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实施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GDD住院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2组各脱落3例,最终2组各纳入3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醒脑开窍、补肾健...目的观察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实施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GDD住院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2组各脱落3例,最终2组各纳入3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应用Gesell发育量表、Peabody 2运动发育评估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及精细运动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粗大运动商(gross motor quotient,GMQ)、总体运动商(total motor quotient,TMQ)和自我管理、独立生活、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运动、交往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DQ及FMQ、GMQ、TMQ和自我管理、独立生活、作业操作、运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2组精细运动DQ和参加集体活动、交往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可改善GDD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及社会生活能力。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伴随各种发作性症状的脑性瘫痪(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鉴别癫与非癫事件。方法伴各种发作性症状的522例CP患儿分为临床确诊癫组(A组,215例)及可疑癫组(B组,307例)。分别对其进行24 h VEEG监测。结果A组检出样放...目的分析伴随各种发作性症状的脑性瘫痪(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鉴别癫与非癫事件。方法伴各种发作性症状的522例CP患儿分为临床确诊癫组(A组,215例)及可疑癫组(B组,307例)。分别对其进行24 h VEEG监测。结果A组检出样放电183例(85.12%),监测到临床发作127例(59.07%)并明确了发作类型;B组检出样放电58例(18.90%),监测到临床发作264例(86.0%),其中210例(40.23%)同步VEEG无样放电而排除癫发作;292例VEEG非特异性异常(55.94%),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P患儿VEEG非特异性异常及样放电率较高,但相当部分伴随的发作性症状为非癫事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实施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GDD住院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2组各脱落3例,最终2组各纳入38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实施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对2组患儿治疗前后应用Gesell发育量表、Peabody 2运动发育评估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及精细运动商(fine motor quotient,FMQ)、粗大运动商(gross motor quotient,GMQ)、总体运动商(total motor quotient,TMQ)和自我管理、独立生活、作业操作、参加集体活动、运动、交往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试验组大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DQ及FMQ、GMQ、TMQ和自我管理、独立生活、作业操作、运动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而2组精细运动DQ和参加集体活动、交往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补肾健脾养心针法可改善GDD患儿智力发育、运动功能及社会生活能力。
文摘目的分析伴随各种发作性症状的脑性瘫痪(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鉴别癫与非癫事件。方法伴各种发作性症状的522例CP患儿分为临床确诊癫组(A组,215例)及可疑癫组(B组,307例)。分别对其进行24 h VEEG监测。结果A组检出样放电183例(85.12%),监测到临床发作127例(59.07%)并明确了发作类型;B组检出样放电58例(18.90%),监测到临床发作264例(86.0%),其中210例(40.23%)同步VEEG无样放电而排除癫发作;292例VEEG非特异性异常(55.94%),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P患儿VEEG非特异性异常及样放电率较高,但相当部分伴随的发作性症状为非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