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重建的大豆属植物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35
1
作者 惠东威 庄炳昌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60-468,共9页
利用8种RAPD引物(OPH-2、OPH-3、OPH-5、OPH-12、OPH-15、OPH-16、OPH-18和OPH-20)对大豆属的21份植物材料,其中包括Glycine亚属的10个种和Soja亚属的3个种,进... 利用8种RAPD引物(OPH-2、OPH-3、OPH-5、OPH-12、OPH-15、OPH-16、OPH-18和OPH-20)对大豆属的21份植物材料,其中包括Glycine亚属的10个种和Soja亚属的3个种,进行了基因组指纹图谱构建。通过对获得的基因组指纹图谱的量化分析,利用Unweightedpairgroupwithmathematicaverage(UPGMA)对大豆属中的各个种进行了亲缘关系重建。重建的亲缘关系表明:G.tomentella种中存在3种不同的进化类型,其分化距离已大于某些种种间的分化距离,它们可能是被形态遮蔽的3个种。Soja亚属内3个种的分化关系同前人的研究推断相同,其亲缘关系很近,这一结果支持将这3个种归并为一个种的观点。但是重建的亲缘关系未能显示出大豆属两个亚属的划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属 亲缘关系 RA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重复序列的克隆、特性分析及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被引量:1
2
作者 惠东威 刘凤华 +3 位作者 陈受宜 王军 颜永杉 苗毓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55-462,共8页
从大豆栽培品种Union(G.max)基因组pUC18质粒文库中,以基因组DNA为探针,筛选出一个重复序列家族。序列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的重复单位为91bp,拷贝数约为10 ̄5,其序列约占基因组DNA的0.9%。基因... 从大豆栽培品种Union(G.max)基因组pUC18质粒文库中,以基因组DNA为探针,筛选出一个重复序列家族。序列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的重复单位为91bp,拷贝数约为10 ̄5,其序列约占基因组DNA的0.9%。基因组DNA不同限制酶片段Southern杂交分析和染色体原位杂交分析表明此重复序列主要以串联方式集中分布在M2和M11号染色体的臂上,而另外一些则散布于整个M12和Sm7号染色体上。以该序列为探针片大豆属不同亚属13个种的18个品系的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此重复序列为Soja亚属所特有。这一Soia亚属特异重复序列的发现,从另一个角度支持应把Soja亚属的3个种G.soja、G.gracillis、G.max划分为一个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复序列 克隆 特性分析 染色体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112
3
作者 惠东威 陈受宜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1992年第6期1-5,27,共5页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自从1975年Crodzicker等人第一次利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腺病毒血清型突变体基因组作图以来,人们便开始广泛利用DNA分子水... 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技术是进行基因组研究的基础。自从1975年Crodzicker等人第一次利用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腺病毒血清型突变体基因组作图以来,人们便开始广泛利用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进行基因组遗传图谱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技术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种F_2群体中RFLP标记的偏分离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德水 陈受宜 +1 位作者 惠东威 庄炳昌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2-367,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 本文研究了大豆56个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在一栽培大豆/半野生大豆杂种F2群体中的分离。结果表明,25%的RFLP标记表现了偏分离,偏离的方向主要趋于栽培大豆亲本,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存在着配子体选择。这对研究大豆的遗传及育种选择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大豆 RFLP标记 杂种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品种间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德水 惠东威 +2 位作者 庄炳昌 杜保兴 陈受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 用62个大豆DNA分子探针与5种限制性内切酶组合,对大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用的两对材料,其多态性RFLP标记的频率均高达60%,可作为RFLP作图较理想的亲本;RFLP标记的多态性类型多数表现为共显性,少数为显性,其中一些标记揭示了2个或2个以上的独立分离的基因座位;不同限制性内切酶在揭示多态性的能力上差异不显著,在杂交片段长度上差异显著并都大于预期值;大豆RFLP的形成主要是由DNA的重排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态性 大豆 品种间 DNA 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育种过程中亲子遗传关系的RAPD研究初报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绍江 杨庆凯 +3 位作者 王金陵 惠东威 陈受宜 崔润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试验以组合80024×中19亲本及其育成品系B_1,B_2为材料,用RAPD技术对其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10个随机引物(10bpse)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双亲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母本80024有13条特征带,父本... 试验以组合80024×中19亲本及其育成品系B_1,B_2为材料,用RAPD技术对其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10个随机引物(10bpse)的PCR扩增结果表明,双亲在遗传上有较大差异,母本80024有13条特征带,父本中19有6条特征带.其在子代中能够重组,使B_1,B_2均具有双亲RAPD标记的特征.但经过多代选择,双亲RAPD特征在育成的子代品系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B_1更多地继承了母本80024的绝大部分RAPD特征,遗传上更近于母本.B_2则表现出倾向于父本.这一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RAPD追踪育种过程,探讨亲子遗传关系是可行的.另外,试验观察到子代品系在继承双亲RAPD特征的同时,还出现了新的子代所特有的RAPD特征.产生这种超亲RAPD特征的真实原因及其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大豆 亲本关系 PCR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rDNA ITS1区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顾京 惠东威 +3 位作者 庄炳昌 宋文源 徐豹 陈受宜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10期759-764,共6页
采用PCR 技术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lis)、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G.tabacina)和栽培大豆(G.m ax)的两个品种UNION、文丰7 中扩增... 采用PCR 技术从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半野生大豆(G.gracillis)、多年生野生大豆(G.tomentella、G.tabacina)和栽培大豆(G.m ax)的两个品种UNION、文丰7 中扩增和克隆了rDNA第一转录间隔区(ITS1)。其在G.m ax 基因组中的拷贝数约为2×103。序列分析表明G.soja、G.gracillis、G.m ax 中的G/C含量为61.40% ,而G.tabacina和G.tom entella的G/C含量分别为58.11% 和59.01% ,与绿豆G/C含量(59.81% )相近。G.tabacina的G/C含量是已知的植物中ITS1 最低的。最大同源性分析表明,大豆属植物ITS1 的同源程度很高,同其近缘属绿豆的同源性明显高于其它作物。同时分析了栽培、多年生和一年生野生大豆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还发现在已知的植物ITS1 序列中均含有GACCCGCGAA 及GCGCCAAGG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RDNA 第一转录间隔区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的RAPD标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学敏 惠东威 +1 位作者 张明厚 陈受宜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发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n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计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中国东北的大豆发斑病菌(Cercosporidiumsojinum)的10个生理小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共计获得了111个RAPD标记,其中86.5%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小种间的亲缘关系。试验证明,RAPD技术分析大豆灰斑病菌遗传变异可提供大量分子标记,综合分析13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可将供试菌株清楚分开。RAPD技术是一项操作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方法,极具对病菌群体遗传分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菌 生理小种 大豆灰斑病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灰斑病菌DNA指纹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学敏 李利军 +2 位作者 惠东威 张明厚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2-366,共5页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鉴定病菌生理小种对于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从大豆灰斑病菌一毒力较强菌株的DNA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2个含重复顺序的克隆,并用其对16个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分析,获得了基因组... 大豆灰斑病菌具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鉴定病菌生理小种对于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从大豆灰斑病菌一毒力较强菌株的DNA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2个含重复顺序的克隆,并用其对16个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Southern分析,获得了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对指纹图谱和毒力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 DNA指纹分析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豆食心虫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RFLP的初步分析(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炳昌 顾京 +4 位作者 惠东威 陈受宜 徐豹 王玉民 岳德荣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5-76,共2页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是一种新类型的分子遗传标记。由于它是在DNA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因此RFLP的分析不受环境条件和发育时期的影响。用于RFLP分析的克隆探针,可用cDNA克隆。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抗虫性 大豆食心虫 分析
全文增补中
从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中分离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5
11
作者 齐莉莉 惠东威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3年第8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分离 基因 小麦 血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对大豆属植物系统学研究的初报 被引量:33
12
作者 惠东威 顾京 +5 位作者 刘凤华 张耕耘 陈受宜 庄炳昌 王玉民 徐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DNA分子操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能够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组差异的分析.RFLP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用于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起源、群体遗传等领域.但是对于那些高度自交,遗传背景狭窄的物种测难以有效地利用... DNA分子操作技术的发展,使生物学家能够在DNA水平上进行基因组差异的分析.RFLP是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用于基因组研究的方法.它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进化、起源、群体遗传等领域.但是对于那些高度自交,遗传背景狭窄的物种测难以有效地利用RFLP进行基因组分析.1990年Williams和Welsh同时开创了利用人工合成的短核苷酸引物经PCR反应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的新方法,即 RAPD技术(Random amplifiedPolymorphic DNAs).由于这一技术能快速、有效地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检测.因此虽然其诞生时间很短,但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技术 大豆属 植物分类学
原文传递
利用rRNA基因ITS-Ⅰ序列构建的大豆属(Glycine)12个种的种系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惠东威 陈受宜 庄炳昌 《中国科学(C辑)》 CSCD 1997年第4期327-333,共7页
属于大豆属Glycine亚属10个种、Soja亚属2个种的24份材料的ITS-Ⅰ序列,通过PCR扩增,已克隆并测序.根据序列的同源性确定了这24份材料的种系关系.从重建的谱系树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先划分的种中存在不同的基因组分化类型,如G.tomentella,G.... 属于大豆属Glycine亚属10个种、Soja亚属2个种的24份材料的ITS-Ⅰ序列,通过PCR扩增,已克隆并测序.根据序列的同源性确定了这24份材料的种系关系.从重建的谱系树中可以看出一些原先划分的种中存在不同的基因组分化类型,如G.tomentella,G.canescens和G.tabacina,它们可能是被形态划分所遮蔽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属 ITS-I 种系关系 RRNA基因
原文传递
用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间的杂种F_2群体构建基因组分子标记连锁框架图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德水 董伟 +2 位作者 惠东威 陈受宜 庄炳昌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遗传图谱的构建,是基因组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可为基因定位与克隆及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等研究打下基础.大豆是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植物蛋白的来源之一。
关键词 大豆 分子标记连锁图 F2群体 栽培 杂种 基因组
原文传递
中国不同纬度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RAPD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庄炳昌 王玉民 +3 位作者 徐豹 惠东威 顾京 陈受宜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3期2178-2180,共3页
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的大豆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十余年来,搜集种质五千余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些资源不仅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源,也为大豆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中国的野生大豆生态类型... 大豆起源于中国,我国的大豆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十余年来,搜集种质五千余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这些资源不仅为大豆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源,也为大豆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中国的野生大豆生态类型极为丰富,遗传差异极大,为世界大豆界所瞩目.对野生大豆,尤其是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同步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为野生大豆的应用提供基础资料,同时可以揭示大豆的起源及演化等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RAPD 大豆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小麦条锈菌模式菌系的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单卫星 陈受宜 +2 位作者 惠东威 吴立人 李振岐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5期1427-1430,共4页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群体遗传学理论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由于建立了有效的DNA遗传标记体系,大大推进了对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特征的认识,如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马铃薯晚疫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麦白粉菌(...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群体遗传学理论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由于建立了有效的DNA遗传标记体系,大大推进了对一些重要病原真菌群体遗传特征的认识,如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马铃薯晚疫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大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hordei),以及小麦颖枯菌(Septoria tritici)等。阐明病原菌的群体生物学特征是筛选和鉴定抗病资源、合理布局抗病基因以及设计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的基础。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全国协作攻关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通过对病菌群体的毒性分析,逐步形成了条锈病的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为稳定小麦生产做出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传统的毒性分析方法本身缺乏遗传标记,限制了对这一活体营养病菌群体进化和毒性变异机制认识的深入,建立其DNA分子标记体系,可望为深入认识条锈菌的群体生物学和流行学奠定基础。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在条锈菌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中度重复的DNA序列家族PSR序列,这在锈菌类中尚属首次,本文报道用其中的PSR331序列的亚克隆PSR331S3对我国小麦条锈菌模式菌系进行DNA指纹分析的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序列 DNA指纹 小麦 条锈菌 遗传标记
原文传递
Phytogeny of 12 species of genus Glycine Willd. reconstructed with internal transcribed region in nuclear ribosomal DNA 被引量:1
17
作者 惠东威 陈受宜 庄炳昌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199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The ITS-Is of 24 accessions belong to 10 species of subgenus Glycine, and 2 species of subgenus Soja of genus Glycine were amplified, cloned and sequenced. According to the homology of the sequences, the phy-logeny of... The ITS-Is of 24 accessions belong to 10 species of subgenus Glycine, and 2 species of subgenus Soja of genus Glycine were amplified, cloned and sequenced. According to the homology of the sequences, the phy-logeny of the 24 accessions were reconstructed. The reconstructed dendrogram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divergent genomic types found in the previously classified species, such as G . tomentella, G. canescens and G. tabacina, and they might be some cryptic species by morphologic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I GENUS GLYCINE PHYLOGENY reconstruction SYSTEMATICS of GENUS Glycine.
原文传递
Study on Systematics in Glycine With RAPD Fingerprinting
18
作者 惠东威 庄炳昌 +4 位作者 顾京 王玉民 张耕耘 徐豹 陈受宜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4年第9期766-771,共6页
The de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DNA sequencepolymorphisms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biology.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of total genomic DNA followed ... The de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DNA sequencepolymorphisms represent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molecular biology.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digestion of total genomic DNA followed by hybridizationwith a radioactively labelled probe reveals differently sized hybridizing fragments. Thisform of polymorphism termed RFLP has been used extensively for genetic studies.However, the technique is not so efficient in detecting polymorphisms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YCINE systcmatics RAPD fingerprinting.
原文传递
DNA fingerprinting of reference strains of Puccinia striiformtis f. sp. tritici in China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卫星 陈受宜 +2 位作者 惠东威 吴立人 李振岐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6年第24期2078-2082,共5页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resulted in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popula-tion genetics theory to plant pathology.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molecular DNAmarker systems that gives a great insight i...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resulted in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popula-tion genetics theory to plant pathology.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molecular DNAmarker systems that gives a great insight into the population genetics of a number offungal plant pathogens such as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grisea,late blight fungusPhytophthora infestans,barley powdery mildew fungus Erysiphe graminis f.sp.hordeiand wheat blotch fungus Septoria tritici.The knowledge on population biology of plantpathogens is essential for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for d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titive DNA DNA FINGERPRINTS wheat STRIPE RUST PUCCINIA STRIIFORMIS genetic markers.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RAPD profiles of different soybeans in China
20
作者 庄炳昌 惠东威 +3 位作者 王玉民 顾京 徐豹 陈受宜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13期1129-1132,共4页
Soybeans originated in China; therefore, their genetic germplasms, especially of wildsoybeans, are abunda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5000 accessions of wildsoybeans which account for about 90% of the worl... Soybeans originated in China; therefore, their genetic germplasms, especially of wildsoybeans, are abundant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more than 5000 accessions of wildsoybeans which account for about 90% of the world collections of wild soybeans, have beencollected. These materials not only provide new sources of genes, but also can be used asthe basic materials in the biological study of soybeans. A previous study has shown thatthere are numerous ecological types, 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s rich in Chinese wildsoybean germplasms. A comparison study between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s not only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for the usage of wild soybeans in soybean breeding, but also for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oybean origination and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 SOYBEAN CULTIVATED SOYBEAN RAP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