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地表温度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亮彦 石磊 孔辉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33,共8页
【目的】明晰全球气候变化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背景下的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地理空间数据云提供的2000—2015年MOSLT1M中国1 km地表温度和在NASA下载的2016—2019年MODIS/TERRA卫星的MOD11A2... 【目的】明晰全球气候变化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背景下的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地理空间数据云提供的2000—2015年MOSLT1M中国1 km地表温度和在NASA下载的2016—2019年MODIS/TERRA卫星的MOD11A2地表温度数据集,利用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了地表温度与气候、土地利用类型和植被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西北到东南逐渐降低,西部高于东部的总体变化趋势,在时间序列上,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59℃/(10a);毛乌素沙地年均地表温度与气温波动趋势大体一致,二者在2000—2005、2005—2009、2009—2013年时间段均出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且2003、2012年同为极小值点;地表温度受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影响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明显,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地表温度最高,其次是草地和林地,最后是耕地和水域;地表温度与NDVI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决定系数为0.5131;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逐渐变暖的趋势不同,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改变了土地利用类型,增加了当地的植被覆盖度。【结论】毛乌素沙地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在2000—2019年,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地表温度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格局变化及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亮彦 黎雅楠 范鸿建 《自然资源情报》 2022年第9期37-44,共8页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本文利用1980s(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和2020年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覆被状况指数,探究了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规律,并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其的效应。结果表明,榆林市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1980s—2020年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绝对变化量排序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少、未利用地减少及林草地面积增加的现象,与退耕还林工程密切相关;建设用地面积在1980s—2000年间缓慢增加,2000年后显著增加,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相符;水域面积的持续减少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榆林市1980s、2000年、2020年覆被状况指数均值分别为47.00、49.55和51.06,均属于3级水平,覆被状况指数保持持续上升趋势。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和城镇化发展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市 土地利用/覆被 转移矩阵 覆被状况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淹没范围快速提取模型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健锋 张宗科 +2 位作者 魏显虎 杨亮彦 叶虎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6-32,共7页
【目的】洪水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洪水淹没范围,有力支持洪水灾情评估、救援以及资源调配。【方法】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以斯里兰卡中东部为水体提取研究区,从目视判读与... 【目的】洪水灾害是威胁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为快速准确地获取洪水淹没范围,有力支持洪水灾情评估、救援以及资源调配。【方法】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以斯里兰卡中东部为水体提取研究区,从目视判读与定量分析2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大津法(OTSU)-阈值模型提取Sentinel-1影像水体和OTSU-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模型提取Sentinel-2影像水体的精度;结合地形建模后的山体阴影掩膜数据,构建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和Sentinel-1/2影像的洪水淹没范围快速提取模型,并应用于2017年5月斯里兰卡马塔拉区和2020年7月鄱阳湖区的特大洪灾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有云区域Sentinel-1影像的提取精度明显高于Sentinel-2影像,能有效地避免云和云阴影对水体提取结果的影响;无云区域Sentinel-2影像的提取结果较好,能比较准确地提取出水体的边界;2种影像均存在山体阴影误分为水体的现象。本文提出的模型在2个研究区内均可以有效地识别出洪水淹没范围,马塔拉区的提取结果与IWMI发布的存在高度的一致性,鄱阳湖区的灾情分析结果与江西省国防科技信息和卫星应用中心发布的洪灾信息一致。【结论】该模型效率高、可行性强、时间成本低,有效地避免了耗时的影像下载以及预处理操作,能近实时地进行洪水淹没范围测绘,可广泛应用于洪灾应急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Engine 洪水灾害 Sentinel-1/2 快速提取 OTS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气温与极端天气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亮彦 石磊 《江西农业》 2020年第10期47-48,共2页
为了分析河南省郑州市的气温与极端天气变化规律,基于气象数据分析了郑州市1998-2017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提取了郑州市20 a的极端气温指数。结果表明:1998-2017年间,郑州市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增温速度;郑州市... 为了分析河南省郑州市的气温与极端天气变化规律,基于气象数据分析了郑州市1998-2017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提取了郑州市20 a的极端气温指数。结果表明:1998-2017年间,郑州市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高于全球增温速度;郑州市极端气温指数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霜冻日数显著下降,冰冻日数变化较小,夏日日数、热夜日数和高温日数显著上升。极端气温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郑州市气温变暖的趋势,表明极端气温指数对气温变化具有及时的响应,可作为研究城市气温变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极端气温指数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2019年榆林市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亮彦 石磊 《农技服务》 2021年第4期81-82,共2页
为合理利用榆林市气候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及评价生态工程效能提供参考,基于榆林市神木站等6个国家气象站点1991—2019年的每日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榆林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市1991—2019年气温整... 为合理利用榆林市气候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及评价生态工程效能提供参考,基于榆林市神木站等6个国家气象站点1991—2019年的每日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榆林市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市1991—2019年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速为0.37℃/10a,平均气温为9.49℃;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为3.39 mm/a,平均降水为204.7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资源 气温 降水 榆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地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亮彦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3期35-36,共2页
基于MODIS13 NDVI数据产品,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秦岭地区2000~2019年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9年秦岭地区年NDVI在0.799~0.863之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为0.033/(10a);植被指数退化的区域... 基于MODIS13 NDVI数据产品,利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分析了秦岭地区2000~2019年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9年秦岭地区年NDVI在0.799~0.863之间,整体呈缓慢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为0.033/(10a);植被指数退化的区域占研究区的4.111%,分布在各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受城镇化过程的影响;改善的区域占研究区的36.224%,广泛分布于秦岭地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和国家政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最大值合成法 趋势线分析法 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秦岭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指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亮彦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6期197-198,共2页
针对秦岭地区缺乏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问题,利用MODIS产品作为数据源,选取LAI、GPP、LST、TDVI和NDVI 5个地表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指数。结果表明:LAI、GPP和NDVI的特征向量均呈正值,对秦岭地区生... 针对秦岭地区缺乏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的问题,利用MODIS产品作为数据源,选取LAI、GPP、LST、TDVI和NDVI 5个地表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秦岭地区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指数。结果表明:LAI、GPP和NDVI的特征向量均呈正值,对秦岭地区生态环境起正面的贡献;而LST和TDVI在PC1特征向量中呈负值,表明两者协同对卤泊滩生态环境起负面影响。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构建的秦岭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秦岭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数据 主成分分析 秦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蒸散发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杨亮彦 黎雅楠 +1 位作者 范鸿建 王雅婷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9-178,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存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探究其蒸散发时空格局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MOD16数据分析毛乌素沙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气象数据... 毛乌素沙地存在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探究其蒸散发时空格局可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基于2000-2019年MOD16数据分析毛乌素沙地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气象数据、植被指数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通过趋势和相关系数分析其对ET的影响。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ET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整体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规律,2000-2019年的均值为258.8 mm;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ET呈快速上升趋势,平均变化速率为6.87 mm·a^(-1);ET与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74,与气温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的ET存在明显差异性;ET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曲线一致,二者全区域决定系数为0.6288。在降水量、土地利用/覆被、NDVI等因素共同影响下,2000-2019年毛乌素沙地ET明显增加,其中降水量是毛乌素沙地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NDVI是影响同一时期ET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为毛乌素沙地生态水源涵养与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对研究区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蒸散发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沟造地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晶 杨亮彦 +1 位作者 孔辉 刘思琪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57-65,共9页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 治沟造地是延安市实施的一项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研究治沟造地工程背景下延安市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科学评价治沟造地工程生态效益及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0、2018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定量分析了延安市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林地和耕地,研究期内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为三者互相转化,变化幅度不大,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10年的955.9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58.56亿元,增幅为0.28%,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疏林地、高覆盖草地和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延安市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调节服务是最重要的功能,其中气候调节价值最大,研究时段所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幅度均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治沟造地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不同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研究
10
作者 杨亮彦 孟婷婷 武丹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不同蒸发器折算系数及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收集毛乌素沙地7个气象站点E-601型和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同期观测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探究了毛乌素沙地两种水面蒸发器的折算系数K,并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水面蒸...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不同蒸发器折算系数及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收集毛乌素沙地7个气象站点E-601型和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同期观测数据,利用线性拟合方法,探究了毛乌素沙地两种水面蒸发器的折算系数K,并分析了毛乌素沙地水面蒸发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规律。毛乌素沙地E-601型与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的监测数据相关性较好,K值在0.5616~0.6649之间,全区域平均为0.6324,且两种水面蒸发器折算系数在5-9月逐月增大;各气象站的水面蒸发量年内变化规律一致,6月份最大,其最大值与气温相比存在1个月的差异性;年际水面蒸发量呈波动性变化,具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平均下降速率为64.3 mm/10a,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西南到西北逐渐变大的总体趋势。毛乌素沙地K值每月差异性明显,呈现春季小,秋季大的特点;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毛乌素沙地水面蒸发量不断下降,表明生态工程等人类活动改善了毛乌素沙地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面蒸发量 E-601型蒸发器 20 cm口径小型蒸发器 折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城县蒸散发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杨亮彦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17期17-18,共2页
利用气象站数据对蒲城县1998-2017年年蒸散发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蒸散发量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8-2017年,蒲城县年蒸散发量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9.9mm/a;蒸散发量与气象因子在日尺度的相关性表现为气温>... 利用气象站数据对蒲城县1998-2017年年蒸散发量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蒸散发量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998-2017年,蒲城县年蒸散发量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9.9mm/a;蒸散发量与气象因子在日尺度的相关性表现为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总体而言,气温是影响蒲城县蒸散发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城县 蒸散发 气象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8年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20
12
作者 程杰 杨亮彦 黎雅楠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9,共9页
[目的]分析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探究NDVI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差值法和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8年陕北地区的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植被变化分析。[结果]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陕北地区的植被指... [目的]分析陕北地区NDVI时空变化,探究NDVI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差值法和线性回归斜率法对2000-2018年陕北地区的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植被变化分析。[结果]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陕北地区的植被指数变化速度具有较大差异,前者平均斜率为0.013 0/10 a,后者为0.007 6/10 a。在空间分布上,2000-2009年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和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2009-2018年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区周边和其他城镇边缘地带;NDVI的年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和气温基本一致,但NDVI与二者的相关性差距较大,NDVI与年降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P<0.01),与气温相关性较弱(R=0.23)。[结论]线性回归斜率法更适合长时间序列植被动态变化研究,陕北地区植被生长受降雨量和气温共同影响,降雨量较气温更能决定研究区植被生长状况,且植被指数与温度、降水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MODIS 时空变化 陕北地区 水热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孟婷婷 杨亮彦 +1 位作者 孔辉 刘金宝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86-91,共6页
以塿土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设置0(T0)、10 g·kg^(-1)(T1)、20 g·kg^(-1)(T2)、30 g·kg^(-1)(T3)、40 g·kg^(-1)(T4)5个生物有机肥施用水平,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 以塿土为试材,采用室内盆栽培养方法,设置0(T0)、10 g·kg^(-1)(T1)、20 g·kg^(-1)(T2)、30 g·kg^(-1)(T3)、40 g·kg^(-1)(T4)5个生物有机肥施用水平,研究了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有机碳(SOC)、溶解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性有机碳(R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陕西关中塿土区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显著增加SOC、DOC、ROC、MB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在整个培养期内,SOC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DOC、ROC、MBC及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除蔗糖酶外,有机碳组分间及有机碳组分与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提高了塿土有机碳活性组分含量和酶活性,但各组分的最大值对施用量的反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有机碳组分 酶活性 施用量 Pearson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对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孟婷婷 王欢元 +2 位作者 刘金宝 杨亮彦 石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84,共7页
【目的】量化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植被恢复下深层土壤储水量和耗水量,弄清植被恢复类型对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优化该区植被管理和土壤水资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外调查和室内检测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园则沟小... 【目的】量化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植被恢复下深层土壤储水量和耗水量,弄清植被恢复类型对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优化该区植被管理和土壤水资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外调查和室内检测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园则沟小流域坡耕地,草地和枣林0~1000 cm剖面土壤含水率和深层(200~1000 cm)耗水量。【结果】(1)0~10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为枣林<草地<坡耕地。0~200 cm土层,坡耕地、草地和枣林土壤含水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均值分别为11.91%、11.23%和9.99%;200~10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缓慢下降趋于稳定,均值分别为11.77%、11.62%和9.96%。(2)200~1000 cm土层,土壤储水量坡耕地>草地>枣林,均值分别为148.78、145.28和121.11 mm;各土层坡耕地和草地土壤储水量显著大于枣林(p<0.05),但坡耕地储水量和草地土壤储水量无显著差异。(3)200~1000cm土层,枣林存在明显的深层土壤耗水量并显著高于草地(p<0.05),枣林耗水量范围为21.67~32.97 mm,均值为27.67 mm,草地耗水量范围为-4.47~10.32 mm,均值为3.50 mm。(4)各样地土壤深层含水率与黏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结论】枣林存在明显的深层土壤水分消耗量,且显著高于草地;草地在深层土壤虽然也出现土壤水分消耗,但消耗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深层土壤水分 草地 枣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地表蒸散发量遥感估算:以蒲城县为例
15
作者 杨亮彦 《农技服务》 2020年第6期41-42,共2页
为促进蒲城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基于SEBAL模型反演蒲城县不同时期地表蒸散发量,分析植被指数与蒸散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蒲城县4—6月地表蒸散发量高低区域分布变化较大,反演结果... 为促进蒲城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基于SEBAL模型反演蒲城县不同时期地表蒸散发量,分析植被指数与蒸散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蒲城县4—6月地表蒸散发量高低区域分布变化较大,反演结果与气象站监测数据间的绝对误差为0.72mm/d,植被指数与蒸散发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693),SEBAL模型反演地表蒸散发量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 SEBAL模型 反演 植被指数 蒲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数据的横山区植被指数变化研究
16
作者 杨亮彦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35-36,共2页
基于Landsat数据,反演榆林市横山区1993和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并利用差值法分析了研究区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横山区1993和2019年NDVI均值分别为0.38和0.44。其中小于0.2的区域明显减少,0.2~0.4的区域占比降低,0.4... 基于Landsat数据,反演榆林市横山区1993和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并利用差值法分析了研究区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横山区1993和2019年NDVI均值分别为0.38和0.44。其中小于0.2的区域明显减少,0.2~0.4的区域占比降低,0.4~0.6的区域的比例明显增多,大于0.6的区域也有所增加,整体而言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数据 归一化植被指数 差值法 横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与MODIS 13的植被指数对比分析
17
作者 杨亮彦 《农技服务》 2020年第9期32-33,共2页
为了解区域植被的动态变化提供数据支持,利用Landsat 8与MODIS 13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比基于两种数据集的毛乌素沙地NDVI的差异。结果表明:Landsat 8与MODIS 13NDVI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一致性;Landsat 8NDVI与MODIS 13NDVI具有... 为了解区域植被的动态变化提供数据支持,利用Landsat 8与MODIS 13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比基于两种数据集的毛乌素沙地NDVI的差异。结果表明:Landsat 8与MODIS 13NDVI数据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一致性;Landsat 8NDVI与MODIS 13NDVI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80 6,但重采样会降低Landsat 8NDVI数据自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MODIS 13 植被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E模型在延安市宝塔区碾庄沟流域滑坡易发性分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庭瑜 孙增慧 +5 位作者 程杰 刘金宝 石磊 孔辉 杨亮彦 罗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5-212,共8页
将延安市宝塔区碾庄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以及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得到了73个滑坡点数据,其中70%的滑坡点被当作训练样本,剩余的30%的滑坡点被当作测试样本。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岩土体类型、土地利用类... 将延安市宝塔区碾庄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以及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得到了73个滑坡点数据,其中70%的滑坡点被当作训练样本,剩余的30%的滑坡点被当作测试样本。选取坡度、坡向、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岩土体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平面曲率和剖面曲率作为滑坡易发性分区建模的解释变量。利用熵指数模型(IOE)计算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指数(LSI),得到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图(LSM)。最后利用准确率和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对分区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训练样本集和测试样本集的准确率均大于0.8,且测试样本集的AUC值为0.9641,说明研究区的滑坡易发性分区结果可信度高,且IOE模型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也可以为当地的滑坡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分区 熵指数模型(IOE) 黄土沟壑区 碾庄沟流域 延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对果树生长和衰老的影响
19
作者 张露 杨亮彦 《林业世界》 2022年第3期144-149,共6页
水分是一切生命体的命脉,果树亦如此。本文综述了土壤水分对果树生长、衰老等影响,分析了水分平衡的意义,指出水分不足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强调水分对果树发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果园土壤水分管理的覆盖措施,说明果园覆草的有效性,并展望了... 水分是一切生命体的命脉,果树亦如此。本文综述了土壤水分对果树生长、衰老等影响,分析了水分平衡的意义,指出水分不足对果树生长的影响,强调水分对果树发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果园土壤水分管理的覆盖措施,说明果园覆草的有效性,并展望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果树 生长 衰老 覆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区大气水汽含量遥感反演算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亮彦 孔金玲 +2 位作者 王雅婷 李健锋 张文博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0,共6页
针对旱区大气水汽含量难以获取,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利用Landsat8两个热红外波段,基于SWCVR算法构建旱区大气水汽含量反演模型。与气象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其均方根误差为0.31 g/cm^2,绝对误差为0.25 g/cm^2;与MOD05水汽产品对比发现... 针对旱区大气水汽含量难以获取,且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利用Landsat8两个热红外波段,基于SWCVR算法构建旱区大气水汽含量反演模型。与气象站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其均方根误差为0.31 g/cm^2,绝对误差为0.25 g/cm^2;与MOD05水汽产品对比发现,两者水汽的平均值分别为2.63和2.37 g/cm^2,且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时间的不同,导致存在一定差异性。结果表明,针对Landsat8热红外遥感数据,30×30的窗口大小最优,既保留了中高空间分辨率的优点,又获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精度;基于SWCVR算法的大气水汽含量反演方法在风沙滩地区具有较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水汽含量 Landsat8 SWCVR 旱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