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研究社会语境下的里弄街区再生,注重与公众交流学术成果——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李彦伯 |
王小静
李彦伯
|
《设计家》
|
2016 |
0 |
|
2
|
城市更新辨异 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上海实践 |
李彦伯
|
《时代建筑》
|
2024 |
0 |
|
3
|
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
李彦伯
诸大建
王欢明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2
|
|
4
|
城市历史街区发展中的“回应性决策主体”模型——以上海市田子坊为例 |
李彦伯
诸大建
|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5
|
基于古城在地文本的广义建筑学实验——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设计课题“山西祁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
李彦伯
|
《新建筑》
|
2016 |
3
|
|
6
|
城市“微更新”刍议 兼及公共政策、建筑学反思与城市原真性 |
李彦伯
|
《时代建筑》
|
2016 |
73
|
|
7
|
通往何陋轩的三条路径--重读冯纪忠先生设计文本 |
李彦伯
|
《建筑遗产》
|
2020 |
4
|
|
8
|
动人的暧昧——浅析藤本壮介的建筑思想 |
李彦伯
|
《建筑师》
|
2014 |
10
|
|
9
|
城市历史街区的现代性——上海里弄住宅的发展及其镜鉴 |
李彦伯
|
《住宅科技》
|
2013 |
6
|
|
10
|
材料·建构·体验——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评委会特别奖作品《显·隐》中的建筑学本体话语 |
李彦伯
李梓铭
|
《当代建筑》
|
2020 |
4
|
|
11
|
两个建筑学教学实践样本的比照阅读 |
李彦伯
|
《华中建筑》
|
2014 |
1
|
|
12
|
人文主义的哲学再思与帕拉第奥的建筑理想 |
李彦伯
|
《建筑师》
|
2009 |
3
|
|
13
|
居间的诗学 《建筑诞生的时刻》评介 |
李彦伯
|
《时代建筑》
|
2014 |
2
|
|
14
|
“群租”现象的经济、社会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
李彦伯
|
《上海房地》
|
2009 |
2
|
|
15
|
街道·生活 |
李彦伯
|
《时代建筑》
|
2017 |
2
|
|
16
|
从公共空间到公共领域——一个城市研究中的跨学科二元体系及其向度 |
李彦伯
|
《城市建筑》
|
2018 |
1
|
|
17
|
回应与自觉 大舍新作雅昌(上海)艺术中心的多维阅读 |
李彦伯
|
《时代建筑》
|
2015 |
1
|
|
18
|
以回应性为特征的建筑学基础教学实验 |
李彦伯
王凯
|
《城市建筑》
|
2017 |
0 |
|
19
|
唐山市路北区境内饮食及服务从业人员HBV携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李彦伯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02 |
0 |
|
20
|
历史的存活状态——从国际公约到大众文化 评介《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 |
李彦伯
|
《时代建筑》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