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研究
1
作者 李书恒 李月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其对神经功能恢复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于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组,n=74)和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组,n=74)。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调脂稳斑、改善循环和调控血压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同时测量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次要指标包括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为提高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结果依据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88例患者(每组44例)进入了后续研究。在治疗21d后,替格瑞洛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但替格瑞洛组mRS评分均值较低。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MAR-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替格瑞洛组MAR-ADP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现出优越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并且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两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相似,未显著增加出血风险。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在不同患者亚组中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急性脑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聚集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普拉克索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李书恒 李月娟 《临床研究》 2025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普拉克索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 目的分析乌灵胶囊联合普拉克索对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普拉克索治疗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对比两组的血清水平指标(Aβ1-42、Nrf2、Hcy)、睡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β1-42水平高于对照组,Nrf2、Hcy水平、PSQI、E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对于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有积极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睡眠症状及临床症状,且可预防不良反应,进一步提高整体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普拉克索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肝肾阴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6和长8段致密油储层驱渗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书恒 王永宏 +2 位作者 邓秀芹 孙栋 杨子清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2期80-91,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量丰富,主要富集在延长组三叠系长6和长8油层组,是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为了推动该类油藏的规模效益开发,以深化储层特征与渗流规律认识为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引入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纳米CT扫描和高精度...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量丰富,主要富集在延长组三叠系长6和长8油层组,是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为了推动该类油藏的规模效益开发,以深化储层特征与渗流规律认识为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引入核磁共振、高压压汞、纳米CT扫描和高精度流体计量等新技术,系统开展了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原油赋存状态以及水驱与渗吸动用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发育多尺度孔隙,孔隙结构以小孔-细喉型为主且连通性较好。物理模拟研究表明,原油在致密油储层的各类孔隙中均有分布,但大、中孔隙中原油的含量远高于小孔隙中的原油含量,且多以游离态存在,流动性好,是油田开发的主要对象。水驱油实验表明,致密油储层虽然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但当驱替压力大于启动压力之后能够建立有效驱替系统,且随着驱替压力的增大水驱油效率会有所提高。核磁共振技术与水驱油实验或渗吸实验相结合,清楚地表明了不论采用水驱方式还是渗吸方式开发,致密油储层优先动用的都是较大孔隙中赋存的原油,小孔隙中赋存的原油动用难度较大。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更加有效的开发技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孔隙结构 水驱油实验 渗吸实验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的改革
4
作者 赵发珠 黄华宇 +1 位作者 王俊 李书恒 《中国林业教育》 2024年第6期61-66,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环境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环境专业开设生态学类课程,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富有时... 生态文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新工科建设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和蓬勃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环境专业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环境专业开设生态学类课程,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富有时代责任感的创新型复合人才。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工科建设在生态学知识体系建构、专业能力培养、素质目标达成等3个方面对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了机遇,即为促进环境专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改革环境、提出的新要求拓展了改革空间、形成的社会共识提供了改革的条件保障。调查发现:多数高校的环境专业开设了生态学类课程,并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但课程名称、学时和学分的设置有所不同;课程教学仍以线下课堂教学和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学内容以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薄弱甚至缺失;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仍以期末考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因此,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的更高要求,针对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价值观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优化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改进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以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价值观为引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原则。最后,重点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环境专业生态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一是对“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索,通过增加课前和课后的“线上”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自学和复习,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围绕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课堂教学,增强“线下”教学的针对性和侧重性。二是基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热点话题,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响应“双碳”战略的角度,增加与实现“双碳”目标、构建完整碳循环体系、前沿固碳技术、生态系统碳汇、不同生态系统的碳固存等相关的内容;从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注重学科交叉性,融入与乡村生态振兴相关的知识概念和教学案例。三是实践教学突破以课程实验为主的局限,设置包括基础调查实践和综合考察实践的野外实践,以及覆盖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创新创业活动的科技实践。四是优化课程教学总体评价,在期末考试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考核;通过强化教学态度评价、完善授课能力评价、发挥课后整体评价作用及时改进教学等,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工科 环境专业 生态学类课程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课程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波段远程增益单元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梁宇东 喻杰奎 +7 位作者 谭曼 段明雄 王文忠 龙函 徐健 黄超 李书恒 吴剑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针对C+L波段大容量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同时放大C和L波段的远程增益单元(RGU)。【方法】文章通过研究掺铒光纤(EDF)对光信号放大的理论,得出EDF长度与RGU的增益以及噪声系数的关系。再通... 【目的】针对C+L波段大容量超长跨距传输系统结构复杂,实现难度大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同时放大C和L波段的远程增益单元(RGU)。【方法】文章通过研究掺铒光纤(EDF)对光信号放大的理论,得出EDF长度与RGU的增益以及噪声系数的关系。再通过模拟仿真,比较不同设计方案下RGU的增益与噪声系数,选出RGU中C和L波段最佳的EDF长度,并通过优化光路子系统参数,设计出在实际应用场景下,基于远程光泵放大器(ROPA)系统性能最优的C+L波段RGU。文章还搭建了基于后向RGU的单载波400 Gbit/s速率C+L超大容量长跨距无中继传输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实验采用前向高阶拉曼放大技术与高阶泵浦结合后向ROPA放大技术,实现了36 Tbit/s(90×400 Gbit/s)无中继传输342.5 km的最新记录。【结论】结果表明,实验测试的C+L波段RGU的增益与噪声系数与模拟仿真数据结果高度一致,即这种远程增益结构下C波段17 m与L波段21 m EDF的设计符合理论研究。实验系统的传输记录说明了基于理论研究设计的C+L波段RGU在无中继大容量传输系统中的可行性,并且其能大幅提高C+L波段传输系统的传输距离。文章取得了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为我国大容量超长距离(ULH)系统在信号波段的拓展方向的应用提供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参数和标准等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容量传输 超长距离传输 远程光泵放大技术 C+L波段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短长期本构模型及灰砂岩变形预测
6
作者 张瑨 李书恒 +2 位作者 朱其志 石玲玲 邵建富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302,共14页
岩石的短期和长期力学性能和变形特性对工程长期稳定与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本构模型难以统一描述不同岩石材料的短长期力学特性,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理论可在不引入其他弹塑性参数以及本构规律的情况下预测不同岩石的力学特性... 岩石的短期和长期力学性能和变形特性对工程长期稳定与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本构模型难以统一描述不同岩石材料的短长期力学特性,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理论可在不引入其他弹塑性参数以及本构规律的情况下预测不同岩石的力学特性。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rnory,简称LSTM)深度学习算法适用于处理具有时间序列的数据任务,用于预测岩石短长期力学特性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引入LSTM算法,分别根据三轴压缩加载路径和应力松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构建序列数据,建立了灰砂岩在常规三轴压缩以及应力松弛下的力学特性预测模型。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证明基于深度学习的岩石短长期力学预测本构模型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升模型工程应用价值,将LSTM本构模型嵌入到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框架中进行数值实现,并应用于灰砂岩变形特性的模拟。对比结果表明,LSTM-FEM方法具有较好地预测岩石短长期变形特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长期力学特性 长短期记忆 本构关系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 被引量:59
7
作者 李书恒 赵继勇 +2 位作者 崔攀峰 杨金龙 陈文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128-131,共4页
超低渗透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该类储层物性差,启动压力梯度高。针对储层特征,提出"超前注水、缩小井距、提高注采井数比、提高人工裂缝长度与导流能力"的开发思路,在西峰油田庄9井区先导性开发试验中取得... 超低渗透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拥有巨大的资源潜力,该类储层物性差,启动压力梯度高。针对储层特征,提出"超前注水、缩小井距、提高注采井数比、提高人工裂缝长度与导流能力"的开发思路,在西峰油田庄9井区先导性开发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实现该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拓宽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地质特征 开发技术对策 先导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ome-BGC模型及树木年轮的太白红杉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书恒 侯丽 +3 位作者 史阿荣 陈兰 朱显亮 白红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435-7446,共12页
利用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60—2013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其与太白红杉的径向生长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NPP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3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北坡NPP年均值为305.33g C m^... 利用Biome-BGC模型模拟了1960—2013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其与太白红杉的径向生长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NPP值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60—2013年太白山太白红杉林北坡NPP年均值为305.33g C m^(-2)a^(-1),南坡为320.71g C m^(-2)a^(-1),南北坡的NPP值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北坡的上升速率(0.47g C m^(-2)a^(-1))要小于南坡(1.29g C m^(-2)a^(-1)),但是北坡太白红杉分布下限区NPP值波动浮动较大。且北坡太白红杉NPP值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逐渐下降,低海拔的变化振幅要大于高海拔地区,南坡无明显变化。多数采样点的模拟NPP值与树轮宽度指数年际变化趋势趋于一致,相关关系呈显著相关。太白红杉标准年表、模型模拟NPP值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均表明太白红杉的生长与生长季气温的相关性显著高于降水,即生长季的气温是太白红杉生长的限制因子。气候的变化作为制约太白红杉生境的重要因素,影响了太白红杉树木的生长,进而对NPP的变化产生了影响。树木年轮很好的检验了Biome-BGC模型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me-BGC模型 NPP 树木年轮 气候变化 太白红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成因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书恒 方国庆 +2 位作者 杨金龙 廖建波 樊建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6期32-37,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导致开发难度加大。通过对沉积微相与成岩相的综合研究认为:在超低渗透储层背景下存在相对高孔、高渗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辫状浊积水道微相碎屑分选较好,...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导致开发难度加大。通过对沉积微相与成岩相的综合研究认为:在超低渗透储层背景下存在相对高孔、高渗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与辫状浊积水道微相碎屑分选较好,杂基含量较低,成岩早期压实胶结作用相对较弱,孔隙保存较好;成岩后期地下流体运动较活跃,溶蚀、溶解作用加强,为相对有利的储集相带。深入研究超低渗透储层的成因,对优选油气相对富集区,促进超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储层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有利储集体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特征与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书恒 李亮 +2 位作者 陈永春 江苗 王拓夫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2,共3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的地质特征、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储层特征及运移距离是长6段油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仍然很低,位于生油坳陷边缘的五里湾—杏河—侯市—王...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地区长6段油藏的地质特征、成藏机理及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指出储层特征及运移距离是长6段油藏形成与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成藏规律研究认为,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仍然很低,位于生油坳陷边缘的五里湾—杏河—侯市—王窑一带及其西南,由于储层物性好,油层含水低,开发效果好,为近期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区;杨米涧—青阳岔一带由于成藏条件较差,为远景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藏勘探 储层 油层 孔隙度 渗透率 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发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朱大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潮汐能发电 发电技术 用电需求 环境污染 能源危机 潮汐电站 发展中国家 非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湖沉积物地球化学记录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殷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通过对高邮湖钻孔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高邮湖地区的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高邮湖近现代时期环境变迁及其对区域重大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近300年来呈现随深度减小... 通过对高邮湖钻孔沉积物粒度、沉积速率和地球化学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高邮湖地区的历史文献记录,探讨了高邮湖近现代时期环境变迁及其对区域重大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高邮湖沉积物重金属元素近300年来呈现随深度减小逐渐富集的趋势,区域大事件如黄河改道等是导致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元素含量异常波动的人为因素包括为保运河修建高家堰大堤以及清朝修改赋役制度导致人口增长等。近百年来高邮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数量、人类活动方式及强度的改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记录 人类活动 重金属元素 湖泊沉积 高邮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1 位作者 施晓冬 朱大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5-429,共5页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水道和我国南北洋通道交汇的前沿,拥有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对全国经济具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但一方面因受河口拦门沙的影... 舟山群岛地处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水道和我国南北洋通道交汇的前沿,拥有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对全国经济具有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但一方面因受河口拦门沙的影响,缺乏深水岸线资源,另一方面海岛旅游资源匮乏。基于对舟山群岛的实地调查研究,指出舟山群岛海洋环境资源在长江三角洲中的独特性,并提出舟山群岛海洋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①发展国际性深水中转港,大宗货物的临港加工业基地及长江三角洲货物外运的备选深水港基地;②改进传统渔业,着重发展深水养殖业及远洋渔业等新型渔业;③开辟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填补长江三角洲缺乏海岛旅游的缺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群岛 海洋资源 长江三角洲 深水岸线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书恒 韩小辉 +1 位作者 姜广亚 李月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4期4230-4232,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5月在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减轻病人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银杏内酯注射液 疗效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杭大运河的功能与苏北运河段的发展利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1-869,共9页
京杭大运河历史时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灌溉,增强军事防卫能力,维系政治统治,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苏北段跨越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串联众多湖泊,北接鲁西南能源基地,南接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地区重要的运输通道。在文... 京杭大运河历史时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和灌溉,增强军事防卫能力,维系政治统治,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苏北段跨越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串联众多湖泊,北接鲁西南能源基地,南接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苏北地区重要的运输通道。在文献资料汇集整理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当代大运河应充分发挥沟通乡镇、"北煤南运"及"南水北调"通道的作用,同时,还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发挥其历史文化遗迹、旅游民俗休闲与公众教育的功能。针对大运河苏北段水质污染、环境质量下降,航道堵塞及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等问题,建议加大水污染的防治力度,重视作为运河水源的湖泊水环境保护;整治航道,在工程中注意保护运河沿岸文物;成立大运河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部署;加强运河航道管理以及协同地方政府与有关机构保护和利用大运河旅游资源,为申报世界遗产增强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苏北运河段 功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舟山群岛资源特点及其在长江三角洲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书恒 郭伟 +1 位作者 施晓冬 朱大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2-426,共5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经济总量居我国各大经济区之首,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其自然环境的制约,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受河口拦门沙的影响,缺乏深水岸线资源。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缺...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经济总量居我国各大经济区之首,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受其自然环境的制约,存在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因受河口拦门沙的影响,缺乏深水岸线资源。另一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缺乏海洋旅游资源。舟山群岛位于长江水道和我国南北洋通道交汇的前沿,地处中国T字型经济结构的交点。拥有独特的深水岸线资源以及丰富的海洋渔业和旅游资源。文章基于舟山群岛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资源条件等方面的优劣势比较分析,提出了舟山群岛在长江三角洲未来的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舟山群岛 海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书恒 韩小辉 +2 位作者 姜广亚 张宏洁 黄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7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于我院住院行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7),2组均采用常规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内科常规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于我院住院行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9)和对照组(n=37),2组均采用常规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脑血疏口服液口服或鼻饲10mL/次,3次/d,评价2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时GCS昏迷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意识障碍均较治疗前好转,不同时间点GCS昏迷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无差异,治疗2周时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脑血疏口服液能较早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血疏口服液 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书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45例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同时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发病后24 h及3、7、14、21 d...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45例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同时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发病后24 h及3、7、14、21 d时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在发病后24 h及3、7、14、21 d各点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观察,患者在发病24 h内IL-6即上升,1-7 d均为上升状态,7 d时为高峰值,然后逐渐降低,21 d依然高于正常值;TNF-α、IL-10在1-3 d逐渐上升,3 d时为高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在21 d时依然高于正常值。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浓度均上升,且呈现动态变化,对于脑梗死治疗具有依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长6油层组天然裂缝综合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书恒 刘莉莉 《低渗透油气田》 2001年第1期25-28,共4页
从露头与岩心入手,从储层所处地下环境出发,系统研究了靖安油田6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长6储中天然裂缝特别是构造缝不发育,仅发育少量的微细裂缝,微细裂缝分布分散,大小一般为微米级,长的可达几千微米,短的仅为500um,宽度... 从露头与岩心入手,从储层所处地下环境出发,系统研究了靖安油田6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长6储中天然裂缝特别是构造缝不发育,仅发育少量的微细裂缝,微细裂缝分布分散,大小一般为微米级,长的可达几千微米,短的仅为500um,宽度在300um左右,经测定裂缝孔隙平均为0.073%-0.096%,改善储渗流能力有限,并根据微细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区域地应力演化史建立了储裂缝发育及分布模型,指出微细裂缝在纵向上分布不均匀,同一小层内张性缝主要分布在上部,以直立或近于直立缝为主,剪切缝位下部和层面附近,以小角度或小平缝为主,这一结论对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露头 岩心 宏观缝 储层 微观缝 渗流特征 天然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书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期62-63,共2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48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叶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且男性水平高于女性,加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