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06年云南省大理州传染病报告网络直报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施顺娟 杨冰心 《疾病监测》 CAS 2007年第9期636-638,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探讨影响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的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大理州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对2005-2006年大理州《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 目的通过对2005-2006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探讨影响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的因素,以便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大理州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对2005-2006年大理州《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6年大理州乡以上医疗机构均实现网络直报,直报人员中级以上职称占82.25%,30~45岁的人员占65%以上;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为71.73%,审卡及时率89.57%;12县市传染病报告卡及时率最高96.13%,最低为49.04%,审卡及时率最高97.09%,最低73.56%;2005年与2006年报卡及时率分别为65.00%和78.57%(P<0.01),审卡及时率分别为85.25%和93.23%(P<0.01);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与乡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卡及时率分别是79.17%和65.92%(P<0.01)。结论大理州2006年网络直报比2005年,录入及时性和审核及时性均显著提高,但及时率在80%以下,且各县市存在明显差异;设立专职的直报人员,坚持休息日录卡和审卡,可提高大理州传染病报告及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网络直报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州1999-2003年肺结核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施顺娟 杨冰心 熊树龙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年第11期45-46,共2页
为了解大理州肺结核病流行特点,及时掌握流行趋势,为控制肺结核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大理州1999-2003年肺结核病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云南 大理州 1999-2003年 肺结核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州传染病报告网络直报前后效果评价
3
作者 施顺娟 杨冰心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8期526-526,528,共2页
经过对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报告对比,评价网络直报效果,对网络直报前后传染病报告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传染病 网络直报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冰心 施顺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8期78-79,共2页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甲强龙,观察和记录2组...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早期应用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手足口病患儿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2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甘露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甲强龙,观察和记录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或P <0. 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高于对照组的71. 43%(P <0. 05)。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应用甘露醇联合甲强龙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尽快恢复,提高治疗效果,防止进展为危重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重症 甘露醇 甲强龙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灿松 施顺娟 《卫生软科学》 2007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了解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规律性和特点,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方法]对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事发现场的相关卫生学调查证实、报告的大理州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理州突... [目的]了解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规律性和特点,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方法]对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事发现场的相关卫生学调查证实、报告的大理州200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涉及面广;事件发生有两个小高峰,一是冬春季,以传染病为主的小高峰,一个是夏季以食物中毒及不明原因心源性猝死为主的小高峰;事件发生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农村。[结论]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繁,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病学特点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
6
作者 杨冰心 施顺娟 《系统医学》 2019年第1期18-19,22,共3页
目的探讨9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方法从该州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诊治的流行性血热患者中选取98例受试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 目的探讨98例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分析。方法从该州2013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接收诊治的流行性血热患者中选取98例受试者作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48例(97.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7例(75.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P<0.05);观察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尿蛋白消失时间、少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时间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且病情急、重,给予正确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诊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大理州1990~1999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7
作者 施顺娟 杨志宏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年第1期33-33,共1页
对云南省大理州10年间2076例淋病的流行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年均发病率为6.60/10万,发病职业以农民、工人最高,年龄集中在20~45岁组。传播以非婚性传播为主,经分析提出以前期预防为主,社会综合治理与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淋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云南 大理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年大理地区居民及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及疫情管理情况调查
8
作者 王素丹 王家龙 +2 位作者 施顺娟 王俊宁 陈惠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05-106,共2页
大理州、市卫生防疫站,于1990年11月20至30日对大理市1个街道办事处,4个村公所及州、市、乡级5个医疗单位进行了1990年1月至10月份的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医疗单位平均漏报率为3.33%,居民为67.07%,二者漏报率有显著差异(P【0.01),即... 大理州、市卫生防疫站,于1990年11月20至30日对大理市1个街道办事处,4个村公所及州、市、乡级5个医疗单位进行了1990年1月至10月份的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医疗单位平均漏报率为3.33%,居民为67.07%,二者漏报率有显著差异(P【0.01),即漏报率高的主要原因在居民,其中又是受痢疾漏报的影响(漏报率97.73%)。此次在“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基本情况调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漏报 疫情管理 疫情报告管理 漏报率 卫生防疫站 基本情况调查 妇幼保健所 大理地区 防保科 无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州计划免疫达标后三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
9
作者 赵宗孟 施顺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1993年第S1期109-109,共1页
为探索麻疹在计免两次达标后发病的特点,从而制定防制对策,我们以达标后三年发生麻疹714例的个案调查以及现场疫点处理收集的材料进行统计分析,证实麻疹发病年龄高移,6-10岁组发病占62.6%。
关键词 流行趋势分析 防制对策 统计分析 疫情处理 疫情报告 散发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09年大理州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10
作者 施顺娟 杨冰心 +3 位作者 苏丽蓉 普红珍 柯春荣 罗剑龙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6期534-534,536,共2页
目的了解大理州麻疹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趋势,为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计划免疫前后出现明显的变化,发病率从年均90.27/10万降至年均3.61/10万;发病以15岁以儿童为主、与性别无关。结论做... 目的了解大理州麻疹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趋势,为麻疹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计划免疫前后出现明显的变化,发病率从年均90.27/10万降至年均3.61/10万;发病以15岁以儿童为主、与性别无关。结论做好冷链运转,有计划地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发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大理州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及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11
作者 施顺娟 杨冰心 苏丽蓉 《医学动物防制》 2012年第4期441-441,443,共2页
目的了解大理州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方法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理州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12%,漏报主要原因是医... 目的了解大理州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现状,及时发现并解决网络直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质量。方法运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大理州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2.12%,漏报主要原因是医生未报告和疫情管理人员未报。结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传染病报告管理 传染病漏报 分析
原文传递
2010-2017监测年度云南省大理州流感样病例监测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苏丽蓉 周舟 +3 位作者 施顺娟 杨冰心 段飞云 陈冉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州2010-2017监测年度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报告、网络实验室流感核酸检测和辖区内暴发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大理州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理...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大理州2010-2017监测年度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报告、网络实验室流感核酸检测和辖区内暴发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大理州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理州2010-2017监测年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数据、网络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7监测年大理州流感哨点医院累积监测流感样病例17 628例,ILI%为1. 42%。流感样病例数最高为2016年(2 726例),ILI%最高为2010年(2. 00%)。常年有流感样病例分布,流行高峰集中于10月至次年2月。共检测标本6 669例,其中阳性292例,阳性率为4. 38%,阳性率最高为2010年(11. 47%)。检出的阳性标本中,B型所占百分比最高(69. 18%)。B型流感每年都有检出,呈常年流行趋势,除2010年外,其余7年均以B型为主流病毒型。核酸检测阳性率以15~岁最高,学生为高发人群。流感样病例报告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其中以0~5岁组最多。高发人群主要为医务人员、离退人员和学生。暴发疫情多发生于冬春交接季和秋冬交接季,学校是疫情的高发场所。结论通过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针对性地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防控工作,在流感高发季节到来前,合理接种流感疫苗并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是预防流感、防止疫情暴发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样病例 病原学 监测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2008-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苏丽蓉 周舟 +3 位作者 李庆棠 施顺娟 胡汝源 段飞云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8年第4期196-201,共6页
目的通过对2008-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州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大理州卫生应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8-2... 目的通过对2008-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州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大理州卫生应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7年大理州累积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60起,报告发病数7923例,平均罹患率为8.08%。报告事件起数最多为2009年(38起)。罹患率、病死率最高均为2015年(20.03%,2.22%)。无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共计报告一般事件120起(75.00%)、较大22起(13.75%)、重大1起(0.63%)、未分级17起(10.62%)。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报告为主。10年内事件报告数大致呈“L”形趋势,主要发生于3-5月和10-12月。报告事件数排名以大理市、云龙县和宾川县居前3位。学校、农村和托幼机构为事件发生主要场所。传染病事件以丙类传染病最多,以风疹和流感为主;食物中毒事件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报告最多。结论大理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重心,应置于加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监测报告、针对性开展卫生保健宣传教、大力推广疫苗接种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丽蓉 周舟 +3 位作者 李庆棠 施顺娟 杨冰心 段飞云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18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大理州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大理州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大理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大理州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6年大理州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大理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5 206例,其中重症病例32例,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40.77/10万,5年间手足口病均居于发病位次首位。2015年发病率最高(166.20/10万),2012年发病率最低(100.26/10万);报告发病覆盖12县(市)113个乡(镇)发病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呈双峰流行,第一高峰多出现于春夏交接季(5-8月),次高峰出现于夏秋交接季(10-11月);年均发病率宾川县最高(223.82/10万),漾濞县最低(65.17/10万);发病集中在5岁以下年龄组,其中1~2岁组发病专率最高(4 003.95/10万);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70.28%)。2 807例手足口病轻症病例经病原学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6.67%,以Cox A16型和EV71型为主(64.26%,35.45%),优势毒株每2年一交替;重症率呈现高低交替。结论大理州手足口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地区、人群分布和优势毒株型特征明显,根据病原流行特征和病原学规律,适时对中心地区的重点场所、高危人群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控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疾病监测 流行特征 病原学
原文传递
2013-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苏丽蓉 施顺娟 +1 位作者 周舟 杨冰心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87-592,共6页
目的通过对2013-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辖区内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大理州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的传染病防控制定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为主,对2013-2017年大理州... 目的通过对2013-2017年云南省大理州辖区内报告的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大理州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今后的传染病防控制定有科学性、针对性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为主,对2013-2017年大理州丙类传染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大理州累积报告丙类传染病32 592例,年均发病率为181.37/10万,累积死亡1例,年均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为0.03‰。2015年发病率最高(193.95/10万),2016年发病率最低(165.95/10万);累积报告9种丙类传染病,以手足口病最多(26 733例)。发病多呈单峰分布,高峰集中于3-7月,峰值出现在6-7月。总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是:宾川县(293.78/10万)、大理市(255.96/10万)、巍山县(192.39/10万)。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31∶1;高发年龄段为0~14岁组,5岁以下组居首位;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丙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积报告19起,以流感最多(14起),事件发生以大理市最多,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学校是丙类传染病疫情的高发场所,对学校、托幼机构等低年龄段人群相对聚集的场所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是有效控制丙类传染病疫情发生的关键,防控应覆盖早托、早教机构和大型室内游乐场等机构和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类传染病 流行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2008-2010年大理州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灿松 施顺娟 《医学动物防制》 2012年第4期392-393,共2页
目的了解大理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率从2008年的21.23/10万升至2010年的69.93/10万;发病以1~4岁儿童为主,与... 目的了解大理州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掌握其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率从2008年的21.23/10万升至2010年的69.93/10万;发病以1~4岁儿童为主,与性别无关。结论做好幼托机构和小学等重点单位晨检、缺席原因追踪等制度是防治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分析
原文传递
2009~2013年大理州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丽 施顺娟 《预防医学论坛》 201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大理州梅毒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大理州上报的梅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年大理州共报告梅毒病例1 400例...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大理州梅毒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大理州上报的梅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5年大理州共报告梅毒病例1 40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94/10万;发病数占甲乙类传染病的5.87%,位居前5位;以隐性梅毒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2.07%;女性病例多于男性病例,男女发病数性别比为0.81∶1;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占全部病例的60.86%,年均增长24.2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8.00%。结论大理州梅毒防治应根据流行病学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农民、离退人员、青壮年、文化水平较低的性活跃人群、外来人口、特殊行业人群的梅毒监测工作,规范性病门诊,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控制梅毒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学 预防控制
原文传递
2011-2020年大理州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瞿艳 何左 +3 位作者 周舟 苏丽蓉 施顺娟 杨冰心 《医学动物防制》 2022年第11期1057-1060,共4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大理州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0年大理州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 目的了解2011-2020年大理州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置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20年大理州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0年大理州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9起,报告病例2552例,罹患率为6.77%。呼吸道传染病事件54起,构成比为78.26%;肠道传染病事件15起,构成比为21.74%,不同病种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3.158,P<0.01)。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3—6月和11-12月。大理市报告事件数最多,共40起,构成比为57.97%,不同地区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200,P<0.01)。事件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分别占30.43%、49.28%,不同学校类型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094,P<0.01)。结论2011—2020年大理州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春季和秋冬季为高发季节。应以幼托机构、小学为防控重点,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促进健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幼托机构 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流行特征 分析
原文传递
因子分析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左 周舟 +3 位作者 施顺娟 苏丽蓉 杨冰心 瞿艳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8年第6期776-778,782,共4页
目的探索大理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因子,为提高工作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理州乡村两级186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结果经过... 目的探索大理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从业人员工作满意度因子,为提高工作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大理州乡村两级186名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开展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因子分析,抽取3个公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79.79%。按百分率转化,大理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综合满意度较低,仅为64. 39%;影响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子得分从大到小依次为工作本身与回报(0.425)、个人成就感(0.171)和培训(0.162)。从不同类别来看,山区、村级、月收入低、日均工作时间长以及无养老保险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综合满意度得分较低。结论大理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低,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满意度影响因子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并关注不同类别人员间满意度所存在的差别,重点关注山区的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或对其进行政策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满意度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16例诊治分析
20
作者 杨冰心 施顺娟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0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患儿的诊治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1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我州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患儿,总结和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患儿采取对症治疗...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患儿的诊治方法以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16例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我州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患儿,总结和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患儿采取对症治疗,观察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全部患儿病情均获得缓解,总缓解率为100%,其中,11例患儿痊愈,占68.75%,5例患儿病情缓解,占%31.25。患儿神经症状平均缓解时间为(5.2±1.3)d、头痛消失时间为(4.3±0.3)d、腮腺肿大消退时间为(5.1±1.6)d、高热消退时间为(4.0±1.1)d。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75%,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后患儿不良反应均缓解,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容易引发多种临床表现,对患儿身心发育会产生较大影响,为患儿提供抗病毒治疗以及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抑制病情发展,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脑膜炎 诊治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