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匹地尔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虔桢 陈良万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曲匹尔地是前东德研究开发的抗心绞痛药物,因为其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成为一种作用广泛的心血管药物。同时,曲匹地尔能有效地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从而有效地抑制血管再狭窄。
关键词 曲匹地尔 内膜增生 血管再狭窄 血管平滑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尖瓣成形对于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返流的预防作用
2
作者 李虔桢 陈道中 +1 位作者 陈良万 吴锡阶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TA)对于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返流(TR)的预防作用。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6年6月105例术前无TR或合并轻度TR的左心瓣膜矫治手术病例。根据术中是否行TA术将患者分为成形组(TA组,n=46)和非成形组(NTA组,n=59)... 目的探讨三尖瓣成形(TA)对于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三尖瓣返流(TR)的预防作用。方法总结2001年1月-2006年6月105例术前无TR或合并轻度TR的左心瓣膜矫治手术病例。根据术中是否行TA术将患者分为成形组(TA组,n=46)和非成形组(NTA组,n=59)。随访≥5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并比较右心室前后径(RV)、右心房前后径(RA)、肺动脉压力(PAP)、三尖瓣环直径(TVAD)及TR程度。结果术前TA组与NTA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别;远期随访TA组RV、RA、PAP、TVAD均比术前改善(P<0.05);NTA组PAP较术前改善(P<0.05),RV及RA与术前无明显差别,TVAD较术前扩大(P<0.05);NTA组中TVAD明显大于TA组,TR加重例数、程度明显高于TA组。结论术前无TR或合并轻度TR的左心瓣膜置换术后远期仍可出现TR。TA能够有效预防术后远期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人工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三尖瓣闭锁不全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腋动脉联合股动脉插管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虔桢 陈良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1期56-56,共1页
目的:下肢动脉缺血可伴发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率15%),并是其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下肢损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需要截肢。及时、有效的恢复下肢血供极其重要。通常近端破口的修复有... 目的:下肢动脉缺血可伴发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率15%),并是其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不可逆的下肢损害,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甚至需要截肢。及时、有效的恢复下肢血供极其重要。通常近端破口的修复有利于假腔的闭合和真腔的开放,大部分下肢缺血可以在手术后得到恢复,但仍有一些患者(假腔血栓或远端巨大破口)术后无法恢复而需要二次手术,延迟了下肢缺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主动脉夹层 股动脉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的发展现状和新挑战 被引量:9
4
作者 陈良万 李虔桢 +2 位作者 戴小福 方冠华 丘智煌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1,共11页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供者不足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心脏移植数量增长的主要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引入,供者池被不断扩大,比如使用年龄较大的供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供者、毒品过量致死的供者或心脏死亡器官捐...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供者不足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心脏移植数量增长的主要问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引入,供者池被不断扩大,比如使用年龄较大的供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供者、毒品过量致死的供者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的心脏等。与此同时,高龄、多器官功能不全、机械循环支持及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致敏受者的比例近几年明显增加。供者数量的不足、受者状况的复杂化、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化管理和远期移植物血管病的防治等都是心脏移植领域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概述现今全球在扩大供者库、提高受者质量、加强排斥反应的诊治和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的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期有助于改善在等待或已经接受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 脑死亡器官捐献(DBD) 常温机械灌注(NMP) 体外膜肺氧合(ECMO) 静态冷保存(SCS)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 供者来源性细胞游离DNA(dd-cf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低温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侯艳婷 陈良万 +3 位作者 吴锡阶 李虔桢 董疑 张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1期38-40,47,共4页
目的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 目的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中度低温 间断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塞氏病累及主动脉瓣患者再次手术的心肺转流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侯艳婷 李虔桢 +4 位作者 吕晓钗 杜剑之 王蕾 林勇 陈良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累及主动脉瓣患者行再次外科治疗的心肺转流(CPB)管理体会。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7例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的白塞氏病累及主动脉瓣患者,因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瓣周漏及机械瓣撕脱需在CPB下再次手术治疗,术中... 目的总结白塞氏病累及主动脉瓣患者行再次外科治疗的心肺转流(CPB)管理体会。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12月,7例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的白塞氏病累及主动脉瓣患者,因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瓣周漏及机械瓣撕脱需在CPB下再次手术治疗,术中采用浅低温下CPB,应用合适的插管及药物,术中加强心肌保护、血液保护,及时超滤的管理方法。结果总CPB时间(166.78±54.6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4.22±29.18)min,心脏自动复跳4例,余3例经电除颤后全部恢复自主心跳,全部患者转流过程顺利。术后1例患者发生低心排综合征死亡(死亡率14.3%),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白塞氏病累及主动脉瓣手术患者发生瓣周漏概率高,需再次手术机率大,手术风险高,应用合适的CPB管理为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主动脉瓣 再次手术 心肺转流 心肌保护 血液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术后近期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
7
作者 林勇 张贵灿 +6 位作者 戴小福 李虔桢 方冠华 丘智煌 卢衡 董疑 陈良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开展的左心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术患者的术后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评价LVAD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我科行LVAD植入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 目的总结我科近年来开展的左心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术患者的术后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评价LVAD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在我科行LVAD植入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基线特征和围手术期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共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LVAD植入术后心腔内径明显缩小,左心收缩功能提升,右心收缩功能无明显改变。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比例明显减少,轻-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比例明显增加。随访期内未观察到死亡、心包压塞、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LVAD植入术后左心功能显著改善,右心功能不受明显影响,但主动脉瓣功能受损值得重视。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近期结果总体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预后
原文传递
无创通气在治疗婴幼儿体外循环后呼吸衰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虔桢 吴锡阶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行体外循环后婴幼儿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的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63例婴幼儿行心脏手术,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心内畸形纠正满意,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衰竭。按病种分为无创组(non—invasive,NV组)和气...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治疗行体外循环后婴幼儿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的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63例婴幼儿行心脏手术,术中应用体外循环,心内畸形纠正满意,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衰竭。按病种分为无创组(non—invasive,NV组)和气管插管组(invasive,IV组)两组:NV组应用无创通气治疗,IV组行气管插管。观察NV组临床症状并监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血气等方面的变化;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院感例数、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NV组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余31例均痊愈出院;其中26例治疗前HR181(19.7)次/min,RR54(16.7)次/min,Sp0287%(10.5%),pH值7.29(0.24),PaC0249(31.75)mmHg(1mmHg:0.133kPa),PaO,55.5(6)mmHg;治疗后HR157(12)次/min,RR35(3.25)次/min,Sp0296%(3%),pH值7.37(0.15),PaC0242(10.5)mmHg,Pa0282.5(11)mmHg,与治疗前HR、RR及PaCO2较降低(P〈0.01),SpO2、pH值、PaO2增高(P〈0.01),较治疗前缓解,无依赖现象;6例病情无改善,改为气管插管;未出现气道出血及喉头水肿。IV组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余30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出现气道出血,4例出现喉头水肿。NV组的院感例/率小于IV组,NV组再次使用呼吸机的时间42(17.2)h,少于IV组50(20)h(P〈0.01),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与IV组相当。结论无创通气可应用于治疗行体外循环后婴幼儿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的呼吸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呼吸衰竭
原文传递
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虔桢 谢先标 +3 位作者 方冠华 严亮亮 戴小福 陈良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4-226,共3页
本文旨在分析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疗效。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45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施行全胸骨锯开将患者分为两组:全胸骨锯开(full stern... 本文旨在分析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围手术期疗效。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45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是否施行全胸骨锯开将患者分为两组:全胸骨锯开(full sternotomy,FS)组(246例)和上段胸骨锯开(upper sternotomy,US)组(209例)。US组的排除标准为: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需要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中探查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或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需同期行CABG;需要同期进行二尖瓣或三尖瓣手术者;再次开胸手术者;胸骨外伤者;严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严重心包压塞需要尽快开胸者。US组仅锯开胸骨上段切口,处理根部及升主动脉替换,根据弓部情况决定同期是否行三分支支架血管进行弓部处理,并应用横窦缝闭的内瘘技术引流切口渗血。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FS及US组术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脑灌注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住院病死率低于FS组(2.9%对4.9%),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与FS组相比,US组胸骨哆开发生率低(1.0%对4.1%,P=0.039)、肺部感染发生率低(52.6%对71.1%,P<0.001)。US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F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与F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脑血管事件、急性肾损伤、肝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研究发现,胸骨上段小切口在术后胸骨哆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低于胸骨正中切口,且不增加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风险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熟练掌握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技术的情况下,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肝功能不全 急性肾损伤 住院病死率 冠状动脉开口 体外循环时间 脑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重建右心室流出道中BalMedic管道与同种异体带瓣管道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虔桢 陈道中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82-484,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产牛颈静脉带瓣BalMedic管道与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使用Homograft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者10例,使用BalMedic管道重建右心率流出道患者14例。术后1... 目的比较国产牛颈静脉带瓣BalMedic管道与同种异体带瓣管道(Homograft)在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使用Homograft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患者10例,使用BalMedic管道重建右心率流出道患者14例。术后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管道内径、远端吻合口压差、新建肺动脉瓣跨瓣乐差、有无血栓形成或瘤样扩张及肺动脉瓣反流程度。结果Homograft组9例治愈出院,1例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与管道明确相关;BalMedic管道组13例治愈出院,1例于术后第2天因心力衰竭死亡。两组肺动脉瓣及远端吻合口均未见明显狭窄(压差〈20mmHg)(1mmHg=0.133kPa),且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血栓形成,且未见瘤样扩张。Homograft组肺动脉瓣轻度反流2例,中度1例;BalMedic管道组轻度反流4例,无中、重度反流。结论对于右心室流出道重建,两种管道可获相同治疗效果。鉴于BalMedic管道方便获取、易于保存及更加匹配等特点,将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颈静脉带瓣管道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 右心室流出道重建
原文传递
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心力衰竭的早期结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良万 吴青松 +4 位作者 戴小福 董疑 李虔桢 方冠华 张贵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心力衰竭接受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61(48.4±8.4)岁,应用Everheat-Ⅰ系统10例,HeartCon系统6例,Corheart 6系统8例。24例...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因晚期心力衰竭接受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的24例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61(48.4±8.4)岁,应用Everheat-Ⅰ系统10例,HeartCon系统6例,Corheart 6系统8例。24例患者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机械故障和血栓形成,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左心室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逐步改善,无溶血发生。随访3~39(17.9±8.6)个月,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明显增加。可见,左心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心力衰竭可获得满意的早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心辅助装置 早期结果
原文传递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同期三尖瓣成形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华 李虔桢 +1 位作者 陈强 陈良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3,117,共2页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们应用胸腔镜技术,使用全国产化体外循环管道,行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资料和方法全组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40~68岁,平均(51.0±7.3)岁;体质... 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我们应用胸腔镜技术,使用全国产化体外循环管道,行二尖瓣置换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8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资料和方法全组中男35例,女47例;年龄40~68岁,平均(51.0±7.3)岁;体质量42~79kg,平均(56±10)kg。二尖瓣狭窄41例,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40例,二尖瓣赘生物形成1例,合并左房血栓2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 胸腔镜辅助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赘生物 胸腔镜技术 体外循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白塞病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锡阶 卢琳 +2 位作者 严亮亮 李虔桢 陈良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目的探讨白塞病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白塞氏病患者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总结不同外科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6例患者反复多次行单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仅1例... 目的探讨白塞病患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白塞氏病患者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外科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总结不同外科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6例患者反复多次行单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仅1例生存,病死率83%。5例患者为第1次行主动脉机械瓣置换术后并发严重瓣周漏的患者,第2次行改良的Bentall手术(带瓣管道左心室流出道置人手术),术后2例死亡,病死率40%,其中1例术后7个月并发右冠吻合口的假性动脉瘤行再次手术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11个月并发严重的瓣周漏再次手术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7例行心包裙边带瓣管道左心室流出道置人手术,术后1例死亡,病死率14.3%,该患者术后第15个月并发严重的瓣周漏再次手术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结论白塞病患者并发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心包裙边带瓣管道左心室流出道置入手术可以有效防治术后瓣周漏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综合征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脏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心脏移植后16年行再次心脏移植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良万 廖崇先 +6 位作者 陈道中 吴锡阶 陈强 李虔桢 丘智煌 张贵灿 曹华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07-610,共4页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16年成功进行再次心脏移植的体会。方法为1例首次心脏移植后存活16年继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功能衰竭的受者施行再次心脏移植。术中仔细分离首次移植心脏与周围严重粘连的组织,采用传统的Stanford吻合方法。手... 目的总结心脏移植术后16年成功进行再次心脏移植的体会。方法为1例首次心脏移植后存活16年继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功能衰竭的受者施行再次心脏移植。术中仔细分离首次移植心脏与周围严重粘连的组织,采用传统的Stanford吻合方法。手术前采用血浆置换和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1次,术后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方案。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早期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胸骨哆开和胸腔积液,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受者已存活1年余,出院后生活质量好,至今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结论再次心脏移植治疗首次移植心脏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所致的慢性功能丧失可获得满意的近期疗效。首次移植心脏继发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致心功能不全时宜尽早手术。对于严重的组织粘连,宜采用较为简单的传统Stanford吻合方法,避免术中广泛出血。根据受者的免疫功能和全身器官功能状况,应选择个体化的免疫抑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心脏移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心脏移植一例
15
作者 陈良万 李虔桢 +2 位作者 吴锡阶 沈悦 丘智煌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1-242,共2页
心脏移植是治疗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再施行心脏移植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2017年8月我院为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TCPC术后12年的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 心脏移植是治疗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再施行心脏移植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2017年8月我院为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TCPC术后12年的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原位心脏移植 术后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TCPC 终末期
原文传递
70岁以上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弓部重建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艳婷 李虔桢 +2 位作者 吕晓钗 杜剑之 陈良万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35例70岁以上累及弓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35例70岁以上均累及主动脉弓部、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且弓部病变严重,假腔大,有较大的破裂风险的急性A型主动... 目的回顾性总结35例70岁以上累及弓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35例70岁以上均累及主动脉弓部、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且弓部病变严重,假腔大,有较大的破裂风险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急诊体外循环下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体外循环期间采用中度低温(25℃)下选择性脑灌注及间断停循环,减少脑缺血缺氧时间,并加强重要脏器保护的管理方法.结果体外循环(144.85±32.98)min,主动脉阻断(51.82±17.59)min,选择性脑灌注(12.17±4.70)min,间断停循环(4.50±3.54)min,下半身停循环(16.6±7.49)min,全部患者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所有患者48 h内清醒,其中3例早期出现短暂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2例出现脑梗死.院内死亡6例(17.1%).结论高龄并非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重建弓部的禁忌证.合理的体外循环管理可以为70岁以上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弓部重建手术提供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国产高流量介入式左心辅助装置在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预试验结果报告
17
作者 陈良万 解启莲 +7 位作者 戴小福 丘智煌 李虔桢 方冠华 卢衡 吴青松 肖军 张兆锋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报道国产高流量介入式左心辅助装置(percutaneous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pLVAD)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患者的预试验结果。方法6例心脏直视术后低心排患者接受国产高流量pLVAD植入。观察植入后患者的血流... 目的报道国产高流量介入式左心辅助装置(percutaneous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pLVAD)用于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患者的预试验结果。方法6例心脏直视术后低心排患者接受国产高流量pLVAD植入。观察植入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发症发生和生存率等临床效果。结果4例患者在心导管室植入pLVAD,另2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植入。植入过程简单、快速、顺利,均未见出血和心律失常等。pLVAD开始辅助的流量为3.8~5.0(4.22±0.44)L/min,撤泵流量为1.0~1.3(1.18±0.15)L/min;辅助时间16.5~165.0(101.3±60.65)h。pLVAD使用后血流动力学立即得到改善:平均动脉压从(62.67±4.46)mmHg(1 mmHg=0.133 kPa)上升至(80.50±18.96)mmHg,P=0.049;心输出量从(2.45±0.66)L/min上升至(4.35±1.32)L/min,P=0.01;心脏指数从(1.95±0.21)L·min^(-1)·m^(-2)上升至(2.77±0.33)L·min^(-1)·m^(-2),P<0.001;肺动脉舒张压从(27.50±1.87)mmHg下降至(18.33±4.18)mmHg,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从0.27±0.04上升至0.37±0.06,P=0.004。辅助过程中未见肉眼血红蛋白尿,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脑部并发症等。1例患者过渡至外科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治疗,另5例均顺利撤除pLVAD出院。3个月后6例患者均生存,心功能Ⅰ-Ⅱ级。结论国产高流量pLVAD植入可为心脏术后低心排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介入式左心辅助装置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心脏外科手术 预试验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