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点红黄酮成分的分析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秀信 王荣花 杨秀萍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71-673,共3页
对一点红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一点红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并以芦丁为标样,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4.02%.
关键词 一点红 黄酮 芦丁 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叶中黄酮成分的分析鉴定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秀信 张院民 +1 位作者 刘青利 李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86-88,共3页
对香椿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 ,在香椿叶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并以芦丁为标样 ,用分光光度法测出总黄酮含量为 4.2 4 %。
关键词 香椿叶 黄酮 芦丁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叶总黄酮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秀信 刘青利 +1 位作者 张院民 杨秀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通过不同的方法提取香椿 ( Toona sinensis)叶的总黄酮 ,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及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 ,从而探讨最佳提取方法。用 70 %乙醇作溶剂 。
关键词 香椿叶 总黄酮 提取方法 提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表面活性剂-微波提取香椿黄酮工艺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秀信 张军华 +2 位作者 黄以超 郭文涛 赵鹏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16,共6页
为了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植物总黄酮提取中的增容作用,以香椿叶为原料,在预处理及单因素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模式,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微波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探讨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表面活... 为了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植物总黄酮提取中的增容作用,以香椿叶为原料,在预处理及单因素等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模式,建立了表面活性剂-微波法提取香椿叶总黄酮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探讨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等因素对得率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对得率影响显著,微波功率与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交互效应影响显著。最优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P30、处理时间8 min、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80%,该条件下得率高达43.45%,与试验值42.98%仅有0.47%的误差,证实了该方程的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较好的拟合度。与传统水浴提取法相比,该工艺提取时间由120 min减少为8 min,得率从20.38%增加到42.98%;与微波提取法相比,得率从28.20%增加到4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香椿叶 总黄酮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香椿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秀信 张军华 +2 位作者 关红玲 唐成黎 吴孟银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9-41,129,共4页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香椿多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香椿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微波功率>提取次数>微波萃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 W,微波时间5 min,液料比25,提取次数3。采用此条件试...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香椿多糖,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香椿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微波功率>提取次数>微波萃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50 W,微波时间5 min,液料比25,提取次数3。采用此条件试验,多糖的得率达8.5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微波辅助提取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秀信 汪晓峰 +1 位作者 王兰珍 李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9-51,共3页
采用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溶液法、乙醇浸提法、丙酮提取法和甲醇提取法,对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筛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乙醇提取物的定性鉴定表明紫苏茎中含有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醇类等多种黄酮类化合... 采用热水提取法、碱性水溶液法、乙醇浸提法、丙酮提取法和甲醇提取法,对紫苏茎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筛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法。乙醇提取物的定性鉴定表明紫苏茎中含有黄酮类、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和二氢黄酮醇类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且茎和叶的黄酮成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茎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鉴定 芦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黄酮对食用油脂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秀信 王荣花 李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三种方法对紫苏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以食用菜油作底物,用烘箱贮藏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丙酮提取法提取的黄酮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80%乙醇提取的黄酮,水提取的黄酮效果最差。同时对三种方法的黄酮含量和提... 用三种方法对紫苏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并以食用菜油作底物,用烘箱贮藏法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0%丙酮提取法提取的黄酮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80%乙醇提取的黄酮,水提取的黄酮效果最差。同时对三种方法的黄酮含量和提取率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黄酮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微波辅助提取香椿黄酮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秀信 张军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9-201,共3页
研究了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微波提取香椿黄酮,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在预处理条件下[料液比(g:mL)1:20,90℃预煮10 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8%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溶液,微波功率180W下提取10 min,提取... 研究了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微波提取香椿黄酮,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提取黄酮的工艺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在预处理条件下[料液比(g:mL)1:20,90℃预煮10 min],加入质量分数为0.8%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溶液,微波功率180W下提取10 min,提取5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表面活性剂 微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秀信 张院民 +1 位作者 刘青利 杨秀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用 3种不同的方法分别从香椿叶中提取抗氧化物质 ,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和对菜油的抗氧化作用 ,结果表明 ,70 %乙醇提取物在菜油中的抗氧化性较强 ,柠檬酸的协同效果最好 ,另外 ,用 70 %乙醇提取物在猪肉保鲜防腐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 香椿叶 提取物 抗氧化作用 提取率 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秀信 张院民 +1 位作者 刘青利 杨秀萍 《河北林果研究》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采用索氏抽提法、乙醇浸提法、热水浸提法和碱提酸沉法对香椿果壳及果实其他部位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 ,并筛选出乙醇浸提法为可行的方法。定性分析结果表明 :香椿果壳及果实其他部位中含有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
关键词 香椿果实 黄酮类化合物 提取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双水相体系提取水榆花楸叶总黄酮工艺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秀信 文沛瑶 +2 位作者 吉文丽 陈劲松 于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52-256,共5页
以水榆花楸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榆花楸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探讨了醇-水比、硫酸铵质量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并与其他传统提取方法作了对比... 以水榆花楸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水榆花楸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探讨了醇-水比、硫酸铵质量浓度、超声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并与其他传统提取方法作了对比。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醇-水比0.6、硫酸铵质量浓度0.30g/mL、超声时间30min、料液比0.04,在此条件下水榆花楸叶总黄酮得率为9.06%,高于其他传统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提取 水榆花楸叶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楸叶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秀信 王荣华 李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用5种不同溶剂从刺楸叶中提取黄酮,比较了不同提取溶剂的黄酮含量和不同溶剂提取的黄酮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石油醚-80%乙醇提取溶剂得到的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同时,对猪肉在常温的保鲜效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刺楸叶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毕业论文改革之我见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秀信 赵鹏祥 高宝 《中国林业教育》 2002年第6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毕业论文 教学改革 就业 成绩评定 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嫩枝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秀信 张院民 杨秀萍 《陕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4-5,61,共3页
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香椿嫩枝叶黄酮 ,结果显示乙醇不同体积分数对黄酮的得率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实验 ,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 (6 0 %、70 %、80 % )、不同料液比 (1∶ 8、1∶ 10、1∶ 12 )、不同温度 (5 0、70、90℃ )和不同提取时间... 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提取香椿嫩枝叶黄酮 ,结果显示乙醇不同体积分数对黄酮的得率有显著影响。通过正交实验 ,在不同乙醇体积分数 (6 0 %、70 %、80 % )、不同料液比 (1∶ 8、1∶ 10、1∶ 12 )、不同温度 (5 0、70、90℃ )和不同提取时间 (1、2、3h)条件下 ,得出香椿嫩枝叶黄酮提取最佳条件为 :在 5 0℃条件下乙醇体积分数 70 % ,料液比 1∶ 12 ,热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嫩枝叶 黄酮 提取工艺 乙醇体积分数 料液比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香椿资源的开发利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秀信 张院民 杨秀萍 《陕西林业科技》 2001年第2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香椿 资源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班“林产品分析”课程教学初探
16
作者 李秀信 杨秀萍 张院民 《中国林业教育》 2002年第4期47-48,共2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很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政策.其中,内地高...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很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政策.其中,内地高校从少数民族地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到内地学习、深造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校自1984年以来,每年都担负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培养部分林业技术人才的任务.这大大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林业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 教学方法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n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崔建超 张柏林 +2 位作者 郝凌宇 李秀信 赵科鹏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对Nisin的分子结构、生物合成机制、抑菌机理、免疫特性、分子遗传学研究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等作了评述 ,并对其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Nisin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NISIN 细菌素 分子结构 作用机理 自身免疫性 分子遗传学 食品添加剂 小分子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叶表化学物质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仲东 李秀信 +5 位作者 郭志青 任争争 曹支敏 马娥娇 高智辉 宋晓彬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112,共4页
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10~24℃,最适温度20℃左右。供试的2菌株对温度有不同的依赖性。TH菌株温度适应性范围较宽,GL菌株较窄。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供试的2个菌株呈现相同的萌发动力学模式,萌发最大速率出现在4~12h,温度越... 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为10~24℃,最适温度20℃左右。供试的2菌株对温度有不同的依赖性。TH菌株温度适应性范围较宽,GL菌株较窄。在最适温度范围内,供试的2个菌株呈现相同的萌发动力学模式,萌发最大速率出现在4~12h,温度越高,最大萌发速率出现时间越晚,并随时间的延长,萌发速率逐渐减小。在5、30℃,萌发速率有2~3个峰值,第1峰值最大,第2、第3峰值逐渐减小或消失。26℃下峰值呈现过渡型状态,有1个较小的次高峰。供试的2菌株,TH的萌发速率较GL稍高并在出现时间上略前。最适萌发条件下,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的卜氏杨和毛白杨提取物对松杨栅锈菌夏孢子萌发有不同的影响。毛白杨所有提取物在接种12h内,均抑制夏孢子的萌发,而卜氏杨乙醚提取物则促进夏孢子萌发,其余则抑制夏孢子萌发。所有水提取物在接种12h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接种12~24h,2种杨树叶片正丁醇萃取物对夏孢子萌发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杨栅锈菌 培养温度 卜氏杨 毛白杨 提取物 萌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GIS的空间分析在林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鹏祥 李秀信 李卫忠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93,共3页
选择陕西省西部造林工程——千阳造林示范区为实例 ,以 Map GIS为支持平台 ,对其空间分析功能在林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制作了空间分析专题图 ,为建立造林示范区信息管理系统奠定了的基础。
关键词 MAPGIS 空间分析 林业 应用 千阳县造林示范工程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中COD重现性初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院民 赵栩鹏 李秀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76-78,共3页
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体中的 COD由于分析速度快、消耗费用较低、环境污染少等 ,所以在地表水测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在工业废水测定中重现性差、分析数据不可靠等缺点使该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笔者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从氧化能力... 高锰酸钾法测定水体中的 COD由于分析速度快、消耗费用较低、环境污染少等 ,所以在地表水测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在工业废水测定中重现性差、分析数据不可靠等缺点使该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笔者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 ,从氧化能力角度提出了应用 0 .0 0 2 mol/ L VKMn O4/ COD稀 比值是否大于 15或测定液的COD值是否小于 0 .6 5 mg/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法 测定废水 COD 重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