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痛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健康赋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双燕 刘回芬 +1 位作者 邵战琴 古洁若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研析痛风患者在痛风相关用药方面的依从性现状以及健康赋权水平,总结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adherence to refills and medications scale)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采... 目的研析痛风患者在痛风相关用药方面的依从性现状以及健康赋权水平,总结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提供借鉴。方法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adherence to refills and medications scale)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采用横断面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门诊的痛风患者服药依从性(仅痛风相关用药)及健康赋权情况。结果共纳入186例患者,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3%。痛风患者年龄范围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5.8±11.2)岁,其中男性占98.92%。在服药依从性方面,患者评分为(4.32±1.68)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者占81.72%。服药依从性的得分越高,患者自觉健康状况越差,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健康赋权总分平均分为(4.06±0.43)分,患者健康赋权得分与文化程度及自觉健康状况相关。结论在服药方面,痛风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分析原因与患者的自觉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关系。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用药健康教育,强调合理且正确的用药意识及信念养成,帮助患者改善服药依从性,保证用药有效性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用药依从性 健康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艳林 吕青 +4 位作者 李秋霞 李丽 戈兰 曹双燕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活动性AS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予每周一次50 mg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用药时间12周,研究组同时联合运动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0、2、6和12周患者ASAS20、BASFI、BASDAI、ASDAS3、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ESR等指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BASFI、BASDAI、ASDAS2、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和ESR在治疗后3个月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其余指标除BASMI(P=0.681)、Schober(P=0.578)和胸廓活动度(P=0.161)外,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SMI、Schober、扩胸度及ASQo L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皆<0.05)。【结论】此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S较之单独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在活动度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对患者的脊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和机体功能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疗法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建林 巫世瑶 +2 位作者 罗敏琪 曹双燕 古洁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870-1872,共3页
目的对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上市后开放性观察。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RA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片20mg,1次/d,疗程为24周。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120例RA患者参加了研究。2例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被剔除。脱... 目的对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上市后开放性观察。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RA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片20mg,1次/d,疗程为24周。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120例RA患者参加了研究。2例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被剔除。脱落18例,脱落率为15.25%。实际完成观察病例为100例。ITT分析和PP分析显示,分别有82例(69.49%)和76例(76%)患者疗效达ACR20。出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40件,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15例(12.70%),白细胞下降14例(11.86%),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例(3.39%),胃肠道反应3例(2.54%),皮疹1例(0.83%),脱发1例(0.83%),肢端麻木1例(0.83%),心慌1例(0.83%)。严重不良事件共3件(急性肺间质肺炎及口腔溃疡、右髋部脓肿、全身多关节疼痛加重导致住院各1例)。结论来氟米特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药物,其常见主要不良事件为转氨酶升高和外周血白细胞下降,急性肺间质肺炎是可能出现较严重的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类风湿关节炎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建林 徐莉 +3 位作者 罗敏琪 巫世瑶 曹双燕 古洁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74-1475,共2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膝关节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2mL,用药后1周回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髌上缘...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膝关节腔内注射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2mL,用药后1周回访。疗效观察指标包括髌上缘周径变化、髌下缘周径变化、关节压痛、受试者自我评价,同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膝关节髌骨上缘周径的变化(后-前)为(-0.75±0.81)cm,膝关节髌骨下缘周径的变化(后-前)为(-0.60±1.4)cm,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关节压痛指数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自我评价很大好转、好转、稍有好转、恶化者分别为7例(11.67%)、37例(61.67%)、14例(23.33%)和1例(3.33%)。治疗期间出现1例与药物可能相关不良事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膝关节腔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 类风湿关节炎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总苷治疗非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文思 李秋霞 +1 位作者 曹双燕 古洁若 《新医学》 2014年第9期601-607,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白芍总苷胶囊(TGP)治疗非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机制。方法选择38例非活动期的AS患者,分别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NSAID加TGP、TGP治疗,同时纳入1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于基线期、用药24周后检测其CRP、ESR、ALT、AS... 目的初步探讨白芍总苷胶囊(TGP)治疗非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机制。方法选择38例非活动期的AS患者,分别采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NSAID加TGP、TGP治疗,同时纳入1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于基线期、用药24周后检测其CRP、ESR、ALT、AST、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浓度,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巴氏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AS疾病活动指数(ASDAS),逆转录PCR检测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TLR-5、髓样分化因子MYD88、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mRNA的表达,液相芯片仪检测血清TNF-α、IL-17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浓度。结果治疗期间3组AS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24周后3组组间临床评分及炎症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前3组AS患者TLR-4、TLR-5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用药24周后合并用药组TLR-4 mRNA、TLR-5 mRNA表达降低(P<0.05),单用TGP组TLR-5 mRNA表达降低(P<0.05)。3组AS患者基线期血清TNF-α、IL-17α、TGF-β1浓度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用药24周后,各组AS患者血清TNF-α、IL-17α浓度下降(P<0.05)。结论 TGP对非活动期AS有治疗前景,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相关炎症因子及调控TLR-4、TLR-5介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TNF-α拮抗剂 白芍总苷胶囊 非甾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伴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的肝脏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方霖楷 潘云峰 +3 位作者 黄建林 金欧 曹双燕 古洁若 《新医学》 2011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AS伴HBV携带患者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肝脏安全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AS伴HBV携带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HBV DNA水平和肝酶学变化情况。结果:共有10例患者分别使用依那西普或... 目的:探讨AS伴HBV携带患者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肝脏安全性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TNF拮抗剂治疗的AS伴HBV携带患者随访期间的临床资料、HBV DNA水平和肝酶学变化情况。结果:共有10例患者分别使用依那西普或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其中停药3例。5例患者曾出现HBV DNA水平升高,其中停药2例。5例患者曾出现不同程度肝酶学异常,其中停药3例。4例患者同时出现肝酶学异常和HBV DNA水平升高,其中停药2例。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HBV DNA水平、肝酶学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出现严重肝损害或死亡病例。结论:AS合并HBV携带患者应用TNF拮抗剂安全、有效,但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6号染色体区域遗传易感位点的大家系全基因组测序验证及筛选
7
作者 吕青 李秋霞 +7 位作者 郑栩琪 林智明 曹双燕 廖泽涛 魏秋静 祁军 方霖楷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前期家系GWAS非参数分析结果提示在16号染色体chr16:27836693-53825488,LOD=1.656。我们选择一个大的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家系,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进一步验证和筛选该区的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选取一个具有47个成员... 【目的】前期家系GWAS非参数分析结果提示在16号染色体chr16:27836693-53825488,LOD=1.656。我们选择一个大的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家系,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进一步验证和筛选该区的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选取一个具有47个成员的5代中国汉族强直性脊柱炎大家系,其中先用家系中3名患者(1名男性,2名女性,分属3代)的基因组DNA进行外显子区高通量测序;对于初筛的外显子组测序后所得到的SNP位点进行全家系成员验证,并进行家系患者和非患者成员间比较,及与健康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数据所进行的分析,发现在16号染色体强直性脊柱炎关联区域三个样本共有SNP 165个。对上述165个SNP进行初步筛选后,对其中的位于15个基因的29个SNP位点,在1个AS患者和1个非AS患者中进行初步验证,进而在上述关联区域内得到5个在家系AS患者和其他非AS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的SNP位点rs10163354、rs11863236、rs16945916、rs28654935和rs8043751(P<0.05),位于ABCC11基因。【结论】该家系研究提示在16号染色体区域的ABCC11基因变异可能与AS易感性相关,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外显子测序 易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
8
作者 李文思 曹双燕 古洁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侧位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以T值≤-1.0定义为BMD降低,包括骨量减少(-2.5〈T〈-1.0)与骨质疏松(T≤-2.5)。结果两组AS患者出现BMD降低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且年龄〉40岁组其腰椎BMD减少的比例高于年龄≤40岁组(P〈0.05),而其腰椎平均T值低于年龄≤40岁组(P〈0.05),在股骨颈测得的BMD、骨质疏松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位腰椎BMD降低明显,骨折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当提高对AS合并骨质疏松的警惕,及时予补钙等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地区体检人群rs9263726等位基因频率的分析
9
作者 李晓敏 张萍萍 +3 位作者 陈泽娜 曹双燕 魏秋静 古洁若 《新医学》 2016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南方地区体检人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26372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方法纳入中国南方地区191名健康体检者,从全血中提取DNA,采用Sanger测序法对所有DNA样本进行检测,分析rs926372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rs9263726位点突... 目的了解中国南方地区体检人群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26372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方法纳入中国南方地区191名健康体检者,从全血中提取DNA,采用Sanger测序法对所有DNA样本进行检测,分析rs9263726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rs9263726位点突变纯合子AA基因型频率为1.57%,野生纯合子GG、突变杂合子G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7.43%、10.99%,A等位基因携带率为12.57%,频率为7.07%。GG分型者的年龄及性别与GA及AA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南方地区健康体检者rs9263726位点存在突变,该突变无年龄、性别倾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9263726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招淑珠 郭紫石 +6 位作者 于清宏 邱敏丽 杨明灿 祁军 曹双燕 成红英 古洁若 《新医学》 2018年第11期821-827,共7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XP)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为多中心、阳性药物对照、随机的临床研究,选择3家医院的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静脉注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XP)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为多中心、阳性药物对照、随机的临床研究,选择3家医院的7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试验组静脉注射DXP注射液1 ml,对照组肌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研究为期14 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日及14日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指标差异,其中主要疗效指标为受累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次要指标为受试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超声下关节积液深度和滑膜厚度及血流信号、受试者自我评价、关节压痛指数、CRP、ESR,同时记录2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第7日和第14日,2组患者的受累关节VAS、疾病总体状况VAS、CRP和ESR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均<0.01),关节积液深度、关节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2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关节滑膜厚度、血流信号变化均不明显(P均>0.05)。治疗后第7日,试验组患者对受累关节的自我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4日,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受累关节的自我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2组患者均无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DXP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积液、炎症状态均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复方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招淑珠 郭紫石 +6 位作者 于清宏 邱敏丽 杨明灿 祁军 曹双燕 成红英 古洁若 《新医学》 2019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XP)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为多中心、阳性药物对照、随机的临床研究,选择3家医院风湿科收治的6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试验组关节腔注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DXP)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为多中心、阳性药物对照、随机的临床研究,选择3家医院风湿科收治的66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试验组关节腔注射DXP注射液1 ml,对照组关节腔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 ml,研究为期28 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日和第28日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在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指标差异。主要疗效指标为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次要指标包括Lequesne指数、膝关节周径、超声下髌上囊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及其血流信号、ESR、CRP、关节压痛指数。观察2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KOA患者WOMAC评分、膝关节周径、髌上囊积液、ESR、CRP、关节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25或<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髌上囊滑膜厚度及其血流信号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1例患者发生与DXP可能相关的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 DXP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KOA,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囊腔积液与炎症状态,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棕榈酸酯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复方倍他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sCD163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毅 陈泽娜 +5 位作者 张萍萍 李秋霞 曹双燕 魏秋静 祁军 古洁若 《新医学》 201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sCD163及高尿酸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6例合并高尿酸血症AS患者(AS高尿酸组)、20例尿酸正常AS患者(AS尿酸正常组)以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及sCD163水平(ELISA法)。AS疾病活动程度通过血... 目的探讨sCD163及高尿酸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6例合并高尿酸血症AS患者(AS高尿酸组)、20例尿酸正常AS患者(AS尿酸正常组)以及2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及sCD163水平(ELISA法)。AS疾病活动程度通过血清CRP、ESR、ASDAS-CRP评分、ASDAS-ESR评分、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进行评估。比较3组的各项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项指标与sCD163的相关性。结果 AS高尿酸组、AS尿酸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间sCD16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1.8±296.5)pg/ml vs.(791.2±343.3)pg/ml vs.(912.9±492.2)pg/ml,P=0.032],其中AS高尿酸组sCD163水平低于AS尿酸正常组(P=0.026)。AS高尿酸组炎症指标、ASDAS-CRP评分、ASDAS-ESR评分及BASDAI均低于AS尿酸正常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2个AS病例组中,sCD163水平与血清尿酸(r=-0.292,P=0.049)、ESR(r=0.299,P=0.044)及ASDAS-ESR评分(r=0.292,P=0.049)具有相关性。结论 sCD163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S炎症状态,AS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较低的炎症反应及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强直性脊柱炎 sCD1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达木单抗治疗成年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双燕 邵战琴 古洁若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治疗成年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阿达木单抗与安慰剂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在临床研究中,AS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阿达木单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12周,其...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治疗成年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阿达木单抗与安慰剂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事后分析,在临床研究中,AS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阿达木单抗组或安慰剂组治疗12周,其中阿达木单抗组予阿达木单抗治疗,每次40 mg,每2周1次。在用药前和用药第12周发放健康调查简表(SF-36),让患者对其健康状况自行评分。结果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的AS患者,在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安慰剂组(P均<0.05)。阿达木单抗组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和社会功能评分中均较基线期有所提高(P均<0.05)。结论阿达木单抗可有效提高成年活动性AS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 阿达木单抗 生存质量 成年 健康调查简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多媒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4
作者 雍秀凤 曹双燕 《英语教师》 2009年第9期44-45,59,共3页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met的网络通信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知识新、趣味性强等特点,可以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个性化课... 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met的网络通信技术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知识新、趣味性强等特点,可以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真实的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研究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设计个性化课件,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鼓励学生相互批阅作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多媒体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相SVPWM的可变死区算法
15
作者 郑锦楠 黎朝晖 +3 位作者 谷志茹 夏得青 曹双燕 龙永红 《电子产品世界》 2022年第2期40-43,共4页
针对单相逆变器固定死区时间注入调制波导致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较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可变死区时间注入单相SVPWM调制波有效矢量组的方法。该方法将一系列非线性因素等扰动因素看成扰动电压,采用干扰观测器对扰动电压进行估算补偿,... 针对单相逆变器固定死区时间注入调制波导致输出电压谐波畸变率较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将可变死区时间注入单相SVPWM调制波有效矢量组的方法。该方法将一系列非线性因素等扰动因素看成扰动电压,采用干扰观测器对扰动电压进行估算补偿,并将估算补偿电压换算成死区时间,补偿到SVPWM调制波有效矢量组导通区间。实验证明该方法相比传统固定死区时间注入调制波,能够减少逆变器输出电压畸变率,提高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SVPWM P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瑞昔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Ⅱ期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建林 古洁若 +8 位作者 潘云峰 张奉春 孙凌云 吴东海 徐建华 倪立青 廖泽涛 曹双燕 孙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740-1745,共6页
目的评价艾瑞昔布治疗膝膝骨关节炎(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试验设计,试验组病人分为A组(72例)、B组(71例)、C组(71例),分别口服艾瑞昔布50 mg bid、100 mg bid和200 mgbid。对照组为D... 目的评价艾瑞昔布治疗膝膝骨关节炎(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试验设计,试验组病人分为A组(72例)、B组(71例)、C组(71例),分别口服艾瑞昔布50 mg bid、100 mg bid和200 mgbid。对照组为D组(70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 q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及服药后2、4、8、12周患者膝关节活动痛、15周行走时间(s)、健康状况问卷(HAQ)、病人及医师对目前疾病状况的总体评价。主要疗效指标为有效率、总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为各个单个疗效指标的改善程度。同时观察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全分析集(FAS)分析提示经过2周治疗后,4组病人总有效率分别达到27.94%、29.69%、30.77%和42.86%(P=0.063 2);治疗满4周时,4组病人总有效率分别达到51.47%、50.00%、52.31%、65.08%(P=0.114 0);治疗满8周时,4组病人总有效率分别达到58.82%、64.06%、64.62%、74.60%(P=0.062 7),治疗满12周时总有效率可分别达到69.12%、64.06%、75.38%和74.60%(P=0.271 9)。4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5/68(22.06%),B组18/65(27.69%),C组21/66(31.82%),D组27/65(41.54%),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 0)。研究期间A组发生1例严重不良事件(缺血性结肠炎)。B组和D组各发现1例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灶。D组发现了1例食道糜烂。结论 3个剂量组的艾瑞昔布和塞来昔布(200 mg qd)均可有效和安全地治疗膝骨关节炎,结合各次随访的疗效结果,建议艾瑞布III期临床试验时艾瑞昔布的剂量可采用100 mg b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艾瑞昔布 Ⅱ期临床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广东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宝钊 黄建林 +4 位作者 王明霞 朱尚玲 曹双燕 魏秋静 古洁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TNF-α拮抗剂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54倒RA患者为RA组。RA组中24列接受英夫利西单抗3 mg·kg^(-1),分别于w... 目的探讨广东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TNF-α拮抗剂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以54倒RA患者为RA组。RA组中24列接受英夫利西单抗3 mg·kg^(-1),分别于wk 0、2、6给药;30例接受阿达木单抗40 mg或80 mg,每2 wk皮下注射1次,疗程12 wk,所有患者继续服用原剂量的甲氯蝶呤(MTX)。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wk 10(英夫利西单抗)或wk 12(阿达木单抗)的相关临床指标,疾病的活动度用28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评分(DAS28)进行评价,DAS28的变化作为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对TNF-α启动子区约1 300 bp的片段进行直接基因测序,分析RA患者TNF-α基因的基因型与TNF-α拮抗剂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组SNPs位点rs1799724(-857C/T)等位基因T频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rs 1799964(-1031C/T)和rs 1800630(-863A/C)位点在RA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未发现显著差异。RA组中,rs 1799724(-857C/T)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较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在接受TNF-α抑制剂治疗后DAS28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在广东汉族人群中,TNFα的启动子区的rs 1799724.(-857C/T)可能是RA的一种遗传易感标记;携带-857T的RA患者对TNF-α拮抗剂临床治疗效果优于携带-857C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Α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
原文传递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建林 古洁若 +6 位作者 李明明 赵铖 刘章锁 王建生 吕昭萍 陈慎仁 曹双燕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评价2种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口服来氟米特20mg,qd,疗程24wk。对照组118例,试验组119例,观察指标包括休息痛、晨僵、28... 目的评价2种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口服来氟米特20mg,qd,疗程24wk。对照组118例,试验组119例,观察指标包括休息痛、晨僵、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及指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及指数、健康状况问卷、患者及医师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评价。以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20%改善标准(ACR20)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标准,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分别为68.9%和69.5%,2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ACR20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12.95%~19.88%,其下限高于-1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51.3%,对照组44.9%,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种来氟米特均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随机对照试验 来氟米特
原文传递
风湿科医生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门诊就诊期望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晓英 古洁若 +7 位作者 马丽 魏华 李小峰 赵向聪 王彩虹 曹双燕 李桂叶 温鸿雁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77-481,共5页
目的 对比风湿科医生和RA患者门诊就诊期望的不同,为临床医患双方进一步沟通提供最佳切入点.方法 全国共4个中心的170例RA患者和93名风湿科医生参与本研究.研究采取门诊问卷调查的方式.请风湿科医生和RA患者列出在风湿科门诊就诊中最期... 目的 对比风湿科医生和RA患者门诊就诊期望的不同,为临床医患双方进一步沟通提供最佳切入点.方法 全国共4个中心的170例RA患者和93名风湿科医生参与本研究.研究采取门诊问卷调查的方式.请风湿科医生和RA患者列出在风湿科门诊就诊中最期望解决的3个问题.研究人员为RA患者填写临床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DAS28.之后将临床期望值分类列出,其中患者所关注的内容有23项,医生所关注的内容有17项.期望值的自由叙述应用KJ方法来分析,将期望值按照出现频率排序,对比医生与患者期望值的不同,并评估患者期望值与年龄、性别、病程和DAS28的关联性.结果 RA患者和医生之间临床期望值具有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患者门诊就诊时的前3位期望值依次为疼痛的控制(64.7%,110/170),功能恢复(30.0%,51/170)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讨论(30.0%,51/170).医生的前3位期望值依次为疼痛的控制(62.4%,58/93),关于药物不良反应(45.2%,42/93)和疾病活动度的客观评估(38.7%,36/93).患者的期望值在不同性别之间相似,但是在不同年龄、病程和DAS28评分之间有差别.年轻患者(≤40岁)更加关注药物不良反应,而年老患者(≥40岁)更加关注功能恢复;DAS28≥3.2及长病程(>2年)的患者更关注能够完成日常生活;而DAS28<3.2的患者更加关注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RA患者和风湿科医生关于门诊就诊期望值在疼痛的控制方面是一致的,并均位于首位.但除此之外,存在一些不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临床医患双方有效沟通提供最佳切入点,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RA患者门诊诊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门诊医疗 药物疗法 患者教育
原文传递
英夫利西单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宝钊 黄建林 +3 位作者 巫世瑶 曹双燕 魏秋静 古洁若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64-467,共4页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30例经甲氨蝶呤(MTX)治疗至少3个月病情仍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按3:1:1比例由计算机程... 目的探讨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7表达的变化。方法30例经甲氨蝶呤(MTX)治疗至少3个月病情仍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按3:1:1比例由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分配方案分为A、B、C3组,A组接受为期14周的英夫利西单抗(3mg/kg)治疗;B组接受为期6周的英夫利西单抗(3mg/kg)治疗;C组接受为期14周的安慰剂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口服原剂量的MTX。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CD14^+核细胞CD147平均荧光强度水平(MFI)变化,并观察其与临床相关指标的关系。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①治疗前RA患者外周血CD14^+核细胞CD147MFI为(101±25),健康志愿者为(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RA患者外周血CD147MFI与病情活动指标DAS28(r=0.471,P=-0.000)、红细胞沉降率(ESR)(r=0.371,P=0.000)、C反应蛋白(CRP)(r=0.249,P=0.010)、晨僵持续时间(r=0.279,P=0.010)呈正相关。②3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14^+核细胞CD147MFI均有下降,第18周与基线相比,A组平均改变差值(-26.9±21.7)、B组平均改变差值(-35.4±15.5)与C组平均改变差值(-10.0±6.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CD14^+.核细胞CD147表达增高;与单用MTX相比,英夫利西单抗联合MTX治疗CD147MFI表达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类 治疗 CD14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