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非司酮治疗脑膜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廉明昊 范海 +4 位作者 吾尔满 李彦东 麦麦提力·米吉提 朱国华 更·党木仁加甫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脑膜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目前,随着对其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已发现性激素及其受体对脑膜瘤的产生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可用于终止早孕并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此外,已有多项... 脑膜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目前,随着对其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已发现性激素及其受体对脑膜瘤的产生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可用于终止早孕并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中。此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脑膜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上将其用于脑膜瘤的治疗。本文综述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及其受体等相关分子在脑膜瘤发展中的机制,为脑膜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应用前景,并为进一步完善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米非司酮 孕激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颅内广泛多脑池表皮样囊肿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彦东 朱国华 +2 位作者 更·党木仁加甫 吴昊 麦麦提力·米吉提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内广泛多脑池表皮样囊肿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颅内广泛多脑池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颅内广泛多脑池表皮样囊肿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颅内广泛多脑池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联合颞下入路。观察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及头颅MRI弥散成像。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12例(80.0%),近全切除2例(13.3%),部分切除1例(6.7%)。术后并发症包括复视2例,同侧瞳孔散大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术区皮下积液1例。术后随访6~58个月,平均(30.5±16.0)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全切患者未见肿瘤复发,2例近全切和1例部分切除患者肿瘤未见明显增长。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能够提高颅内广泛多脑池表皮样囊肿的全切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逆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桥小脑角 表皮样囊肿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结局的列线图模型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郐国虎 廉明昊 +4 位作者 李彦东 章高财 朱国华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3期303-307,共5页
目的构建预测听神经瘤(AN)术后面神经功能(FNF)结局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4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 目的构建预测听神经瘤(AN)术后面神经功能(FNF)结局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4例AN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N术后FNF结局的因素,将其纳入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124例AN患者中术后FNF预后良好57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67例(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前部长度、肿瘤后部长度更大,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为中度和重度以及肿瘤性质为囊性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年龄[OR(95%CI)=1.078(1.025~1.134)]和肿瘤直径[OR(95%CI)=2.231(1.274~3.906)]、肿瘤性质为囊性[OR(95%CI)=7.601(2.212~26.124)]、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为中度[OR(95%CI)=11.182(3.023~41.364)]和重度[OR(95%CI)=86.653(13.414~559.774)]是AN患者术后FNF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年龄、肿瘤性质、肿瘤直径、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程度4个变量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20(95%CI:0.869~0.971),预测效能较高。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1000次)对模型校准度进行验证,校准曲线接近理想曲线,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决策分析曲线(DAC)分析结果显示,在5%~65%阈值范围下,曲线位于None线和All线上方,提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该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AN术后FNF结局,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列线图 面神经功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畸形Ⅰ型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比拉力·巴拉江 阿依图尔荪·阿卜杜外力 +4 位作者 买买提江·卡斯木 朱国华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汪永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CM-Ⅰ)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08—2023-01手术治疗的80例CM-Ⅰ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芝加哥预后评分(CCOS),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BMI、... 目的探讨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CM-Ⅰ)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08—2023-01手术治疗的80例CM-Ⅰ患者的临床资料,行芝加哥预后评分(CCOS),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BMI、病程、术前脊髓空洞、术前神经功能缺损、扁桃体凸出程度、术式等因素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确定CM-Ⅰ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OR=0.015,95%CI:0.001~0.448,P=0.015)、病程(OR=0.020,95%CI:0.001~0.477,P=0.016)、术前脊髓空洞(OR=0.017,95%CI:0.000~0.916,P=0.045)及术式(OR=0.042,95%CI:0.002~0.984,P=0.049)是CM-Ⅰ手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M-Ⅰ手术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术前脊髓空洞及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Ⅰ型 手术预后 芝加哥Chiari畸形预后量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小脑半球罕见囊实性脑膜黑色素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盛成俊 赵小玉 +7 位作者 沈宇晟 李彦东 吴徐超 吴昊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朱国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17-720,共4页
目的 探讨脑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右侧小脑半球脑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手术采用旁正中入路,显微镜下右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目的 探讨脑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右侧小脑半球脑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手术采用旁正中入路,显微镜下右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放疗辅助治疗。结果 患者因头痛、头晕伴步态不稳20余天入院。头颅核磁示右侧小脑半球可见一囊实性占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右侧小脑半球脑膜黑色素瘤。术后给予辅助放疗治疗,出院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90分,随访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囊实性脑膜黑色素瘤是颅内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需结合多种诊疗手段,手术以全切为目标,肿瘤预后差,免疫治疗联合基因靶向药物治疗等新辅助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实性脑膜黑色素瘤 免疫靶向疗法 基因靶向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与前庭神经鞘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关联性研究
6
作者 李文壮 王泽宁 +4 位作者 李彦东 朱国华 麦迪乃姆·马合木提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肥胖与前庭神经鞘瘤(VS)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77例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 目的探讨肥胖与前庭神经鞘瘤(VS)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77例V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91例)和非肥胖组(BMI<28 kg/m^(2),28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MI对术后脑脊液漏及二次手术的影响。结果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性别为男性,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人数比例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侧别、肿瘤性质、肿瘤体积分级、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出血、切口感染、颅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整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分级、肿瘤性质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BMI水平是患者发生术后脑脊液漏[OR(95%CI)=1.168(1.051~1.299),P=0.004]及二次手术[OR(95%CI)=1.160(1.053~1.277),P=0.003]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VS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和二次手术密切相关,且BMI增高是VS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和二次手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肥胖 术后并发症 脑脊液漏 二次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罕见成人小脑半球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盛成俊 沈宇晟 +7 位作者 赵小玉 李彦东 吴徐超 李文壮 麦麦提力·米吉提 更·党木仁加甫 朱国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 探讨成人小脑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放化疗干预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4月收治的1例成人小脑半球PMA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手术方法采用旁正... 目的 探讨成人小脑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PMA)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放化疗干预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4月收治的1例成人小脑半球PMA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手术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肿瘤次全切,术后复发给予贝伐单抗化疗干预。结果 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示右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偏右缘团状异常占位。术后病理结果显示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干预,患者术后7个月复发,规律2周期贝伐单抗治疗后无明显进展,再次复查MRI示肿瘤体积明显减少,行第3周期化疗,术后1年随访临床症状无明显进展。结论 成人小脑PMA罕见,手术以全切为目标,无法全切术后应及时放化疗干预,贝伐单抗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黏液型星形细胞瘤 成人 贝伐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前庭神经鞘瘤大小的相关因素研究
8
作者 李文壮 王泽宁 +2 位作者 朱国华 李彦东 更·党木仁加甫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前庭神经鞘瘤大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82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肿瘤大小。单因...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前庭神经鞘瘤大小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82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评估患者肿瘤大小。单因素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前庭神经鞘瘤大小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肿瘤大小0.63~6.60 cm,中位大小2.97(2.20,3.80)cm。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10)、民族(P=0.001)、年龄(P=0.049)及肿瘤囊实性(P<0.001)与前庭神经鞘瘤大小相关。大型前庭神经鞘瘤最常表现为囊实性,中小型前庭神经鞘瘤最常表现为实性。BMI、手术侧别及居住地与前庭神经鞘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0.390,P=0.001)及维吾尔族(B=0.611,P<0.001)患者肿瘤更大;年龄每增加1岁,肿瘤最大直径平均减小0.011 cm(B=-0.011,P=0.027)。结论患者性别、年龄和民族与前庭神经鞘瘤大小具有相关性,且男性、维吾尔族及年龄较小的患者,发生更大前庭神经鞘瘤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性别 年龄 民族 肿瘤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文壮 更·党木仁加甫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900-908,共9页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前庭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但仍不可避免。近年来,国外有许多对前庭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该文对前庭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症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并发症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国华 麦麦提力·米吉提 +2 位作者 李彦东 王昀 更·党木仁加甫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84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非手术因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以... 目的探讨影响高级别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切除的384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排除非手术因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WHOⅢ级164例,WHOⅣ级220例,均接受同组医生手术。术后接受放疗、化疗者分别为212例和243例。随访1年、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3.7%、17.1%;WHOⅢ级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2.3%、29.5%,WHOⅣ级患者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0.2%、11.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放疗、化疗显著提高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RR=1.701;P=0.016)、术前KPS评分<70分(RR=2.231;P<0.001)、WHOⅣ级(RR=2.181;P<0.001)、肿瘤未全切(RR=2.101;P<0.001)、术后未联合放化疗(RR=1.562;P=0.007),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囊变,总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60岁、术前KPS评分≥70分、WHOⅢ级胶质瘤、肿瘤全切、术后联合放化疗患者的总生存期较长。结论 发病年龄<60岁、KPS≥70分、WHO级别低(Ⅲ级)、肿瘤全切、术后放化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术后联合进行放化疗可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桥小脑角区脑膜瘤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麦麦提力·米吉提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5 位作者 朱国华 更·党木仁加甫 吴昊 陈烈兴 李云雷 巴特·龚高昂 《新疆医学》 2019年第6期541-544,554,共5页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并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手术治疗的40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中,男14例,女26例,男:女为1:1.8;年龄(22~77)岁,符合Simpson I级切除为34例,其余为Simpson II级切除,无死亡患者;术后1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发热7例,面瘫3例,复视2例,脑脊液漏3例;术后症状基本消失2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2例,症状同术前5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30个月,术后6个月时符合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II级为3例,Ⅲ级为2例;符合Simpson II级切除的6例患者中,4例术后接受了伽马刀治疗,其中1例术后21个月时因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迹象。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时可清楚地显露桥小脑角区颅神经、血管走行,绝大多数情况下可通过手术床的调整保证肿瘤各个死角的充分暴露,手术创伤小,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快,可达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区 脑膜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吴昊 +2 位作者 麦麦提力·米吉提 朱国华 更·党木仁加甫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106例经乙状窦入路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106例经乙状窦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PONV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PONV者84例(79.3%),发生PONV平均天数为2.77 d,其中症状轻者为40例(37.7%),中度为27例(25.5%),重度为17例(16.0%);有47例患者(44.3%)于术后12小时内首次发生PONV。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分级、手术时间、内听道磨除情况、术后疼痛、吸烟史是听神经瘤患者发生PONV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肿瘤大小分级符合T 3~T 4级、磨除内听道后壁。结论女性、肿瘤大小分级符合T 3~T 4级、磨除内听道后壁是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可考虑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防治PONV的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单中心4645例成人颅内肿瘤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徐超 朱国华 +7 位作者 李彦东 吕明月 沈宇晟 盛成俊 赵小玉 李文壮 更·党木仁加甫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77-581,共5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神经外科成人颅内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45例18岁以上患者病历信息,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生长部位、病理分型等临床特征在不同类别颅... 目的总结单中心神经外科成人颅内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645例18岁以上患者病历信息,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民族、生长部位、病理分型等临床特征在不同类别颅内肿瘤分布情况。结果4645例患者中,胶质瘤、胶质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肿瘤1136例(24.46%),脉络丛肿瘤15例(0.32%),胚胎性肿瘤41例(0.88%),松果体肿瘤8例(0.17%),脑神经和椎旁神经肿瘤346例(7.45%),脑(脊)膜瘤1217例(26.20%),间叶性非脑膜上皮来源的肿瘤161例(3.47%),黑色素瘤4例(0.09%),淋巴瘤52例(1.12%),生殖细胞肿瘤21例(0.45%),鞍区肿瘤1378例(29.67%),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266例(5.73%)。汉族2430例(52.31%)、维吾尔族1425例(30.68%)、哈萨克族344例(7.41%)、回族263例(5.66%)、蒙古族67例(1.44%)及其他116例(2.50%)。幕上肿瘤3825例,幕下肿瘤820例,幕上肿瘤:幕下肿瘤的比例为4.66∶1。男2079例,女2566例,男女比例是1.00∶1.24,不同肿瘤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发病高峰为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不同年龄段在男女之间没有差异(P=0.31)。最常见的3类颅内肿瘤是鞍区肿瘤,脑(脊)膜瘤,胶质瘤、胶质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肿瘤,在这3类肿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生率在逐渐上升(P<0.05),而不同民族在这3类肿瘤的发生率也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成人颅内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中最常见的3类颅内肿瘤是鞍区肿瘤,脑(脊)膜瘤,胶质瘤、胶质神经元肿瘤和神经元肿瘤,其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分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成人 神经系统肿瘤 流行病学 单中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14
作者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 陈烈兴 +3 位作者 吴昊 麦麦提力·米吉提 朱国华 更·党木仁加甫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成人PA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活... 目的探讨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成人PA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活检2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积水3例(9.7%)、颅内感染4例(12.9%)、脑脊液漏3例(9.7%)。26例术后随访3~93个月;死亡3例(11.5%);肿瘤复发或进展5例(19.2%),平均复发时间(25.6±16.9)个月,其中2例再次手术,肿瘤全切除本人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成人PA临床少见,影像学常不易与其它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而典型的组织细胞学特点是其确诊依据;肿瘤全切除的本人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放疗为PA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特征 显微手术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iari 1型畸形的诊治分析(附99例报道)
15
作者 比拉力·巴拉江 阿依图尔荪·阿卜杜外力 +2 位作者 朱国华 更·党木仁加甫 汪永新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Chiari 1型畸形(C1M)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9例C1M的临床资料。19例采用保守治疗组,80例采用手术治疗。所有病人随访1年。结果 保守治疗19例中,症状改善2例(10.5%),无改善16例... 目的 探讨Chiari 1型畸形(C1M)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9例C1M的临床资料。19例采用保守治疗组,80例采用手术治疗。所有病人随访1年。结果 保守治疗19例中,症状改善2例(10.5%),无改善16例(84.2%),恶化1例(5.3%)。手术治疗80例中,症状改善69例(86.3%),无改善10例(12.5%),术后因急性呼吸衰竭死亡1例(1.2%)。结论 C1M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以手术治疗为主,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 1型畸形 诊断 治疗 保守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wase入路下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观测性及可操作性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吕明月 更·党木仁加甫 吴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321-1324,共4页
目的研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在Kawase入路中的观测性及可操作性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的5例(10侧)尸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过程,通过显微镜和神经内镜观察相关解剖结... 目的研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在Kawase入路中的观测性及可操作性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的5例(10侧)尸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过程,通过显微镜和神经内镜观察相关解剖结构并对脑干腹侧区域观测距离和手术可操作距离进行测量,进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并作分析。结果与显微镜辅助Kawase入路比较,神经内镜辅助Kawase入路在脑干腹侧上方、前上方、前方、下方的观测距离和手术可操作距离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下方的观测距离和手术可操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在Kawase入路中观察范围还是操作范围均优于显微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kawase入路 解剖学 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海波 周庆九 +6 位作者 朱国华 麦麦提力·米吉提 王增亮 郭文 刘波 更·党木仁加甫 柳琛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是救治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措施。虽然DC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术后巨大的颅骨缺损导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并发症,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会出...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是救治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措施。虽然DC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术后巨大的颅骨缺损导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并发症,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致死性的结局。因此,积极有效地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分析DC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时问、发生机制,探讨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并发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颅内压增高 颅骨缺损 患者 顽固性 病死率
原文传递
脑室外引流和颅内压监测在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救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秦虎 汪永新 +6 位作者 徐丹书 张丽娜 朱晓峰 刘冬 李亚宾 王增亮 更·党木仁加甫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颅内压增高是创伤性脑损伤(TBI)后造成病情急剧变化以至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对伴有明显脑血肿、脑挫伤的TBI,去骨瓣减压术虽有争议,但不失为一种急速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的措施。临床上有部分TBI患者在影像学上未见明... 颅内压增高是创伤性脑损伤(TBI)后造成病情急剧变化以至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对伴有明显脑血肿、脑挫伤的TBI,去骨瓣减压术虽有争议,但不失为一种急速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的措施。临床上有部分TBI患者在影像学上未见明显血肿,但存在弥漫性脑肿胀,大部分临床医师为了降低颅内压仍会选择标准去骨瓣减压或者改良去骨瓣减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去骨瓣减压术 降低颅内压 价值 救治 创伤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治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郭佳 更·党木仁加甫 +3 位作者 沈潜 李大志 周庆九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CNSL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短,病情进展快。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治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CNSL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短,病情进展快。MRI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均匀明显强化,可单发或多发。19例中术前MRI诊断正确者10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47%。单纯手术7例,术后全脑放疗8例,联合放化疗4例,联合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PCNSL单纯手术治疗效果较差,采用包括手术和放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PCNSL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误诊
原文传递
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慧端 杜郭佳 +5 位作者 汪永新 朱国华 唐献江 于建华 王鑫 更·党木仁加甫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 探讨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CAAH)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影像、手术预后的特点.方法 收集3年来6家三级甲等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经送我院病理科诊断后分为CAAH组11例,HICH组9... 目的 探讨淀粉样脑血管病相关性脑出血(CAAH)与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影像、手术预后的特点.方法 收集3年来6家三级甲等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0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经送我院病理科诊断后分为CAAH组11例,HICH组90例.对两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术后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AAH组发病平均年龄高于HICH组,而术前偏瘫的发生率低于HICH组.CAAH组出血部位多在脑叶,而HICH组以基底节区最常见.CAAH组年龄≥70岁患者术后病死率高于HICH组.随访期内CAAH组2例再次出血,其中1例死亡,4例出院后因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1例出现左眼视力颞侧偏盲,生活基本自理.结论 CAAH在临床和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年龄较大者预后较差.外科手术干预近期有较好的效果,术后肺部感染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脑血管淀粉样变 高血压 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