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宽度网络架构的单模型主导联邦学习 被引量:1
1
作者 文家宝 陈泯融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联邦学习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方法,它将数据保留在本地,仅将计算结果上传到客户端,从而提高了模型传递与聚合的效率和安全性.然而,联邦学习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上传的模型大小日益增加,大量参数多次迭代,给通信能力不足的小型设备带... 联邦学习是一种分布式机器学习方法,它将数据保留在本地,仅将计算结果上传到客户端,从而提高了模型传递与聚合的效率和安全性.然而,联邦学习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上传的模型大小日益增加,大量参数多次迭代,给通信能力不足的小型设备带来了困难.因此在本文中,客户端和服务器被设置为仅一次的互相通信机会.联邦学习中的另一个挑战是,客户端之间的数据规模并不相同.在不平衡数据场景下,服务器的模型聚合将变得低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仅需一轮通信的轻量级联邦学习框架,在联邦宽度学习中设计了一种聚合策略算法,即FBL-LD.算法在单轮通信中收集可靠的模型并选出主导模型,通过验证集合理地调整其他模型的参与权重来泛化联邦模型.FBL-LD利用有限的通信资源保持了高效的聚合.实验结果表明,FBL-LD相比同类联邦宽度学习算法具有更小的开销和更高的精度,并且对不平衡数据问题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邦学习 宽度网络 单轮通信 隐私保护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语境下的“深”传播:微电影传播模式探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0-46,共7页
本文对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分别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微电影传播有别于传统影视传播的新形态。从多元主体参与生产,到多渠道流通与分享,再到全民参与的交流与互动,微电影颠覆了传统影像"单向传导"... 本文对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细致的梳理,分别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层面,全面呈现微电影传播有别于传统影视传播的新形态。从多元主体参与生产,到多渠道流通与分享,再到全民参与的交流与互动,微电影颠覆了传统影像"单向传导"的传播模式,弥补了传统影像在时间、空间和互动方面的不足,其传播模式较传统影像更为深入和有效,已成为了中国影视文化领域最为活跃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 传播模式 影视文化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C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传播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7
3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对外传播》 2014年第8期55-57,共3页
全球化和本土化是当下国际文化传播结构的两个结构性特征。本土化的媒介叙事越来越多地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而全球化的媒介形态也促使着电视媒介的对外传播更多地融入到本土的传播语境中。
关键词 全球本土化 全球化 传播策略 BBC 电视媒介 结构性特征 传播结构 国际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大过天
4
作者 文家宝 刘业烨 黄耀国 《西部交通科技》 2007年第5期12-14,共3页
文章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开展专项行动,治理以桥梁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隐患的情况,针对在役桥梁、在建桥梁和农村公路桥梁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桥梁 生命 安全 排查 治理 行动 纪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满八桂 大道通衢——广西公路管理局工作纪实
5
作者 江小艳 李汉江 +2 位作者 文家宝 韦祎 韦国荣 《西部交通科技》 2013年第4期I0008-I0010,共3页
乘着十八大东风,广西公路交通进入黄金发展期,广西公路人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创佳绩,全力推进公路事业"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在此,本刊集中展示广西公路系统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与管理过程... 乘着十八大东风,广西公路交通进入黄金发展期,广西公路人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勇创佳绩,全力推进公路事业"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在此,本刊集中展示广西公路系统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为党的十八大献上一份属于公路人的厚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管理局 广西 公路交通 公路事业 管理过程 公路建设 公路系统 大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养并重结硕果 构筑畅通高效公路网——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十一五”回眸及“十二五”展望
6
作者 江小艳 孔婕婷 +1 位作者 文家宝 韦国荣 《西部交通科技》 2012年第1期I0009-I0011,共3页
“十一五”是广西历史上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也是广西公路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广西公路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92亿元,是“十五”的2.3倍,... “十一五”是广西历史上交通运输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也是广西公路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五年。“十一五”期间,广西公路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392亿元,是“十五”的2.3倍,广西公路迎来大建设、大改革、大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十一五” 公路管理局 公路网 公路建设投资 展望 畅通 发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电视新闻主播功能比较研究——以CCTV《新闻联播》、CNN《时事观察室》、BBC《六点新闻》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文家宝 常江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47-53,共7页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视角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中、美、英三档主流晚间新闻节目主播的功能的差异进行考察,并尝试从专业主义角度对上述差异导致的传播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闻联播》主播的工作职能仅限于播报,且只在新闻导语...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视角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中、美、英三档主流晚间新闻节目主播的功能的差异进行考察,并尝试从专业主义角度对上述差异导致的传播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闻联播》主播的工作职能仅限于播报,且只在新闻导语和口播新闻时才出现,主要承担仪式性功能;《时事观察室》的主播集记者、播报者和评论员等身份于一身;《六点新闻》的主播则是节目的信息传达者与新闻组织者。三档新闻节目的主播在屏幕形象和播报语态层面也均呈现较大的差异,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与特质。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为中国电视主播制度的改革探索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联播 时事观察室 六点新闻 新闻主播 电视新闻改革
原文传递
电视数据新闻报道的探索与尝试--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据”说系列报道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刘诗瑶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79,共6页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国内最早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形态进行系统、持续"改造"的栏目——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探索性的个案研究,旨在对大数据技术影响传统电视新闻形态的机制进行观察和阐释。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国内最早采用大数据技术对新闻形态进行系统、持续"改造"的栏目——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进行探索性的个案研究,旨在对大数据技术影响传统电视新闻形态的机制进行观察和阐释。研究发现,尽管大数据技术在总体上提升了电视新闻的可观赏性并直接带来了收视率的提升,但数据呈现并未成为有机的新闻叙事元素,而现有的编排方式也无法满足潜在受众对大数据新闻的特定预期与需求,这些或许可以为国内大数据新闻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电视新闻 中央电视台 晚间新闻 数据新闻
原文传递
中国语境下的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基于对《新闻调查》(1996-2006)的个案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0-113,共24页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代表性个案,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及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新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栏目诞生后的第一个10年(1996—2006)的新闻生产机制展开深入的语境分析,尝试时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形成的独特...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为代表性个案,采用新闻生产社会学及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新社会史的研究方法,对栏目诞生后的第一个10年(1996—2006)的新闻生产机制展开深入的语境分析,尝试时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形成的独特样态进行阐释性和批判性的探讨,并以之为切入口展开对整个电视新闻改革的反思。本文认为,在中国独特的国家政治、传媒组织和专业主义的话语的影响之下,中国并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式的电视调查性报道,但即使是不完全的电视调查性报道,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调查 调查性报道 新闻生产 场域 新闻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困境——基于场域理论对央视《新闻调查》(2009-2014)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9-77,共9页
本文主要采用场域理论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2009~2014年间播出的全部278期节目进行量化描述和语境分析,尝试厘清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当下中国的独特生产机制与存在状况,同时在比较的视野中归纳“中国特... 本文主要采用场域理论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2009~2014年间播出的全部278期节目进行量化描述和语境分析,尝试厘清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在当下中国的独特生产机制与存在状况,同时在比较的视野中归纳“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在新闻改革中扮演的独特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调查 调查性报道 新闻改革 场域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常江 文家宝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28,共4页
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传播模式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尝试在媒介文化研究的视角下,探讨这一变化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交媒体对电视传播的介入主要产生三方面的社会影响:强化了电视媒介的仪式性、给社会文化评价体系带来冲击,并促进了文化... 对社交媒体环境下电视传播模式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尝试在媒介文化研究的视角下,探讨这一变化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交媒体对电视传播的介入主要产生三方面的社会影响:强化了电视媒介的仪式性、给社会文化评价体系带来冲击,并促进了文化生产领域的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电视传播 传播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