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3
1
作者 朱琨莹 郭世杰 +7 位作者 袁若森 潘东 张春 陈晓旭 衣延明 杨阳 郑柏松 姜春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5-1323,共9页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抗原水平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和精密性。方法:采用抗VZV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ZV糖蛋白抗原水平。优化抗体组合、抗体工作浓度... 目的:建立可快速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糖蛋白抗原水平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验证其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和精密性。方法:采用抗VZV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VZV糖蛋白抗原水平。优化抗体组合、抗体工作浓度、包被条件、封闭条件、酶标抗体反应条件和显色条件,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准确性及精密性验证。结果:捕获抗体VZV-mAb-03和酶标抗体VZV-mAb-HRP-02的组合为最优双抗组合,其最适浓度分别为450.0和0.1μg·L^-1,最适包被条件为0.05 mol·L^-1 Tris-HCl(pH值为8.7±0.1)在4℃条件下包被过夜(18 h),最适封闭条件为1%牛血清白蛋白(BSA)在37℃条件下封闭2 h,最适样品稀释液为磷酸盐吐温缓冲液(PBST),抗原夹心与酶标抗体最适反应条件均为37℃、1 h,最适显色条件为37℃、15 min。经验证,该方法与其他人用疫苗及辅料成分无交叉反应;线性范围为500~2600 PFU·mL^-1,回归系数(R2)>0.95;批内回收率82.2%~115.7%,变异系数(CV)<10.2%;批间回收率80.5%~118.6%,板内CV<17.4%,板间CV<14.9%。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检测双抗体夹心的VZV糖蛋白抗原水平的ELISA检测方法,符合定量检测需要,可用于VZV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抗原水平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糖蛋白 双抗体夹心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在豚鼠体内主动过敏反应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立新 苗丽 +7 位作者 段叶叶 顾莉莉 朱琨莹 刘岩 柴博雅 闫峰 闫昆明 郭世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242-1245,共4页
目的观察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在豚鼠体内主动过敏反应情况。方法将18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致敏剂量为0.5 ml/只,激发剂量为1 ml/只)、阳性对照组[给予人血白蛋白,致敏剂量为20 mg/(0.5 ml&#... 目的观察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在豚鼠体内主动过敏反应情况。方法将18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致敏剂量为0.5 ml/只,激发剂量为1 ml/只)、阳性对照组[给予人血白蛋白,致敏剂量为20 mg/(0.5 ml·只),激发剂量为40 mg/(1 ml·只)]、供试品组[给予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致敏剂量为1剂/(0.5 ml·只),激发剂量为2剂/(1 ml·只)],每组6只。致敏试验均经豚鼠后肢肌肉多点注射,隔日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致敏后14 d进行激发试验,均经豚鼠足部静脉注射给药,观察各组豚鼠的一般临床症状、体重及全身过敏反应症状。结果致敏期间,所有动物均未见异常表现。试验期间,各组豚鼠体重均呈增长趋势。静脉激发后,阴性对照组豚鼠未见过敏反应症状,过敏反应呈阴性;阳性对照组过敏反应呈阳性至极强阳性;供试品组动物过敏反应呈弱阳性至阳性。结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安全性良好,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 过敏反应 豚鼠
原文传递
狂犬病病毒滴度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宏伟 田玉玲 +5 位作者 朱琨莹 张岩 杨帆 刘银星 石亮 闫昆明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21-724,共4页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滴度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将狂犬病病毒Pitman-Moore株(PM株)病毒液进行5倍系列稀释后,感染MRC-5细胞,37℃培养24~30 h;用FITC标记的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染色,通过计数病毒感染细胞的荧光灶... 目的建立狂犬病病毒滴度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将狂犬病病毒Pitman-Moore株(PM株)病毒液进行5倍系列稀释后,感染MRC-5细胞,37℃培养24~30 h;用FITC标记的抗狂犬病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染色,通过计数病毒感染细胞的荧光灶数计算病毒滴度,并验证方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线性范围。采用小鼠脑内滴定法及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20批PM株病毒液,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验证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2%;病毒稀释倍数在5^(0)~5^(-7)范围内,与病毒滴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7392 X+8.031,R^(2)=0.9866。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趋势相同(R-Square=0.905),呈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本实验建立了狂犬病病毒滴度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可应用于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直接免疫荧光法 病毒滴度
原文传递
Vero细胞对狂犬病病毒aGV株的易感性
4
作者 赵淑洁 陈立新 +6 位作者 刘岩松 朱琨莹 丁丽丽 柴博雅 李春艳 崔文广 苗丽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探讨WHO引进的Vero细胞对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aGV株的易感性。方法将RV aGV按MOI 0.01-0.1感染Vero细胞主代和工作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24、48、72和96 h细胞内病毒的增殖情况;连续培养15 d,每天... 目的探讨WHO引进的Vero细胞对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aGV株的易感性。方法将RV aGV按MOI 0.01-0.1感染Vero细胞主代和工作代,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观察感染24、48、72和96 h细胞内病毒的增殖情况;连续培养15 d,每天取上清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滴度。结果 RV感染Vero细胞可致细胞圆缩病变,病毒感染第7天,病变率约为20%;RV感染Vero细胞主代和工作代24 h单个细胞内可见特异性荧光灶,48 h 20%-30%细胞内可见荧光灶,72 h 60%-80%细胞内可见荧光灶,96 h 90%-100%细胞内可见荧光灶;病毒感染后2-8 d,上清液中检测到的RV滴度均在103-108 FFU/ml之间波动,均为第8天达到高峰,达5.0×108FFU/ml以上。结论 WHO引进的Vero细胞对RV aGV株有较强的易感性,可应用于狂犬病疫苗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 aGV株 VERO细胞 易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