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类型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策略
1
作者 李欣 杨涛 +6 位作者 张毅 罗勤 赵青 曾绮娴 章思铖 赵智慧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类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机化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伴随非阻塞部位的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CTEPH患者的根治性手术,但约40%的患者不能接受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对于这些患者,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运动耐力和预后。随着BPA证据的积累,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动脉高压指南推荐将其作为不适合PEA或术后残留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替代治疗。但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特征存在差异,相应的BPA治疗策略和器械有所不同,BPA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较大。本文旨在总结当前不同类型CTEPH病变的BPA治疗策略及相关并发症处理方法,为临床医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曾绮娴 罗勤 +4 位作者 赵青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收治的12例临床诊断为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肺功能、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收治的12例临床诊断为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及肺功能、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0例为男性,均为长期大量吸烟患者,平均年龄(61.25±8.31)岁。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通气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为(79.60±10.82)%,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95.90±11.14)%,小气道阻力中度增加,弥散功能严重受损,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28.8±8.04)%。胸部高分辨CT提示,患者有不同程度肺纤维化、肺气肿,部分患者可见纵隔淋巴结增大及小叶间隔增厚等表现,其中肺纤维化者12例,多分布于双肺下叶(41.7%);肺气肿者11例(91.7%),可局限于双上肺,也可呈双肺弥漫分布。右心导管检查提示,CPFE患者为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平均压为(43.45±11.05) mmHg(1 mmHg=0.133 kPa),肺血管阻力显著升高为(10.25±5.12)Wood单位,心指数下降为(2.81±0.69)L/(min·m^2)。结论:CPFE并发肺动脉高压多见于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肺功能结合胸部高分辨CT及血流动力学检查对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肺气肿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联合治疗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曾绮娴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7-639,共3页
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是因为多种缩血管、扩血管及细胞增殖因子出现异常,针对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正是通过调节各因子发挥作用,临床上主要包括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三大类。自靶向药物的应用以来... 肺动脉高压的产生是因为多种缩血管、扩血管及细胞增殖因子出现异常,针对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正是通过调节各因子发挥作用,临床上主要包括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三大类。自靶向药物的应用以来,许多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然而仍然有很多接受单种靶向药物治疗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疗效欠佳,两种或以上的靶向药物联合应用势在必行。目前三类靶向药物的联合多基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正在试图寻找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然而今后还需要设计更好的临床试验来回答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单纯累及肺动脉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曾绮娴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7-287,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反复发热、干咳、胸痛、气短11个月"入院。患者自2015-12开始出现反复发热、干咳,伴胸痛、气短。外院就诊查红细胞沉降速度(ESR)63~93 mm/h,C反应蛋白(CRP)16.75~76.87 mg/L;肺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反复发热、干咳、胸痛、气短11个月"入院。患者自2015-12开始出现反复发热、干咳,伴胸痛、气短。外院就诊查红细胞沉降速度(ESR)63~93 mm/h,C反应蛋白(CRP)16.75~76.87 mg/L;肺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可见左肺中上叶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治疗后吸收)、双侧胸膜增厚、左肺沿胸膜下分布斑片实变影;风湿科相关抗体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大动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曾绮娴 柳志红 +6 位作者 何建国 倪新海 程显声 顾晴 赵智慧 罗勤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1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比较
6
作者 曾绮娴 赵智慧 +3 位作者 罗勤 柳志红 何建国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74-74,共1页
目的: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简称肺血管炎,PA)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在临床上鉴别困难,本研究拟探讨三者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比较三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 目的: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简称肺血管炎,PA)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部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在临床上鉴别困难,本研究拟探讨三者血流动力学的特点,比较三者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01至2017-04期间在我院确诊为PA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经肺动脉造影或者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CTA)确诊为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 大动脉炎 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金旗 赵智慧 +7 位作者 罗勤 曾绮娴 杨涛 禹雪 晏露 张毅 熊长明 柳志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99-104,共6页
目的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入选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64例,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先后测量肺血管血流动... 目的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一致性。方法入选2018年9月21日至2018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64例,比较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先后测量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结果漂浮导管测量的右心房压a波[(7.8±4.6)mmHg vs.(8.8±4.4)mmHg,P=0.018](1 mmHg=0.133 kPa)、右心室收缩压[(69.3±21.4)mmHg vs.(81.3±22.6)mmHg,P<0.001]和肺动脉收缩压[(71.7±21.6)mmHg vs.(80.6±23.6)mmHg,P<0.001]数值均比猪尾导管测量的数值低,而右心房平均压[(5.9±4.0)mmHg vs.(5.0±3.8)mmHg,P=0.01]、右心室舒张压[(10.1±7.2)mmHg vs.(-3.6±6.4)mmHg,P<0.001]、右心室舒张末压[(14.2±8.5)mmHg vs.(10.1±5.9)mmHg,P<0.001]、肺动脉舒张压[(38.7±14.2)mmHg vs.(31.6±12.7)mmHg,P<0.001]和肺动脉平均压[(52.2±16.4)mmHg vs.(48.2±15.5)mmHg,P<0.001]数值均比猪尾导管测量的数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测量的肺动脉平均压相关性最强(R^(2)=0.946,P<0.001),但两者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漂浮导管和猪尾导管测量的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相关性较好,但一致性差,结果不能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导管 猪尾导管 肺动脉高压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静脉闭塞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曾绮娴 杨航 +9 位作者 刘冰洋 马艳云 柳志红 陈前龙 李文轲 罗勤 赵智慧 何建国 周洲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99-903,共5页
目的:分析肺静脉闭塞病(PVO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PVOD诊断水平。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且诊断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217例。结合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217例患者中,确诊特发性肺... 目的:分析肺静脉闭塞病(PVO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PVOD诊断水平。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阜外医院肺血管病中心且诊断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的患者217例。结合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217例患者中,确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175例,可遗传性动脉性肺动脉高压(HPAH)19例,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1例,余12例存在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4(EIF2AK4)致病突变被确诊为PVOD。分析对比PVOD患者与IPAH和(或)HPAH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PVOD患者临床症状与IPAH相似,易误诊,但前者生存率更低(P<0.0001)。PVOD患者肺部高分辨CT最显著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小叶中心型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PVOD患者入院时体重指数和动脉血氧饱和度较IPAH患者更低(P均<0.05),肺功能检测多提示重度弥散功能下降。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测值百分比≤38.5%,可预测PVOD的敏感度为96.45%,特异度为100%。结论:PVOD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肺功能检查、肺部高分辨CT结合PAH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PVOD的早期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闭塞病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血流分级评估肺动脉球囊成形术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智慧 李欣 +6 位作者 罗勤 赵青 杨涛 曾绮娴 熊长明 张毅 柳志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56-760,共5页
目的:利用肺动脉血流分级评估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接受BPA治疗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3例... 目的:利用肺动脉血流分级评估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10月至2022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与肺血管疾病诊治中心接受BPA治疗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53例,观察患者术后随访时肺动脉血流分级的改善情况,并评估其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右心功能改善的相关性及其对BPA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中位随访10(4,18)个月,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38.22±10.20)mmHg vs.(50.12±11.72)mmHg,1 mmHg=0.133 kPa]、峰值耗氧量[(14.63±3.65)ml/(min·kg)vs.(12.29±3.53)ml/(min·kg)]、肺动脉血流分级总分[(29.88±15.80)分vs.(11.31±7.29)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均<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肺动脉血流分级的改善与平均肺动脉压、三尖瓣反流速度、6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善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肺动脉血流分级的变化可独立预测BPA疗效(OR=0.946,95%CI:0.910~0.983,P=0.005)。结论:BPA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血流分级。肺动脉血流分级的改善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右心功能的改善密切相关,能够独立预测BPA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流分级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球囊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砚薷 杨逸成 +8 位作者 杨倍蓝 曾绮娴 刘冰洋 赵青 罗勤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 目的:分析排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XI)评分与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731例PAH患者,根据MELD-XI评分将患者分为高评分(≥9.94分)组(n=113)和低评分(<9.94分)组(n=618)。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MELD-XI评分与PAH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31例PAH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 334例(45.7%),特发性PAH 287例(39.3%),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PAH 75例(10.3%),遗传性PAH 19例(2.6%),肺静脉闭塞病13例(1.8%),药物和毒物相关性PAH 3例(0.4%)。平均年龄(37.3±14.2)岁,女性547例(74.8%)。患者出院后随访中位时间18(9,28)个月,53例发生全因死亡,全因死亡率为7.2%。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9%(18/113)和5.7%(35/61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评分组生存率低于低评分组(P<0.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ELD-XI评分是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3.630,95%CI:1.527~8.631,P=0.004)。结论:MELD-XI评分是评估PAH患者预后的简易且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改良版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全因死亡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曾绮娴 柳志红 +6 位作者 何建国 倪新海 程显声 顾晴 赵智慧 罗勤 熊长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阜外医院1988年6月至2014年6月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患者94例,根据主动脉有无受累分为主动脉及肺动脉均受累(APTA组,48例)和单独肺动脉受累(PTA组,4... 目的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阜外医院1988年6月至2014年6月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患者94例,根据主动脉有无受累分为主动脉及肺动脉均受累(APTA组,48例)和单独肺动脉受累(PTA组,46例);分析其临床及血管影像学特征。结果患者男女比例1:3.3,发病时年龄8~60岁,中位年龄33.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劳力性气短;体征包括心脏杂音及收缩中期肺野血管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所有患者均有肺动脉高压;病变多累及肺叶、段动脉,其次为亚段血管;双侧多于单侧,右侧多于左侧。APTA组与PTA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无显著差异。而入院时APTA组的红细胞沉降率和N末端脑钠肽原均显著高于PTA组[14.0(5.0,28.0)比8.5(3.0,19.3)mm/1h和(1936±1769)比(1627±1153)ng/L,均P〈0.05]。结论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肺动脉患者以气短为主诉,就诊时多有肺动脉高压,并伴中重度心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炎 高血压 肺性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肺动脉高压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曾绮娴 熊长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2-634,共3页
肺动脉高压是在遗传、环境因素和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引起肺血管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的一类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其中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也称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可进一步细分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WAH... 肺动脉高压是在遗传、环境因素和多种病因共同作用下引起肺血管病理生理改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的一类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其中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也称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可进一步细分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WAH)、可遗传性肺动脉高压(HPAH)、药物及毒物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及其他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遗传基因 肺血管阻力 疾病相关性 病理生理改变 心血管疾病 肺动脉压力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第503例 活动后气短—二尖瓣脱垂,左心扩大—肺动脉高压
13
作者 曾绮娴 罗勤 +4 位作者 赵青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514-1516,共3页
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活动后气短2年,外院检查发现二尖瓣脱垂、左心扩大、肺动脉高压,给予改善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阜外医院逐步筛查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脱垂的病因,确诊为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合并... 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患者,活动后气短2年,外院检查发现二尖瓣脱垂、左心扩大、肺动脉高压,给予改善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阜外医院逐步筛查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脱垂的病因,确诊为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合并二尖瓣脱垂,行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正及二尖瓣成形术后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nd-White-Garland综合征 二尖瓣脱垂 肺动脉高压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2009欧洲心脏病年会
14
作者 曾绮娴 钟敬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年龄〉60岁的人群,每25人中就有1例房颤患者;而年龄〉80岁,其发病率更达到10%。在欧洲和美国,房颤患者约有680万,预计到2...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年龄〉60岁的人群,每25人中就有1例房颤患者;而年龄〉80岁,其发病率更达到10%。在欧洲和美国,房颤患者约有680万,预计到2050年其发病率更将达目前的2.5倍。房颤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对于有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欧洲 心脏病 房颤患者 年会 治疗 人口老龄化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连续电除颤与单次电除颤在长时程心室颤动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伯松 钟敬泉 +5 位作者 李景莎 曾绮娴 刘红臻 苏国英 刘东林 张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0,45,共5页
目的评价连续电除颤与单次电除颤在长时程心室颤动(室颤)中的抢救效果。方法将24只犬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室颤动物模型,室颤维持8 min后,将动物随机分为连续电除颤组和单次电除颤组。连续或单次电除颤后立即进行2min心肺复苏,循环以上抢... 目的评价连续电除颤与单次电除颤在长时程心室颤动(室颤)中的抢救效果。方法将24只犬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室颤动物模型,室颤维持8 min后,将动物随机分为连续电除颤组和单次电除颤组。连续或单次电除颤后立即进行2min心肺复苏,循环以上抢救步骤,直至动物复苏成功或抢救时间超过15min。记录两组动物的复苏延搁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与连续电除颤组相比,单次电除颤组在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复苏延搁时间明显减少(P<0.05),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复苏后的冠脉灌注压和射血分数均较高(P均<0.05)。结论对于长时程室颤的抢救,单次电除颤的效果明显优于连续电除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模型 动物 心肺复苏 电除颤
原文传递
室颤时冠脉灌注压和室颤波形对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景莎 钟敬泉 +5 位作者 刘红臻 曾绮娴 苏国英 孟祥林 刘东林 张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7,66,共5页
目的评估心肺复苏前室颤时的冠脉灌注压和室颤波形对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头家猪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动物室颤模型,室颤维持8min后依次给予2min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将实验后的动物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记... 目的评估心肺复苏前室颤时的冠脉灌注压和室颤波形对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头家猪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动物室颤模型,室颤维持8min后依次给予2min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将实验后的动物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和自主循环未恢复组。记录室颤时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室颤波的平均频率和振幅。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组的血流动力学、室颤波的平均频率和振幅明显高于自主循环未恢复组(P均<0.05);室颤时的冠脉灌注压和室颤波的平均频率和振幅对ROSC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86,0.76,0.82)。室颤波的平均频率和振幅与冠脉灌注压呈正相关(r=0.67;r=0.71,P均<0.01)。结论心肺复苏前室颤时的冠脉灌注压和室颤波形可预测自主循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颤动 模型 动物 心肺复苏 冠脉灌注压 平均频率 平均振幅 自主循环恢复
原文传递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动脉成形术后运动心肺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智慧 罗勤 +7 位作者 柳志红 杨涛 金旗 熊长明 赵青 曾绮娴 马秀平 何建国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137-3139,共3页
目的探讨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于我中心行BPA治疗的31例CTEPH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症状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6分... 目的探讨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的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于我中心行BPA治疗的31例CTEPH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症状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D)、血浆中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水平等资料。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和BPA。在BPA术前和术后1~3 d行心肺运动检查。结果31例CTEPH患者接受BPA治疗50例次,其中男性16人,女性15人,平均年龄(57.0±11.4)岁(25~76)岁,体重指数(23.7±3.4)kg/m2,症状持续时间(4.26±4.21)年。WHO心功能分级Ⅲ级19例次(38%),II级29例次(58%),I级2例次(4%)。患者平均扩张3.5支(1~9支)肺段动脉,4.7支(1~9支)亚段动脉,行BPA后,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和NT-proBNP显著下降,WHO心功能分级和6MWD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PA前后,心肺运动的参数: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无氧阈值,最大氧脉搏、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摄氧效率斜率均有显著改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BPA的CTEPH患者术后运动心肺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运动心肺功能
原文传递
COMPERA 2.0评分模型在中国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梁砚薷 杨逸成 +8 位作者 杨倍蓝 曾绮娴 刘冰洋 赵青 罗勤 赵智慧 杨涛 柳志红 熊长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410-1416,共7页
目的研究COMPERA 2.0评分模型在中国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初诊PAH患者,根据COMPERA 2.0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 目的研究COMPERA 2.0评分模型在中国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初诊PAH患者,根据COMPERA 2.0评分模型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和临床症状加重组合成的复合终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用log-rank趋势检验分析不同组别的预后差异,运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COMPERA 2.0评分与PAH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共纳入951例PAH患者,年龄[M(Q_(1),Q_(3))]为35(28,47)岁,女性706例(74.2%)。低危组328例(34.5%),中低危组264例(27.8%),中高危组193例(20.3%),高危组166例(17.5%)。随访时间[M(Q_(1),Q_(3))]为1.8(1.0,2.8)年。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PAH患者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12.8%(42/328)、21.2%(56/264)、28.5%(55/193)、42.8%(71/166),随危险分层上升呈升高趋势(P<0.001)。多因素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COMPERA 2.0评分与PAH患者主要终点的风险增加关联有统计学意义(HR=1.801,95%CI:1.254~2.588,P=0.001)。结论COMPERA 2.0评分模型是一个评估中国PAH初诊患者预后的简易且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COMPERA 2.0评分模型 风险预测 回顾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两种剂量肾上腺素在家猪长时程室颤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孟祥林 钟敬泉 +6 位作者 苏国英 曾绮娴 刘红臻 刘东林 王远龙 李景莎 张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肾上腺素在长时程室颤家猪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16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标准剂量肾上腺组(0.02mg/kg),大剂量肾上腺组(0.1mg/kg)。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室颤动物模型,并于8min室颤后依次给予2min心肺复苏,除颤,...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肾上腺素在长时程室颤家猪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将16头家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标准剂量肾上腺组(0.02mg/kg),大剂量肾上腺组(0.1mg/kg)。采用体外电击法制备室颤动物模型,并于8min室颤后依次给予2min心肺复苏,除颤,肾上腺素。观察血流动力学和自主循环恢复情况。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两组一样,两组间血流动力学和除颤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没有改善血流动力学,也没有提高除颤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长时程室颤 心肺复苏
原文传递
15例右心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绮娴 熊长明 +4 位作者 柳志红 赵智慧 罗勤 倪新海 何建国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右心血栓(right heart thrombosis,RHT)是指深静脉血栓脱落过程中滞留在右心房、室或右心房室原位血栓形成,多数RHT患者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RH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尽管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其治... 右心血栓(right heart thrombosis,RHT)是指深静脉血栓脱落过程中滞留在右心房、室或右心房室原位血栓形成,多数RHT患者合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RHT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尽管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其治疗方式(抗凝、溶栓、外科血栓清除术)并未形成共识。当APE合并RHT时,后者的存在往往会影响医生对APE治疗方式的决策。本研究总结分析了阜外医院近年来收治RHT患者的临床特点、超声心动图表现及治疗转归等,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特点 右心血栓 患者 PULMONARY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超声心动图表现 治疗方式 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