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剂量混合污染生态毒理与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昕馨 宋玉芳 +3 位作者 张薇 杨道丽 周启星 孙铁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26-1330,共5页
环境中的化学品往往以低剂量混合形式存在.对单一化学品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毒性研究成果,难以适用于环境中低剂量混合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诊断及风险评价.文中概述了低剂量化学品混合污染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剂量... 环境中的化学品往往以低剂量混合形式存在.对单一化学品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毒性研究成果,难以适用于环境中低剂量混合物的生态毒理效应诊断及风险评价.文中概述了低剂量化学品混合污染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低剂量化学品混合污染诊断的分子毒理研究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并介绍了简单和复杂混合物的风险评价方案.对低剂量混合污染生态毒理与风险评价研究的发展动向提出了见解,指出低剂量化学混合物的研究需要寻找敏感终点,引入多学科手段,积累更多的数据,建立完善、统一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混合物 低剂量 分子毒理学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细胞色素P450作为土壤污染生物标记物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昕馨 宋玉芳 +2 位作者 杨道丽 张薇 宋雪英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7,共5页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建立了小麦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菲为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菲污染暴露与P450含量的污染诱导量-效关系研究.比较了P450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污染...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建立了小麦细胞色素P450含量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菲为外源污染物,进行了菲污染暴露与P450含量的污染诱导量-效关系研究.比较了P450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污染诱导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土壤菲浓度在1—8mg.kg-1范围内,P450总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78,2.51,2.48和2.17倍,表现为诱导刺激效应,且P450含量与菲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0).而同样浓度范围内,SOD活性变化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物标志物 细胞色素P4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菲污染对小麦细胞色素P450和过氧化物酶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昕馨 宋玉芳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305-30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P450 P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昕馨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5期154-156,共3页
实验室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正确管理实验危险废物至关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实验室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实验室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 实验危险废物 安全管理 措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污染土壤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生态毒性效应 被引量:24
5
作者 宋雪英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昕馨 张薇 周启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4-559,共6页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壤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体内(根和叶片)的抗氧化酶系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浓度500 ̄15000mg·kg-1处理对小麦发芽...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柴油污染土壤对小麦(TriticumaestivumL.)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幼苗体内(根和叶片)的抗氧化酶系对污染胁迫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浓度500 ̄15000mg·kg-1处理对小麦发芽率影响甚小,当浓度达30000mg·kg-1时发芽率降至61.7%。根长和芽长受柴油污染胁迫抑制明显,在500mg·kg-1低浓度处理中即表现出显著的受害症状(P<0.05)。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对柴油胁迫的敏感顺序依次为根长>芽长>发芽率。500mg·kg-1的低浓度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刺激作用;柴油浓度为1000 ̄30000mg·kg-1时则明显抑制幼苗生长,其叶绿素a含量、株高和鲜重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且随柴油浓度增加受害程度加重。小麦幼苗体内的抗氧化酶系活性随着柴油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延长(出苗后7d和10d)呈现相应响应,总体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柴油浓度增加而增强,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随污染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小麦幼苗根部和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对污染胁迫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污染土壤 生态毒性 种子发芽与根伸长 幼苗生长 抗氧化酶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后对陆生高等植物的生态毒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宋雪英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昕馨 张薇 周启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66-1871,共6页
以经过5a植物修复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柴油初始投加量分别为5000,15000,30000mg/kg),用重量法测定了土壤中残留矿物油含量,同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以种子发芽及根伸长试验。早期幼苗生长... 以经过5a植物修复处理后的石油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柴油初始投加量分别为5000,15000,30000mg/kg),用重量法测定了土壤中残留矿物油含量,同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供试植物,以种子发芽及根伸长试验。早期幼苗生长试验、叶片内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对受试土壤进行生态毒理学综合评价,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中的矿物油均得到很好的去除,矿物油残留量为199~877mg·kg^-1,降解率为90.1%~97.2%.生态毒理学分析与化学分析的结果间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异,各处理土壤依毒理学指标不同显示不同的毒性效应。在各项指标中,初生根长(48h)、根鲜重(7d).P450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等对各处理土壤的毒性具有很好的毒性指示作用。化学分析与生态毒理学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中、高污染处理(即初始柴油投加量为15000mg/kg和30000mg/kg)土壤的生态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性 柴油 植物修复 土壤 小麦 抗氧化酶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的有机污染特征 被引量:18
7
作者 宋雪英 孙丽娜 +2 位作者 王鑫 李昕馨 孙铁珩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57-2061,共5页
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中石油类和美国环保局(USEPA)"黑名单"上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细河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细河河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 调查了沈阳市细河河水及其沿岸地下水水质中石油类和美国环保局(USEPA)"黑名单"上的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有机污染现状,评价细河污染带来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细河河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31~1.819mg.L-1和0.026~0.384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1.007mg.L-1和0.151μg.L-1;细河沿岸地下水中石油类浓度和16种PAHs总浓度范围分别为0.020~0.987mg.L-1和0.051~0.389μg.L-1,平均浓度分别为0.364mg.L-1和0.133μg.L-1;细河河水和地下水中的石油类污染严重;河水中的PAHs浓度在流经规模较大的城镇或乡镇处出现高值点,苯并(b)荧蒽和苯并(k)荧蒽在河水与地下水中的检出率较高,对水生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河 地下水 有机污染 石油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外源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雪英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昕馨 孙丽娜 郑森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8-1173,共6页
在室外条件下采用正交盆栽试验设计,以污染水平、细菌接种量、真菌接种量和有机肥添加量为调控因子,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外源专性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接种对土壤中矿物油和美国EPA 16种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作用.结果表... 在室外条件下采用正交盆栽试验设计,以污染水平、细菌接种量、真菌接种量和有机肥添加量为调控因子,研究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外源专性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接种对土壤中矿物油和美国EPA 16种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150d)各处理土壤中的细菌总量、真菌总量、PAH-降解细菌和PAH-降解真菌数量不受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初始接种量的影响(p>0.05);有机肥促进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长,其添加量与土壤细菌总量、真菌总量和PAH-降解细菌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实验结束时矿物油的去除率为58.8%~88.3%,PAHs的去除率为91.7%~97.8%,外源专性细菌和真菌的接种对矿物油和PAHs的降解无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多环芳烃 土壤生物修复 外源微生物 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低剂量荧蒽胁迫下蚯蚓的抗氧化防御反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薇 宋玉芳 +3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昕馨 刘淼 陈朗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9-1057,共9页
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 以人工污染土壤为介质,荧蒽为供试化学品,以蚯蚓内脏中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为指标,进行了不同暴露时间(1、3、7和14d)下低剂量荧蒽(60、120、240、480和960μg kg-1)污染胁迫对蚯蚓(Eiseniafetida)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蚯蚓内脏中各生化酶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P450含量、SOD和POD活性比较敏感;而GST和CAT活性,以及MDA含量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对荧蒽的暴露没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研究发现,低剂量污染物暴露的时间效应较剂量效应更有指示作用,并且生物体内各生化酶系对污染物暴露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因而在土壤污染生态毒性诊断时,选择多时段检测和多指标联合诊断,对污染暴露指示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葸 蚯蚓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转移酶 抗氧化酶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低浓度菲、芘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玉芳 李昕馨 +5 位作者 张薇 David Freestone M.Leigh Ackland 陈朗 吉普辉 杨晓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768-3774,共7页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菲、芘单一及复合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菲、芘胁迫引起植物体内解毒代谢和抗氧化防御酶反应。...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菲、芘单一及复合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菲、芘胁迫引起植物体内解毒代谢和抗氧化防御酶反应。菲、芘单一胁迫浓度为1mgkg-1时对细胞色素P450产生显著诱导;4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表明低浓度菲、芘单一胁迫对植物代谢解毒系统产生损伤;而菲、芘复合1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说明菲、芘复合胁迫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土壤中菲、芘单一胁迫未引起SOD酶活性的明显改变,复合胁迫下SOD酶活性出现微弱下降;菲、芘单一胁迫对CAT和POD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胁迫对CAT产生抑制作用,而POD酶活性并未对菲、芘复合产生增强毒性响应。研究从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两方面,为土壤低浓度PAHs污染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CytP450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士灌区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雪英 李昕馨 +2 位作者 伦小文 吉普辉 胡晓钧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1-534,共4页
以我国典型污灌区-沈阳张士污灌区某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种类与含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PAHs的主要来源。同时,以13种牧草/草坪草为供试植物,开展PAHs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植物的筛选工作,修复周期约为80d。... 以我国典型污灌区-沈阳张士污灌区某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种类与含量的调查研究,分析了PAHs的主要来源。同时,以13种牧草/草坪草为供试植物,开展PAHs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植物的筛选工作,修复周期约为80d。研究结果表明,张士灌区农田土壤受到严重污染,从土壤中分析检测到USEPA16种PAHs中的13种,含量达2294μg·kg-1(干重),远高于荷兰农业土壤的PAHs标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对土壤中PAHs的去除效果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巴林(Poa pratensis L.)、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和白三叶草(Trrifolium repensL.)等植物对土壤中PAHs去除效果较好,适合用于张士灌区农田土壤的修复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灌区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丽娜 李玉双 +1 位作者 李昕馨 孙铁珩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7-263,共7页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 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 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 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 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 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 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与非根际土 形态变化 植物有效性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细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丽娜 廉梅花 +1 位作者 李昕馨 鲍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2-845,共4页
在系统调查沈阳市细河流域土壤、农作物和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按照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暴露模型和成人、儿童暴露参数,计算细河流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Zn、Pb、Ba、Cd和Hg的成人、儿童暴露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人群暴... 在系统调查沈阳市细河流域土壤、农作物和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按照美国环保局推荐的暴露模型和成人、儿童暴露参数,计算细河流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Zn、Pb、Ba、Cd和Hg的成人、儿童暴露量。结果表明:污染土壤重金属的人群暴露主要来自食物途径,食物摄入暴露量明显大于呼吸摄入暴露量,皮肤接触暴露量则更小。5种金属的成人与儿童食物日暴露总量分别为0.121 mg/kg/d和0.185mg/kg/d,不同重金属的食物日暴露量为:Zn>Pb>Ba>Cd>Hg;呼吸与皮肤接触暴露中儿童的重金属暴露较成人明显,儿童与成人呼吸日摄入总量分别为1.01×10-2 mg/kg/d与1.08×10-3 mg/kg/d;皮肤接触暴露量分别为1.82×10-5 mg/kg/d与1.08×10-5 mg/kg/d。在3种暴露途径中,儿童的平均体重日暴露量均明显大于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 细河 重金属 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PM2.5中的镉和铅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卉颖 李昕馨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
论述了大气污染中PM2.5颗粒物的危害,通过筛选样品采用了HNO3+H2O2+HF消解体系,建立了测定PM2.5中镉、铅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结果表明,Cd和Pb两种金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 01μg/L、0.060 0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线性关系良好... 论述了大气污染中PM2.5颗粒物的危害,通过筛选样品采用了HNO3+H2O2+HF消解体系,建立了测定PM2.5中镉、铅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结果表明,Cd和Pb两种金属的检出限分别为0.006 01μg/L、0.060 0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9,线性关系良好;RSD≤2.1%,仪器精密度良好;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Cd为91.4%,Pb为86.0%.该方法简单、方便、可靠,测试成本较低,适合测定PM 2.5中的镉、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原子吸收 PM2 5 金属元素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伦之恋”抑或走在道德之上——《洛丽塔》中男主人公亨伯特的形象分析
15
作者 李昕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9期63-64,共2页
《洛丽塔》是著名俄侨作家纳博科夫的一部杰出作品。在文中,作者主要讲述一位中年大叔中年亨伯特与懵懂无知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不伦之恋。笔者主要分析和阐述了男主人公之所以会爱上这位仅有十二岁少女的原因,以及他是如何进行疯狂爱... 《洛丽塔》是著名俄侨作家纳博科夫的一部杰出作品。在文中,作者主要讲述一位中年大叔中年亨伯特与懵懂无知少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不伦之恋。笔者主要分析和阐述了男主人公之所以会爱上这位仅有十二岁少女的原因,以及他是如何进行疯狂爱恋的,并探讨了亨伯特的这份不被大众审美所接受的情感是否真正触碰了道德底线。从而更加深入了解亨伯特这一形象及其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伯特 不伦之恋 爱情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言情语境下CP粉丝圈层的形成——以《苍兰诀》真人CP粉丝群体为例
16
作者 李昕馨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4期40-42,53,共4页
近年来,磕CP逐渐成为一种声势浩大的媒介文化现象,仙侠剧除了以“大IP+青春偶像”的模式外,更是以泛言情的方式,精准面向年轻观众,不断制造爆款。以仙侠剧《苍兰诀》真人CP粉丝群体为例,分析泛言情语境下CP粉丝圈层的形成。
关键词 CP粉丝 粉丝圈层 苍兰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菲、芘暴露的生态毒理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玉芳 王磊 +5 位作者 李昕馨 张薇 陈朗 Freestone David 吉普辉 Ackland M Leigh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1-388,共8页
以玉米(ZeamaysL.)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菲、芘暴露的生态毒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菲、芘暴露均能引起植物代谢解毒... 以玉米(ZeamaysL.)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菲、芘暴露的生态毒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菲、芘暴露均能引起植物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系统的胁迫响应,不同程度引发植物代谢解毒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变.P450酶活性与低浓度菲、芘单一暴露浓度具有相关性(r=0.834,p<0.01),与菲、芘复合暴露浓度负相关,说明菲、芘复合暴露导致代谢解毒能力下降,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SOD酶活性与菲、芘单一暴露浓度负相关,CAT酶活性与菲、芘单一暴露浓度正相关,POD酶活性与菲的水溶解度正相关,而与芘的总浓度负相关.SOD、CAT和POD酶活性与菲、芘复合暴露浓度均呈正相关,说明菲、芘复合暴露导致氧化损伤程度减弱,对植物的氧化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Zeamays L.) CytP450 抗氧化酶系
原文传递
锌冶炼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污染 被引量:6
18
作者 郑冬梅 李昕馨 罗庆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80-3684,共5页
研究了葫芦岛锌厂周围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含量,比较了蟋蟀与其它昆虫汞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汞在不同群落蟋蟀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蟋蟀汞含量很高,平均值为0.081 mg.kg-1,远高于对照点群落汞含量(0.012 mg.kg-1);蟋蟀体内汞的分布特... 研究了葫芦岛锌厂周围不同群落生境蟋蟀汞含量,比较了蟋蟀与其它昆虫汞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汞在不同群落蟋蟀体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蟋蟀汞含量很高,平均值为0.081 mg.kg-1,远高于对照点群落汞含量(0.012 mg.kg-1);蟋蟀体内汞的分布特征为头>翅膀>胸≈腹>足.不同群落生境中蟋蟀汞含量差异明显,蟋蟀汞含量与距离污染源的远近、植物茎汞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土壤汞之间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蟋蟀汞含量低于生命周期较长的蝉汞含量,与生命周期较短的其它昆虫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蟋蟀 器官 分布 群落生境
原文传递
冶金区节肢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及营养级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冬梅 孙丽娜 +1 位作者 李卉颖 李昕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857-1861,共5页
通过测定辽宁省葫芦岛锌厂不同生境植物和主要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冶金区不同消费者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及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肢动物δ13C、δ15N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61‰~-29.63‰、1.73‰~9.94‰... 通过测定辽宁省葫芦岛锌厂不同生境植物和主要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研究冶金区不同消费者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及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肢动物δ13C、δ15N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61‰~-29.63‰、1.73‰~9.94‰,变化幅度较大。研究区植物以C3植物居多,导致不同群落生境动物δ13C值较低;螳螂、蜘蛛δ15N比值高于其他动物;通过营养级模型计算可知不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蝗虫、蚱蜢等草食性动物形成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包括蜘蛛、螳螂,为次级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级 稳定同位素 节肢动物 群落生境
原文传递
浅谈委拉斯凯兹与库尔贝笔下的写实主义绘画
20
作者 李昕馨 《明日风尚》 2016年第8期200-200,共1页
写实主义绘画推崇描绘真实存在的物质,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与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在各自所处时代诠释着写实主义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比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绘画风格和技法等,结合具体画作探寻委拉斯凯兹与库尔贝同在写实主... 写实主义绘画推崇描绘真实存在的物质,十七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与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在各自所处时代诠释着写实主义的内涵。本文通过对比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绘画风格和技法等,结合具体画作探寻委拉斯凯兹与库尔贝同在写实主义大背景下的异同。对二者的绘画艺术进行深入论证研究对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拉斯凯兹 库尔贝 写实主义 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