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研究
1
作者 敖玲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82-9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与时俱进,能够熟练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实践水平与产业发展同步,切实适应新工艺、新流程;具备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互动的能力,精准对接... 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与时俱进,能够熟练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实践水平与产业发展同步,切实适应新工艺、新流程;具备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互动的能力,精准对接新产业、新业态。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还需拥有开放合作意识,能够迅速适应并融入校企协同的新格局、新模式。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陷入诸多现实困境:制度保障体系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匹配,难以提供有力支撑;教师队伍的能力素养滞后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短板;教师评价机制与新质生产力的导向脱节,缺乏引导效力;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与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不兼容,限制了教师成长。为此,高职院校亟待构建与时俱进的制度生态,打造创新协同的实践体系,创新灵活多元的教师培养模式,拓宽开放包容、多元协同的职业发展通道,以此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之维与实践之路
2
作者 敖玲敏 沈菊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0-126,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心理智慧和育人思想,其中,“通达无碍”“未病先防”“仁爱包容”“人心和善”等思想蕴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生观、健康观、人际观和道德观,分别强调心理韧性、预防意识、人际和谐和道德修养。这正是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心理智慧和育人思想,其中,“通达无碍”“未病先防”“仁爱包容”“人心和善”等思想蕴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人生观、健康观、人际观和道德观,分别强调心理韧性、预防意识、人际和谐和道德修养。这正是当代大学生亟须培养的心理品质,对于塑造大学生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责任意识、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确立修身立德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育人工作,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育人”新模式,需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播,并营造崇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还需要构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培育并提升师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论到实践: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3
作者 敖玲敏 《高校辅导员》 2024年第5期13-1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高校辅导员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从理想信念、道德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高校辅导员应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等六个方面强化教育家精神对辅导员工作的引领,通过坚定育人初心、树立师表形象、探索育人艺术、践行躬耕风范、彰显仁爱品质、拓展文化视野等方面推进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弘扬践行、引领激励,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高校辅导员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 被引量:51
4
作者 敖玲敏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3,共7页
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会影响其社会动机、社会目标追求、情绪管理以及认知过程,研究者对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感知是个体动机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目标的优先性选择。当知觉到未来时间非常有限时,优先... 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会影响其社会动机、社会目标追求、情绪管理以及认知过程,研究者对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感知是个体动机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目标的优先性选择。当知觉到未来时间非常有限时,优先选择以情绪调节为目标;反之,则偏向选择以获取知识为目标。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介绍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要点,对其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述评,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时间 未来时间洞察力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社会目标 社会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喜交加”的概念、测量及相关研究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敖玲敏 吕厚超 庞雪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43-1650,共8页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在个体面临有意义的事件即将结束,或即将失去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悲喜交加"产生的前提是混合情绪体验的存在,其强度可用"高兴"和"悲...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在个体面临有意义的事件即将结束,或即将失去曾经拥有的美好事物时所产生。"悲喜交加"产生的前提是混合情绪体验的存在,其强度可用"高兴"和"悲伤"情绪体验值中的最小值表示。根据社会情绪选择理论,个体体验到该情绪的强度与老化正相关,并能引起注意的积极效应。悲喜交加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文化普遍性,同时也具有文化特殊性。未来研究应拓展悲喜交加情绪在文化特异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促进其在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喜交加 混合情绪 混合情绪体验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自立能力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6
作者 敖玲敏 陶军屹 《心理学进展》 2017年第3期285-290,共6页
心理自立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5大类特质。本研究采用夏凌翔和黄希庭编制《青少年大学生自立量表》,随机抽取重庆主城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396名,其中男女生比例约1:1,对其心... 心理自立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独立性,主动性,责任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5大类特质。本研究采用夏凌翔和黄希庭编制《青少年大学生自立量表》,随机抽取重庆主城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396名,其中男女生比例约1:1,对其心理自立能力状况做了测查。结果表明:男女性别学生在人际责任,人际开放,个人主动上有差异,表现为男生比女生更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自立 自立 性别差异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劳动实践工作室“以劳育人”训练项目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敖玲敏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第3期86-87,共2页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学生带动法和教育实验法,探讨建立二级学院劳动实践工作室,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内容。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依托劳动实践工作室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考核小组,组织开展各类劳动... 本文采用行动研究法、学生带动法和教育实验法,探讨建立二级学院劳动实践工作室,丰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内容。本文认为,高职院校依托劳动实践工作室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成立劳动教育实践学分的认定和考核小组,组织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每周劳动实践检查,开展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讲座等“以劳育人”训练营,让学生树立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等3个方面的劳动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体系构建 劳动实践 以劳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验室情景的悲喜交加情绪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敖玲敏 吕厚超 《心理学进展》 2015年第2期97-104,共8页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是个体面临具有个人特殊意义事件的结束时,既高兴又沮丧的情绪感受。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个体的悲喜交加情绪体验的性别差异。用实验法,让被试在实验室情境下观看黑... “悲喜交加”是一种同时体验到高兴和悲伤的混合情绪体验,是个体面临具有个人特殊意义事件的结束时,既高兴又沮丧的情绪感受。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个体的悲喜交加情绪体验的性别差异。用实验法,让被试在实验室情境下观看黑色喜剧片《美丽人生》,同时设置控制组;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报告了更多的混合情绪,比控制组被试的混合情绪体验要高。研究结果是:在实验室情景下,被试观看实验视频能够产生悲喜交加的混合情绪。实验组被试的悲喜交加情绪体验比控制组高;在实验组条件下,女性被试的悲喜交加混合情绪体验值比男性被试的高;在控制组条件下男女性别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情绪 悲喜交加 实验室情景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常态下高职院校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
9
作者 敖玲敏 《职业教育(汉斯)》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队伍的现状,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浅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应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引起更多党建工作者的思考,使得我们... 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队伍的现状,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方面,浅析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应对当前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引起更多党建工作者的思考,使得我们基层党建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更多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基层 党建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的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现状
10
作者 敖玲敏 《科教文汇》 2021年第13期168-169,共2页
构建成熟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针对全国人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满足全民自爱、平和、向上的社会心理,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健康人才队伍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