对更长的三线PF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纳入病例中常见中医证型为脾肾亏虚型(61.8%)和肝郁脾虚型(18.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肝郁脾虚证型是三线PFS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2.57,P=0.044)。结论中西医结合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能有助于患者生存获益,且与基因检测状态、中医证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中西医结合 三线治疗 回顾性研究 真实世界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邪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分布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凌云 闫蕴孜 +2 位作者 徐钰莹 张彤 杨宇飞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祛邪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者给予祛邪胶囊或安慰剂干预1个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及粪便样本,通过液质联用(LC-MS)非...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祛邪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者给予祛邪胶囊或安慰剂干预1个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及粪便样本,通过液质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及16SrRNA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通过生物分析云平台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以及关联分析。结果研究共入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终34例患者完成访视并纳入分析,结果显示祛邪胶囊组治疗后天竺葵色素-3-槐糖苷、3-羟基-2-萘甲酸、色氨酸-甜菜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烟酰胺下降,安慰剂组干预后烟酰胺上升,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联合分析,祛邪胶囊组血清天竺葵色素-3-槐糖苷丰度与患者肠道菌群中副沙门氏菌、黏胶球形菌分布正相关,与链球菌分布负相关。结论祛邪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花青素代谢以及色氨酸代谢发挥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肠道有益菌、降低有害菌分布比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邪胶囊 结直肠癌 代谢组学 肠道菌群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时变时滞的p53-Mdm2基因表达模型的正周期解存在性
14
作者 徐钰莹 赵维锐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955-1961,共7页
基于Monk(2003)提出的p53-Mdm2基因表达的自治系统,首次提出了引入时变时滞的p53-Mdm2基因表达非自治系统。运用Mawhin重合度理论的连续性定理,得到了该系统正周期解的全局存在的充分性条件,最终通过MATLAB数值模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应用数学 P53 MDM2 时变时滞 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下北京市某乡村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闫蕴孜 徐钰莹 +7 位作者 郝洁 孙凌云 张彤 陈光 许云 何斌 韦再华 杨宇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6-942,共7页
目的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乡村中西并重癌症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根据2007年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问... 目的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乡村中西并重癌症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根据2007年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市某乡村符合纳排标准的常住村民进行高危人群问卷筛查。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利用χ~2检验分析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筛查结果,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北京市某乡村1717例常住人口进行筛查。实际有效问卷筛查共计1174份,经初筛高危人群问卷评估阳性者118人(阳性率10.1%);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在不同年龄段、年收入以及饮食荤素搭配、吃水果习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阳性指标中"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阳性率最高为4.2%;根据近3个月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医症状频数统计主要以腰酸、脾气急躁或情绪低落、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为主;结论"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能够充分将中医早期干预方法纳入其中,在提高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效率和早诊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筛查 高危人群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宇飞教授运用健脾补肾序贯法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副反应的经验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娜 裴晓华 +1 位作者 徐钰莹 杨宇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5-3649,共5页
细胞毒性化疗能提高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率,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而化疗的消化道和骨髓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化疗依从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根据化疗期间消化道及骨髓毒副反应... 细胞毒性化疗能提高早中期结直肠癌根治率,延长晚期患者生存期,而化疗的消化道和骨髓毒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化疗依从性。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根据化疗期间消化道及骨髓毒副反应出现的先后顺序,创立第1周以健脾为主,第2、3周以补肾为重的序贯疗法,把化疗期间的中药协同治疗总结为"两阶段三步曲",临床疗效满意,介绍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化疗副反应 健脾补肾 序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的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闫蕴孜 孙凌云 +3 位作者 徐钰莹 陈冬梅 闫韶花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391-1399,共9页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mCRC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mCRC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治疗给予常规中医治疗加用祛邪胶囊,对照组在与观察组相同治疗基础上服用安慰剂胶囊。收集基线时患者的粪便样本及外周血样本并进行检测。根据入组患者3年随访的生存结局以及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分析2组间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中医治疗非优势人群相比优势人群具有更高的sobs指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7±19.25 vs.81.96±36.79,P=0.005),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具有更高比例的拟杆菌属(30.6%vs.23.9%,P=0.33)和普雷沃氏菌属(5.7%vs.3.9%,P=0.69);T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发现,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组较非优势人群组具有更高的双阴T细胞绝对值(89.6±82.0 vs.37.1±16.5,P=0.01)以及非HLA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83.0±43.6 vs.28.4±18.3,P=0.01);HLA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绝对值与粪厌氧棒状菌(Anaerostipes)呈显著负相关(P=0.04)。结论: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在肠道菌群分布以及TB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阐释中医优势人群特征及疗效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中医药 优势人群 肠道菌群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下北京市某乡村居民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宁春晖 闫蕴孜 +5 位作者 徐钰莹 孙凌云 陈悦 郭晓晨 曹雪 杨宇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50-54,共5页
目的 了解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下,北京市某乡村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究可能影响知晓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本模式、促进我国乡村结直肠癌防治及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2021年参与“北京中医健... 目的 了解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下,北京市某乡村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究可能影响知晓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本模式、促进我国乡村结直肠癌防治及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2021年参与“北京中医健康乡村”试点项目的北京市某乡村村民进行基本信息采集、高危人群筛查及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问卷填写,利用差异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1007份有效问卷并纳入分析,有效回收率为81.8%。调查人群总体对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6.0%。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本人曾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人群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专/高中(OR=2.124)、大专/本科及以上(OR=2.852)]、人均年收入≥20 000元(OR=4.204)、本人曾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OR=4.839)、年龄45~<60岁(OR=3.262)是知晓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积极影响因素(P <0.05)。结论 “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的北京市某乡村结直肠癌的知晓率较高,达到国家对于居民癌症防控知识的基本要求,且年龄、受教育水平、人均年收入及是否本人曾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是影响居民防癌意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西医并重 知晓率 癌症防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解读及典型病例分享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磊 顾知恩 +4 位作者 翟嘉威 陈悦 徐钰莹 张彤 杨宇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509-1515,共7页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是我国首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诊疗指南,相较于传统西医诊疗指南,着重规范了中医药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凸显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是我国首部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诊疗指南,相较于传统西医诊疗指南,着重规范了中医药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凸显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方案。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牵头,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15家医院,参与指南起草的18名相关代表共同制定,于2022年7月28日在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参与指南起草的肿瘤专家对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提出了4条共识性推荐意见,主张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诊疗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的病理分期、基因分型、发展趋势,以最新国际临床指南为参照,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地、合理地将西医常规治疗与临床验证有效的中医各种治疗方法相结合,以降低西医常规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获益。本指南对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辨证分型、改善生命质量的中医药、延长生存期的中医药、中医药治疗后疗效评价等4个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当前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能力,并为从事中医诊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医务人员提供推荐意见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中医诊疗 临床指南 典型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
20
作者 徐钰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第5期12-13,共2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微博,微博在改变青少年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理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内容结构这两个方面总结和探讨微博的使用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旨在指...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使用微博,微博在改变青少年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同时.也对青少年的理想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青少年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内容结构这两个方面总结和探讨微博的使用对青少年理想的影响,旨在指导青少年正确看待和使用微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青少年理想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