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研究
1
作者 周琴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4 位作者 胡军 王俊巧 韩芸 杨磊 程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4-8,共5页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 目的 探索泛素特异性肽酶53(US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USP53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用HCT116细胞制备裸鼠异种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转染USP53空载体组和USP53干扰组,并检测皮下肿瘤体积,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3和CyclinD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USP53表达降低,且USP53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 <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P> 0.05)。结直肠癌动物模型中,USP53干扰组USP53表达下调,小鼠体重减轻,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细胞凋亡被抑制,Caspase3表达降低,CyclinD1表达增加,Wnt和β-catenin基因表达上调(P <0.05)。结论 结直肠癌中USP53表达降低,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相关。USP53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促癌和抑癌因子表达平衡,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P53 结直肠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CASPASE3 CYCLIN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组织MTH1表达及下调MTH1通过诱导自噬逆转结肠癌细胞对安罗替尼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伟 胡军 +6 位作者 周琴 高丽霞 冀红红 朱海鹏 张益枝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张斌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868-873,878,共7页
目的探究MutT同源蛋白1(MutT homolog protein 1,MTH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下调MTH1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安罗替尼耐药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H1... 目的探究MutT同源蛋白1(MutT homolog protein 1,MTH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下调MTH1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安罗替尼耐药的作用及其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H1表达;通过低剂量反复刺激法构建安罗替尼的SW480耐药细胞株(SW480/Anl细胞);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SW480/Anl细胞中MTH1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LC-3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MTH1蛋白及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TH1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5);经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处理后,SW480/Anl细胞存活率较SW480细胞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MTH1后SW480/Anl细胞中MTH1 mRNA与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在安罗替尼(浓度为25、50、100、150、200μmol/L)作用下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LC3荧光染色较弱,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同时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MTH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下调MTH1表达可抑制自噬的发生,从而逆转SW480细胞对安罗替尼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utT同源蛋白1 安罗替尼 耐药性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程伟 吕小涵 +3 位作者 朱海鹏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杨磊 周琴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索南方红豆杉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红豆杉组,分别分析其对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选取4~6周龄雄性Balb/c裸鼠(n=9),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豆杉组(用HCT116细胞制备裸鼠异种结... 目的探索南方红豆杉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T116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红豆杉组,分别分析其对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选取4~6周龄雄性Balb/c裸鼠(n=9),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红豆杉组(用HCT116细胞制备裸鼠异种结直肠癌移植瘤模型)各3只,在制备模型基础上同时给予红豆杉给药。检测各组皮下肿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肿瘤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染色分析肿瘤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Cyclin)D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CT116组比较,红豆杉可显著抑制HCT116增殖,促进HCT116细胞凋亡(P<0.05)。与模型组比较,红豆杉作用结直肠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肿瘤体积减少,促进肿瘤细胞凋亡,CyclinD1表达明显减少,Wnt和β-catenin基因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南方红豆杉可以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南方红豆杉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CyclinD1表达,进而抑制肿瘤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结直肠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凋亡 CYCLIND1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后吉非替尼维持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莉 木拉格尔·孜克力亚 +1 位作者 何丽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19-320,共2页
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5年生存率只有10%~15%。分子靶向药物以其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特点,适合用于维持治疗。本研究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恶性肿瘤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5年生存率只有10%~15%。分子靶向药物以其高效、低毒、服用方便等特点,适合用于维持治疗。本研究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吉非替尼,维持治疗一线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维持治疗 吉非替尼 临床观察 化疗后 疗效观察 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恶性肿瘤死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