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定量参数预测肺磨玻璃结节病理类型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井 钱娟 +2 位作者 钱林清 顾伟光 吴晓钢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在肺磨玻璃结节(GGN)病理类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GGN患者65例,按照2021版WHO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成三组:前驱腺体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组...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定量参数在肺磨玻璃结节(GGN)病理类型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GGN患者65例,按照2021版WHO肺肿瘤新分类标准分成三组:前驱腺体病变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原位癌AIS组)、微浸润性腺癌组(MIA组)、浸润性腺癌组(IAC组);另根据有无浸润性分为两组:非浸润性腺癌组(AAH+AIS组)及浸润性腺癌组(MIA+IAC组);所有患者均执行胸部CT扫描及肺窗薄层重建,并通过AI方法测得GGN的7个相关量化参数:长径(mm)、短径(mm)、体积(mm3)、平均CT值(Hu)、最大CT值(Hu)、最小CT值(Hu)、实性占比(%)。统计分析不同组间AI定量参数的差异性,使用ROC曲线评价参数预测肺GGN病理类型的效能。结果:前驱腺体病变22例,微浸润性腺癌21例,浸润性腺癌22例。7个AI定量参数在三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且显示7个参数值由前驱腺体病变至浸润性腺癌呈递增趋势。非浸润性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组间比较,长径、短径、体积、最大CT值显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平均CT值、最小CT值、实性占比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取GGN的长径界值8.5mm,产生曲线下面积(AUC)0.758,敏感性67.4%,特异性68.2%。短径界值6.5mm, AUC=0.736,敏感性69.8%,特异性59.1%。体积界值194.47mm3,AUC=0.734,敏感性76.7%,特异性59.1%。CT最大值界值-138.5HU,AUC=0.723,敏感性79.1%,特异性63.6%。结论:AI定量参数能在术前有效预测肺GGN的病理类型,尤其GGN的长径预测效能最大,随着长径的增加,为浸润性腺癌的机会就越大,这为临床及时干预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人工智能 病理类型 鉴别诊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及其联合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的价值
2
作者 钱娟 王丹雯 +1 位作者 周雅芬 杨井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1期2042-2046,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DCE)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乳腺病变(31例良性和51例恶性)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包括DWI及DCE序列扫描,以病理...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DCE)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乳腺病变(31例良性和51例恶性)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包括DWI及DCE序列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两组病变的DCE(轮廓、形态、强化特征)及DWI(ADC值)中的相关参数,并比较DCE、DWI、DCE+DWI三种方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乳腺恶性病变在轮廓模糊、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流出型(TIC-Ⅲ型)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P均<0.05);另外,乳腺恶性病变的ADC平均值低于良性病变,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DCE联合DWI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单一的DCE或DWI诊断效能。结论:DWI和DCE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如果联合两者进行诊断,其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乳腺病变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对HaCaT细胞HIF-1α、GLUT-1表达的影响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井 陶娟 +3 位作者 李延 刘业强 陆洁捷 涂亚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HIF-1α、GLUT-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缺氧时间段(0h、12h、24h、36h和48h)HaCaT细胞表达HIF-1α、GLUT-1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细胞HIF-1α、GLUT-1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缺氧时间段(0h、12h、24h、36h和48h)HaCaT细胞表达HIF-1α、GLUT-1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缺氧条件下,HaCaT细胞表达HIF-1α蛋白的水平明显增加,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GLUT-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增加;GLUT-1的蛋白水平变化与HaCaT细胞增殖相关。结论缺氧条件下,HaCaT细胞表达HIF-1α、GLUT-1水平增加,且后者与细胞增殖相关,银屑病皮损中可能存在类似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AT 缺氧诱导因子 葡萄糖转运体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杨井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金星 彭定志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6,共5页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在MapInfo平台上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模拟赣江流域的径流过程 ,探讨月水量平衡模型参数的地区分布规律 ,计算各网格的径流深和水资源量 ,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模拟径流深与实测径流深吻合良...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 ,在MapInfo平台上建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模拟赣江流域的径流过程 ,探讨月水量平衡模型参数的地区分布规律 ,计算各网格的径流深和水资源量 ,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模拟径流深与实测径流深吻合良好 ,年径流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GIS技术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it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井 涂亚庭 黄长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0-522,共3页
目的 探讨c kit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分析它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9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 2 0例良性痣中c kit蛋白的表达。结果 3 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 目的 探讨c kit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分析它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9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 2 0例良性痣中c kit蛋白的表达。结果 3 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4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5例良性痣表达c kit蛋白 ,阳性率分别为 77.3 %、44 .4%、2 5 .0 % ,前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者 (P均 <0 .0 5 ) ;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中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 (SSM )的c ki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 (P均 <0 .0 1) ;c kit蛋白的表达与年龄 性别 发病部位 是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P均 >0 .0 5 )。结论 c kit蛋白的表达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C-KI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葡萄糖转运体-1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井 陶娟 +2 位作者 刘业强 李延 涂亚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ng factor-1α,HIF-1α)及葡萄糖转运体-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人恶性黑素瘤标本和22例色素痣中HIF-1α、G...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ng factor-1α,HIF-1α)及葡萄糖转运体-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在人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人恶性黑素瘤标本和22例色素痣中HIF-1α、GLUT-1的表达。结果HIF-1α在恶性黑素瘤和色素痣中均有表达,但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色素痣(t=7.00,P<0.01);29例恶性黑素瘤组织表达GLUT-1阳性率82.8%,色素痣组织仅2例呈弱阳性表达(9.1%),两者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9.63,P<0.01);HIF-1α与GLU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1,P<0.01)。结论HIF-1α和GLUT-1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黑素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葡萄糖转运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井 黄长征 涂亚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原发性恶性黑素瘤、17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20例色素痣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素瘤、转移性恶性黑素...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3例原发性恶性黑素瘤、17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20例色素痣中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骨桥蛋白在原发性恶性黑素瘤、转移性恶性黑素瘤、色素痣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3%,82.4%,15.0%,前两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骨桥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是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均无关系(P均>0.05)。结论骨桥蛋白的表达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的侵袭行为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钙黏素、P-钙黏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井 涂亚庭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E-钙黏素和P-钙黏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表皮组织中E-钙黏素、P-钙黏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钙黏素在正常表皮组织仅表达于基底细胞层;在银屑病皮... 目的:探讨E-钙黏素和P-钙黏素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10例正常表皮组织中E-钙黏素、P-钙黏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钙黏素在正常表皮组织仅表达于基底细胞层;在银屑病皮损中广泛表达于表皮全层,表达强度较正常表皮组织也明显增加(P<0.001);②E-钙黏素在银屑病皮损及正常表皮组织中均是表皮全层表达;表达强度也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P-钙黏素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钙黏素 P-钙黏素 寻常型银屑病 基因表达 皮肤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斑秃的长期管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欣 陶娟 杨井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轻症有自愈倾向,而重度斑秃病程长、易复发,且与多种合并症相关,使得重度斑秃的治疗面临诸多挑战,给病人身心造成巨大负担。本文就斑秃治疗方案及病人的长期管理策略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重度斑秃 治疗方案 长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的应用和检验 被引量:18
10
作者 郭生练 熊立华 +2 位作者 杨井 彭辉 王金星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36,共6页
应用BBMW流域资料来检验分布式流域水文物理模型 ,分析探讨径流形成原理及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规律 ,并与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5场洪水过程模拟的模型效率系数为 85 .2 % ,水量守恒指数为 0 .98,模拟效果较好 。
关键词 径流模型 水文物理模型 BBMW流域资料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杨井 王丹雯 +2 位作者 钱娟 周雅芬 杨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23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5月于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行直肠MRI检查(平扫+增强)并于两周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资料(4例于外院手术,随访到详细病理结果)。将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3年5月于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行直肠MRI检查(平扫+增强)并于两周内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4例患者资料(4例于外院手术,随访到详细病理结果)。将直肠癌术前MRI诊断与手术病理TN分期进行对照研究。结果: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估准确率为87.04%(47/54),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796)。对T1、T2、T3、T4期评估准确率分别为50.00%、85.71%、89.28%、100.00%。MRI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准确率为79.63%(43/54),与病理N分期一致性一般(Kappa值=0.653)。对N0、N1、N2期评估准确率分别为77.14%、80.00%、88.89%。结论:MRI对直肠癌术前T评估与病理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诊断价值高;对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与病理N分期为中等一致性,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直肠癌 TN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带状疱疹患者细胞免疫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陶娟 董婧 +3 位作者 李延 刘业强 杨井 涂亚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无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17例伴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内c-FLIP蛋白表达阳性率和CD3+T细胞阳...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无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17例伴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和B细胞内c-FLIP蛋白表达阳性率和CD3+T细胞阳性率。结果急性期伴有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c-FLIP表达明显低于无恶性肿瘤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无恶性肿瘤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恢复期无恶性肿瘤的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c-FLIP表达明显增加,与急性期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但恢复期的伴恶性肿瘤和急性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外周血B细胞内c-FLIP表达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带状疱疹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0.05)。CD3+T细胞在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中的阳性率与c-FLIP有相似的表达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6和0.534,P均<0.05)。结论凋亡抑制蛋白c-FLIP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内低表达,恢复期则高表达,且与T细胞数量明显正相关,表明其可能参与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的增殖,在带状疱疹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LIP 带状疱疹 T淋巴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调度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订芳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金星 杨井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共6页
针对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数据的特点 ,综合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和快速原型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 .对水库调度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进行多视角分析 ,得到水库调度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以及基于对象的功能模型 .讨论了服务器程序、客户端数据... 针对水库洪水调度系统数据的特点 ,综合运用面向对象方法和快速原型方法进行系统的设计 .对水库调度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进行多视角分析 ,得到水库调度数据库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以及基于对象的功能模型 .讨论了服务器程序、客户端数据库接口、Web数据库程序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 ,设计开发出水库调度数据库软件 ,并在全国 2 0多个水库电站得到应用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 ,所开发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调度 数据库 软件开发 水库调度 水文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囊肿并发毛母质瘤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长征 陈思远 +4 位作者 陶娟 杨井 钱悦 李家文 王椿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43-644,共2页
报告2例表皮囊肿并发毛母质瘤。例1.男,34岁。右侧大腿上方有一灰褐色肿块,直径4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的囊壁不完整,囊肿中央和周边均为成片的影细胞,囊肿中央的影细胞内可见许多小而圆的嗜伊红角化中心,提示向毛母质分化,未... 报告2例表皮囊肿并发毛母质瘤。例1.男,34岁。右侧大腿上方有一灰褐色肿块,直径4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的囊壁不完整,囊肿中央和周边均为成片的影细胞,囊肿中央的影细胞内可见许多小而圆的嗜伊红角化中心,提示向毛母质分化,未见嗜碱性细胞。例2.女,20岁。右上臂暗蓝色、质硬的皮下结节,直径1cm。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囊肿与毛母质瘤同时存在于真皮内,相互独立,毛母质瘤内可见嗜碱性细胞和影细胞。2例患者均未出现加德纳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囊肿 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在过敏性紫癜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陶娟 刘业强 +3 位作者 李延 杨井 董婧 涂亚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联。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6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的关联。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66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和血清IgA。结果过敏性紫癜患者治疗前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其在肾型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治疗后其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前热休克蛋白70表达与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IgA明显正相关,其表达和上呼吸道感染、腹痛、关节痛、蛋白尿、血尿明显相关。结论热休克蛋白70表达在过敏性紫癜活动期明显升高,恢复期则明显下降,且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该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作为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热休克蛋白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医院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波 张维 +3 位作者 黄光耀 冷晓玲 李科琼 杨井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以国际化战略眼光为指引,探索符合肿瘤医院特色的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梳理肿瘤医院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目的以国际化战略眼光为指引,探索符合肿瘤医院特色的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梳理肿瘤医院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行动学习法、调查研究法探究肿瘤医院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途径。结果从制度建设、组织领导、人员选拔、培训管理、选送安排、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肿瘤医院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符合肿瘤医院实际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子。结论以重庆市肿瘤医院为例,探讨构建肿瘤医院医学高端(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肿瘤医院 人才培养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母质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黄长征 田进 +6 位作者 杨凌云 陶娟 杨井 李延 涂亚庭 李家文 王椿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40%,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 目的:探讨毛母质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40例毛母质瘤进行了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1,平均发病年龄21.2岁,平均病程2.3年,10岁以内发病者20%,20岁以内者40%,30~40岁35%,除1例多发外,均为单发的质地较硬的皮下结节,有压痛者7例(17.5%),病理上均可见到影细胞。发现3例特殊类型,1例表现为穿通型,其中2例为与表皮囊肿相关的毛母质瘤。临床正确诊断率15%。结论:毛母质瘤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影细胞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病理上可以出现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母质瘤 诊断 表皮囊肿 临床病理分析 影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琳 涂亚庭 +3 位作者 刘业强 李延 杨井 陶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黑素瘤组织中表达,探讨HIF-1α在黑素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人黑素瘤标本HIF-1α,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黑素瘤组织中表达,探讨HIF-1α在黑素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人黑素瘤标本HIF-1α,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IF-1α在黑素瘤和色素痣中均有表达,但在黑素瘤中表达明显高于色素痣(P<0.01),36例(80.00%)黑素瘤组织表达VEGF,色素痣组织不表达VEGF;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黑素瘤MVD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MVD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表明两者可促进黑素瘤血管生成。HIF-1α在VEGF调节肿瘤间质内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缺氧诱导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的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育珏 陶娟 +2 位作者 杨井 刘业强 涂亚庭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1期3201-3204,共4页
近年来,随着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对分子免疫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靶向干预制剂———新型生物制剂。它们主要分为两类:抗细胞因子治疗和抗T细胞治疗,且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及银屑病... 近年来,随着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研究上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对分子免疫学基础的认识不断深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靶向干预制剂———新型生物制剂。它们主要分为两类:抗细胞因子治疗和抗T细胞治疗,且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银屑病及银屑病型关节炎患者。虽然,生物制剂的短期疗效尚令人满意,但它们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生物治疗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顾伟光 高雪峰 +1 位作者 杨井 刘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9期2653-2655,共3页
目的讨论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保守随诊证实,3例死亡病例表现典型。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其中3例可疑及5例阴性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32... 目的讨论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保守随诊证实,3例死亡病例表现典型。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其中3例可疑及5例阴性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 32例均行CT平扫,平扫可明确脾破裂的24例,可疑脾破裂的3例,未见明显异常的5例,诊断敏感性84.3%、特异性75.0%。其中增强扫描后可疑及完全阴性病例患者均能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病例中完全性脾破裂6例,中心性脾破裂8例,包膜下破裂17例,其他混合性脾破裂1例。结论 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非常重要,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且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并对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是外伤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