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素及促甲状腺素对骨转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敏群 胡卓清 崔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9-263,共5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甲亢导致的骨质疏松机制还不完全明了,但过量甲状腺素会对骨转换产生影响,促甲状腺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也参与其中。本文综述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对骨转换作用机制的研究,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目前关于甲亢导致的骨质疏松机制还不完全明了,但过量甲状腺素会对骨转换产生影响,促甲状腺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也参与其中。本文综述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对骨转换作用机制的研究,为以后甲亢性骨质疏松病因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素 促甲状腺素 骨质疏松 骨转换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鼠类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梁燕龙 杜敏群 +2 位作者 赖文秀 李淑惠 崔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64-1167,共4页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的病因复杂,对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建立符合人类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骨代谢和骨结构的动物模型在T2DOP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中的意义重大。由于鼠类的骨结构特点与人类相似,而...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的病因复杂,对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建立符合人类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骨代谢和骨结构的动物模型在T2DOP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中的意义重大。由于鼠类的骨结构特点与人类相似,而且容易繁殖,目前国内外T2DOP动物模型研究也大多数在鼠类的研究。国内采用诱发性鼠类模型观察到其骨代谢和骨结构异常报道居多,国内外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鼠类模型和转基因/基因敲除2型糖尿病鼠类模型的骨代谢和骨结构也存在异常,但是尚无一种既能在其骨骼成熟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又能协同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2型糖尿病鼠类模型。故本文对研究的T2DOP鼠类模型的构建、骨代谢特征及其骨结构做一综述,为建立更为完善的2型糖尿病模型,进一步推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骨代谢 骨结构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卓清 杜敏群 崔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187-3190,3194,共5页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之后又一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甲亢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降低可能独立于甲状腺激素(TH)参与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继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之后又一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表明甲亢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病因,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降低可能独立于甲状腺激素(TH)参与其中。多数临床研究显示甲亢可致净骨量丢失,骨密度(BMD)下降致骨质疏松,甚至可增加未来骨折的风险。积极的抗甲亢及补钙辅助治疗是目前较确切有效对抗甲亢性骨质疏松的策略。甲亢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方兴未艾,未来需要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与线粒体DNA突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敏群 翁娜 林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3期3718-3720,共3页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线粒体DNA突变可能参与其中。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地中海贫血可出现贫血,甚至死亡,严重程度与基因的缺失水平有关。积极进行输血及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线粒体DNA突变参...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线粒体DNA突变可能参与其中。多数临床研究显示地中海贫血可出现贫血,甚至死亡,严重程度与基因的缺失水平有关。积极进行输血及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策略。本文就近年来线粒体DNA突变参与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期望可为以后的地中海贫血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线粒体 线粒体DNA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和产后抑郁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盛飞凤 陈莉婧 +1 位作者 杜敏群 方瑞 《今日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评估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和产后抑郁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某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共70例,其中对照组40例,试验组3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对照组镇痛泵中的药物为舒芬太... 目的 评估艾司氯胺酮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和产后抑郁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4月在某院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共70例,其中对照组40例,试验组30例。两组产妇术后均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对照组镇痛泵中的药物为舒芬太尼100μg,而试验组为舒芬太尼50μg加艾司氯胺酮5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2,24,48 h 3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使用镇痛泵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1周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价产妇抑郁情况。结果 两组的VAS评分、EP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但本研究未发现它对产后抑郁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镇痛 产后抑郁 剖宫产
原文传递
经皮免疫用微针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杨燕 黄瑶 +4 位作者 胡婉姗 杜敏群 彭婷婷 潘昕 吴传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49,I0005,共9页
疫苗接种是降低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微针(microneedles,MNs)作为一种无针经皮免疫(needle-free transcutaneous immunization,NF-TCI)接种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注射接种疫苗存在的免疫效率低、顺应性差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疫苗接种是降低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微针(microneedles,MNs)作为一种无针经皮免疫(needle-free transcutaneous immunization,NF-TCI)接种技术可以克服传统注射接种疫苗存在的免疫效率低、顺应性差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微针疫苗能够直接突破皮肤角质层屏障,将疫苗有效地递送到皮肤组织内的免疫细胞而启动机体免疫应答,同时不会伤及真皮层内的神经和血管,具有安全性高、免疫效果佳和实用经济等优势,在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和肿瘤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针对MNs在经皮免疫技术中的发展背景、疫苗递送类型、免疫效果影响因素、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免疫 微针 疫苗 传染性疾病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