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蔗糖诱发大鼠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机制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2 位作者 樊振旺 倪燕萍 王尉群 《天津医药》 CAS 1998年第4期229-233,共5页
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2组,每组25只。分别以高蔗糖和普通饲料饲养20周,观察血压、血糖、胰岛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尿量、尿去甲肾上腺素和尿钠改变至16周。20周行糖耐量试验后处死大鼠测肾脏、骨骼肌及心肌肾素活性和血... 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2组,每组25只。分别以高蔗糖和普通饲料饲养20周,观察血压、血糖、胰岛素、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尿量、尿去甲肾上腺素和尿钠改变至16周。20周行糖耐量试验后处死大鼠测肾脏、骨骼肌及心肌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表明:试验组血压、血糖、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尿量及尿去甲肾上腺素自4周,胰岛素自12周开始升高至16周,尿钠自4周开始降低至16周。16周测血钠明显升高。糖耐量试验及同期测胰岛素,基础血糖值和注射糖后30分血糖值和基础胰岛素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90分血糖及30、90分胰岛素值明显升高,90分测定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也明显升高。肾脏的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高于对照组,骨骼肌和心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高蔗糖诱发大鼠高血压和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实现的。胰岛素抵抗对血压升高无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病因 高蔗糖 R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例高血压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万松 范松岚 +4 位作者 黄体钢 周长玉 王林 周丽娟 金晓静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7期393-397,共5页
本文就171例HBP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与155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BP患者WI、TG及apo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C无明显差别,HDL-C、HDL_2-C及apoAI显著降低、正常男性TC、TG和apoB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女性TC、TG和LDL-C则在5... 本文就171例HBP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与155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BP患者WI、TG及apo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C无明显差别,HDL-C、HDL_2-C及apoAI显著降低、正常男性TC、TG和apoB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女性TC、TG和LDL-C则在50岁以后开始升高。而HBP患者除男性apoB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外,其余各项,不分男女,均无随年龄增减而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C TG LDL-C HD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初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的逻辑进路--以“道德教育”学习主题为例
3
作者 陈芳 董跃平 杨万松 《安徽教育科研》 2025年第8期112-114,共3页
基于“目标—内容—方法”三个基本教学要素的逻辑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牢教学目标的纵向衔接、教学内容的横向贯通、教学方法的内在协同,是实现小初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指向和发展进路。小学和初中的思政课教师应在紧密配合、... 基于“目标—内容—方法”三个基本教学要素的逻辑分析,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牢教学目标的纵向衔接、教学内容的横向贯通、教学方法的内在协同,是实现小初思政课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指向和发展进路。小学和初中的思政课教师应在紧密配合、协同联动的基础上,共同打造具有一致性、连贯性和适宜性特征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促进小初思政课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 有效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TXB_2,6-K-PGF_(1α)水平改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3 位作者 石毓澍 周丽娟 纪爱东 金晓静 《天津医药》 CAS 1991年第6期327-330,共4页
本文报道2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 TXB_2,6-K-PGF_(1α),PRA 和ATⅡ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梗组血 TXB_2,6-K-PGF_(1α)及 T/P 比值显著增加(P<0.01),提示 TXA_2,PGI_2失衡的致病作用。而 T/P 比值改变可作为防治本... 本文报道2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24小时内血 TXB_2,6-K-PGF_(1α),PRA 和ATⅡ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梗组血 TXB_2,6-K-PGF_(1α)及 T/P 比值显著增加(P<0.01),提示 TXA_2,PGI_2失衡的致病作用。而 T/P 比值改变可作为防治本病的参考指标。本文还观察到,心梗急性期血清 CPK 水平与血 TXB_2,T/P 比值无相关性(P>0.05),而与6-K-PGF_(1α)呈正相关(P<0.025)。另外,同时测定 PRA,AT Ⅱ表明,在排除开搏通影响后(本文心梗患者中有13例服用开搏通,其血 PRA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TⅡ降低,P<0.025。11例未服用者血 PRA,ATⅡ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提示心梗急性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栓塞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蔗糖饮食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1 位作者 王尉群 樊振旺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高蔗糖饮食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组,试验组不完全结扎一侧肾动脉后分为A、B和C3组各20只。A组普通饲料饲养,B、C组高蔗糖饲料饲养,C组还加用依那... 目的观察高蔗糖饮食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胰岛素水平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组,试验组不完全结扎一侧肾动脉后分为A、B和C3组各20只。A组普通饲料饲养,B、C组高蔗糖饲料饲养,C组还加用依那普利(enalapril)。对照组10只大鼠。观察术前,术后3、8、12周血压,血糖,胰岛素,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结果血压:术后3周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B组持续至12周,C组降至正常。血糖:B、C组血糖12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胰岛素A组8周开始升高,12周显著升高,B组3周明显升高,8周下降,12周明显降低。PRA和ATⅡ3周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A组8、12周降至正常,B组8周降低,12周再次明显升高。C组PRA持续升高,ATⅡ8周降低,12周再升高,但较C组显著降低。结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增加可伴有高胰岛素血症(HIS),同时合并高糖负荷可加速HIS的发生,依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对血浆胰岛素浓度有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高胰岛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1 位作者 刘洪梅 倪燕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3期139-141,149,共4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按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血浆胰岛素浓度将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不同BMI的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和三酰甘油(TG)的改变以及TG与胰岛素浓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浓度的关系.方法 按不同体重指数(BMI)和血浆胰岛素浓度将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不同BMI的高血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和三酰甘油(TG)的改变以及TG与胰岛素浓度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I(apoAl)显著降低.MBI与血浆胰岛素(r=0.357,P<0.0001)和血糖浓度(r=0.240,P<0.002)呈正相关.血浆胰岛素浓度与血糖呈正相关(r=0.388,P<0.0001)二者均随BMI而增加.BMI>30和血浆胰岛素浓度>20mU/L患者TG浓度明显高于≤26和≤20mU/L的患者.结论 (1)血浆胰岛素浓度升高即高胰岛素血症(HIS)是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原因之一.(2)BMI和TG浓度增加可作为临床判断胰岛素抵抗(IR)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血脂异常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发病的胰岛素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自60年代发现高血压(HT)患者血浆胰岛素(In)明显升高以来,大量研究证实HT、糖和脂质代谢异常,常与冠心病(CAD)同时存在,并随年龄而增加。这类患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HIS)和胰岛素抵抗(ISR)。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HT发病的In机制,本文... 自60年代发现高血压(HT)患者血浆胰岛素(In)明显升高以来,大量研究证实HT、糖和脂质代谢异常,常与冠心病(CAD)同时存在,并随年龄而增加。这类患者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HIS)和胰岛素抵抗(ISR)。8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HT发病的In机制,本文就研究进展作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发病 胰岛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大鼠血和尿TXB_2、6-K-PGF_(1α)改变的初步观察
8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4 位作者 石毓澍 周立娟 纪爱东 宋昱 畅继武 《天津医药》 CAS 1991年第7期391-393,共3页
本文报道30只急性心梗大鼠心梗24小时血 TXB_2、6-K-PGF_(1α)、PRA 和 AT Ⅱ水平,以20只大鼠作对照。同时测定心梗大鼠梗塞前后24小时尿 TXB_2、6-K-PGF_(1α)浓度改变。其结果:心梗大鼠血 TXB_2、6-K-PGF_(1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本文报道30只急性心梗大鼠心梗24小时血 TXB_2、6-K-PGF_(1α)、PRA 和 AT Ⅱ水平,以20只大鼠作对照。同时测定心梗大鼠梗塞前后24小时尿 TXB_2、6-K-PGF_(1α)浓度改变。其结果:心梗大鼠血 TXB_2、6-K-PGF_(1α)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心梗后24小时尿 TXB_2、6-K-PGF_(1α)及其肌肝矫正值较心梗前24小时显著升高(P<0.01),提示 TXA_2、PGI_2参与急性心梗的病理过程。相关分析未见血、尿 TXB_2、6-K-PGF_(1α)及其比值与大鼠尸检梗塞范围有相关性(P>0.05)。但发现心梗组血 PRA、AT Ⅱ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栓素 前列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RAS与胰岛素水平分析
9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1 位作者 倪燕萍 刘洪梅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1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 RAS活性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1按血浆胰岛素水平分组 :B组 (>10 <15 m Iu/ L)、C组 (>15 <2 0 m Iu/ L)和 D组 (>2 0 m Iu/ L)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 目的观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 RAS活性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1按血浆胰岛素水平分组 :B组 (>10 <15 m Iu/ L)、C组 (>15 <2 0 m Iu/ L)和 D组 (>2 0 m Iu/ L)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 (AT )水平明显高于 A组 (<10 m Iu/ L)患者。血糖 /胰岛素 (G/ I)则显著降低。高血压组患者中 ,PRA和 AT 浓度呈现随胰岛素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2按 PRA分组 :将高血压患者按 PRA分成三组 ,a组 (PRA<1.0 ng/ m l/ h) ;b组 (PRA>1.0 <1.5 ng/ ml/ h)和 c组 (PRA>1.5ng/ ml/ h)。结果显示 ,b组和 c组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 a组 ,并且胰岛素浓度随 PRA活性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 RAS活性增加与血浆胰岛素浓度增加密切相关 ,RAS活性增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 (IR)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酶抑制剂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主动脉内皮细胞NO和ATⅡ生成的影响
10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2 位作者 周丽娟 樊振旺 王蔚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探讨转换酶抑制剂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主动脉内皮细胞NO和ATⅡ生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20只结扎一侧肾动脉后分为A、B两组各10只,B组服用依那普利,另10只不结扎肾动脉作为对照组。术后三周测血压、血浆一氧化氮和... 目的 探讨转换酶抑制剂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主动脉内皮细胞NO和ATⅡ生成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20只结扎一侧肾动脉后分为A、B两组各10只,B组服用依那普利,另10只不结扎肾动脉作为对照组。术后三周测血压、血浆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留24小时尿测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水平。余下10只大鼠断颈处死取主动脉做内皮细胞培养,传至第四代时植入24孔板,8孔一组进行药物干预试验,分别设对照组,两种浓度的胰岛素(A_1、A_2)、卡托普利(B_1、B_2 )、去甲肾上腺素(C_1、C_2)和肾上腺素(D_1、D_2)组。培养24小时后测上清液一氧化氮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 A组大鼠血压、血管紧张素Ⅱ和尿去甲肾上腺素较对照组和B组显著升高,一氧化氮显著降低。B组大鼠血压、血管紧张素Ⅱ较A组降低,一氧化氮较A组升高,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可使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增加,对血管紧张素Ⅱ无明显影响。卡托普利可促进一氧化氮生成,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产生。高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一氧化氮生成,增加血管紧张素Ⅱ产生。肾上腺素对一氧化氮生成无明显影响,却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结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恢复肾性高血压大鼠一氧化氮含量,并减少尿儿茶酚胺排泄。而胰岛素可促进内皮细胞一氧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酶抑制剂 一氧化氮 血管紧张素 肾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诱发大鼠高血压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11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1 位作者 王尉群 樊振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诱发大鼠高血压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重259.2±17.35g,随机分组,实验组30只,分为A、B和C组各10只。A组单纯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B、C组注射同时分别加服心得安和开搏... 目的 探讨胰岛素诱发大鼠高血压机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重259.2±17.35g,随机分组,实验组30只,分为A、B和C组各10只。A组单纯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B、C组注射同时分别加服心得安和开搏通。所有大鼠注射前、后测血压,注射后留24小时尿测尿纳,尿儿茶酚胺。后心脏取血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对照组10只大鼠,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A组血压,C组尿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A、B和C组尿肾上腺素,B、C组尿去甲肾上腺素较对照组显著升高。A、B和C组血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浆胰岛素较对照组显著升高。A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B、C无明显差异。结论 胰岛素诱发大鼠高血压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升高介导的,注射胰岛素后引起低血糖所致交感-儿茶酚胺系统活性增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 儿茶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可致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障碍
12
作者 杨万松 黄体钢 +1 位作者 王尉群 樊振旺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1999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在高肾素状态下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组,试验一组50只,其中40只不完全结扎一侧肾动脉后分为A、B两组各20只,高蔗糖饲养,B组加服依那普利;另10只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饲养;观察术前、术后三周血... 目的 探讨胰岛素在高肾素状态下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组,试验一组50只,其中40只不完全结扎一侧肾动脉后分为A、B两组各20只,高蔗糖饲养,B组加服依那普利;另10只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饲养;观察术前、术后三周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试验二组50只,分为a、b、c、d和e组各10只,其中a、b和c组结扎一例肾动脉,术后三周a、b和d组连续7天皮下注射胰岛素;c、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d和e组还连续7天收集24小时尿,测尿钠,其余指标同试验一组。结果 试验一组A、B组血压,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显著升高,A组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试验二组a、d组血压,较b、e组显著升高。a组血糖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d组则显著降低。a、b和d三组胰岛素较c、e两组显著升高。e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以及a组血管紧张素Ⅱ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a组尿钠于第3~5天降低,d组于3~6天升高。结论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可引起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障碍,同时合并高糖负荷则可加速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依那普利可恢复胰岛素敏感性并可防止高胰岛素血症。2.胰岛素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 高胰岛素血症 高血压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肥厚:一个重要可控制的危险因素
13
作者 杨万松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1期60-62,共3页
左室肥厚(LVE)主指左室面积增加而不是心肌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的心脏扩大和左室重量增加。据病理生理学LVF可分为:1.向心性肥厚:即室壁增厚,心腔不扩大;2.离心性肥厚:心室腔扩大,但室壁与室腔比例不增加;3.
关键词 左室肥厚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与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雪 杨万松 +1 位作者 李振莲 李广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房颤患者5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43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用...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房颤患者53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住院的非房颤患者434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用药史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年龄(69.8±11.1)岁、左室射血分数(0.52±0.11)、左房内径(49.5±11.2)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0.0±9.8)mm及尿酸水平(403.6±145.0)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的(67.5±11.3)岁、0.50±0.10、(39.6±7.6)mm、(48.2±7.2)mm和(348.9±120.7)μmol/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龄和左房内径增大均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尿酸1.156(1.1382.126),年龄1.028(1.0131.042),LAD1.135(1.1101.160)]。结论:高尿酸是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心室功能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发病年龄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凯 杨万松 +3 位作者 党群 李永健 刘洪梅 黄体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高脂饲料组(B组)、高脂饲料+VitD3组(C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D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VitD3组(E组)。第16周时对大鼠行血流动力学研...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A组)、高脂饲料组(B组)、高脂饲料+VitD3组(C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组(D组)、高脂饲料+普罗布考+VitD3组(E组)。第16周时对大鼠行血流动力学研究,并取血检测血清TG、TC、HDL-C、LDL-C、NO、一氧化氮合酶(NOS)、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最后取主动脉制成病理切片,行HE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组TG、TC、LDL-C、NO、NOS水平升高(P均<0.01),HDL-C水平降低(P<0.01);与未干预组比较,普罗布考干预组NO、NOS、T-AOC水平均升高(P<0.05),TC、HDL-C、LDL-C、MDA水平降低(P<0.05)。血流动力学监测,仅C组大鼠输入硝普钠后血压下降大于输入乙酰胆碱(P<0.05)。结论普罗布考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氧化性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在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杜纪兵 丛洪良 +3 位作者 杨万松 周丽娟 倪燕萍 黄体钢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于左侧颈动脉外置入鞘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干预组(10mg·kg-1·d-1,他汀组)。饲以高脂饮食12周后,进行血清学检测并留取双...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雌性C57BL/6小鼠,于左侧颈动脉外置入鞘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干预组(10mg·kg-1·d-1,他汀组)。饲以高脂饮食12周后,进行血清学检测并留取双侧颈动脉标本进行HE染色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检测。结果: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他汀组较对照组升高,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丙二醛(MDA)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对照组小鼠左侧颈动脉HE染色可见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ICAM-1染色阳性;而他汀组未见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ICAM-1染色阴性。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干预小鼠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动脉硬化 内皮 血管 小鼠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贝沙坦对慢性房颤犬模型心房电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胜荣 李广平 +1 位作者 刘恩照 杨万松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89-691,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房颤后的心房电重构(AER)现象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以及依贝沙坦对AER的影响,为房颤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方法:建立右心房高速起搏(500次/min)2周的慢性房颤犬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起搏... 目的:观察慢性房颤后的心房电重构(AER)现象并探讨其电生理机制,以及依贝沙坦对AER的影响,为房颤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和资料。方法:建立右心房高速起搏(500次/min)2周的慢性房颤犬模型,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起搏组和药物组(起搏+依贝沙坦)3组,每组各6只犬。将6对双极记录电极分别缝于高位左、右和低位左、右心房外膜以及左、右心耳,采用心脏程序期前刺激法(S1S2),分别测量基础起搏周长为300、250和200ms时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AERP频率适应性、AERP离散度、房颤诱发率及平均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起搏组的AERP显著缩短、频率适应性不良、AERP离散度增高、继发性房颤诱发率增高且持续时间延长(P<0.01),而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周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实验犬的AER,依贝沙坦可有效地阻止AE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应期 神经性 心房颤动 心房 四唑类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板岩地层地铁盾构施工渣土改良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焕校 杨万松 孙端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07,共8页
长沙地铁4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微风化板岩地层时,刀具磨损严重,出渣不畅。对此通过XRD、SEM及室内力学试验,研究微风化板岩矿物成分、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再进行渣土改良坍落度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参数条件下渣土改良效果,经现场验证实... 长沙地铁4号线土压平衡盾构掘进微风化板岩地层时,刀具磨损严重,出渣不畅。对此通过XRD、SEM及室内力学试验,研究微风化板岩矿物成分、结构与物理力学性质,再进行渣土改良坍落度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参数条件下渣土改良效果,经现场验证实用性后,提出准确、合理的渣土改良参数。结果表明,微风化板岩富含石英、长石,岩性致密,研磨性高。膨润土泥浆和泡沫溶液渣土改良实用性强、效果显著,且泥浆改良最佳坍落度为19~22 cm,泥浆浓度14%~15%,注入比14%~17%,每环注水量5~7 m^3;泡沫溶液改良最佳坍落度19~21 cm,泡沫配比4%~6%,注入比约10%,每环注水量8~1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风化板岩 渣土改良 室内试验 改良参数 土压平衡盾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和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红梅 黄体钢 +2 位作者 王林 甄琴 杨万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并探讨阿司匹林和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细胞,观察环氧合酶2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氟伐他汀或二者联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并探讨阿司匹林和氟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细胞,观察环氧合酶2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氟伐他汀或二者联用药物预处理细胞,观察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环氧合酶2的表达。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环氧合酶2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环氧合酶2mRNA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血管紧张素Ⅱ为1.0μmol/L时环氧合酶2表达最强;阿司匹林和氟伐他汀均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环氧合酶2的诱导,且随着药物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或氟伐他汀比较,二者联合应用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环氧合酶2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5);细胞爬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与以上结果符合。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环氧合酶2的表达,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发挥重要作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环氧合酶2的诱导,且有协同抑制作用,为指导临床用药提出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环氧合酶2 血管紧张素Ⅱ 阿司匹林 氟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凯 杨万松 +4 位作者 陈树涛 谭强 丛洪良 张成 李广平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胰...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等生化指标及超声心动图,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EH组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C反应蛋白、尿酸、三酰甘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C反应蛋白、尿酸、三酰甘油、胰岛素浓度及体质量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炎症反应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C反应蛋白质 尿酸 胆固醇 血糖 胰岛素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