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中美对比
被引量:
2
1
作者
You(Willow)Wu
Charles E.Eesley
+3 位作者
Kathleen M.Eisenhardt
罗银燕(
翻译
)
李晓林
(
翻译
)
黄乐维(校)
《管理学季刊》
2020年第2期1-17,138,共18页
本文总结了有关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的部分最新进展,并且特别关注中美情境。在第一部分,我们关注以科技迅速变迁为特点的美国情境,回顾了研究创业者如何在该情境中应对动态环境的有关文献。具体而言,我们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分析:个人层面...
本文总结了有关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的部分最新进展,并且特别关注中美情境。在第一部分,我们关注以科技迅速变迁为特点的美国情境,回顾了研究创业者如何在该情境中应对动态环境的有关文献。具体而言,我们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分析:个人层面(管理认知及微观基础)、团队层面(高管团队和董事会)、跨组织层面(合作伙伴关系)。在第二部分,我们关注以制度变迁频繁、叠加市场变动为特点的中国情境,回顾了研究创业者如何在该情境中应对动态环境的有关文献。在此,我们强调制度变迁的三个方面:制度壁垒的降低、新兴的制度中介、制度的不一致。在"讨论与总结"部分,我们着重指出中美两国的研究者和创业者应如何相互学习。至为关键的是,我们呼吁各位学者去建立密切的合作,以跨越国界、跨越这两种往往相互独立发展的创业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环境
中国创业
美国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中美对比》评述
2
作者
吴一
罗银燕(
翻译
)
+1 位作者
李晓林
(
翻译
)
黄乐维(校)
《管理学季刊》
2020年第2期32-36,141,共6页
近30年来,在创业领域涌现了两类不同的文献:动态环境中的创业和制度变迁中的创业。这两类文献提供了两种相异但又相关的理论框架。Wu等(2020)指出,"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文献多基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验,更侧重研究创业者本...
近30年来,在创业领域涌现了两类不同的文献:动态环境中的创业和制度变迁中的创业。这两类文献提供了两种相异但又相关的理论框架。Wu等(2020)指出,"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文献多基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验,更侧重研究创业者本身,比如创业者的自身认知、创业者团队在寻求商机时依循的惯例,以及创业者如何在效率和弹性中寻得平衡(efficiency-flexibility balance)。另一类文献,即"制度变迁中的创业"文献,则更侧重制度环境,比如不同制度环境下创业者如何适应变化。本评述赞同Wu、Eesley与Eisenhardt的基本论点,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几点延伸。第一,研究中国创业,制度环境固然重要,创业者个人因素同样重要。中国的创业研究应勇于跳出"制度变迁"的框架,看是否能在"动态环境"的框架下,形成理论创新。比如,中国公司和创业者提供了诸多与"效率-弹性平衡"相关的案例(例如,腾讯的内部"赛马"竞争策略)。这些基于创业者、创业团队本身的案例为"动态环境"框架下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土壤。第二,我们需要更多地探讨新经济和数字化企业。这类企业不但在适应制度环境发展,也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中国的制度环境;这类企业亦受到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创业者风格影响。研究这类企业可以改变我们对制度变迁和动态环境研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
动态环境
制度变革
数字经济
数字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中美对比
被引量:
2
1
作者
You(Willow)Wu
Charles E.Eesley
Kathleen M.Eisenhardt
罗银燕(
翻译
)
李晓林
(
翻译
)
黄乐维(校)
机构
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不详
出处
《管理学季刊》
2020年第2期1-17,138,共18页
文摘
本文总结了有关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的部分最新进展,并且特别关注中美情境。在第一部分,我们关注以科技迅速变迁为特点的美国情境,回顾了研究创业者如何在该情境中应对动态环境的有关文献。具体而言,我们开展了三个层面的分析:个人层面(管理认知及微观基础)、团队层面(高管团队和董事会)、跨组织层面(合作伙伴关系)。在第二部分,我们关注以制度变迁频繁、叠加市场变动为特点的中国情境,回顾了研究创业者如何在该情境中应对动态环境的有关文献。在此,我们强调制度变迁的三个方面:制度壁垒的降低、新兴的制度中介、制度的不一致。在"讨论与总结"部分,我们着重指出中美两国的研究者和创业者应如何相互学习。至为关键的是,我们呼吁各位学者去建立密切的合作,以跨越国界、跨越这两种往往相互独立发展的创业研究领域。
关键词
动态环境
中国创业
美国创业
Keywords
dynamic environment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U.S.entrepreneurship
分类号
F27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9.71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中美对比》评述
2
作者
吴一
罗银燕(
翻译
)
李晓林
(
翻译
)
黄乐维(校)
机构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不详
出处
《管理学季刊》
2020年第2期32-36,141,共6页
文摘
近30年来,在创业领域涌现了两类不同的文献:动态环境中的创业和制度变迁中的创业。这两类文献提供了两种相异但又相关的理论框架。Wu等(2020)指出,"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文献多基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验,更侧重研究创业者本身,比如创业者的自身认知、创业者团队在寻求商机时依循的惯例,以及创业者如何在效率和弹性中寻得平衡(efficiency-flexibility balance)。另一类文献,即"制度变迁中的创业"文献,则更侧重制度环境,比如不同制度环境下创业者如何适应变化。本评述赞同Wu、Eesley与Eisenhardt的基本论点,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几点延伸。第一,研究中国创业,制度环境固然重要,创业者个人因素同样重要。中国的创业研究应勇于跳出"制度变迁"的框架,看是否能在"动态环境"的框架下,形成理论创新。比如,中国公司和创业者提供了诸多与"效率-弹性平衡"相关的案例(例如,腾讯的内部"赛马"竞争策略)。这些基于创业者、创业团队本身的案例为"动态环境"框架下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土壤。第二,我们需要更多地探讨新经济和数字化企业。这类企业不但在适应制度环境发展,也在一定层面上改变了中国的制度环境;这类企业亦受到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创业者风格影响。研究这类企业可以改变我们对制度变迁和动态环境研究的认知。
关键词
创业
动态环境
制度变革
数字经济
数字制度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dynamic environments
institutional change
digital economy
digital institutions
分类号
F27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79.71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中美对比
You(Willow)Wu
Charles E.Eesley
Kathleen M.Eisenhardt
罗银燕(
翻译
)
李晓林
(
翻译
)
黄乐维(校)
《管理学季刊》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态环境中的创业活动:中美对比》评述
吴一
罗银燕(
翻译
)
李晓林
(
翻译
)
黄乐维(校)
《管理学季刊》
202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