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无界辟新径——科学思想史家朱亚宗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彪 朱亚宗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10,F0002,F0003,共12页
朱亚宗教授长期从事科学思想史研究,其《中国科技批评史》一书开创了科技批评史的学术方向,并提出了科技价值观理论体系.朱亚宗教授还在科学发展模式、科技地理学、科技发明权、科学方法论、著名科学家评价、计算思维、数学史及军事技... 朱亚宗教授长期从事科学思想史研究,其《中国科技批评史》一书开创了科技批评史的学术方向,并提出了科技价值观理论体系.朱亚宗教授还在科学发展模式、科技地理学、科技发明权、科学方法论、著名科学家评价、计算思维、数学史及军事技术与战略等领域取得了大量创新性成果.朱亚宗教授独特的知识结构、治学思想、治学方法、研究艺术与创新风格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亚宗 科学思想史 科技批评史 科技发明权 观点取胜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程技术的首创性瓶颈与出路——科学思想史家朱亚宗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亚宗 黄松平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CSCD 2013年第4期335-343,共9页
工程技术的首创性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工程技术的首创性水平不容乐观,并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创新提质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首创性意识,并改进科技管理,选拔培养顶尖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 工程技术的首创性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当代工程技术的首创性水平不容乐观,并已成为中国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创新提质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首创性意识,并改进科技管理,选拔培养顶尖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同时,中国人一生中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出现在高考阶段,而欧美却将最激烈的竞争设计在博士阶段,而后者正是通向首创性人才的重要阶梯。因此培养首创性人才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并高度注重培育适应工程技术首创性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创性 工程技术 科技人才 文化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生创新:高端人才的一种宝贵品格
3
作者 朱亚宗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6,11,共7页
当前,终生创新者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综观各类终生创新者,除了必需具备恰当的创新平台外,个人主观方面还需有探索不止的强烈创新精神,并有弥补晚年精力衰弱的强大创新方法--一种行之有效而被广泛采用的大跨度交叉... 当前,终生创新者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中坚力量。综观各类终生创新者,除了必需具备恰当的创新平台外,个人主观方面还需有探索不止的强烈创新精神,并有弥补晚年精力衰弱的强大创新方法--一种行之有效而被广泛采用的大跨度交叉思维方法。人类的创新能力及方法,也应与学习能力及方式一样,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终生学习的理念及方式早已从少数精英扩展到广大民众,而终生创新的理念及方法也应会有与之相似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寿命 终生创新 交叉创新 大跨度交叉思维 创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竺可桢的治学之道
4
作者 朱亚宗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1-11,共11页
作为中国第一代现代自然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竺可桢在填补中国自然科学领域众多空白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同时,还展示了独特的科学风范:怀国系民,自由探索;敏于国需,先导研究;严谨务实,执着求是;文理相融,交叉创新;至老犹创,耄耊造极。上... 作为中国第一代现代自然科学家的杰出代表,竺可桢在填补中国自然科学领域众多空白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同时,还展示了独特的科学风范:怀国系民,自由探索;敏于国需,先导研究;严谨务实,执着求是;文理相融,交叉创新;至老犹创,耄耊造极。上述风范凝聚了高尚的价值、治学的方法、研究的方略、科学的精神,中西兼得、古今相融、科哲并用,为中国科学界树立了不朽的治学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治学风范 研究方法 科学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大师的教育风范
5
作者 朱亚宗 《军事高等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4-53,60,共11页
身兼科学大师与教育大师的双一流大家,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还是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主力军。在深入分析中外现代科教领域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指出双一流大师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担当的三重角色:一是精通课程的教师,二是因材施教... 身兼科学大师与教育大师的双一流大家,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还是培养科技拔尖人才的主力军。在深入分析中外现代科教领域大量案例的基础上,指出双一流大师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过程中担当的三重角色:一是精通课程的教师,二是因材施教的导师,三是超越课堂的良师。这些中外双一流大师各具特色的教育实践经验对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大师 教育风范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的科学定位、基本原理及创新路径 被引量:148
6
作者 朱亚宗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55,93,共4页
指出计算思维、实验思维与理论思维是人类三大科学思维方式,并初步梳理出可计算性原理、形理算一体原理与计算机设计原理等三大计算机基本原理。还指出,交叉创新是计算思维创新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计算思维 科学思维 计算机原理 交叉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交叉创新: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路标 被引量:7
7
作者 朱亚宗 侯俊霞 杨柳群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6年第1期5-11,33,共8页
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匮乏是中国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跨越一级学科或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大跨度交叉,常是取得突破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大量杰出人才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大跨度交叉创新应是指引当代研究生教育... 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匮乏是中国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跨越一级学科或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大跨度交叉,常是取得突破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大量杰出人才创新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大跨度交叉创新应是指引当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而可靠的路标,继而从交叉创新理念培育、课程设置调整和教学模式改进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大跨度交叉创新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成才教育”:一个亟待重视的教育环节 被引量:4
8
作者 朱亚宗 李俭川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共7页
指出了目前研究生教育应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成才教育,并通过典型案例,从成才规律教育、专业品味教育和竞争智慧教育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如何开展成才教育,为导师加强研究生成才教育提供了有益建议。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成才规律教育 专业品味教育 竞争智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科技创新——科技地理史与科技地理学核心问题试探 被引量:14
9
作者 朱亚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1-66,共6页
地理环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不仅古代如此 ,现代亦然。因此 ,地理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应成为科学技术史与科技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但是 ,在迄今流行的科技史、科技哲学的著作与教材中 ,关于地理环境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内容... 地理环境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不仅古代如此 ,现代亦然。因此 ,地理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应成为科学技术史与科技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但是 ,在迄今流行的科技史、科技哲学的著作与教材中 ,关于地理环境与科学技术关系的内容未能占有一席之地。因而 ,有必要开拓科技地理史及科技地理学研究方向 ,并作为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尝试提出地理环境影响科技创新的四种基本方式 ,并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 ,深入阐述了地理环境如何通过恩赐、挑战、地缘、远因等四种方式 ,对人类科技创新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地理环境 影响 科技地理史 科技地理学 科技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的精神动力与爱国主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亚宗 《湖南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科学家 爱国主义 精神动力 科学探索 爱因斯坦 人类活动 普朗克 工程师 动机 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观与反思——美国一流大学初识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亚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共10页
通过对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学院的考察,对这些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位一体"研发模式、优选优教的人才培养以及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 美国一流大学 研发模式 人才培养 校园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霞客是长江正源的发现者——谭其骧对丁文江辨正之辨正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亚宗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182-185,共4页
1928年,丁文江提出,徐霞客在地理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发现金沙江为长江之上游。1942年,谭其骧著文驳斥丁文江,谭说遂为中国学术界普遍接受。本文以科技发明权的评判理论为指导,推翻了谭其骧之论,并修正了丁文江之说。
关键词 地理学 徐霞客 长江正源 金沙江 科技发明权 评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称性方法初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朱亚宗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4年第2期18-24,35,共8页
“正如那些由宗教产生的花纹装饰表示宗教的精神一样,在量子场论的那些对称性中也反映了由普朗克的发现所引入的自然科学时代的精神”。
关键词 对称性破缺 爱因斯坦 不对称性 不变性 物理学家 对称性原理 量子场论 不变量 广义相对论 理论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发明权的争议与评判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亚宗 《求索》 1985年第3期42-50,共9页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科技发明权问题,在思想禁锢的年代,曾被视为禁区。长期以来,关于科技发明权的争议与评判无人敢于问津,理论上的探讨几乎等于空白。然而,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兴起以及专利法的实施与科技评奖活动的开展,...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科技发明权问题,在思想禁锢的年代,曾被视为禁区。长期以来,关于科技发明权的争议与评判无人敢于问津,理论上的探讨几乎等于空白。然而,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研究工作的兴起以及专利法的实施与科技评奖活动的开展,在事实上尖锐地提出了科技发明权问题。但是,目前人们对科技发明权问题的认识水平与理论研究还远远地落后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发明 发明权 技术发明 科学史 爱因斯坦 牛顿 发明过程 评判标准 中子 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位第一 求真至上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亚宗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4期6-7,共2页
关键词 学术创新 学术规范 科学真理 科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师三议——如何做一位好教师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亚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共4页
作者以教书育人近三十年的深切体验和广博阅历为基础,从敬业、博学和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位同时攀上学术高峰和师德高峰的好教师。
关键词 教师 敬业 博学 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突破的多样性与探索的自由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亚宗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
科学突破是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人类科学史上激动人心的篇章.科学突破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中也呈现有章可循的简单性:最早的科学突破口只能三者居其一:实验、哲学或数学,也即存在三条不同的突破路径.卢瑟福的... 科学突破是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人类科学史上激动人心的篇章.科学突破的具体方式各不相同.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中也呈现有章可循的简单性:最早的科学突破口只能三者居其一:实验、哲学或数学,也即存在三条不同的突破路径.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创新始于实验;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创新始于哲学;狄拉克的正电子创新始于数学.科学史表明,大多数科学创新过程都是三种创新路径的竞争过程,事先极难预测哪条路径会首先突破.科学探索者可以在审时度势、扬长避短的基础上,自由选择突破路径,谁都可能在科学竞争中捷足先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突破 实验 数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科学与科技哲学交叉视野中的科技创新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亚宗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3-18,共6页
科技创新是一种复杂现象,传统视角下的科技创新研究难以揭示其复杂性。引入复杂科学思想方法是深化科技创新研究的必由之路。本文还尝试从复杂科学与科技哲学相交叉的独特视角出发,揭示出科技创新的一系列复杂性新特征。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复杂科学 科学方法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科技观述评兼与李约瑟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亚宗 《船山学刊》 CSSCI 1995年第1期101-110,128,共1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惊叹的事实之一,是仅有五千言的《老子》,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头等重要的源头,并被公认为深奥优美、言简意赅的古典文献。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当孔子的学说已明显暴露出疏于科技的局限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惊叹的事实之一,是仅有五千言的《老子》,却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头等重要的源头,并被公认为深奥优美、言简意赅的古典文献。而且,随着科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地位的日益提高,当孔子的学说已明显暴露出疏于科技的局限性时,《老子》却因其对近现代科学思想的哲学包容,而充分显示其思想异常的丰富性.与不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科技价值观 科技观 《老子》 《中国科学技术史》 文化保守主义 阶级分化 小国寡民 道家 技术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流名刊 三大特色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亚宗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3,共2页
处于中国思想文化重大转折的关头,经过25年风雨苍黄的锻炼,<自然辩证法通讯>已在中国期刊领域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具有三大特色的一流名刊:
关键词 中国 《自然辩证法通讯》 学术期刊 办刊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