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主震前b值异常的一种形成机制
1
作者
J.-H.Wang
杨国栋(
译
)
+1 位作者
曾文浩
(
译
)
吴何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7年第6期465-478,共14页
观测结果表明,主震之前呈现异常b值。即将来临的主震前b值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有关,关系式为log(T)=q+rM,式中q和r为两个常数。本研究将解释这个关系式的内涵。此外,还将探索主震前形成b值异常的机制。根据基于Knopoff-Burridge弹簧—滑...
观测结果表明,主震之前呈现异常b值。即将来临的主震前b值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有关,关系式为log(T)=q+rM,式中q和r为两个常数。本研究将解释这个关系式的内涵。此外,还将探索主震前形成b值异常的机制。根据基于Knopoff-Burridge弹簧—滑块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Wang(1995)发现b与s之间存在幂律关系,其中参数s是两个滑块之间的弹簧常数(K)和滑块与移动板块之间的常数(L)的比值。累积频度的幂律关系式为b^s^(-2/3),离散频度的关系式为b^s-1/2。因为震源区的L值在很长时段内几乎是常数,所以b直接与K有关。较小(较大)的K导致了较高(较低)的b值。Wang(2012)发现K=ρAV_P^2,式中ρA和VP分别是断裂带的面密度和P波速度。试验结果表明,VP受岩石中含水饱和度的严重影响。由于震源区内含水饱和度随时间而变化,所以VP及K也随时间变化。因此导致了b值也随时间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时间
B值
震前
机制
含水饱和度
数值模拟
P波速度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观测到的小震与大震之间M_L/M_W标度突然改变的理论基础
2
作者
N.Deichmann
杨国栋(
译
)
+1 位作者
曾文浩
(
译
)
许忠淮(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1期1-20,共20页
对完全弹性介质中的一组地震,如果应力降和破裂速度不随震级系统变化,进行仪器响应校正后,在可以确定M_L的整个范围内,M_L∝M_W。然而,实际上我们观察到,M_L和M_W偏离了1:1的标度关系。天然地震序列和诱发地震活动实例的详细分析结果表...
对完全弹性介质中的一组地震,如果应力降和破裂速度不随震级系统变化,进行仪器响应校正后,在可以确定M_L的整个范围内,M_L∝M_W。然而,实际上我们观察到,M_L和M_W偏离了1:1的标度关系。天然地震序列和诱发地震活动实例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对小地震(通常M_W小于2~3),M_L∝1.5 M_W,这和其他研究结果一致。由独立测定若干Q值确定的因果算子Q和合成地震震源时间函数褶积可以再生这一比例关系。数据分析和模拟试验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观察到的低于某一确定震级的小地震的脉冲宽度及其相应的拐角频率实际上是不变的。因此,在衰减介质中,小地震信号本质上构成了由地震矩来量度其尺度的介质的脉冲响应。简单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M_L和M_W之间的比例系数1.5是矩率函数振幅和持续时间对地震矩固有标度特征和衰减介质频率响应的自然结果。因为这个结果和伍德—安德森地震仪响应对大地震引入的偏差,基于M_L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失去了物理上的合理性,相对于M_W导致了大地震和小地震不同的b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度关系
震源时间函数
弹性介质
基础
大震
小震
观测
小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震动加速度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理论与观测
3
作者
i.lior
a.ziv
+3 位作者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田野(
译
)
利军(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8年第6期582-591,共10页
本文得到了一个地震动加速度均方根(rms)与地震频谱(或震源)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式:A_(rms)=(2π)~2Ω_0f_0~2/(πkT)^(1/2)(1+πkf_0/1.5^(0.25))~2式中Ω_0是低频位移谱的谱幅值,f_0是拐角频率,κ是衰减参数,T是数据时段。这个结果使...
本文得到了一个地震动加速度均方根(rms)与地震频谱(或震源)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式:A_(rms)=(2π)~2Ω_0f_0~2/(πkT)^(1/2)(1+πkf_0/1.5^(0.25))~2式中Ω_0是低频位移谱的谱幅值,f_0是拐角频率,κ是衰减参数,T是数据时段。这个结果使用远场辐射奥米伽平方模型解释了特定场地衰减。该式相对于Hanks(1979)关系式的主要优点是简化了假设约束,放宽了频谱拐角频率远小于由衰减引起的最大拐角频率,以及频谱在两个频率之间近似为完全平直的限制。我们使用了一组来自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和中国台湾记录的复合地震数据集,测试了这个新的关系式。结果显示,对拐角频率的任意组合,地震动加速度的观测值和预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利用上述关系式可以将由频发的小地震得到的地震动预测方程的推断应用到罕见的大地震。这种功能在地震矩释放率很低的慢滑移板块边界附近非常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加速度
震源参数
观测值
拐角频率
地震频谱
加利福尼亚州
衰减参数
场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震前b值异常的一种形成机制
1
作者
J.-H.Wang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吴何珍(校)
机构
不详
甘肃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7年第6期465-478,共14页
基金
中国地震局监测一般专项(2015125)资助
文摘
观测结果表明,主震之前呈现异常b值。即将来临的主震前b值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有关,关系式为log(T)=q+rM,式中q和r为两个常数。本研究将解释这个关系式的内涵。此外,还将探索主震前形成b值异常的机制。根据基于Knopoff-Burridge弹簧—滑块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Wang(1995)发现b与s之间存在幂律关系,其中参数s是两个滑块之间的弹簧常数(K)和滑块与移动板块之间的常数(L)的比值。累积频度的幂律关系式为b^s^(-2/3),离散频度的关系式为b^s-1/2。因为震源区的L值在很长时段内几乎是常数,所以b直接与K有关。较小(较大)的K导致了较高(较低)的b值。Wang(2012)发现K=ρAV_P^2,式中ρA和VP分别是断裂带的面密度和P波速度。试验结果表明,VP受岩石中含水饱和度的严重影响。由于震源区内含水饱和度随时间而变化,所以VP及K也随时间变化。因此导致了b值也随时间而变化。
关键词
异常时间
B值
震前
机制
含水饱和度
数值模拟
P波速度
时间变化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观测到的小震与大震之间M_L/M_W标度突然改变的理论基础
2
作者
N.Deichmann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许忠淮(校)
机构
不详
甘肃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9年第1期1-20,共20页
基金
甘肃省地震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6Y03)资助
文摘
对完全弹性介质中的一组地震,如果应力降和破裂速度不随震级系统变化,进行仪器响应校正后,在可以确定M_L的整个范围内,M_L∝M_W。然而,实际上我们观察到,M_L和M_W偏离了1:1的标度关系。天然地震序列和诱发地震活动实例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对小地震(通常M_W小于2~3),M_L∝1.5 M_W,这和其他研究结果一致。由独立测定若干Q值确定的因果算子Q和合成地震震源时间函数褶积可以再生这一比例关系。数据分析和模拟试验的一个重要结果是,观察到的低于某一确定震级的小地震的脉冲宽度及其相应的拐角频率实际上是不变的。因此,在衰减介质中,小地震信号本质上构成了由地震矩来量度其尺度的介质的脉冲响应。简单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M_L和M_W之间的比例系数1.5是矩率函数振幅和持续时间对地震矩固有标度特征和衰减介质频率响应的自然结果。因为这个结果和伍德—安德森地震仪响应对大地震引入的偏差,基于M_L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失去了物理上的合理性,相对于M_W导致了大地震和小地震不同的b值。
关键词
标度关系
震源时间函数
弹性介质
基础
大震
小震
观测
小地震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震动加速度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理论与观测
3
作者
i.lior
a.ziv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田野(
译
)
利军(校)
机构
不详
甘肃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常
出处
《世界地震译丛》
2018年第6期582-591,共10页
基金
甘肃省地震局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6Y03)资助
文摘
本文得到了一个地震动加速度均方根(rms)与地震频谱(或震源)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式:A_(rms)=(2π)~2Ω_0f_0~2/(πkT)^(1/2)(1+πkf_0/1.5^(0.25))~2式中Ω_0是低频位移谱的谱幅值,f_0是拐角频率,κ是衰减参数,T是数据时段。这个结果使用远场辐射奥米伽平方模型解释了特定场地衰减。该式相对于Hanks(1979)关系式的主要优点是简化了假设约束,放宽了频谱拐角频率远小于由衰减引起的最大拐角频率,以及频谱在两个频率之间近似为完全平直的限制。我们使用了一组来自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墨西哥和中国台湾记录的复合地震数据集,测试了这个新的关系式。结果显示,对拐角频率的任意组合,地震动加速度的观测值和预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利用上述关系式可以将由频发的小地震得到的地震动预测方程的推断应用到罕见的大地震。这种功能在地震矩释放率很低的慢滑移板块边界附近非常有用。
关键词
地震动加速度
震源参数
观测值
拐角频率
地震频谱
加利福尼亚州
衰减参数
场地衰减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主震前b值异常的一种形成机制
J.-H.Wang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吴何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观测到的小震与大震之间M_L/M_W标度突然改变的理论基础
N.Deichmann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许忠淮(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震动加速度与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理论与观测
i.lior
a.ziv
杨国栋(
译
)
曾文浩
(
译
)
田野(
译
)
利军(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