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兴利 王士雯 +3 位作者 徐雅琴 杨丁友 杨中苏 施伟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及银杏叶提取物 (GbE)的干预作用。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6组处理 ,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及银杏叶提取物 (GbE)的干预作用。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6组处理 ,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 6(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结果 :oxLDL(5 0mg·L-1)对TNFα,IL 6,IL 8分泌水平的增加于刺激后 8h达 6.4~ 8.5倍 ;GbE呈浓度 (1~ 2 0 0mg·L-1)、时间 (1~ 2 4h)依赖地抑制细胞因子分泌 ,并可显著降低oxLDL的上述作用 (与对照组比较均P <0 .0 5 )。结论 :oxLDL可促进兔VSMC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 6和IL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 细胞因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银杏叶提取物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ST段回落与高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援 常宇锋 +3 位作者 杨中苏 闫慧 王攀 杨新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6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ST段回落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入选AMI患者 80例 ,急诊入院后 90min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 0到 1级 ,PCI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恢复到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后ST段回落与血糖的关系。方法 入选AMI患者 80例 ,急诊入院后 90min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示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 0到 1级 ,PCI后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TIMI恢复到 3级。术前常规心电图、生化与cTnI检查及抗栓治疗。术后 0 5h行心电图检查 ,1周后复查心电图。按血糖水平分为两组 :血糖 <8 8mmol/L(16 0mg/dl)为Ⅰ组 (41例 ) ,血糖≥ 8 8mmol/L(16 0mg/dl)为Ⅱ组 (39例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 1周时各导联ST段抬高的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 ,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 ,术后及 1周时各导联抬高的ST段平均值及术前、术后ST段回落程度差异有显著性 ,患者既往是否有糖尿病其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程度受高血糖的影响。高血糖可能通过激活炎症及凝血系统 ,影响心肌的微循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 术后 患者 高血糖 心电图 术前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酶PHLPP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兴利 刘文静 +2 位作者 杨丁友 杨中苏 王士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3组处理,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定量磷酸酶PHLPP...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3组处理,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定量磷酸酶PHLP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IGF-1(100μg/L)使VSMC计数及MTT比色A值分别增至对照组的3.02倍及3.06倍。oxLDL(50μg/mL)使上述两值分别增至对照组的2.03倍及2.91倍。两者均可以显著抑制PHLPP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GF-1及oxLDL的促VSMC增殖作用可能与抑制PHLPP蛋白的负性调节细胞生长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平滑肌 磷酸酶PHLPP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I_3K/PTEN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兴利 杨丁友 +2 位作者 杨中苏 王士雯 赵玉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3组处理 ,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以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 K)特异性抑制剂渥漫青...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促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3组处理 ,以细胞计数、噻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以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 K)特异性抑制剂渥漫青霉素 (WT)孵育细胞间接反映PI3 K作用。WesternBlot定量磷酸酶PTEN表达水平 ,免疫沉淀、特异底物diC16PIP3 绿色试剂法测定PTEN脂质磷酸酶活性。结果 :IGF 1(10 0 μg/L)使细胞计数及MTT比色A值分别增加至对照组的 2 .8倍和 3.8倍 ,WT抑制VSMC增殖 ,并完全逆转IGF 1的作用 (均P <0 .0 1)。各浓度IGF 1对PTE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 ,其对PTEN活性的抑制呈浓度 (10~ 10 0 μg/L)及时间 (3min~ 2 4h)依赖性 (均P <0 .0 1)。结论 :IGF 1促VSMC增殖作用与活化PI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PTEN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酶PTEN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兴利 王士雯 +3 位作者 杨中苏 徐雅琴 杨丁友 刘秀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05-508,共4页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以细胞计数和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blot定量与细胞骨架蛋白同源在 10号... 为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将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以细胞计数和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 ,Westernblot定量与细胞骨架蛋白同源在 10号染色体有缺失的磷酸酶 (PTEN)表达水平 ,免疫沉淀和特异底物diC1 6 PIP3脱磷酸绿色试剂法检测该磷酸酶活性。实验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5 0mg L)可使细胞计数及噻唑蓝比色吸光值分别增加 1.78和 3.2 1倍 ,而低密度脂蛋白 (5 0mg L)无明显作用。各浓度低密度脂蛋白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该磷酸酶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影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PTEN活性的抑制在 2 0~ 5 0mg 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时间曲线表现为 10min作用最强 ,并可持续达 2 4h(与对照组比较 ,均P <0 .0 1)。结果提示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通过对负性调节蛋白PTEN磷酸酶的抑制而发挥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酶 PTEN 活性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康唑增强华法林抗凝疗效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帆 杨中苏 +2 位作者 那开宪 杨新春 赵侃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3期207-207,共1页
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在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治疗、房颤病人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瓣膜置换术后、电转复等多个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华法林的药理学比较复杂,其疗效不但受膳食因素、不同疾病状态的影响,... 华法林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在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治疗、房颤病人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瓣膜置换术后、电转复等多个方面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但华法林的药理学比较复杂,其疗效不但受膳食因素、不同疾病状态的影响,还和多种药物(达80余种)[1]间有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康唑 华法林 抗凝疗效 临床观察 抗凝药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的影响及阿托伐他汀干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兴利 王士雯 +6 位作者 杨中苏 徐雅琴 陈希迅 施伟伟 刘奕宇 高玉玲 赵玉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的作用机制。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6组处理。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的作用机制。方法 :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分 6组处理。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 6、IL 8水平。结果 :oxLDL(5 0 μg/ml)对TNFα、IL 6、IL 8分泌水平的增加于刺激后 1h即增至 1 2~ 1 4倍 (分别P >0 0 5 ,P <0 0 1,P <0 0 1) ,8h达 6 4~ 8 5倍 ,2 4h仍高达 1 2 6~ 5 0 5倍 (均P <0 0 1)。阿托伐他汀可完全逆转oxLDL的上述促细胞因子分泌作用。阿托伐他汀在浓度为 0 0 5~ 1μmol/L范围内 ,使各因子水平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均P <0 0 5 ) ,此作用可被MVA阻止。 结论 :oxLDL可促进兔VSMC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 6和IL 8,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基础及oxLDL刺激的细胞因子分泌对VSMC生物学功能发挥较全面调控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血管平滑肌细胞 生物学功能 阿托伐他汀 酶联免疫法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积极控制代谢综合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中苏 吴兴利 王士雯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不良生活方式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微量白蛋白尿 公共卫生问题 甘油三酯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 腹型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中苏 陈少贤 +5 位作者 蔡孔长 蒋仲荪 徐正阶 徐正惠 龚永生 吴兰豹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6期422-42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了2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血浆血栓索B2、von Willebrand因子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对上述各指标与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了25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功能、血浆血栓索B2、von Willebrand因子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对上述各指标与正常人群组进行比较。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GMP-140、血浆血栓素B2、von Willebrand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增强。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被激活,功能增强,血小板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类癌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活动时气短,伴夜间呼吸困难3个月”的病案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中苏 那开宪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10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病案讨论 夜间呼吸困难 代谢综合征 气短 继发性高血压 阵发性呼吸困难 儿童少年期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栓塞——胸闷、气短伴晕厥的讨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中苏 那开宪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2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心电图特点 T波深倒置 胸闷 晕厥 气短 心电图表现 ST段下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中苏 刘以林 王士雯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1年第3期97-99,共3页
本文概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的机理,以及增加斑块的稳定性、防治斑块破裂的措施。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稳定性 冠心病 发生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力衰竭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中苏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1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心力衰竭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 独立危险因子 心脑血管疾病 中间产物 HHCY 甲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14
作者 吴兴利 高玉玲 +2 位作者 杨丁友 杨中苏 王士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49-950,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伊贝沙坦 疗效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 中度 EH 安全性研究 理想 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急诊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15
作者 杨中苏 常宇锋 +3 位作者 闫慧 王攀 杨新春 那开宪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急诊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寻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新指标。方法 152名急诊入院的胸痛患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Ⅰ组)21例,肺血栓栓塞症(Ⅱ组)45例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Ⅲ组)86例。入院...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急诊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寻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新指标。方法 152名急诊入院的胸痛患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Ⅰ组)21例,肺血栓栓塞症(Ⅱ组)45例和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Ⅲ组)86例。入院后24h内抽取患者静脉血查D—dimer、血脂、肌酸肌酶、血沉及C反应蛋白,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并对年龄、心率等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主动脉夹层组血清D—dimer的水平明显高于肺血栓栓塞症组(P=0.001)和急性心肌梗死组(P<0.001)。主动脉夹层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酸肌酶(CK)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而C反应蛋白高于后者。肺血栓栓塞症组心率、血沉、C反应蛋白高于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却低于后者。3组间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主动脉夹层组血清D—dimer的水平明显增高,急诊胸痛患者血清D—dimer水平的明显增高要警惕主动脉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诊 胸痛 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肺血栓栓塞症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PKB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16
作者 吴兴利 王士雯 +2 位作者 徐雅琴 杨中苏 赵玉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8-178,共1页
关键词 免疫印记分析 阿托伐他汀 血管平滑肌细胞PKB 信号转导途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异常的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士雯 杨中苏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01年第5期4-5,共2页
在我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血管疾病主要以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为主,而在西方国家则以血脂异常造成的冠心病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肉蛋类摄入增加和运动量减少,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血... 在我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血管疾病主要以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为主,而在西方国家则以血脂异常造成的冠心病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肉蛋类摄入增加和运动量减少,血脂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血浆中的脂类主要有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磷脂,胆固醇又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在血管内膜下沉积,可以造成血管腔的狭窄或闭塞;HDL-C则是一种好胆固醇,它能够将血管壁沉积的胆固醇运回到肝脏,进行代谢。血脂异常的防治应从改变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心病 药物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血压 他汀类药物 辛伐他汀 大规模临床试验 急性心肌梗死 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中苏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某些微生物的抗原及核酸序列已被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出,本文就感染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感染 巨细胞病毒 肺炎衣原体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19
作者 吴兴利 杨丁友 +1 位作者 杨中苏 赵玉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3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方法,以细胞计数、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机制及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抑制剂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方法,以细胞计数、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印迹法定量蛋白激酶B(PKB)表达水平,特异底物组蛋白H_2B中r^(32)P掺入量测定PKB活性。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_3K)特异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T)预处理细胞,间接反映PI_3K活性。结果 oxLDL(50 mg/L)使细胞增殖指标增至1.8~3.2倍,oxLDL可浓度(5~50 mg/L)、时间(3 min~24 h)依赖地增加PKB活性。WT及阿托伐他汀均可显著抑制VSMC增殖及PKB活性,并完全逆转oxLDL的上述作用,阿托伐他汀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被胆固醇前体甲羟戊酸(MVA)阻止。同等浓度的LDL对细胞增殖及PKB活性无明显影响。oxLDL、低密度脂蛋白(LDL)、WT及阿托伐他汀对PKB蛋白表达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oxLDL可能通过对PI_3K/PKB的活化发挥促VSMC增殖作用,阿托伐他汀至少部分通过抑制PKB信号通路而显著抑制VSMC增殖,并且此作用与减少MVA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信号转导途径 血管平滑肌细胞 蛋白激酶B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朱建国 王树岩 +4 位作者 于丽萍 那开宪 杨新春 杨中苏 王乐丰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3期175-176,179,共3页
目的: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入选病例为1999-2004年在我心脏中心住院的24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有无侧支循环的患者比较:CABG史... 目的:对女性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入选病例为1999-2004年在我心脏中心住院的240例女性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有无侧支循环的患者比较:CABG史、血管闭塞、病变支数、病变处数、最大狭窄程度、回旋支病变、右冠病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血管闭塞是形成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31.6)。结论:与男性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影响因素一致,血管闭塞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形成侧支循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冠心病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